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徐娘半老的典故与超级大鼎引发的风波

看到众人报出的价格也就50万美元左右,李墨白在心中冷笑一声,这样的价格要是拿下这幅画,作者要是还活着,绝对吐血三升,撞豆腐而死。

因为这幅画的作者在历史上本应大大有名的的人物,但是由于特殊原因,最终却落了个籍籍无名,这幅画的作者不是别人,而是南朝梁元帝萧绎。

为何说萧绎大大有名,是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绿帽皇帝’,老婆公然在后宫之中和情人寻欢作乐,而萧绎竟然无动于衷,丝毫没有要处置老婆的情人的意思,李墨白想到此人的行止也觉着真是不可思议。

如果这样说还不足以明白,那么‘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话,相信大家一定熟悉无比,熟悉就对了,这句话就是说的是梁元帝萧绎的老婆——徐昭佩。

萧绎当皇帝之前,据说就不近女色,当皇帝之后更是对宫众佳丽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找情人,贵妃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地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起初时两人还遮遮掩掩,后来就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便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候。

于是,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于是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便就有了‘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

乍一听,萧绎这个皇帝当的还真是憋屈啊,大家伙在想,这家伙是是不是白痴啊,这就大错特错了,此人可以说是勤学好进、博学多才,是大大有名的文人学士,三国时期有‘三曹’才名天下闻,南朝时期的‘四萧’——萧衍、萧统、萧纲、萧绎私人也是当仁不让,不但才具天下,同样是当了皇帝——萧衍、萧纲、萧绎都当了皇帝,而萧绎正是四人中最具才学的一位。

萧绎此人不但博学,而且书画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现在流传下来的《职贡图》就是此人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所画人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虽然是一幅残缺的画作,但其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依然非常高,虽然没有如同宋徽宗赵佶一样创造‘瘦金体’,但是要论及书画水平,赵佶是拍马难追们可以说是中国几百位皇帝之中绝对是无人出其右,并且更让人佩服的是此人的音乐水准同样是造诣高绝,围棋水平如果用当代的判断水准而言,至少是九段;他还是周易的研究大家,最让人吃惊的是他还写过兵书,还是一位‘相马’的高手,几乎可以说此人在文艺方面已经达到登峰造极,后世自封‘十全老人’的乾隆老儿在这些方面简直是给萧绎提鞋都不够。

然而,此人却做了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君,可悲可叹,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最厉害的是文人,最傻*的也是文人的道理吧。

萧绎此人不但是亡国君,还做了令人发指的亡国事儿,也算是死得其所,此人几乎收罗了当时所有的藏书达到14万卷,然而就在城破的时候,却将这些书籍全部焚烧殆尽,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孤本,若非中国地大物博,民族魂都被烧掉了,更令人发指的是他残害自己的亲人几乎是不遗余力,不择手段,金庸笔下的岳不群和他比起来完全就是幼儿园的水准,他父亲萧衍及哥哥萧纲等人的死亡都与他有关系,萧家王朝的灭亡更是他一手造成。

现在正在拍卖的这幅画——《鹿图》,正是萧绎的大作,虽然没有款识,但是李墨白看过之后,已经非常确定这是萧绎的作品,毕竟老李家留下的《金石宝鉴》可不是样子货。

虽然李墨白不齿其人其行,但是此人的学问与才华,李墨白还是相当地佩服,然而就是这样一幅名画,却落了一个后世无人识的下场,说到这里还要感谢宋徽宗赵佶,正是赵佶引领了时代的潮流,在书画作品上钤印自己的印章与收藏章,得以让后人更容易地判断书画作品的真伪与作者,而治印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这幅《鹿图》自然没有款识,更无钤印,虽然是绢本设色画,都知道时代很久远,但是知道此画作者是何人的却是非常之少,李墨白恰巧是既知道作者,又能买得起的人,这才是学问与收藏结合的最高境界。

李墨白想了一会儿,卡看到价格已经基本上稳定在100万美金的样子,想了想,就让老美沾点便宜吧,直接出价130万,将此画收入囊中,引得众人一阵惊叹,原本所有人都以为李墨白的目标是那尊大鼎,却没有想到李墨白对这幅佚名画也有兴趣。

不过熟悉李墨白的人都知道李墨白素来对书画的兴趣最高,拿下这幅画倒也算是正常。

成功拿下了这幅画,李墨白又靠在座位上闭目养神起来,仿若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丝毫不觉着花出去100多万美刀算是一件大事儿。

