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推进

听了齐斐的话,王家屏叹了一口气,显然这个齐斐今天是非得从自己这里捞走一个案子了。自己还非得答应不可,不答应自己这个官也就当不下去了。

看着齐斐带着笑容的脸,王家屏不知道怎么就升起了一股怒气。

这股怒气也不知道是对齐斐,还是对自己,半晌,王家屏舒了一口气,缓缓的开口说道:“那就从最上面的这个查起,吏部侍郎赵德乾卖官案。”

王家屏这话倒是让齐斐微微一愣神,随即站起身子,躬身说道:“谨遵钧命!”

看着齐斐,王家屏点了点头说道:“好好查,有什么进展,第一时间奏报给本官!”说完这句话,王家屏一甩袖子,迈着步子出了房间。

不管王家屏怎么想,这一次齐斐就是要打响法纪司的名字。

回到自己的值班房,看着等在这里的自己人,齐斐把手中的文件袋晃了晃,然后开口说道:“大人已经准了咱们一个案子。”

“这里是案子的资料,我让人分发给大家。”

“丑话说在前面,如果谁把案子的消息泄露出去,结果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说着齐斐把文件递给身边的文书,让他们开始分发资料。

“你们看着,我说着!”等到资料分完,齐斐开口说道。

见众人没有人反对,齐斐才接着说道:“这一次的案子很大,所以所有人都给本官打起精神来,谁要是办砸了,那别怪本官不讲情面。”

“这一次调查的目标是吏部右侍郎赵德乾。”

“这一次案子的爆发点是一个叫做钱和的举人,他一次喝酒之后跟人吹嘘,他不但很快就会点选官员,而且还是直接点选成为府城的通判。”

在场的人互相看了一眼,眼神都凝重了起来。

大家都是做官的,没人不知道通判意味着什么,通判是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这样的位子,别说一个举人了,即便是进士出身的知县想要晋升,难度都不是一般的大。钱和一个举人,他怎么敢说的如此肯定?

在大明,最大名鼎鼎的举人官,那就是海瑞了。

海瑞以举人的身份做官,做的是什么?福建南屏县的教谕,钱和如何敢说自己能做通判?即便是下州通判,那也不是他能做的。

当然了,吏部文选司如果真的点选了钱和为下州通判,从官面上是走得通的。

“经过多方查证,钱和在到了京城之后,曾经在一家古董店花费白银十五万两购买各种古董,出手非常的大方,这家古董店的名字叫做问心斋。”

“经过我们的人查证,这个问心斋的老板是一个叫做李启胜的人。”

“这个李启胜与吏部右侍郎赵德乾没什么关系,但是李启胜的妹妹嫁给了赵德乾的堂弟赵德坤。”说道这里,齐斐脸色逐渐严肃。

“钱和昨天已经拿到了吏部的点选文书,与他说的一样,下州通判。”

如果说这几件事情之间没有关系,那才是怪事情。这一点在场的人没人怀疑,赵德乾通过所谓的古董交易来进行卖官。

一个下州通判就卖十五万两,当真是大手笔。

等到众人将消息消化了之后,齐斐继续说道:“现在开始行动,杨彬,你带着人秘密抓捕钱和,他明天会离京赴任,你们离远点在下手。”

“把人抓住之后,秘密羁押起来,然后对他进行审问。”

坐在下面的杨彬站起身子,大声的说道:“下官遵命。”

“祁连,你带着人去查问心斋,查清楚这家店铺的底细,尤其是他们的进货渠道,查一查他们是否知道古董是假的。”

“咱们的人去问心斋看过了,他们那里大部分的东西都是假的。”

祁连也站起身子道:“下官遵命!”

齐斐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蒋礼,派人盯着问心斋,弄清楚每一个去问心斋买东西人的身份,本官要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

“是,大人!”蒋礼开口说道。

“王卞,你派人盯着李启胜,这件事情里面李启胜是一个关键人物,他必然是承上启下的人物,盯住他,看他都和什么人接触。”

“是,大人,下官明白!”王卞大声的答道。

齐斐点了点头,最后总结道:“本官把丑话说在前面,谁要是把手里面的事情搞砸了,弄差了,走漏了消息,一律严惩不贷。”

“是,大人!”众人齐声躬身说道。

齐斐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行动!”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放下手中的奏折,看了一眼张鲸,开口问道:“你说法纪司那边有动静了?什么动静?你知道吗?”

