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105章 旗开得胜,嘉谋善政

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过了夏至,天气便越发燥热起来。

因为天气炎热,在五月初时,皇帝便从了经筵官所请,经筵暂免。

并且更定以后经筵,春讲二月十二日起,至五月初二日免;秋讲八月十二日起,至十月初二日免。

永为定例,不必一一题请。

换句话说,小皇帝放暑假了。

可惜,放暑假不是享乐的。

正因为皇帝停了经筵,内阁请皇帝多去文华殿听政的次数,以及跑来西苑奏对的大臣,都明显变多。

譬如今日,朱翊钧还在吃午饭的功夫,张居正跟王崇古就已经在承光殿候着了。

见皇帝进来,二人连忙行礼:“陛下。”

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两人起身。

施施然坐到御案后,歇了一口气才开口道:“元辅与王阁老来得急,是有什么要事?”

两人对视一眼,张居正颔首示意王崇古先行奏对。

后者从善如流,上前一步。

王崇古入阁之后,颇有些意气风发。

一身边塞气质,都略微沉淀了些许,显得老练稳重了不少。

他面露笑意,高声贺道:“陛下!大捷!”

朱翊钧立刻反应过来,开口问道:“是朵颜卫再度犯边了?有何战果!?”

语气之间,不乏惊喜。

王崇古对皇帝玲珑心思见怪不怪,挑着紧要地方,将事情禀报了一遍。

朱翊钧认真听着王崇古说话,不时颔首。

五月初,朵颜卫的使者回去之后,将消息也带回了部落。

朝廷虽是封赏了朵颜卫,却是封赏的名义上的酋首长昂。

并未封赏朵颜卫如今的实权人物,董狐狸。

这也就是罢了,朝廷还是封赏的银两。

至于粮食、布匹之类,一概也无——想要粮食,需得长昂出面,向大明朝边镇购入。

事权就是权势,长昂借着这个由头,便开始拉拢部族长老,收服人心。

董狐狸自然不会坐视。

此时,董狐狸主动向大明朝靠拢,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但他选择了另一个方向——那就是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

古老的手段却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其效果几乎如同客观规律一般,从来没有失效过。

游牧民族稳固权势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一场成功的劫掠。

无论是人口,还是粮食、粗盐。

只要劫掠成功,在部族中的声望地位便水涨船高。

内部威胁,也不攻自破。

可惜,董狐狸算盘打得好,运气却不好。

这一次犯边,他正好遇到了守株待兔,戒备十足的戚继光。

王崇古还在眉飞色舞:“董狐狸达贼四千馀骑,从潘家口、龙井关等二路入犯,正好撞上了戚继光。”

“此一役,边军斩敌三百余,伤贼无算,鞑酋折可鲁兰勒授首!董狐狸仓皇逃遁!”

潘家口、龙井关?

朱翊钧一怔,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怎么记得……历史上董狐狸是从界岭、桃林犯境的。

他此前还特意嘱咐此处加强兵备。

想到这里,朱翊钧突然反应过来——合着自己好像是刻舟求剑了!

都特意增兵了,人家斥候又不是傻的。

朱翊钧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还好外人不知道。

心中也暗暗给自己提了一个醒。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自己生在和平年代,哪里懂什么打仗。

尤其涉及到兵事,历史上的事,也未必做得准。

既然不懂,还是不要搞什么微操了,不然容易变成常凯申。

除了信任戚继光这等宿将,在庙堂上给予其支持外,更应该依靠国朝深厚的积累,用煌煌大势碾压敌方。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

吾日三省吾身呐。

王崇古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仍然一板一眼禀报着这一战的详情。

说到最后,他便开始请功:“内阁与兵部以为,此战发纵指示者、破敌冲锋者、同事驰驱者,遥为声援者,均当论叙。”

“尤推总理戚继光,兵备徐学古为首功。”

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是没有战斗力的。

至于验证复核,自然由兵部跟御史去做。

朱翊钧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欣然从之:“可!”

