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儒学

作为一个文官,在官场上混的开的先决条件就是听话听音。做小官的时候,要会听上司的言外之意,做到了天子近臣,那就要会听皇上的言外之意。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个官也没法当,早就被拿下了。

梁梦龙自然听出了皇上的意思,这不是在商量,而是在让自己去执行。这个倒是没什么,做臣子的,干的不就是这个活。

可是梁梦龙从朱翊钧的话里面听到了另外一层意思,一层让梁梦龙不敢深想的意思。

皇上这是要提拔工匠的地位,一旦工匠完成了分级,那么除了俸禄不同,必然也会有不同的待遇,一旦有了特权,那么地位自然就有了区分。

梁梦龙只是想到了这个,没有想得更深,但是即便如此,也让梁梦龙有些迟疑了。

开放匠籍,这一点梁梦龙是赞成的,可是提拔工匠的地位,有这个必要吗?作为儒家子弟,作为读书人,踩着其他行当的人上位,这已经是习惯的事情了。

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门就打压各个学派,诸子百家现在都看不到了。

等到摆平诸子百家,儒门就开始打压其他的行当,士农工商,使劲的把士人给捧上去。尤其是到了大宋,那句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彻底奠定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当今皇上抬举军方和勋贵,这一点梁梦龙是看得出来的。

梁梦龙也认为这样做无可厚非,富国强兵,可是抬举匠人,是不是就有些过了?有些东西是需要维系的,一旦打破了,那么很多东西就不在了。

事实上梁梦龙没有想错,只不过他想的浅,朱翊钧就是要打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就是要打掉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的论调。

朱翊钧很清楚这个论调带给这个国家的是什么。

大家一窝蜂的去考科举,然后一窝蜂的去当官,然后一窝蜂的做官商,如果不打掉这个论点,不打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想法,改什么都改不了本质。

官本位没法改,无论是这个国家,还是其他的国家,有权的人说话声音都大。

但是官本位是基于官,做大明的官,你才可以被羡慕,才可以被人尊敬,而不是因为你是狭义的读书人,这是两个概念。

以公务员制度做基础,以提高匠人为墙壁,以拔高军人地位为柱子,打造大明新的价值观。

朱翊钧下一步就是打掉东华门外唱名,彻底把科举给打掉,想当官,可以,去考公务员,从基层给我一点点的干起来。

大明不需要闭门读死书的官,不需要五谷不分的官,不需要上任带着好几个师爷的官。

很多大臣,考上进士之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以大明这个时代的寿命,他们能干几年?能干什么?考个秀才就行了,然后考公务员当官才是正经。

工匠考级完成之后,朱翊钧会给在朝廷任职的工匠公务员的身份。

时机成熟,把文武官员的散阶进行挂钩,可以进行军转干,也可以进行干转军。彻底打掉文官的骄傲,虽然不能喊出人人平等,但是喊出官官平等还是可以的。

汉朝的军功爵制度是怎么玩蛋的,还不是汉家的天子使劲的封爵位。

天子家里面有喜事,犒赏,加封,天子高兴,犒赏,加封,原本很稀罕的爵位,直接被完成了残渣,到了后来,直接以钱财买爵位。

一大堆有钱人开始拿钱买爵位,然后爵位就彻底泛滥了。

军功爵彻底崩坏掉了,皇上把军方将领的任命彻底握在了手里面,然后在找理由罢免掉这些有爵位的人。祭祀进献的黄金成色不足,这样的理由被汉家天子用的非常纯熟。

逼急眼了,朱翊钧都敢卖出身,比如赐同进士出身。

这个是皇上的权力,天子额外的赐予,先不说了是不是公开卖,一旦给勋贵子弟或者军功子弟的赏赐从恩荫官职换成同进士出身。

朱翊钧都想看看文官的表情,在把大商人加上,也赐同进士出身。

即便有人想阻拦都没用,想得到赐同进士出身的人,必然会站在朱翊钧这边。皇上加恩封赏,你不允许,你想做什么?

只不过这样的手段太过阴损了,也太不大气,朱翊钧不能突然实行,缓缓推进才是王道。

公务员制度铺开之后,朱翊钧就可以这么干,想当官,去考公务员,科举没戏了。一大堆进士等着排官,你们且等着吧。

逐渐加大公务员官员的提拔,减少进士出身的官员。

朱翊钧就不相信这些人不会改换门庭,读书还不是为了当官,还不是为了出人头地。如果进士当不上官,反而秀才可以,朱翊钧不相信天下人不会趋之若鹜。

至于有几个卫道士,朱翊钧也不在乎,送给他们三个字:去死吧!

