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夺威福

大明朝一直存在着反张的暗流,当然,无论谁在首辅的位置上,这种反对的暗流都会有,而且不会断。混官场的官员,哪一个不想做首辅。

首辅大学士作为文官的终极目标,自然是每一个人都盯着。

刷声望的,居心叵测的,想干掉对方自己上位的,这种事情层出不穷。上层稍稍有一点变化,这种暗流就会酝酿起来,然后朝着上面涌去。

张居正内阁首辅大学士一做就是五年,而且地位稳固,看这个架势一时半会是下不去了。

加上张居正要推的改革,倒张风潮自然不可抑制的掀了起来。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在这股倒张风潮之中开出第一枪的,不是别人,而是张居正的学生。

在文官的团体里面,有几种利益牵绊是十分稳固的,乡党、同年和师生,乡党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是同乡,甚至是一起读书的人,大家都是老乡,出去之后抱团自然就成了正常的事情。

同年,这就相当于后世的同学,这种关系自然非常亲近,走上官场自然也要抱团的。

最后一种就是师生,所谓天地君亲师,老师的地位自然就高了,加上这么多年的经营,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自然越发稳固。在官场上,老师罩着学生,学生捧着老师,也是应有之意。

后世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之中不还有汉大帮,何况能够光明正大经营的大明朝。

张居正虽然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可是也不能把官做成孤家寡人,做官又不是当皇帝。张居正党羽自然也是这三种人,乡党同年有的时候不一定靠得住,但是学生却靠得住。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什么理由,学生背叛老师,那绝对是要被主流言论厌弃的,没人希望自己信任的学生背叛自己,这种榜样不能树立。

朱翊钧放下手中的折子,这份折子就是刘台上的,写的很不错,弹劾的内容也恰到好处,里面用的一个词语,让朱翊钧印象深刻,那就是“居正擅作威福以自专”,这句话在朱翊钧看来,真的是颇具讽刺意味。

当初高拱被贬斥回家,罪名就是“夺威福以自专”,现在被拿来直接用到了张居正的身上。

这份奏折写的不错,先从祖宗礼法说起,朱翊钧再次翻开奏折,从头看了起来。

“高皇帝鉴前代之失,不设丞相,事归部院,势不相摄,而职易称。”

“文皇帝始置内阁,参预机务。其时官阶未峻,无专肆之萌。二百年来,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乃大学士张居正偃然以相自处,自高拱被逐,擅威福者三四年矣。”

“谏官因事论及,必曰:“吾守祖宗法。”臣请即以祖宗法正之。”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嘴巴大惹麻烦,高拱喊了一句“十岁天子,何以治天下!”,一句话被冯保抓住了小辫子,直接给送回了家。张居正虽然还没有说出那一句“吾非相,乃摄也!”,可是已经有这个苗头了。

再说了,咱们做事低调一点不好吗?张居正的张扬也惹了不少麻烦,展示权力,换一种办法不好吗?

那三十二台的轿子,越制就不说了,你这么高调,不是为官之道啊!儒家不是讲究中庸吗?不是说出头的椽子先烂,你这么高调,太容易被人抓小辫子了。

刘台奏折里面就提到了这个问题,直言张居正以相自居,夺威福以自专,和高拱的罪名一样啊!

“在朝臣工,莫不愤叹,而无敢为陛下明言者,积威之劫也。”

“臣举进士,居正为总裁。臣任部曹,居正荐改御史。臣受居正恩亦厚矣,而今敢讼言攻之者,君臣谊重,则私恩有不得而顾也。愿陛下察臣愚悃,抑损相权,毋俾偾事误国,臣死且不朽。”

看到最后,朱翊钧叹了一口气,这一次从背后插的这一刀可是有点狠啊!

自从张居正掌权之后,抓权力自然就是主旋律,都察院这样的监察机构他自然不可能放过。这几年往里面塞了不少你自己的人,看的出来,这个刘台就是其中之一。

张居正是刘台的座师,对他应该也很看重,不然也不会把他塞到都察院去做御使。

只不过张居正打死也想不到,自己寄予厚望,并且无比看中的学生,在这个时候居然会插自己一刀,而且还插的这么准,插的这么狠。

张居正现在和张鲸闹翻了,皇帝也成年了,这个时候给张居正扣上这个帽子,这是要张居正完蛋的节奏。

后面这段话点明了自己和张居正的关系,显得自己正大光明,一心为国,可是这种事情你不说,别人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没什么可信度。

朱翊钧敲打着桌面,面无表情的将奏折放下,淡然的说道:“这是嫌热闹不够大啊!”