当然,王崇古此来,也不是单为了请功这等小事的。

他顿了顿,又开口道:“陛下,此战之后,颇有些影响。”

“听闻,长昂如今被董狐狸软禁了起来。”

“而朵颜卫首领,夷酋兀鲁思罕、夷妇伯颜主赖宣谕,将原掳大明人口送还,并绑缚造孽部落伯颜阿都赤二名进献,乞宥罪复通贡赏。”

“兵部以为,事情在两可之间,请陛下圣裁。”

这就是一战打出效果了,朵颜卫内部乱起来了。

董狐狸不得不用激烈的方式,压制长昂。

而别的首领,也起了异样心思。

说罢,王崇古又跟皇帝解释了一番兀鲁思罕。

兀鲁思罕是朵颜卫的领主之一,董狐狸的弟弟,长昂的叔叔,对部落首脑听调不听宣。

但这一部,惯是墙头草。

嘉靖时屡屡袭扰边境,但若是别部犯边,这一部,又会密告边将。

隆庆时朝廷尝试封赏,兀鲁思罕却时常前脚接受赏赐,后脚继续掳掠。

如今只是见形势不妙,又开始骑墙了。

而绑缚的伯颜阿都赤,自然就是手上染过大明朝边将鲜血的敌酋了。

朱翊钧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兀鲁思罕部,他倒是有所耳闻。

历史上万历二年,也就是明年,董狐狸再度劫掠喜峰口,兀鲁思罕便听从朝廷的命令,有所阻止。

三年,长昂犯边,向其借兵,兀鲁思罕也严词拒绝,并密告朝廷。

随后长昂兵败,还架着长昂到边关请罪。

当然,随着明朝逐渐虚弱,这一部又立刻倒戈。

频繁襄助长昂,劫掠辽东等地。

总之,就是一条喂不熟的野狗,畏威而不怀德。

朱翊钧沉吟一下,开口道:“伯颜阿都赤枭首示众便是,至于贡赏……”

“若是能促成互市,朕也不吝封赏。”

白嫖?想得美!

以前是朝廷不愿意打,现在朱翊钧可不介意这种,与小部落间的小规模战争——不持续放血,怎么好好做生意?又怎么安心归化?

想要封赏?那就真的做点业绩出来!

王崇古点头应是,便要退下。

朱翊钧突然叫住王崇古:“王阁老。”

王崇古重新站定,躬身听着。

朱翊钧想了想,认真开口道:“土蛮汗扰边不断,朕的意思是,开中法复行之后,先将蓟辽的粮仓填满。”

“阁老以为如何?”

王崇古一惊。

先填满蓟辽粮仓,这是要为大战做铺垫?

不过相应地,宣大自然得往后排一排。

他迎上皇帝目光,陷入了迟疑。

朱翊钧见状,叹了口气,再度开口道:“卿的父亲王瑶、伯父王文显、兄长王崇义,既然都是西北盐商义士,不妨能者多劳。”

“将蓟辽的开中盐引,也揽去一部分。”

这就无奈要诱之以利了。

果然,话音刚落,王崇古当即下拜:“臣遵旨!”

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

王崇古见皇帝再无吩咐,便躬身退下。

朱翊钧看着王崇古的背影,目送其人离开之后,才有些无奈地感慨一句:“出将入相也洗不掉商人习性。”

殿内只剩他与张居正,吐槽一句也没什么大碍。

他实在有些忍不住。

这王崇古身上的商人习性太重了。

别的事公事公办,不失为一名能臣。

可一旦涉及损害自己私产的事,就开始首鼠两端,不情不愿。

非得许点什么好处补回来,才能心甘情愿把事办了。

站在下手的张居正倒是没放在心上。

他在内阁多年,什么人没见过?

王崇古这样都算好的了,好歹大部分的事都能办稳当了,已经很难得了。

张居正既是宽慰,又是提醒地开口道:“陛下言重了,王阁老身上的商味,好歹是比他那位外甥轻多了。”

王崇古横插一脚,占据了内阁一席,让张四维不上不下,只能继续代掌内阁事宜,一直转不了正。

这些日子下来,几乎肉眼可见地,气质变得阴鸷了不少。

私下里小动作就更是不必多说了。

张四维作为晋商大掌柜,王崇古那些做生意的亲眷,多少都受到了这位小辈的压力。

同样的,在朝堂上,张四维也开始串联三晋之人,不知道作何打算。

这情况,让人不得不重视。

朱翊钧一听这话,当即坐直了身子。

口中感慨道:“先生说的是,张四维的事,拖着也不好……”

他看向张居正,诚恳道:“先生不妨廷议罢。”

张居正不露声色瞥了皇帝一眼。

他心里明白,虽然不知道皇帝要用什么方式,但显然是要给张四维一点颜色了。

毕竟谁入内阁,都是皇帝直点,还没有要廷议一说。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不过他见皇帝心里有数,他也懒得追问——事情太多了,根本没空顾及到方方面面。

张居正点了点头,说起此行的正事:“陛下,前次议定,今年八月,增加湖广、山东、河南、陕西等省,推行考成法。”

