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麻烦

原本徐德和赵廉都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没想到他们说完了事情的经过,董成武没有回答两人的话,而是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这使得徐德和赵廉都是一头雾水,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在徐德和赵廉看来,甄家虽然势大财雄,可是对于董成武这样的一省巡抚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放在以前,董成武或许还需要忌惮一些事情。

比如甄家是当地大户,比如甄家在官员之中的声望和实力的等等。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甄家牵扯到了这么大的案子里面,甄家铁定完蛋了。哪怕是甄家再有实力,有再多的官员收了甄家的钱,这都没用。

牵扯到谋刺皇上,没人敢再和甄家有牵扯,甚至都没人敢和甄家有一点联系,躲都来不及,更别提帮忙了。

即便是董成武收了甄家的钱都不算事,毕竟甄家不是因为贿赂官员倒台的,而是因为谋刺皇上。即便是查出来贿赂官员,也不会牵扯到太多人。

何况现在董成武是福建巡抚,想要掩盖这件事情轻而易举,自己和赵廉都没有追究这件事情的打算。

半晌,董成武缓缓的开口道:“徐公公,赵大人,你们知道五峰船主吗?”

徐德和赵廉对视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当然!”

五峰船主只是这个人的称号,他的名字叫做汪直,是横行海外最著名的倭寇首领,事实上他在浙江福建一代的名声非常好,因为他代表着一部人的利益。

比起那些横行抢夺的倭寇,汪直想要的很简单,那就是得到朝廷的允许,让他能够开海通商。

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汪直帮着当时的东南总督胡宗宪平定了东南倭寇,甚至还投降了大明。在杭州被巡按御史王本固诱捕,后来被杀了。

事实上汪直不懂,他在选择投降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就注定了,他必须死。

或许在做海盗,在经商上面,汪直是能人,可是在琢磨人心,在官场上,汪直就是一个小白。当时胡宗宪和汪直推的政策,触犯了很多的利益。

胡宗宪和汪直以为平定东南的倭寇之乱是大功劳,是为了国家出力尽忠,可是他们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

胡宗宪或许有情可原,他是朝廷命官,心中自有一番抱负,想要为百姓为国家做些事情。汪直却不一样,他只是想要一个开海的契机,一个可以正常贸易的机会。

可是这个机会是有人不愿意给的,那就是江浙福建的大家族,那些大士绅。

这些人把持着江南的海贸,他们走私,甚至是蓄养倭寇,这也是为什么倭寇之中大部分都是大明人的原因。这些人雇佣倭国战败的武士,组织船队,他们把持着海贸的利润。

一旦汪直开海成功,那么利益受损最大的是他们。

至于倭寇是否大闹东南,他们反而不会那么在乎,于是就有了投降情况下而被强杀的汪直。这件事情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追究,反而被认为是大功劳。

杀了汪直的王本固,不但没有被罢官,而是从此以后青云直上。

在杀汪直的时候,王本固只是巡按御史,在杀了汪直之后,王本固青云直上,从巡按御史到陕西兵备副使、大理寺少卿、副都御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最后做到了吏部尚书,可见这后面有多少人在推动。

汪直死后,汪直的一部分旧部也投靠吴平、张琏等福建一带的海贼,倭患反而更加严重了。

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吴平才被戚继光、俞大猷、刘显、汤克宽率兵所败,最后自己跳水而死。

这件事情过去二十多年了,可是没人会忘记,尤其是很多人开始反思这件事情。虽然不少人吹捧王本固的功劳,可是也有很多人在痛骂王本固。

如果不是他杀了汪直,东南不会继续糜烂,王本固就是罪魁祸首。

在福建江浙,百姓活不下去下南洋跑船是常事,不少人都崇敬汪直,甚至在船上会祭拜五峰船主以求保平安。这使得这里的百姓,尤其是靠海的百姓,对朝廷很不信任。

这个时候提起汪直,显然不是随便说说的,董成武这话里面是有深意的。

“赵大人,徐公公,现在海上又出现了一个汪直。”说到这里,董成武满脸的苦涩:“这个人叫李旦,就是福建本地人,在福建很有名。”

