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争相入汉籍

“朝会结束之后,张爱卿立即去人事部办理文书交接手续,做好去苏威省赴任的准备,到了苏威省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将你的施政方略写成一份书面报告,托付南海舰队传书与朕。”朱由检轻呷口香茗,今天他说了太多的话,早就口干舌燥了。

“是,陛下。”

“苏威省是一个岛屿省份,测绘相对较为容易,爱卿要绘出苏威省的具体形状和大小,特别是香料群岛,到底有多少岛屿、每一个岛屿的形状和位置,都要详细标注清楚。”

“臣谨遵陛下教诲。”

“张爱卿远去南洋——奥,这里将来不叫南洋了,它已经属于大明,就叫南海吧,刚好也是南海舰队的驻地,朕最后送爱卿两件礼物。”朱由检眉目含笑,这苏威省,应该就这样搞定了。

“礼物?”张定既兴奋又忐忑不安,皇帝陛下当朝送礼,那是多大的荣幸,但他也有些担心,重礼之下,必然是各种巨大的压力。

“哈哈,爱卿不要误会,”朱由检觉得自己的话,可能引起张定的误会了,“朕将从湖广抽调两千士兵,随爱卿进驻苏威省,只调兵,不调将,待苏威省安定下来,他们将不再是士兵,而是专门维持当地治安的警察,相当于大明的捕快。”

“捕快?”张定明白了,朱由检的礼物,乃是协助他管理苏威省,“陛下,那苏威省还有大明的驻军吗?”

“没有,南海舰队就在附近,岛外的安全问题爱卿不用担心,这些警察,乃是维持岛内的秩序,如果他们愿意将家属落籍苏威,将是第一批正式移民苏威省的汉人,爱卿要给他们分配适量的土地。”

朱由检从缅甸立省的时候,就打算用警察维护社会治安,将军人完全解放出来,专门用于维护国家安全,这样将来的各地的驻军才可以有效裁撤。

大明现在的赋税,主要支出就是在于军事,要不是几次外战得到一些额外的白银,财政部根本没有足够的银两兴办教育、归化边疆,即使不算上各地的府兵,大明现在的军队还是太多。

现在的苏威省恰好是一个试点。

“是,陛下,”张定点点头,他似乎明白了,朱由检已经考虑好了,外部安全交给南海舰队,内部安全交给警察,“那陛下送给臣的第二件礼物呢?应该不是银两吧?”

“张爱卿猜得也对也不对,”朱由检哈哈一笑,“苏威省的赋税,五年内不用交给税务部,全部留在省内,一部分用于发放官员的俸禄和公务开支,其余的一部分,用于岛上办学,每名七到十岁的儿童,必须入学,学习汉语汉话,写汉字,用汉名。”

见张定似乎不明白,朱由检又补了一句,“兴办学校暂时不用全面开花,就像人口登记那样,从万鸦开始,逐步向中南部推进。”

这又是朱由检的一次试点,税务部五年免税,就可以换得一个基本汉化的省份,朝廷不用投放一文钱,只是派出几名官员,如果时间再长一些,朱由检也能接受。

当然,

现在的苏威省实行的还是军管,公务支出很少,除了有限的几名官员的俸禄,根本不用承担繁重的军费。

军费是由朝廷支出的,但这对朝廷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两千府兵本来就是大明的火药桶,朱由检只是用分流、移民的方式,逐渐拆除这些炸弹的引线,而且数年之后,这两千府兵就会转化为警察,不再需要朝廷支付军费。

至于守护苏威省的南海舰队,那是为了大明的未来和海上贸易路线,即使没有苏威省,舰队也是存在,朝廷并没有增加额外的支出。

“陛下,五年免税,闻所未闻,而且对其它的省份也是不公平。”听说苏威省五年免税,税务部长黄士俊不干了,大明开疆拓土,应该增加赋税收入才对,都是免税,那要这些土地何用?

