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政治手腕

朝廷内外的官员都在关注这件事情,大家都想通过这件事情看看皇上的能力,或者说看看皇上的成色。

以前很多事情虽然打着皇上的名义,可是大家都知道那是张居正在做主,这一次的廷推就显得很关键了。

朱翊钧穿着龙袍走进廷推现场的时候,十几个大臣连忙跪倒行礼,等到朱翊钧坐下,朱翊钧才开口说道:“诸位爱卿都免礼吧!”等到大家都起来,朱翊钧的目光才从众人的脸上扫过。

参加廷推的人包括六部尚书,在加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以及通政使,这是大明的九卿。

除了这九卿之外,还有两位内阁大学士张四维和吕调阳。除了这两个人之外,还有几个六部的侍郎,只不过他们都是陪衬,或者说是旁观的。

熟悉流程,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优待,这里面就包括兵部左侍郎曾省吾。

马自强和申时行要被廷推入阁,这两个人此时也在这里,从官职上来说,马自强是礼部尚书,理应在此。申时行则是吏部左侍郎,也有资格参与。

“吕爱卿,开始吧!”朱翊钧看了一眼吕调阳,开口说道。

按照正常的流程,廷推由内阁首辅大学士主持,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不在,主持的重任自然就落到吕调阳的身上了。吕调阳也是在场除了朱翊钧之外,唯一一个坐着的人。

这也是首辅和次辅的特殊待遇,廷推之时,只有这两个人能坐着。

“臣遵旨!”吕调阳站起身子领旨之后又坐下,然后才开口说道:“今日廷推的第一项,内阁大学士空缺,张阁老举荐礼部马尚书和吏部申侍郎入阁。”

马自强听到吕调阳如此说,心神立刻就提了起来。

入阁可以说是大明文臣的终极追求了,马自强的资历不够,官升的自己都心虚,现在又要入内阁,他怎么可能不紧张。强忍着不四下看,静静的听着。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面带笑容的看着大殿里面的这些大臣。

内阁吕调阳和张四维为张居正马首是瞻,现在举荐的是礼部尚书马自强,礼部那边自然没问题。吏部尚书暂时还没有人,自从张瀚致士之后,吏部尚书就成了张居正自己。

看得出来张居正暂时不想把吏部交出去了,代表吏部的吏部左侍郎申时行,他自然不会傻到跳出来。除了马自强之外,他也是要入阁的。

户部尚书张学颜,原本是辽东总督,一手提拔了李成梁,在他和李成梁的领导下,辽东大胜土蛮。张学颜也是张居正提拔的,在辽东的时候就得到张居正很多的支持。

户部侍郎李幼孜,张居正的忠实拥趸,张居正夺情的首倡者。

兵部尚书王崇古,他本就支持张居正改革,对于这件事情抱着事不关己的想法,他都要致士回家了,自然站在一边不说话。

工部尚书是郭朝宾,被称为江陵一系宠臣。

出了名的务实,从不参与夺权,是张居正的心腹干将。对于这种事情,郭朝宾一项不参与,何况这还是张居正举荐的,他也不会站出来反对。

刑部尚书吴百朋,原名吴伯朋,因为抗倭有功,被嘉奖皇帝赞许,嘉奖皇帝赠御笔“去人从百”遂改名为“百朋”。懂战事,为人刚烈,性子火爆,是一个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的人。

当然了,他看中的不是什么礼法教条,所以与张居正也很合得来,算是张居正的支持者。

大明朝的六部里面,基本上遍布的全都是张居正的人,无论是尚书还是侍郎,基本上都是张居正提拔的,真正算得上是心腹便朝野,实权部门一把抓。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为人刚正不阿,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三朝元老,资历深厚,张居正都不敢轻易得罪的存在。

只不过这位在都察院的位置上坐的很稳,也在于他不轻易参合朝中的政权夺利之事。秉持着都察院对什么事情都少参与的原则,所以他就眯着眼睛坐在那里,也不说话。

朱翊钧一个一个的看过去,每个人的资料都从脑子中过了一遍。

这还是大明最顶级的权利中枢,张居正安插的人手已经如此多了,那么到了地方督抚一级呢?显然用权倾天下来形容都不为过。只不过这些人是支持张居正的改革政策,还是支持张居正这个人,朱翊钧不得而知了。