徐德一愣,他有些后悔了,在来见董成武之前,自己应该先去见一见内厂的人。

“这个李旦是泉州人,年少之时下南洋经商,后来在苏禄苏丹(菲律宾)被弗朗机人俘虏,做了几年的奴隶,后来他逃出了苏禄苏丹,去了倭国。”

“到了倭国之后,李旦很快统一了那里的大明人,在他们的支持下,李旦组建了船队。”

“交好倭国大臣,雇佣倭寇,组建船队,开始在大明倭国和苏禄苏丹之间进行贸易。”说到这里,董成武叹了一口气:“这些年这个李旦越做越大。”

“据说他交好一个叫做德川家康的倭国人,现在正在倭国打仗,准备一统倭国。”

赵廉和徐德全都被震惊了,还有这事?徐德看着董成武,面容严肃的问道:“董巡抚,这些事情你可曾上奏过朝廷?”

看了一眼徐德,董成武笑着说道:“公公觉得我该如何上奏?”

“说出了一个大倭寇?这个李旦未曾进犯大明一分一毫,虽然这些事情在福建人尽皆知,可是却没有实际证据,甚至连这个李旦是不是存在都未可知啊!”

董成武说到这里,徐德和赵廉都没明白了,这种情况怎么上奏朝廷?上奏了说不定还会被呵斥,何苦来哉?只有徐德知道,董成武如果上奏了,不但不会被惩罚,而且还会被重用。

自己家的皇爷对这些事情那是非常的感兴趣,只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意义了。

沉吟了片刻,徐德又开口问道:“那这个甄家和李旦有何关系?”

“据说这个李旦就是出自甄家,也有人说李旦的母亲出自甄家,详清不得而知,只是大家都知道甄家和李旦的关系很亲厚。东南这些与海贸有关的家族,唯甄家马首是瞻。”

“一旦动了甄家,怕是东南板荡,重蹈倭寇之祸啊!”

听了这话,徐德和赵廉都沉默了,这个大帽子谁都带不起啊!

一旦因为此事东南板荡,重蹈倭寇之祸,那事情就麻烦了。徐德更清楚自己家皇爷的打算,这几年皇爷一直在整军,但是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北边。

皇爷准备征伐蒙古鞑子的心思可以说是昭然若揭,尤其是在打败了瓦剌之后,朝廷上下对这一点都不怀疑了。可是如果东南闹出事情,那就打乱了皇爷对鞑子的征伐计划。

东南闹倭寇,蒙古鞑子在趁机南下,那就重蹈嘉靖年间旧事了。

俺答汗的那一次入寇可是一直被当今圣上视为耻辱,也因此大骂严嵩误国,甚至对自己的爷爷颇多微词,只不过这是徐德偷听的,他从来不敢对其他人说。

那一战被称为“庚戌之变”,徐德还记得打下了瓦剌之后,皇爷曾经大醉,并且挥着剑要杀仇鸾。

如果在这个时候东南闹出倭寇的事情,皇爷会是什么心情?

可是放过甄家?

徐德下意识的就摇了摇头,走到了这一步放过甄家,别说皇爷了,自己都觉得憋屈。尤其是知道了甄家勾结倭寇,甚至是胆敢谋刺皇爷,如此肆无忌惮。

“徐公公,此事是否密奏陛下?”董成武看着徐德,有些迟疑的说道。

身为大明臣子,守土杀贼是责任,可是董成武可不想被坑,一旦福建闹了倭寇,他首当其冲,受苦的也是百姓。事情太大,先请示一下吧!

