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李鸿章的三策

07章李鸿章的三策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埃斯米尔居然也上前把李振华给亲吻了一下这让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不知道是赵虹燕有意识的,还是她给疏忽了,当把一切都结束之后她才说道:“下面请来宾翁同和先生给大家宣读皇上和太后的贺信”

听到赵虹燕的介绍,这位翁师父是不满了,应该是说宣读圣旨的,怎么给说成了是宣读贺信了?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说别的只好站到了台前,从怀中拿出了那黄色的圣旨,看了一下前来参加婚礼的所有来宾,这里面似乎没有一个人想要下跪下的想法,他只好是在心中叹了一口气,没有办法,自己这一生中为官几十年,也只有这一次的差是最难办的了,他只好是自顾自摇头晃脑地给大家宣读起来

这次的圣旨意思和上次差不多,主要是明确了额驸的身份,二是继续封他为云南将军,但是没有说让李振华固定在云南和广西,那意思明显就是放宽了对李振华的限制,而是让他可以到处去了,另外还有一些赏赐

李振华也没心情去听他的圣旨,反正自己是不听他们的,自己想去那儿就去那儿了,仪式完成,大家开始吃喝李振华和两位娘到各个桌子那里去给大家敬酒到了那些官员那里,全体起立齐呼:“给将军道喜”李振华只是和大家说了一声:“欢迎大家远道而来,大家要吃好喝好”

众人齐声回答:“谢将军大人”

到了那些商人们的桌子前,李振华:“首先是对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同时祝大家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众商家齐声回答:“以后请大人多关照”

到了那些军人们跟前,李振华则对大家说:“希望弟兄们军事技能和身体素质上一层楼,在以后保卫国家的战斗中争取立大功”

官兵们全体起立:“祝贺将军早得贵子”

婚礼完成以后,翁同和终于算是完成了任务,在李振华的安排下,他和小山子从防城直接坐船回到了天津,然后走旱路到北京,太后和皇上马上召见了他,他向太后和皇上作了详细地汇报,由于李振华一直没有把翁同和当成一盘菜,所以也就和他结下了仇恨,用慈禧太后的话讲,翁同和是个有能力的人,但是气量过小,当他汇报以后,因为太后对他有了这个印象,所以对他所说的话,并不是太在意

翁同和走了以后,太后把小山子留下,又和他拉起了南方一行的情况小山子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将军很高兴,不管他如何,以后要是有敌人入侵,他不会不管的另外雅琦格格在那里好像是有些水土不服,同时有雅琦格格给太后的一封私人信件,太后打开仔细地看了起来

意思很明显,那就是雅琦想要到北方来,李振华也同意,他们两口子看上了山东黄河口南边的那块不毛之地,准备以后到那里长住,也便于以后向太后尽孝道太后看了一下皇上,光绪皇上倒是同意,给了他算作是嫁妆算了,可是太后却想了很多,李振华要是到北方来,倒是有好处,便于管他了,可是他来了那要是南方有事,再让他去是不是好使?他的兵是很能打的,他也是很能用兵的,要是来了北方,他再带着大批的兵过来,可就有些不安稳,可是要是他以后每年能向朝庭进上几万两银子的粮食也是不错的于是太后决定第二天的早朝时问一下大臣们,听一下他们的意见,然后再作定夺

第二天早朝,太后把雅琦格格的信让太监给读了一下,众大臣们开始议论起来,首先进行反对的就是翁同和,现在的他根本就不管这事好与坏了,只要是你李振华提出的我就反对,他以李振华身为云南将军为名反对他到北方来

但是有些人却是执欢迎的态度,海军总办大臣庆亲王奕劻,兵部尚书孙毓汶就是这一部分人他的意思是:那里反正也是不毛之地,就是给了他们,他们也不会在那里生活的,肯定是要到北京来,那就不如让他们回来,让格格平时多给太后尽一些孝道,也是好的,另外李振华要是到了北方不也好管理了吗

李振华回京以后可以帮助训练一下我们的军,帮助开发一下武器,这都是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好处的事情,是不应该反对的

但是朝堂上翁同和争执的很历害,他死咬住了云南将军不可离开的话不放,说是李振华在南方有一套,但是到了北方他就不一定行了,他是说要黄河口的地方,说了要给朝庭银子,但是万一他的生产不行,不是要让额驸为难吗?