“回陛下,老奴不知道。”张鲸连忙摇头。

事实上张鲸是真的不知道,他只是知道法纪司有行动了,这倒是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京城地面上但凡有点风吹草动,绝对瞒不过东厂。

很多事情只是看东厂想不想知道,显然法纪司的事情东厂就不能想知道。

如果自己私自探查法纪司的事情,张鲸估计自己得挨收拾,现在自己通报一声也就完了。皇爷让自己探查,自己再去做,否则就到此为止。

“不知道好啊!”朱翊钧淡淡的感叹道:“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皇爷说的是!”张鲸连忙说道:“奴婢明白。”

朱翊钧点了点头:“法纪司的事情就别管了,让他们自己去做,你这些日子给朕盯着京城地面上,徐德不在,你用点心。”

“顺天府的胥吏转公务员要开始了,别出什么漏子。”

“海瑞马上就要就任五城都御史了,他要做的事情你也知道,先让东厂摸摸底,别到时候两眼一抹黑,在被人给下了黑手。”

“海瑞都那么大岁数了,要是被人下了黑手,估计就活不成了。”

听了朱翊钧这话,张鲸连忙躬身道:“是,皇爷,老奴明白,回去就安排人手,一定不会误了海大人的事情,把所有人都盯住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点事情让张鲸去做,自然是没问题的。

日子一天天的过,朝廷的事情也都在稳步的推进,新作物的推广也进行的很顺利。有了前几年的推广,大家对新作物接受起来倒是没那么费劲。

毕竟新作物的产量高,大兴县的试验田的产量也早就传遍了。

虽然街面上的种子价格有点高,可是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勋贵和当官的开始种,毕竟他们才是最了解新作物的人。

公务员入住顺天府,老旧的胥吏转任公务员,张国彦进行的井井有条。

不得不说,张国彦做事就是稳重可靠,这些事情交到他的手里面,不但没有出问题,而且推进的很快,这个优点别人就比不了。

五城都御史衙门在内阁和吏部的支持下,也建立的差不多了,只等着确认五城都御史的人选,然后衙门就可以挂牌办公了。

五城提督的人选也有,是朱翊钧从税务司调过来的,名字叫做方明。

这个人在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时候立过大功,升任了税务司税役总税头,这一次朱翊钧把他调到了五城提督衙门,任职五城提督。

朱翊钧看重他,倒不是因为他以前的功勋,而是因为这个方明胆大心细,敢做事。

这一点在五城提督衙门尤其重要,如果来了一个软柿子,那在这个位置上什么事情也做不出来。毕竟这边的事情非常多,而且大多都是得罪人的。

税务司王用汲也从南京赶了回来,江南的官绅一体纳粮平静的完成了,王用汲在南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接下来朝廷在农税方面,基本上就是维稳和继续深化。

徐德和赵廉还在东南沿海清查通倭,倒是查了几家为富不仁的海商,像甄家那样的大案子倒是没有爆出来。

朱翊钧看着这一段时间的奏报,满意的点了点头。

天津港那边,宋应昌也来了奏折,造船厂的修建也进入了正轨,预计入秋之前第一个船坞就能建造完毕,造船厂就能尝试建造第一艘战舰了。

皇家水师提督殷正茂也来了奏折,五千水师士卒整训已经大半年了。

到现在为止基本上也进入了正轨,戚继光的侄子戚金表现很好,用殷正茂的话说,戚金深的戚继光的真传,无论海战陆战都很精通。

对于训练士卒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殷正茂在奏折的最后还请求扩编皇家水师,用殷正茂的话说,五千人完全不够。现在五千人的整训完成了,是时候扩编了,这一次扩编的目标是两万人。

朱翊钧想了想就答应了,现在钱粮不是问题。

皇家水师那边也的确需要人手,一旦船下水了,那就不是一艘两艘,到时候临时扩编,肯定是来不及的,现在正是好时机。

宣大那边也来了奏折,曾省吾的宣府军改已经快要进入尾声了。

土地分配完成了,募兵制也完成了,一切进行的很顺利。大同府的商税也开始征收了,钱自然是非常的可观。有内务府带头,其他的商人倒也不敢闹腾。

新的互市,现在叫交易市场,也在进入五月的时候敞开了。

新的商税也进行了试行,交易税和营业税是现在主要的税额。毛纺厂那边也一切顺利,现在大家都在囤货,入秋之后毛呢料子和毛线就会开卖。

万历十五年,虽然外面纷纷扰扰,可是大明却一切都按照朱翊钧的计划进行的有条不紊。

山西太原,晋王府。

自从得到内阁大学士王锡爵要来晋王府的消息,整个晋王府都在准备。事实上晋王府还是有些害怕的,毕竟朝廷想要开藩禁的消息早就传开了。

这位内阁大学士王锡爵就是力主开藩禁的,他也因为开藩禁而入阁的。

这样一个人物来到晋王府来,说不害怕是假的。对外面,王府风风光光,可是对内,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皇室对藩王的态度可不怎么好。

