外传:失踪之事(七)

外传 失踪之事(七)

张庆沿着他的目光向后看去,只见到后位上坐着两个人,皆是白衣乌冠,俊雅无比。

李京山目光收回,低首道:“张庆,你看到那个白衣青年了吗?那人就是明教的青年才俊吕师囊!真没想到说明教的重要人物在金陵,竟然就是吕师囊。”

张庆眨了眨眼睛,也是低声道:“那他旁边的那位中年文士又是谁?瞧来身份定不会低。”

李京山摇了摇头,然后道:“今晚看来不能陪你喝酒到天明了!我要盯着这两个人,等到明天我会去找你的。”

张庆颇为感激地道:“兄弟,真是多谢你了!”

李京山哼了一声嚷嚷道:“这酒怎么还没上来!”却听小二的声音传来:“酒到咧!”

张庆和李京山你一杯我一杯的心不在焉的喝着,一直在注意那两个白衣人的动静,但是那两人一直都是低语,让人无法知道虚实。

不一会儿,那两个白衣人依次走出小酒铺,李京山忙结了账,对着张庆笑道:“记住了,你他妈的又欠老子一顿酒!”

张庆不禁笑道:“知道了,等到此事一完!我们定要不醉不归!”

话音落下,李京山已经人影不见,张庆背着手走了出去,远处的歌音传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金陵城的衙门和公堂是分开的,左右而邻,互相照应。衙门口上并没有放着大石狮或是其它的表示强悍、威猛的标志,只有几层台阶显现出了衙门不可轻视。

衙门也分办公、议事、食宿、杂事的各个地方,而这议事的便是在后院小水亭里。

中秋刚过,天气转阴了,天上乌云渗着青天,盖着太阳,而且又起了风,虽说不大,但是若是身上衣衫单薄的话,不免感觉特别的冷。

张庆、刘建、吴青、李武石几人一起围坐在亭中的石桌边,经过昨天晚上一顿休息,诸人都是精神饱满,准备论事了。

张庆刚一见面就向刘建道歉,态度谦恭,使得刘建颇为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说没事没事。其实他昨晚回到衙内还是很生气的,加上昨夜中秋,百姓们在外面的歌声、曲声、鼓声、杂耍声也挺大的,所以直到半夜才睡着,但是一觉醒来后自己也心平气和了。他本不是个小气的人,所以这时已经把昨天的不愉快放下了。

众人听到张庆说明教的那个重要人物吕师囊在金陵,不由大吃一惊。吴青无不担忧地道:“从种种迹象来看,王家小公子丢失一案不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怕是有人设下的大圈套、大陷阱,明教定是有什么图谋,我们要小心行事啊!”

刘建站起身道:“事不宜迟,我们必须要抓捕那个吕师囊,审出小公子的下落!吴捕头、李捕头,你们速去带人包围他们下榻的酒楼,拿下吕师囊!”

张庆连忙阻止道:“刘老千万不要急,此事干系甚大,非比寻常。我们现在带人去抓那吕师囊,定会打草惊蛇,得不偿失啊!”

刘建双目一瞪道:“有什么事情比起找到小公子还要重要的!”

“是不是大宋国运也比不起那个小婴儿!”一个话音传了过来,接着一身粗服麻衣的李京山走进亭子里,一屁股就坐在石凳上面。

刘建此时正恼有人打断他呢,刚好见到是李京山,新仇旧恨一起上来了,不由道:“好你个李京山,你说什么大宋国运?”

李京山不理会他,看向外面阴沉沉的天道:“看样子要下雨了,唉!”

吴青见到刘建像是要爆发,忙插嘴问道:“李兄,你说大宋国运的意思是?”

李京山抬眼道:“昨夜我见到吕师囊后,心中奇怪,于是跟踪他们至金陵客栈。结果还真发现了一件大事,你们一定没有想到!”他神秘一笑:“原来昨晚和吕师囊在一起的那个白衣中年是明教教主,就是所谓的明王!”

众人确实大吃一惊,但是也是高兴不已,吴青喜道:“想不到明王也在,这样的定可以查出小公子的下落,说不定可以一举把明教铲除,消除所有的魔头、贼人!”