“苏威省自古以来,就是国弱民穷,加上西洋人的盘剥,百姓早就困苦不堪了,即使百姓得到免税的优惠,依然比大明内地的百姓要贫困得多,所以朕才给出五年的休养生息期,杀鸡取卵的故事,爱卿们都听说过吧?”

“这……”黄士俊一时语塞,他根本不知道苏威省百姓的具体状况。

“黄爱卿也不必担心别的省份效仿,”朱由检才不管黄士俊要说上什么话,“现在的苏威省,并不需要大明投放银两,譬如它晚上五年收回,又当如何?”

“陛下,臣赞同五年免税。”内阁总理黄立极站了出来,他已经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苏威省原本并不是大明的土地,免税对朝廷没有任何损失,通过五年的汉化,岛上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到时候如果朝廷能腾出手来,再对苏威省进行移民,一举汉化全省,那时候的苏威省,才真正成为大明的一个行省。

黄立极的支持,让内阁各部长集体哑火,朱由检见朝堂上再无反对的声音,这才对张定说:“张爱卿现在还是正四品吧?”

“回陛下,臣正是正四品!”张定心里咯噔一下,从正四品到正二品的省长,一下子上升了四级,这在大明的历史上,实在太过罕见,他本来只是要求去苏威省担任一名知府,没想到朱由检直接任命他作为省长。

“现在的苏威省省长,可是正二品,一下子升职这么多,张爱卿打算如何回报朝廷?”朱由检果然是冲着张定的品级来的。

“陛下,臣一定鞠躬尽瘁,五年内在苏威省改土归流。”张定“噗通”一声,跪倒在大堂之上,大气都不敢出,脑袋都趴到地面上了。

朱由检觉得气氛有些凝重,他舒缓了语气,“五年内能否完成改土归流,朕不会太在意,爱卿要根据当地百姓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对策,凡事不可太用强。”

“是,陛下,臣明白。”张定依然匍匐在地上。

“朕最关心的倒是贪墨问题,不要以为苏威省远在海外,朕就两眼一抹黑,苏威省还是大明苏威省,大明的《反贪律》在苏威省依然有效。”

“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严于律己,为苏威省所有的官员当好典范。”张定连连叩头,以表决心。

“起来吧,爱卿也不用太紧张,这不是朕对爱卿的特殊要求,而是对大明所有官员的一致要求,”朱由检飞快地扫了一眼群臣,“只是你初掌苏威省,不要在大量的赋税面前,把持不住,朕还是信任你的。”

“臣明白,臣谨遵陛下的教诲。”张定从地上爬起来,连额头上的灰尘也不敢抹去,一溜烟躲到群臣的后面。

朱由检的目光再次转向地图,“麻六甲水道是东西方交流的唯一海上通道,堪称咽喉之地,当年的郑和就在在麻六甲设立了最大的贸易货栈,今后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等出售到西方,必须经过麻六甲,现在南海舰队已经完全控制了麻六甲,诸位爱卿说说,朝廷将来如何管理麻六甲?”

“陛下,麻六甲既然对大明如此重要重要,南海舰队要不要在此建立基地,常年驻守?”李春烨早就知道朱由检对周边形势的谋划,是以率先出言支持朱由检。

“爱卿所言甚是,既然麻六甲是大明不可或缺的咽喉要道,南海舰队自然会在此驻守,”朱由检在朝臣们出言之前,给麻六甲定了调调,“只是郑芝龙是军人,他只会经营南海舰队,却不会经营麻六甲两岸的土地和百姓,上还发生了东吁余孽大量残杀当地百姓的事,幸好陆战队及时赶到,剿灭了东吁余孽,拯救了当地百姓,现在当地百姓对南海舰队感恩戴德。”

朱由检的话,已经十分明了,就是现在的麻六甲,军民已经打成一片,应该比苏威更好管理,想到这些,黄士俊出班奏到:“既然当地百姓欢迎大明的军队,陛下何不趁机在此处立省,早早归化当地的百姓?”