梁梦龙虽然会听音,可是他怎么会想到自己家的皇上正在计划如此阴损的事情。汉代的天子外有诸侯尾大不掉,内有元老列侯掌权,汉家天子才干出那么不要脸的事情来。

自从汉代之后,基本上没有哪朝那一代的皇帝这个干过,太没下限了。

可是梁梦龙不知道自己家的这位皇帝在想什么,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为皇帝基本上也没下限,尤其是在他看到大明的官员丝毫没有下限之后,他的下限也不见了。

节操是什么?早就丢了,不见了,谁捡到了,还给我。

从孔家各种投降,谁当权就拍谁马屁的作风上就能看出来,儒家其实真的没什么下限。当官的这些人,那就更没下限了。

亲政这几年,朱翊钧对这一点更是感触颇深。

梁梦龙不知道自己家的天子在想什么,琢磨了半天,他觉得提高工匠的地位,估计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后果,工匠还能当官不成?

沉吟了片刻,梁梦龙心里面就有了决断,躬身说道:“陛下圣明烛照,此议大善。”

听了梁梦龙的话,朱翊钧顿时就松了一口气,大笑着说道:“好好,既然如此,那这件事情朕就着爱卿去办理,按照爱卿所奏,先从军匠开始。”

“军匠则先从军改之地开始,爱卿一定要尽心。”

梁梦龙连忙躬身道:“是,陛下,臣定然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所托!”

看着梁梦龙离开的背影,朱翊钧叹了一口气,自从自己穿越而来,到今年已经十五年了。十年潜伏培养人手,五年小心翼翼的试探布局,今天终于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

“成与不成,在此一搏了!”朱翊钧面容严肃的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的京城可以说是多事之秋,原本过完年还好好的,可是自从法纪司开始抓人,事情就开始变得乱套了。

贪污八十贯以上判处绞刑,皇上要严行大明律,百官惊慌失措。

内阁出了修改大明律的提议,事情也就导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刚开始是争吵,是上书,可是随着局面的僵持,事情开始向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而去了。

朝廷和民间突然出现了一种论调,那就是“时移世易,世上无万世不宜之法。”,看起来是为修改大明律做注脚,可是这种思想扩散之快,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心学门人开始大肆鼓吹这种说法,一时间民间官场,全都在说这个。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内阁大学士申时行就是心学门人,前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也是心学门人,一时间局势变得更为混乱了。

在这个时候,在京城之地,一个并不是很大的心学门派诞生了。

这个门派脱胎于心学的泰州学派,创始人是李贽,人数并不多,也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力。可是大明律的事情闹腾起来,他们仿佛猛然间就出现了一样。

他们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大肆抨击理学,倡导与百姓同欲,人人生而有欲,此乃天理,譬如不食会饿,不喝会渴,皆为人之欲望。

在政治主张是上,他们倡导知行合一,躬行于百姓之间。

行走于阡陌之间,为百姓做实事,反对高高在上的形式主义,倡导四民皆本,行业无分高低。人之高地,当以修养和行为来断定,而不是以所从事之职业。

倡导劳动光荣,我之酬劳供养父母妻子,当被人尊重。

对于勋贵勋戚,他们倡导贵族荣耀,凡勋贵勋戚,当有贵族之准则,残害生民百姓,当鄙视之。对官员,他们倡导清廉自守,倡导富民强军。

官员不应该坐在衙门里面,应该行走于阡陌,与百姓躬耕。

对于个人,他们倡导人无完人,要正视的缺点,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要学会知人善任,谦虚谨慎,学会向别人请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哪怕是普通的匠人,也可以唯吾师。

整个学派出现的很突兀,倡导的思想也很激烈,从四民皆本到倡导人欲,从倡导时移世易到躬行合一,从倡导明鬼到天志,这一学派一出来,瞬间就震撼了不少人。

因为这个学派虽然打着心学的旗号,可是很多地方都和心学背道而驰。

比如明鬼和天志,那都是墨家的思想,倡导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法家的思想,倡导的人欲说,则是荀子流派的思想。

整个学派杂糅了儒家墨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且选取的是儒家荀子学派的思想,高举的是公羊春秋的大复仇思想,打着的是开宗明义正本清源的旗号。

从诞生之初,这个学派就一副要把理学扫到垃圾堆的架势。

虽然心学和理学一直都在争论,甚至不乏相互镇压的情况,可是最近这些年,心学和理学也算是相安无事,这样高举大旗的情况,当真是少见啊!

当然了,学说一出来,自然被无数人斥责人异端。

不少人鼓噪着到衙门告状,可是朝廷上下对这件事情全都缄默了,没一个人开口。外面的人不知道,可是朝廷里面的主要大臣都很清楚。

那个李贽是公务员学堂的先生,公务员学堂是什么地方?