虽然翁同和在扯着嗓子和别人狡辩,可是就连他自己阵营的人,也就是那些“清流”们,也都在小声地说:“还嚷嚷什么呀,不见连圣旨都没说,不让他出云南、广西吗,那就是让他随便了,愿意上哪儿就去哪儿了”

朝堂上争的不可开交,这让太后很是不满意,她回来以后,想起了她的小叔子恭亲王,于是她把雅琦的信给他送过去了,她想听一下他的意见

没想到恭亲王马上就回信了,他说此是国家之事,自己是赋闲之人不好多说,但是他带来的口信是让太后听一下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意见

太后心中说道,你这是不说话吗?让我去问李鸿章,那李鸿章有个不愿意嘛,他恨不能马上见到那个李振华呢

圣上的旨意到了天津,李鸿章看了以后,他没有犹豫,马上就对太后和皇上说了几点意见,意思是李振华到山东的好处

一、李振华在云南是天高皇帝远不好管理,他要是到北方来了,不就好管理了吗?其二、既然可以使国库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三、李振华要在山东种地,可以使北洋水师的侧翼有了良好的保障,因为他是一个懂军事的人,不会对国家不利的根据以上几点,对于李振华的要求要尽可能的满足他,可以让他五年内不拿粮食,等到他有了收成以后再和他要李鸿章冠冕堂皇的三条理由,唯独没有说出他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如果有了他在山东,自己的威海就会安全多了,要知道那里与日本可是一衣带水的啊

看了李鸿章的奏折,太后心中说道:“那个李中堂看问题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啊,他的说法应该是最好的了”

于是太后和皇上决定,马上颁旨:“……对于额驸和格格所要求黄河口土地之事,照准,让额驸在五年内可以不用上交银子,待以后有了收成,再作商议,格格和额驸现在也可以在京城居住,也可以在云南居住”他们没有提山东,因为他们觉得李振华是不会在山东那块不毛之地居住的

第1117章 建国之初第196章 三顶世界第一第618章 狼烟第779章 少挣不如多挣第167章 美女大闹迎春楼第1008章 委以重任第25章 开始挣钱了第1123章 围歼第60章 詹天佑(二)第715章 好客的维吾尔老乡第1325章 再送我们一程第344章 迎战俄军第163章 夫人开办服装厂第800章 小沙皇的朋友第238章 收了一个东北王第1215章 丑态百出的答谢宴会第674章 谈判桌上下第764章 关于民主的想法第31章 偷袭法军兵站第36章 如此招待钦差大臣第1215章 丑态百出的答谢宴会第629章 用俄罗斯民歌当武器(二)第1116章 交给你们了第80章 自食其果第288章 庞大的后勤队伍第1209章 科技就是生产力第556章 奖励一下警察局长第131章 初见盛宣怀第555章 商品荟萃第133章 我必须要接这个局第704章 包装公司(二)第273章 准备第854章 农业问题(二)第131章 初见盛宣怀第20章 捡了一个大便宜第961章 黄金当黄土第980章 买地第480章 建立科技大学第777章 炮兵表演第1197章 导弹试验第376章 京奉线通车第755章 军衔的设想第702章 套版印刷第586章 俄军的进攻开始了(二)第433章 和孩子们到旅顺去第737章 解决基本茅盾第696章 科学巨匠尼古拉?特斯拉第796章我是老大第944章 采购飞机第1304章 彼得里谢沃村(二)第1010章 政治交易(疯子的谈话)第217章 落日行动(三)第835章 开棺验尸第1192章 日本向何处去第966章 策略第1031章 一战名将约翰?潘兴将军第713章 吃公餐的把钱拿出来第194章 让皇上也过把开车瘾第860章农民进了皇宫第421章 清政府对蒙古的统治第171章 借机炒作第1097章 货币第1020章 送别(二)第380章 让我们送他们,门都没有第428章 枪手第453章 开国大典(三)第393章 六堂官事件第440章 天津大学第166章 美女闯进了迎春楼第1161章 东南亚问题第628章 用俄罗斯民歌当武器第812章前冠军的争夺战第127章 军歌嘹亮第143章 回到防城第1325章 再送我们一程第772章 欧洲的局势第1172章 模块化生产第1275章 大清洗的借口——基洛夫被杀案第146章 鼓舞第1153章 连续作战第894章 前往德国第1207章 《六国海军协定》第314章 燃烧弹和照明弹第603章 逼降俄军第765章 昂首进来,低头出去 .第1225章 雪上加霜第801章我要当一回模特儿第1182章 波斯的游击队第1120章 防御战(二)第580章 善解人意第1057章 约翰?潘兴将军 第1058章 世界局势第230章 聚歼(三)第294章 目标俄军指挥部第1267章 电子战第1014章 准备进攻第817章各有所得第228章 聚歼第915章 述职第478章 又建烽火台第161章 丝商旅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