刘台完了,这是朱翊钧看到这份奏折之后的第一个想法,只要张居正不倒,刘台的下场就肯定很惨。被自己的学生插了一刀,还这么狠,张居正要不下狠手,根本没办法震慑其他的党羽和敌对人士。

自己如果想要保住张居正,刘台肯定要下重手的,而且就算是自己不下重手,张居正也不会放过他。

难道他以为自己能够等到自己亲政?

在大明朝,文官嘶吼呐喊刷声望熬日子的人和事太多了,在新皇登基之前为新皇说话,那就是从龙之功,比如自己老爹的那个时候。现在恐怕有无数人也打着这样的想法,自己成年了。

如果一时无法赶走张居正,自己被贬斥了也没关系,等到新皇登基,自然就能想起我来,到时候自然就飞黄腾达了。通过这样方法上位的人太多了,这也算是大明官场的一个特殊文化了。

朱翊钧看了一眼身后的张鲸,开口说道:“让司礼监拟旨,你走一趟张府。”

“武清伯最近送到宫里一面等身镜,你带着送到张府去,就说是朕赏赐的。在挑选一些张师傅爱吃的吃食,让人给张师傅送去,朕听说张师傅这几天胃口不怎么好。”

第四百五十六章 秦良玉第十一章 徐渭徐文长 (首订2700加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刺杀第一百二十六章 朕最美 (第四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这里咱家说的算 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出去砍了第九十七章 一触即发第八章 母慈子孝第二百零三章 钢铁赵廉第三百八十三章 复先祖荣光第一百一十四章 藩禁第九章 看朕的大炮 (首订2100加更)第二十四章 抄家抓人 (中秋节加更第二弹)第三百一十一章 万历十九年第十六章 长得丑怪谁第一百三十七章 过第三百五十三章 乱辽东者努尔哈赤第十一章 徐渭徐文长 (首订2700加更)第四百一十七章 离间计第一百一十四章 藩禁第一百零六章 三大政策第九章 看朕的大炮 (首订2100加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产第三百零九章 海贸商号第十四章 发声第三百五十八章 蓟州第六十二章 战火第二百九十三章 锦衣宪兵第五十六章 皇后有喜和内阁纷争第七十一章 任重道远第五十五章 眼光第二百七十六章 精准扶贫第一百九十一章 张维贤的感触第三百六十六章 资本第三百四十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四章 装备第二百一十五章 开花结果第四十三章 审问第九十四章 战后第十四章 发声第二百零六章 行动第三百二十五章 调兵 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决心第三十二章 公审第八十六章 骑鹤下扬州第十七章 大朝会 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行动 下第六章 张居正和海瑞第二百二十章 海瑞和巡城御史第七十七章 戚继光,你想去草原吗?第四百五十三章 将与帅第二百零五章 热血沸腾第四百二十七章 帝国意志第二十六章 闻鸡起舞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成梁开打第三百五十七章 孤寂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明兵锋第一百四十一章 捞一票第五十六章 张居正的想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官绅一体纳粮第五十一章 还有这事第三十六章 郁闷的刘守有第三百五十九章 好武成风第三百四十一章 新人换旧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成梁请战第一百六十一章 谋划第一百一十二章 朝见第四十一章 拨云见日,难啊!第八章 要不让海瑞来? (首订1900加更)第七十九章 大惊喜第四百四十七章 驾临南京第四十四章 拆分武库司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出去砍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儒学第四百二十八章 帝国雄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审问第二百二十一章 申时行的选择第三章 内阁大学士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剌美女琪琪格第六十三章 召见刘显第三百一十九章 战争压力第三百九十九章 砺石岭之战 上第二百章 大明法纪司第四百零五章 绝望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子剑第三十一章 奉旨打脸 (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东哥第四十一章 刘守有的选择第四百一十四章 传国玉玺搞事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商标第二百六十九章 请正本清源疏第四百零九章 汉城之战 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准备第二十三章 衬托第二百八十二章 基本操作第一百九十一章 张维贤的感触第四十九章 该朕上场了第一章 动起来第三百七十章 舒尔哈齐有女儿吗第二百一十六章 戚继光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