那里是皇上的地方,可以说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现在这个李贽跳了出来,皇宫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们也不傻,自然明白这是宫里面的意思。

单凭一个李贽,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

这些当然是朱翊钧弄出来的,这一次调动了朱翊钧在京城安插的所有舆论人手,大肆宣扬新的思想,这门称为新儒学的学派一时间名动京城。

皇宫大内,朱翊钧脸上的表情很淡然,眺望着宫墙之外,朱翊钧知道那里正酝酿着什么。

事实上这件事情朱翊钧酝酿很久了,等待的就是这一天。这一招是和自己的爷爷嘉靖皇帝学的,要知道嘉靖皇帝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大礼仪。

要给自己的老爹上尊号,事实上他真的是想给自己的老爹上尊号吗?

朱翊钧看来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只是需要开辟一个战场,然后让大臣站队。支持我的,那就是我的人,不支持我的,那就不是我的人,就这么简单。

把战场放在礼仪之上,不会牵扯到朝廷政事,损失会小很多。

明末党争的主战场是辽东,争来争去的结果是什么?辽东彻底糜烂了,这是要不得的。朱翊钧吸取了教训,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把战场放在思想之争上,赞同我的,那就是好同志,不赞同的,那就回家去吧!

朱翊钧这一次打定了主意,朝堂上的这些大臣,无论是谁,只要站出来抨击新儒学,站到自己的对立面,那就必然要收拾掉。

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清洗朝堂是自己早就该做的事情了。

自己接下来的改革动作会很大,自己需要的是一支无条件服从的官员队伍。哪怕是为人有些瑕疵,也没有关系,只要能办好自己交代的事情就足够。

在这一刻,朱翊钧更加理解张居正的用人了。

有些人看起来很不错,有能力,有想法,可是他和你的想法不一样,自己没心情也没精力和对方争论,索性就拿掉吧!

第四百四十八章 静谧如水第四十四章 拆分武库司第三十一章 武清伯要田第四十五章 王崇古的态度第四十七章 人选第二百一十六章 戚继光在行动第五十三章 提督第三十二章 张居正的决定第三百零五章 准备刚一波第六十九章 种地了解下第十九章 锦衣卫在行动 (给推荐票小伙伴加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工具钢 (为盟主云从风伴加更)第二百七十四章 劝谏第一百二十章 筹备第四百六十九章 劝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齐斐的信念 上第一百零二章 戚继光之于大明,卫青之于大汉!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下第五十九章 内阁议处第十章 俺答汗死了 (首订2400加更)第四十五章 王崇古的态度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子剑第一百九十四章 钱第一百七十九章 蛀虫第七十六章 孤家寡人第三十四章 来自学生的攻击第四十三章 逝去的仁君之梦第二百九十章 忙碌第二十一章 夺威福第四百六十五章 娄山关第一百七十二章 这里咱家说的算 中第三百零八章 皇上知道的很多第一百二十四章 吃饭 (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无视波澜第七十二章 拉打结合第五十一章 冯保之死(续)第十九章 准备第七十五章 警惕第一百零五章 钱第三十一章 老狐狸第七十一章 毕业礼第三十八章 戚继光的手下第七十一章 张四维的不甘心第八十一章 甚嚣尘上第四百零三章 丰臣秀吉第四百三十五章 服部半藏第五十八章 打乱第二百五十八章 案发第四十二章 冯保挖坑第三百八十九章 炮轰平壤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服部半藏第三百二十七章 开打第四十章 落幕第六十二章 考成法第十二章 太监之间第一百三十六章 恢复爵位第十章 师徒第三百零三章 生产许可证第八十四章 考公务员的孙承宗第六十五章 不能刚正面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倭第五十二章 不一样的张思维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有过几天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没人可以和朕做交换第三百章 说服第五十六章 张居正的想法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家说了算 完第八章 母慈子孝第三百五十六章 出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废物第三百五十章 威慑第四十八章 技高一筹张居正第六十五章 不能刚正面第七十一章 任重道远第三章 红脸汉子和小白脸子第五十七章 是我想太多第七十一章 任重道远第三百六十一章 皇家水师第二百八十七章 入冬第十章 师徒第三百二十九章 灭 下第三十一章 奉旨打脸 (第一更)第二百一十四章 审问第一百五十五章 衍圣公府 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剌美女琪琪格第三百一十七章 思考第五十四章 多塔神教第三百零一章 蓄势第七十二章 拉打结合第四十八章 技高一筹张居正第一百四十章 恩威并施第三十八章 无耻之尤第二百七十章 人没脸天下无敌第三百九十七章 海战第一百九十九章 紧迫第二十四章 抄家抓人 (中秋节加更第二弹)第三百六十九章 努尔哈赤的办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乌力罕第四百五十六章 秦良玉第三百四十三章 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