黄士俊的话,算是对刚才反对朱由检的一种补偿,朱由检心中暗喜,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惊喜,“黄爱卿的话,正合朕意,现在麻六甲的百姓已经归心,据郑芝龙的军报上说,麻六甲附近,百姓争相入汉籍,正是大明入主麻六甲的最好时机。”

“陛下,我南海舰队刚刚进入麻六甲,当地的百姓就争相入汉籍,郑芝龙此言是否太过?”乔允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乔爱卿有所不知,”朱由检将东吁吉伦海祸乱马来半岛的事,简要说了一遍,“吉伦海的祸乱,加上当地的百姓误以为郑芝龙、郑兴就是当年郑和的后人,所以百姓才争相归心。”

“奥,”乔允升似乎还有些不信,“陛下,争相加入汉籍的百姓,到底有几成?”

“据郑芝龙汇报,靠近麻六甲城的地方,当地百姓被葡萄牙人祸害怕了,加入汉籍的不下八成,其余的北方,加入汉籍的百姓,至少达到五成。”

“陛下,”李春烨捧着手捧地图,“如果麻六甲归入大明,那岂不是和缅甸省连成一片了?”

(多谢我是路口、原是儒医、木泊云、楚人十八子、悠悠闲人LN、秋雁长风、冬临渊、书友16426763、书友16797274、布伯等朋友们的红票,多谢朋友们订阅支持,多谢多谢)

(本章完)

第9章 密室之谋第395章 出使西班牙第464章 科学院重地第427章 斯佩克斯的善意第230章 狡猾的汉人第475章 单独相处第389章 自行车第93章 胡心雪的牵挂第72章 燕山余脉384章 改造苏禄臣民第149章 嘴边的肥肉第466章 舍不得离开第1章 北漂的困惑第16章 黑衣人首领第358章 鱼饵第54章 大明的未来(二)第160章 火炮的盲区第403章 东吁的象兵第212章 践踏朵颜人的大帐第57章 大明的未来(五)第39章 一个不留第299章 得到明军的协助第119章 施政第一刀第258章 崇祯,重振第1章 北漂的困惑第298章 新的城池贝东第127章 两千七百多万两第492章 兰竹体制(二)第296章 布里亚特人第74章 临时朝会第313章 藏巴汗的困惑第470章 使馆区第39章 一个不留第126章 暖床第248章 一头受惊的小鹿第269章 把酒话关外第82章内阁改组(求收藏,求红票)第191章 皇太极的使者第202章 一份即将生效的和约第118章 军队改革第333章 荣誉勋章第255章 八旗骑兵的末路第111章 朱由校的确驾崩了第502章 海商巴蒙德第54章 大明的未来(二)第426章 荷兰信使第340章 终于胜利了第391章 除夕之夜第159章 第一个攀上锦州城头第45章 山东府兵384章 改造苏禄臣民第54章 大明的未来(二)第3章 就做朱由检第282章 迷雾一样的报馆第81章 王二逃跑 (求收藏,求红票)第415章 死不瞑目第465章 在宫里改良纺纱机第346章 暗渡淡水河第457章 海外见闻第292章 明码标价第305章 入藏第一战第39章 一个不留第46章 回京复命第22章 勇将与谋将第91章 孙传庭的使者第218章 大凌河畔第357章 人言杂货店第136章 蒙古人更为可靠第314章 古格王朝第499章 自己派出刺客第14章 抛射第289章二十文小费第177章 请范文程品茶第12章 瓶颈第43章 倭寇突围第350章 第二十三个省第288章 两人一百文第56章 大明的未来(四)第318章 首府玉树第196章 镶蓝旗的旗主第181章两个倒霉的甲喇额真第40章 嚣张的倭寇第455章 乔允升的反对第395章 出使西班牙第257章 给你五天的时间第269章 把酒话关外第3章 就做朱由检第453章 香料群岛第122章 怀孕的宫女第227章 袁崇焕一筹莫展第346章 暗渡淡水河第221章 可恨的游牧民族第376章 第一个无人岛第447章 当家作主的人第161章 争锋相对第414章 一头公牛第97章 归德饭莊第21章 实战演习第70章 大婚 (求收藏)第190章 退守西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