这时候拍出的都是青铜器,都是春秋战国之前的物件,但是李墨白却是没有多大兴趣,青铜器这玩意儿更多的价值在于历史研究,艺术价值并不高,只有具有铭文的玩意儿才能算得上是重器,当然有铭文的青铜器不仅具有非凡的历史研究价值,其艺术价值同样不可估量。

拍卖方和众买家都注意到了李墨白,但看李墨白却是迟迟没有出手,也就逐渐淡忘了李墨白,毕竟李墨白只是出了一次价,很多以为李墨白将要再度上演通吃青铜器的好戏时,李墨白却是无动于衷,不由让人颇为惊讶,来自中国的买家也是颇为高兴,李墨白不出手了,自己的机会也就来了,至少要少花不少冤枉钱呐。

虽说这是一场普通的拍卖会,但却吸引了众多的买家和媒体,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压轴的超级大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鼎是后(还是读si)母戌鼎,也就是最开始被命名为司母戌大方鼎的那尊大鼎。

司母戌大方鼎的重量达到832千克,高达133公分,口长110公分、宽70公分,令人一见就能感受到一种庄严的威慑力,不过遗憾的是一只鼎耳被当地的村民给锯掉了,抗战期间曾有文物商人出价20万银元收购此鼎,足见其价值。

由于此鼎的块头实在过大,文物商要求村民们将此鼎据成4到10块,虽然村民们被诱惑了,但是更担心锯开了之后,文物商拒绝付款,不过幸好村民们的谨小慎微,此鼎除了丢了一耳之外,总算是保留完整。

而现在要拍出的这尊大鼎的虽然只有520公斤,但一样引人注目,不过此鼎的来历不明,而且不是生坑,圈里也有很多人认为是臆造的,而且据说华裔卖家也曾想过捐献国内博物馆,但却被鉴定为臆造的赝品而作罢,于是卖家一怒之下送上了拍卖会。

也不能怪国内的专家,实在是这尊鼎的表现有点太好,几乎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专家的眼睛又不能和碳14检测相比,再说现在的赝品商人早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碳14等科学仪器也难以检测出来。

李墨白看过此鼎之后,也是惊讶无比,保存的太好了,黑漆古的鼎身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如漆黑的夜空一般迷人,这尊大鼎呈半球形,三足鼓腹,腹部的图案精美绝伦,逼真形象。

尤其是让李墨白吃惊的是鼎内有72行989字,笔画清晰,体式严谨,方圆兼备,端严凝重,布局参差错落而富于动态的韵律美感,然而以李墨白对钟鼎文的研究,居然也只能认识十之一二,也难怪被认为是臆造品。

有人认为是赝品,自然有人认为是真迹,业界也是为此争论不休,中国的考古相对于国外而言,可以说严谨了数倍,就如同去年河南宣布发现了曹操墓,一时学界大肆争论,各地的媒体更是推波助澜,众说纷纭,最后不了了之,但是要是在国外的话,绝对是轰动世界的大发现,甚至已经着手申遗,这一方面是洋鬼子的历史本来就短暂,历史上也没有太多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历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考古取证的方法不同。

李墨白花了大半天时间都在琢磨这尊大鼎,吃不透啊,李墨白都吃不透,何况是国内的专家,李墨白虽然在圈子里声明不显,实际上能与李墨白比肩的专家还真不多,李家的家学李墨白不敢说尽得,但也学到了十之七八。

李墨白此时虽然看似是在闭目养神,实际上心中还是在思量这尊大鼎的来历,以李墨白的经验来看,这尊大鼎应该是西周早期的风格,尤其是纹饰与铭文,商代的青铜器上文字相对较少,即使第一国宝后母戌鼎上面也仅有‘后母戌’三个字,铭文在鼎身上大量运用始于商晚期,发展于西周,这已经为学界公认。

看过上面的铭文,李墨白也是看的稀里糊涂,心中也颇为震惊,虽说李家家学所识别的文字远高于当前学界,但是李墨白还没有整理出来,也没有全部吃透,让李墨白吃惊于疑惑的是,这铭文上还有不少文字是李墨白第一次见到,即使李家传下来的资料中也没有发现。

就在李墨白闭目思考的时候,拍卖师也宣布开始拍卖这尊大鼎,李墨白还是靠在凳子上没有睁眼,然而让李墨白惊讶的是率先出价的竟然是日本人,虽然现场有不少买家,但是真正出价的却是不多,都在观望呐。