李京山轻声一笑,又道:“还有一个更是震惊,我见到了两个番僧打扮的人和明王聚聊,我更是奇怪,这明教难道和西域吐蕃有什么瓜葛吗?但最后听到明王老是萧大人什么的,我突然醒悟过来。”

张庆心中一动道:“是契丹人?”

李京山嘿嘿笑道:“不仅是契丹人,还是契丹的大官呢!是由契丹的南院宰辅亲自委派的,至于他们来金陵的目的,我就不知道了。”

刘建冷哼道:“你既然都听到他是契丹南院所派,难道还不知道他们的目的?”

李京山仔细地看了看刘建道:“喂,老头,你怎么一直和我不对头?那两个契丹人和明王在屋子里就说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能说他们要做什么!不过我好像隐约听见说今日未时在南门接人,然后就回中京。你说这群契丹狗会接什么人?”

吴青和李武石对望一眼道:“难道是小公子!”

张庆皱眉道:“有可能是,但是我实在想不通契丹人为什么要劫走王家小公子。不过现在没时间想那么多了。吴捕头麻烦你知会通判大人一下,调兵士严查南门,并加强东、西、北门的警戒。李捕头,你带领衙役、壮士、兵丁、弩手们从金陵客栈布防,一直连到南门!刘老,也麻烦你和江南东路的厢军、路军的将领们知会一下,借一些身手不错的将士来,麻烦你了!”

李京山不解道:“不就几个人吗?用得着这么大张声势吗?”

张庆肃然道:“契丹大官来到金陵,定不是那么简单。我们虽然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阴谋,但面对的是明教和契丹人,总要准备齐全才行!”

李京山一笑道:“哈哈,这京官果然威风啊。好!我也去给你们作打手去!”

张庆点头道:“这样也好,大家快点准备一下吧!”

吴青和李武石齐齐领命,快步走了出去。刘建也站了起来道:“老夫和江宁的几位监军们已经好久没有来往了,看来这一次要老夫亲自去一趟了。”

张庆向刘建道:“真是麻烦刘老了。”

李京山见到没有其它人了,对张庆道:“契丹是不是有个叫耶律乙辛的?”

张庆一愣道:“不错,此人以前是契丹的宰辅,总领契丹军国重事,只手遮天,无所不能。连契丹的太子和皇后都是死于他手,可想此人是多么狠毒了。元丰初年的时候契丹王知道了这事,把他诛杀了。怎么,你问这个干什么?”

李京山哼了一声道:“原来是这样,这两个契丹的大官来这边好像就是为了这个人,难道他要接的人就是耶律乙辛?哎!当时他们说话不清楚,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

张庆一笑道:“耶律乙辛早死了,定不会是他了。”他拍了拍李京山的肩膀道:“别管这些了,我们也去布置一下吧,等到下午收网的时候不能跑掉一个人!”

李京山摇了摇头道:“算了,这事还是由你这个官去做吧!老子现在该去消遣消遣了,等到下午的时候我看有没有时间帮你。”

张庆叫道:“你要去哪?”

李京山嘿嘿笑道:“当然是金陵最温暖的温暖乡了……你还真信啊?我还没有到白日**的地步,去喝点小酒解解闷。”

张庆不觉得失笑,正想坐下,忽然听到有人跑进来道:“大人,驿站有急件到!”

张庆虽觉得奇怪,拿来一看,原来是刑部的急件,他忙拆开简封,坐在石椅上。这信是刑部公文,急调张庆回京,要求放弃王安石小公子失踪一案,所有先前被派出的官员、兵士们全部回京。

其时朝中发生了很大改变,大理寺查处葛聚盐案时由于有各方面的压力,致使每项调查都浅尝辄止,加上江南士子的声援,所以拖了近两个月没什么进展,大理寺卿苏诸庆为了避免朝廷大臣找他麻烦,干脆来个重病卧床。

但是司马光可不管你病不病的,直接让都察院会同大理寺监理,三天必须定案!结果“重病之中”的苏诸庆只好出来审案,找了幕僚写了一份近五百页的审理笔录,最后定案为:今查盐场盐案一事,非葛聚所担当,属奸商诬告,不足凭信。然葛聚能不足判大郡,得不足服大州,虽未聚敛,亦非检点。故臣以为罢聚判江宁府一职,以昭天下!