朱允炆削藩之后有了靖难之役,永乐皇帝当了皇帝之后,继续削藩。

在宁王之乱之后,皇上对藩王的限制就更加的严重了,到现在这个时候,藩王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整天混吃等死。

晋王府又是藩王府里面,非常非常不受待见的支脉。

现在朝廷要开藩禁,王锡爵来太原,摆明了就是要对晋王府动手,晋王府要是不慌,那才是有鬼了。只不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徒呼奈何。

这一代的晋王是朱敏淳,按照的大的辈分排行,他是朱翊钧的侄子。

这位年轻的晋王是万历十三年承袭的晋王爵位,到今天也不过一年多一点。年纪也不大,只有十七岁,年纪很小。

他的老子晋惠王朱慎鋷只活了三十九岁,年纪轻轻的就死了。朱慎鋷在嘉靖三十年封辅国将军,万历七年嗣封晋王。朱慎鋷在同年死,谥号晋惠王。

朱敏淳万历十三年才成年,承袭了晋王的爵位。

如果详细的查看晋王的世系表就会发现,晋王一脉断绝过好几次,基本上都无子然后早早的就死了。这也反应了藩王生存的一个状态,整天无所事事,不是炼丹吃药就是玩女人。

年纪轻轻的身体就垮掉了,要么无子,要么早死。

朱敏淳只有十七岁,睡女人就是一把好手,其他就丝毫不擅长,比纨绔子弟和草包还不如。整个人基本上废了,老爹死得早,成长与母亲之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王妃李氏对其十分的溺爱。

与李太后对朱翊钧的严加管教不同,朱敏淳的母亲李氏异常的溺爱儿子。加上身边的王府属官和太监一个劲的想把他给养废了,他想不废都难。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派了王锡爵来,整个晋王府都慌了神,一下子就没了主心骨。

朱敏淳虽然年纪不大,也是一个纨绔子弟,可是他也不傻,他知道这一次弄不好自己要完蛋。自己虽然顶着藩王的名头,可是和京城那位天子,说八竿子打不着有点过,可是也差不多少了。

第七十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九十七章 商税第二十三章 衬托第七十四章 俞大猷罢官第一百三十七章 过第七十五章 警惕第四百六十一章 进军第三百二十八章 灭 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皇家水师第四百六十一章 进军第三百二十五章 调兵 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衍圣公府 上第五十九章 大婚 中第四十七章 马上觅封侯第六十五章 摸着石头过河第四百四十三章 急切第一百四十六章 共除奸党第四百一十九章 对倭之战第三百五十八章 蓟州第六十七章 公务员制度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安南第一百六十六章 官府的能力 上第六十二章 战火第十七章 和稀泥第十四章 发声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顿操作猛如虎第四百五十三章 将与帅第四百二十四章 开战第一百六十八章 兰若寺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出去砍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帝国雄心第十一章 小葵花课堂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顿操作猛如虎第二百零三章 钢铁赵廉第五十六章 皇后有喜和内阁纷争第四百零六章 殖民示范点第十六章 长得丑怪谁第八十六章 震撼人心的数字第二百七十八章 货币改革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兴 (第一更)第四百零七章 鱼死网破第五十七章 君臣默契第三百一十四章 杀敌有功第六十八章 调戚继光入京第四百四十四章 倭国使团第六十二章 刘显进京第三百七十八章 汉城失守第六十二章 刘显进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菜鸟东林党和老狐狸江陵党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资本第三百七十一章 咱家听说建州有美女第八十七章 漩涡第十八章 军械 (为投月票的小伙伴加更)第五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第三章 红脸汉子和小白脸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废物第二百六十一章 开干第五十四章 多塔神教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要上奏皇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一百九十九章 紧迫第八十二章 成了第三十二章 张居正的决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蓟州第五十八章 打乱第十四章 高冯决战 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灭 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军阵第四百章 砺石岭之战第二百零一章 查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翊钧和戚继光第四百一十二章 宇喜多秀家的末日第一百一十八章 封爵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丰臣秀吉告朝鲜国王书第三百八十五章 十岁的小女孩要入宫第一百六十九章 闹翻第一百七十章 问过本官了吗?第十四章 选妃 (保底第二更)第三百零五章 准备刚一波第二十三章 雷厉风行 (中秋节加更)第二十二章 坑第三百零九章 海贸商号第一百三十五章 牛逼大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内厂在行动第三十三章 砸碎枷锁第三百九十五章 碧蹄馆第一百九十章 募兵制第二十九章 迫不及待第四百五十四章 要成为大帅的男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钱多了也头疼第三十二章 张居正的决定第九十章 靠山第七十章 不谋而合第三百九十章 打死你第九十四章 战后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同新区第三百一十一章 万历十九年第四百零一章 砺石岭之战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