除了日本人出价之外,洋鬼子也没有出价,都在等待,李墨白自是不会在这时候去出价,也在等待,过了片刻终于有来自中国的买家出价,只是在是日本人的出价上加了5万美刀——205万。

青铜器在国际市场向来很火爆,2不过200万的价格也算是高价,青铜器拍卖的最高价格是2007年伦敦拍出的‘青铜错金嵌绿松石貘尊’的1200万美刀高居榜首,再下来便是‘皿天全方罍’器身在2001年创造的924万美刀退居榜眼,再其次便是2007年商代晚期‘青铜带盖方斝’810万美刀稳居探花,至于达到千万元人民币的拍品也是不在少数,近十年来中国青铜器在海外市场的拍卖成交总额约在3-5亿美元。

从价格来说,这个205万美刀的价格也不算低了,但是相对于这尊鼎而言又是便宜的不能再便宜,当然前提是这尊鼎必须是真的,而非臆造的赝品,国内曾经搞过这样的事情,故宫青铜器专家一致认为是真迹的海外回归国宝,却被文物局一纸批文给贬为赝品,最终灰溜溜地撤拍,整个事件沦为一场闹剧。

拍卖方也没有想到最后一件压轴的拍品竟然有些冷场,老外们用仪器检测为真品,然而在国内的圈子里仪器检测的神话早已经破灭,却是洋鬼子们不曾想到,更何况索斯比、嘉士得都不敢上拍,而让一间名不见经传的拍卖公司来拍卖,这本来就对于中国买家的信心是一种打击。

李墨白看到冷场的现象,心中却是一乐,暗道虽然我也吃不透,但是我吃不透的是上面的文字,而不是这尊超级大鼎的本身,这尊大鼎绝对是真品无疑,只是缺乏可信的传承而已。

拍卖师也有些急了,但却是应者寥寥,日本人出了一次价之后,也不再出价,心里也在犯嘀咕,看来中国买家多数也认为这是赝品,如果真的是一只赝品,那就亏大发了,200多万美元可不是日元呐。

出价的中国买家这会儿心中更是犯嘀咕,怎么会是这样啊,难道真是赝品,不是也有不少人收拾真品嘛,怎么就没有人争抢,可千万不要是赝品给砸在手里了。

人都有从众心理,现在很多有钱人附庸风雅玩收藏,或者为了增值玩收藏,大都是通过观察谁在竞争这件藏品,要是圈子里有名的人,便欣然高价吃进,这就是借别人的眼光,降低买到赝品的可能。

李墨白依然没有睁眼,任由拍卖师忽悠,但就是不出价,时候未到,更不想因为自己过早的介入,而提高这尊大鼎的价格,有钱也不能乱花不是。

有知道李墨白的买家,自是在注意着李墨白,但看李墨白依然在闭目养神,心中也是有些莫名,他怎么一幅无动于衷的样子,难道他想在最后的时刻出手或者压根不看好》

买家在沉默,拍卖方也是无可奈何,虽然这尊大鼎即使价格达到数千万美刀都算是正常,近千的铭文可不是开玩笑呐,而且重量达到520公斤的完整器,只是奈何市场不买账,好在总有人出价,2007年可是发生过估价超过300万美元的青铜重器流拍的事件,现在至少没有流拍。

无奈的拍卖师只好数秒倒计时,就在拍卖师准备落槌的时候,李墨白突然举牌了,不由兴奋了起来,终于有人出手了,这些中国人真是可恶,原本中国人向来都是大手笔劲烈争夺,今天居然无动于衷,一直等到最后时刻,真是太可恶了。

不过看到李墨白的报价,拍卖师顿时蔫了,才加了5万元,这不是玩人嘛,但是至少比刚才的价格要高,只好激情缺缺地报出李墨白的价格。

原本众人以为李墨白出手会是大手笔,却发现李墨白只是保守地加了5万元,心中顿觉有些诡异,难道这小子又看不准这大鼎,是想买回去研究一番?