其实吕公著本意就是要得到江宁府这个位置,好方便自己安插人进去,这下葛聚下台了,他也没心情再要求好好清查了,直接在朝廷附议,并提出了判江宁的人选。

而葛聚虽丢掉了乌纱帽,但还是暗中庆幸的,因为他所做的事情被查清楚后一定是死刑,所以他“长叹一声”,走出了大理寺。他经此一事,倒真的看开了一些,去了杭州开书院教授徒弟,也成为一代大儒。

葛聚一案“水落石出”,得利的却不是章淳一派,他们随即就被吕公著缠住不放,非说章淳用人不察,该被外放。但是朝中站在章淳一边的人不在少数,于是上朝议事变成了唇枪舌战,你争我吵的,连太皇太后都有些受不了。

司马光没有闲着,他正在打青苗法和免疫法的主意。刚开始御史中丞被换成范纯仁后,司马光就想借着御史台的力量引导朝廷废掉青苗法,但是由于遭到巨大阻力而不得不作罢。

但现在情形不一样了,宰相蔡确惹恼了太皇太后,他的话太皇太后一概不听,简直是变相禁言,加上为了反对司马光的罢免新法,他干脆称病不上朝,太皇太后骂他为“老匹夫”,这正好给司马光一个契机废除青苗、免疫、水里均田诸法。

由于朝廷里蔡确不在了,原来的那些被标榜为变法派的大臣们立马成为散沙,刑部觉得再浪费人手到金陵找王家小公子实在没什么意思了,再说新旧两党争斗将近,吕公著、司马光等人正是执掌政权,所以也不能让他们以为刑部是王安石一派的,于是立马调令金陵办案人员回京。

张庆自然不知道这些,看到这个急件,不由地奇怪起来,于是立马修书一封,向刑部说明遇到的事情,并且象征性地请示了一下。

第30章 内斗不断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节)第152章 战事又起第160章 解决之道(第1节)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2节)第122章 明教报仇(第3节)第155章 风韵临人第167章 共图大事(第2节)第116章 开始南行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3节)第149章 风云乍变(下)(第1节)第147章 风临江南(第3节)第122章 明教报仇(第2节)第128章 因祸反击(下)(第3节)第149章 风云乍变(下)(第2节)第163章 出扬州记(下)(第4节)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节)第86章 个性学正第167章 共图大事(第3节)第45章 终于返家外传:失踪之事(三)第108章 仕途芝麻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节)第15章 夜宿草原第10章 行医者事第3章 塔塔尔人第62章 命悬一线第9章 救人要紧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122章 明教报仇(第2节)第162章 出扬州记(中)(第4节)第30章 内斗不断第1章 小孩塔布(上)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节)第35章 惨烈之战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节)第39章 神棍驱邪第174章 前方不远(第1节)第17章 不见答图(上)第132章 泄洪前后(下)(第1节)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节)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节)第136章 好事连来(第2节)第3章 塔塔尔人第126章 小县物语(第1节)第160章 解决之道(第4节)外传:失踪之事(七)第140章 速整吏治第62章 命悬一线第161章 出扬州记(上)(第5节)第137章 运粮归来第21章 合不勒(上)第126章 小县物语(第4节)第30章 内斗不断第78章 经义策论(上)第118章 四大将(上)外传:失踪之事(四)第147章 风临江南(第5节)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节)第40章 布和首领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节)第75章 细语嫣然(上)第136章 好事连来(第1节)第54章 面呈宰相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节)第68章 何为明教(上)第147章 风临江南(第4节)第159章 成事之后(第2节)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节)第60章 大相国寺第144章 失粮之事(第1节)第30章 内斗不断第123章 行动前后第140章 速整吏治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66章 想的更远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144章 失粮之事(第3节)第108章 仕途芝麻第68章 何为明教(上)第169章 巧中之巧第145章 风云变换(第2节)第103章 观人比武(上)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节)第146章 不可思议(第5节)第167章 共图大事(第2节)第38章 说服萨满(下)第167章 共图大事(第2节)第105章 夏雨秋风第162章 出扬州记(中)(第5节)外传:失踪之事(四)第30章 内斗不断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5节)第109章 人心难测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节)第66章 想的更远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节)第119章 四大将(下)第60章 大相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