“我们可以派人将甄家监视起来,不是其走脱。”

见徐德看向自己,董成武连忙又补充了一句。

赵廉这个时候阴沉着脸,直接开口说道:“本官以为此举不妥,现在已经查明甄家乃谋刺陛下主犯,如此瞻前顾后不是为臣之道。”

“为了些许坊间传言而不动甄家,有损朝廷威严,不可为。”

徐德看了一眼一脸正气的赵廉,心里面叹一口气,这家伙倒是说的好听。

董成武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赵大人何以对东南百姓视而不见?甄家固然可恨该杀,但是绝不能如此冒然杀之。当在朝廷有了准备之后,在杀之。”

见两个人大有争执一番的架势,徐德连忙打断了两个人。

“事关重大,不是我等能够拿定主意的。”徐德直接开口说道:“咱家马上写一份密奏派人八百里加急送达京城,一切静等皇爷裁决。”

对于甄家是否会跑了,徐德一点都不担心,有内厂在,想跑哪有那么容易。至于甄家得到消息,识相的话他就假装不知道,一旦甄家试图逃走,那么就是在逼自己这些人动手了。

听了徐德的话,赵廉也不开口,算是默认了徐德话,态度有了就可以了,据理力争就算了吧!

第四十六章 朕之过也第二十章 核心利益第三百七十章 舒尔哈齐有女儿吗第四章 大神海瑞第三百四十二章 条件第五十六章 皇后有喜和内阁纷争第二百七十章 人没脸天下无敌第三百九十八章 夺岛之战第八十三章 申时行和潘晟第二十九章 迫不及待第一百二十七章 复套 (第一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惊惧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复平壤第二百零二章 进展第一百三十三章 没人可以和朕做交换第三十章 玻璃烧出来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扫兴第四百三十四章 鼓动丰臣秀次第三百八十一章 仗有你打的第九十三章 围歼第三十八章 无耻之尤第二百五十九章 去三边第五十三章 想法和想法第一百九十一章 张维贤的感触第三百三十一章 容克贵族第三百零九章 海贸商号第一百八十八章 工具钢 (为盟主云从风伴加更)第一章 我为万历第一百八十八章 工具钢 (为盟主云从风伴加更)第五十四章 波澜第三百四十一章 新人换旧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野心勃勃申时行第六十八章 濠境第二百八十三章 机遇第三百二十八章 灭 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生巅峰第五十九章 大婚 中第三十四章 来自学生的攻击第一百八十一章 开始第四百一十七章 离间计第三百二十章 朵颜部第十九章 锦衣卫在行动 (给推荐票小伙伴加更)第二百六十五章 野心勃勃申时行第三百八十八章 开炮第一百一十四章 藩禁第一百零七章 打仗就是要花钱第三百七十二章 丰臣秀吉来了第四十六章 刘显和廷推第五章 人嫌鬼厌海刚峰(一千首订加更)第十章 张鲸和张居正第四十一章 朕待先生归来时第六十二章 考成法第九章 扔石头第三百二十章 朵颜部第一百三十六章 恢复爵位第二百一十四章 审问第二百二十一章 申时行的选择第三十五章 不要怂,刚正面!第三十九章 胜天半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女真大集会第二十三章 雷厉风行 (中秋节加更)写在第一卷结尾之前第一百九十九章 紧迫第三百九十五章 碧蹄馆第十六章 煌煌大明第二百九十四章 行动 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党争第二百零九章 麻烦第三百七十二章 丰臣秀吉来了第七十一章 张四维的不甘心第二百八十八章 万历十六年第二百五十八章 案发写在第一卷结尾之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与之一战第五十八章 大婚 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徐文长娶妻第一百零六章 三大政策第三百四十二章 兴奋的李时珍第三百一十八章 皇权下乡第一百一十八章 封爵第二百八十二章 基本操作第七章 钱第五十二章 试探规则第五十七章 憋大招第六十五章 国士第七十六章 草原第二百九十八章 纷乱第六十一章 圆房第四十五章 张居正的委屈第三十九章 抓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同新区第四百一十九章 对倭之战第四百四十九章 锦衣卫出动第四百四十八章 静谧如水第四百二十五章 开战第一百六十六章 官府的能力 上第四百二十章 兵进福冈第十九章 准备第三百六十八章 惊惧第二十九章 闹 (宵夜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