怪不得历史上万历皇帝想要拿回权力,一定要来一个大清扫,可是如此清扫,必然牵连无辜,同时也必然使人事问题成为主流,大家都想着斗争,想着官位,谁还想着办事情。

赶走了江陵派,来了齐浙楚党,赶走了齐浙楚党,来了东林党,光想着赶走是不行的。

朱翊钧不禁想到了两个字:平衡,皇权在于平衡,果然这两个字才是关键。一个不会平衡的皇帝是做不好的,朱翊钧不禁想到了唐高宗李治,那位就是一个高手啊!

以后党平衡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外戚和世家门阀,效果也很好。

只不过李治没想到自己培养出了一个千古女帝,在武则天以前,谁敢想。李治可能都做好了自己死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或者做吕后的准备,只是没想到她登基。

武则天是狠人啊!

不过武则天到最后依旧只能还政给李家,也说明了女人的局限性,她儿子姓李,总不能把天下不给儿子给侄子吧!对于李治来说,肉终究是烂在了锅里面。

下面的人不说话,朱翊钧也不说话,微笑着看着张四维,又微笑着看着申时行。

这里的十几个人,看着不多,却是大明的最高权力机构,每个人的心思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代表的利益集团也不一样,可是他们就坐在这里,朱翊钧也不得不佩服张居正的手腕。

让他们老实不是关键,关键是让他们听话,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这就政治手腕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推进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六十七章 梨园和内厂第三百零六章 军机处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汉第七十一章 毕业礼第三十一章 武清伯要田第六十四章 布局第十五章 无所不在的制衡第四十五章 王崇古的态度第三十三章 砸碎枷锁第七十二章 一团火第四百四十三章 急切第十七章 娶一个草原姑娘怎么样?第一百三十二章 欺负第四百零二章 你过来啊!第四百五十九章 提防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要上奏皇上第七十章 公私合营第五十三章 想法和想法第四十一章 拨云见日,难啊!第一百二十一章 银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北巡第三百九十八章 夺岛之战第一百九十二章 朝廷要募兵第一百零八章 报仇第三十八章 戚继光的手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局势第四章 大神海瑞第二百五十六章 这就是天赋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瑞审案第一百七十六章 文官的圆滑之道第二章 东厂不能交第五十二章 试探规则第九十四章 战后第四十四章 拆分武库司第一章 万历五年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子剑第一百三十五章 牛逼大了第七十六章 孤家寡人第三十一章 武清伯要田第三百七十八章 汉城失守第二十章 学宫和铅笔第三百一十六章 志气第四十七章 三堂会审第一百五十二章 留位第二十九章 闹 (宵夜加更)第五十一章 还回来第四百二十八章 帝国雄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汇聚扬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官府的能力 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夺岛之战第二百六十一章 开干第三百四十一章 新人换旧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命第一百六十二章 提醒第七十一章 任重道远第六十五章 摸着石头过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恢复爵位第五十章 税第二百零七章 秘密第三百九十六章 拿下济州岛第三百二十二章 调兵 上第四十三章 再见俞大猷第二章 给皇帝选秀女吧!第三十七章 倒冯第三百二十七章 开打第四百一十九章 对倭之战第一百七十六章 文官的圆滑之道第三百八十四章 勋贵第五十五章 京剧第三十五章 不要怂,刚正面!第五十七章 是我想太多第十六章 长得丑怪谁第三百四十九章 丰臣秀吉告朝鲜国王书第二十四章 抄家抓人 (中秋节加更第二弹)第七十八章 张居正回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本能第三百五十八章 蓟州第六十九章 大动作第二百七十五章 搜刮钱财第二百六十一章 开干第五十二章 不一样的张思维第四十一章 拨云见日,难啊!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川家康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家说了算 完第七十五章 刘显的政治智慧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朝会 下第一百六十章 太监也要脸第四百零二章 你过来啊!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成梁开打第三百七十三章 口号喊得震天响第四十六章 刘显和廷推第一百七十六章 文官的圆滑之道第一百零六章 三大政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思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不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第四十四章 俞大猷泼冷水第二百一十九章 徐文长娶妻第三百零一章 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