“在此之前,臣与吏部,将考成法的得失,再度整理了一番。”

“如今考成法试行业已近一年了。”

“臣与吏部在原本考成法的基础上,又增增减减,缝缝补补了一番,结合这一年的弊病,更定了新的一稿,以便扩到两京五省推行。”

“请陛下御览。”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封奏疏,恭谨呈上。

朱翊钧伸手接过。

他顺手指了指放在旁边,有点远的矮凳:“我让宫人退避了,元辅自行坐罢。”

张居正已经习惯了皇帝私下里这幅做派,默默将凳子搬了过来——不是不想站着以示恭顺,上次他极力推辞,皇帝就亲自去给他搬凳子。

这种做派的皇帝,除了接受他的情感贿赂,都没有别的选择。

见皇帝翻阅自己呈上去的奏折,张居正贴心开口解释道:“一年下来,考成法比较棘手的问题,还是在低品阶的官吏身上。”

“心中抵触,数目庞大,私下又串联频繁。”

朱翊钧早有所料,头也不抬问道:“具体呢?”

张居正叹了口气:“无非那些手段。”

“倍之。将中枢、省府的政令,加倍执行。刻剥百姓之后,就说是中枢和省府的令,故意激起民怨,煽动百姓。”

“改之。政令总有不完善的地方,中枢到了省变一个样,到了府变一个样,到了最下面,制定出来的考成目标,奇形怪状,样样都有。”

“虚之……”

张居正还待再说,朱翊钧已经看完了奏疏。

摆了摆手,有些自嘲地笑了笑:“虚之,就是形式主义嘛,朕知道。”

张居正打住话头。

心里嚼了嚼这词,有些奇怪,但又觉得莫名贴切。

朱翊钧将奏疏合上,并没有什么负面情绪,这种事早就习惯了。

他反而宽慰起张居正:“先生跟吏部的应对不就是按症抓药嘛,挺好的,就按这个来吧,朕稍后给先生批红。”

“早有预料的事,先生也莫要叹气,这才显得试点的意义所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各自出招,慢慢来嘛。”

说罢,朱翊钧看了一眼张居正。

不得不说,一年首辅当下来,面目都苍老得有些快了。

也难怪严嵩徐阶能往八十活,张居正五十多便离世了。

慧极伤身啊。

朱翊钧想到这里,不由劝道:“元辅也要注意修养才是,来日方长。”

张居正只当是寻常安抚,并未放在心上。

敷衍地嗯了一声。

转而又说起松江府的事:“定安伯前日上奏说,百姓投献徐府的田亩,已经全都妥善安置好了。”

“知府衙门将税收也厘了一遍,地方上的苛捐杂税,大都淘撤了。”

“不过,这样一来,正税和徭役,恐怕不足以支撑松江府各大官署的运转。”

一听这事,朱翊钧也严肃起来。

他想了想,认真开口道:“正要与先生讨论此事。”

朱翊钧沉吟片刻,开门见山:“朕知先生有意改制税法,松江府,正好给咱们打个样。”

“朕对此,也有些想法,说给先生参详参详。”

张居正对此,早有猜测。

他今日正是在内阁打好了腹稿,才急不可耐地跑来西苑找皇帝。

张居正坐直身子,仔细听着。

朱翊钧下意识伸手拨弄身前的空气,斟酌道:“其一,正税三十税一,有失妥当,将苛捐杂税废除后,一切还是都回到正税头上。”

“当然,具体多少,各省又按特点增减多少,还得跟户部议论后再说。”

正税三十税一,属实有点异想天开了。

这个数目,并不能说很低,大概也够大明朝官僚系统正常运转所需——这也是太祖皇帝制定这个数目的初衷。

但问题就在于,一个朝廷,哪有什么正常运转的情况!?

今年打仗,明年治理黄河,国家大典隔三差五,漕运倾覆,湖广大水,宁夏地震……可谓数之不尽。

非常之事,年年都有。

更别说一个系统正常的“磨损”,税越收越少,根本不可避免。

支出比预期多,收入比预期少,三十税一,根本不足以支撑大明朝正常的运转。

这才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巧立名目,想方设法补窟窿。

就像再往后数三百余年。

那等生产力条件立国,农税都得收到七税一,即便这样,后面也会追加提留之类。

大明朝又何等何能,正税低到三十税一?

想要改税制,那就先从试验田开始,把苛捐杂税,派回到正税之中。

等到试个三五年,时机成熟,才能开始推行全国。

试点,都是宝贵的经验啊!

朱翊钧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往下说:“其二,关于兼并……”

“朕可以允许百姓之间的合作生产,但不允许官户、士绅兼并。”

“具体的事,内阁跟六部去议,多试几次,多等几年,都无妨,反正只在一府之地。”

兼并这种事,有利有弊。

想要促进农业往规模化、工业化发展,兼并就是好事。

甚至于,这就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想促使资本主义萌芽,这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还是那句话,所谓殊途同归——以什么形式兼并,对于历史的进程或许一样,但对于百姓而言,可就完全不同了。

朱翊钧仍记得,夏衍一篇包身工,骗了他多少眼泪。

如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了,自然要试试新的路子。

朱翊钧顿了顿,继续说道:“其三,先生以为……官绅当纳粮否?”

第27章 蛛丝马迹,风雨将至121.第120章 层接递卸,虚实相参第26章 借题发挥,克爱克威183.第181章 相濡以沫,河倾月落第4章 峥嵘初现,太子升殿63.第63章 以退为进,任情恣性169.第168章 反躬自问,盖棺定论113.第112章 和平赎买,凭山负海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进退两难182.第180章 争奇斗艳,眼花缭乱第35章 献替可否,无中生有168.第167章 犀角烛怪,严阵以待156.第155章 西学中用,腾蛟起凤141.第140章 尺树寸泓,和而不同117.第116章 承上启下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无忌87.第86章 四季轮转,任重致远184.结卷感言以及明天请假一天141.第140章 尺树寸泓,和而不同95.第94章 风雨飘摇,鬼哭神嚎第41章 粉墨登场,豁然开朗156.第155章 西学中用,腾蛟起凤第148章 勤劳匪懈,完粹淳庞109.第108章 拔树搜根,舐犊情深第145章 纷繁复杂,悃愊无华第48章 赦赏天下,云行雨洽第24章 如梦方醒,金杯共饮86.第85章 随波逐流,降格以求113.第112章 和平赎买,凭山负海第52章 南来北往,诈以邀赏168.第167章 犀角烛怪,严阵以待107.第106章 宵旰忧勤,案牍劳形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马乱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扬镳110.第109章 鼍鸣鳖应,大义灭亲第32章 擦拳磨掌,你来我往第31章 关于更新和追读169.第168章 反躬自问,盖棺定论68.成绩汇报暨更新说明第59章 惊雷炸响,摩拳擦掌第14章 发个单章126.第125章 后继之人,连昬接晨169.第168章 反躬自问,盖棺定论第6章 暗流涌动第47章 夤夜闯宫,袒心剖胸第147章 磨砻淬励,文武相济157.第156章 河清社鸣,群龙见形第48章 赦赏天下,云行雨洽171.说个事情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马乱93.第92章 乡党亲故,荆棘满布120.第119章 急转直下,心狠手辣160.第159章 繁火内蒸,寒热交讧第36章 循循善诱,半推半就第36章 循循善诱,半推半就181.第179章 走南闯北,登山涉水83.第82章 破屋朽梁,博采众长128.第127章 望风希指,狸猫换子第47章 夤夜闯宫,袒心剖胸第42章 追根究底,杀心自起第55章 有条不紊,心服首肯第31章 关于更新和追读第42章 追根究底,杀心自起第42章 追根究底,杀心自起173.第171章 先天纯粹,一念之微第59章 惊雷炸响,摩拳擦掌137.第136章 科场情弊,拔帜易帜77.第76章 鸣野食苹,夜尽天明83.第82章 破屋朽梁,博采众长第57章 投石问路,疑团满腹第2章 母慈子孝,机心蕃茂第3章 权柄操弄,大局为重133.第132章 天之骄子,流行坎止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阴差阳错104.第103章 宴无好宴,寻瘢索绽第52章 南来北往,诈以邀赏87.第86章 四季轮转,任重致远第37章 疾风劲草,稳中向好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83.第82章 破屋朽梁,博采众长176.第174章 抡才大典,笔削褒贬136.第135章 抽丝剥茧,猪卑狗险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矫世变俗124.第123章 拨乱反正,黜昏启圣116.第115章 遗声余价,死生亦大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第27章 蛛丝马迹,风雨将至75.第74章 荣辱与共,大局为重第47章 夤夜闯宫,袒心剖胸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悬河注水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诬良为盗189.第186章 爰以兹辰,敬祈洪造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扬镳163.第162章 宫禁邃严,密迩天颜64.第64章 调和阴阳,用舍行藏第47章 夤夜闯宫,袒心剖胸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第30章 践祚之初,群然噪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