随着李墨白报价打破平静,所有人都开动智慧思考一个问题,有人在想或许是真迹,要不要出手买下来;有人在想,明明已经冷场,竟然出现一个冤大头来当替死鬼,各种想法在这一刻不一而足。

这时候最先开始出价的日本人也有些蠢蠢欲动起来,暗想既然有人出价,再出一次价,来试试他的信心指数,大不了到时候不履约即可。

拍卖师由于李墨白的出价,又开始了鼓吹,正愁没有人响应的时候,看到最开始出家的日本人出价了,便兴奋喊道,“215万元”

李墨白看到日本人居然又出价了,便在心中鄙视不已,你还想跟我的风探我的底,完全就是做梦,继续闭目养神起来,任由拍卖师大声鼓吹,就是不出价。

日本人见李墨白又恢复了无动于衷的样子,心中也不由有一丝紧张,莫不是中国人故意勾引我上当,按他出价的情势判断,可是不太看好啊,信心指数很低呐。

拍卖师这会儿也是颇为无奈,见无人响应,也懒得继续鼓吹了,反正没有流拍已经是万幸了,想到这里,便开始数秒倒计时。

日本人听到拍卖师开始数秒,心情也不又紧张了起来,已经开始在谋划将来以什么样的借口弃拍,才能不损信誉,对,赝品,美国的法律规定禁止出售赝品,就用赝品这个理由。

就在日本人在心中谋划如何弃拍的时候,李墨白又举起了自己的号牌。

拍卖师几乎要崩溃,已经恨死了李墨白,心道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活宝,每每在即将落槌成交的时候举牌,而且加价的幅度又每次都是5万元,真是狡猾。

“220万元”

看到李墨白再次在最后的关头加价,所有人都在想,这小子肯定也是吃不准,所以才会如此,日本人心头也是一松,暗道以后还是收藏西洋画好了,中国古董实在是门道太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实在是费脑筋。

拍卖师这次没有继续鼓吹,而是直接开始数秒,不过数秒的节奏也掌握得很好,留下了别人竞价的时间,眼睛也是随时注意着全场动态,但是拍卖是失望了,没有人继续加价。

最后拍卖师无可奈何地落槌大喊一声“成交”

最后压轴的大鼎终于成交了,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就这样成交了,只是这时候有想法已经来不及了。

拍卖结束以后,来自国内和纽约当地的记者,纷纷向李墨白涌来提问,但是李墨白却是一言不发,无论谁的问题都拒绝回答,迈步向外走去。

“李先生,请问你认为这尊大鼎是真品嘛?”

“李先生,请问你拍下这尊大鼎的理由是什么?”

“…………”

随着李墨白往前走,记者们便跟着屁股后追问,李墨白却是一脸淡淡地微笑着往外走。记者们见在李墨白这里挖不到有价值的消息,便开始采访其他人。

第二天,李墨白便付了款拿到了自己的两件拍品,然后也没有在美国停留,直接坐着私人飞机回国。

就在李墨白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国内的网络上又因为这次拍卖而吵翻了天,有人说李墨白是个败家子,花了1000多万人民币买了一个赝品;有人说李墨白战胜了日本人,从日本人手中抢回了国宝,各种观点不一而足。

而媒体也在其间推波助澜,尤其是纽约当地的记者非常地不给面子,纷纷引用现场买家的说辞,大肆宣扬李墨白买了一尊赝品大鼎,也算是对李墨白拒绝采访的报复。

而国内的媒体很多并不知晓具体状况,但却毫不犹豫地转载了纽约媒体的消息,更有甚者,还有无聊的媒体纷纷猜测李墨白的财富来源,并且采用了“有关专家”的分析,认为李墨白的财富应该是通过华星汽车抵押贷款而来,又是第二个“吴英”。

这消息一出,更是引起了各大媒体的转载,所有人都在议论李墨白的财富究竟从而而来,有没有侵吞国有资产,有没有向银行贷款,有没有向民众集资。

传媒们为了争夺眼球可是不遗余力,眼球就是广告,就是销量,谁还管什么道德与真假,只要能吸引眼球即可。

而李墨白的粉丝们却是不服气了,纷纷在网络上驳斥媒体的观点,维护李墨白的声誉,但是李墨白却是一直在沉默。()

第493章 暗标(四)第299章 入住老宅子第306章 惊天之密第501章 造势(一)第354章 老头儿、醉汉与媳妇儿第311章 大千居士旷世名画《长江万里图》第244章 游轮上的翡翠赌盘第450章 视察华星,准备进藏第55章 巨无霸(下)第369章 满载而归后又赴意大利第401章 烈火烹油,如火如荼第478章 明标(一)第332章 视觉盛宴第487章 明标(十)第19章 莫名的误会第14章 真真假假谁又能分清(上)第250章 横财与阴谋第107章 这只是一个开胃的甜点第409章 跳尼玛跳第455章 神庙遗址第206章 还有后手第336章 两个疯子引发的风暴第119章 请到我家来看看第68章 啊!!!第421章 一句话引发的风暴第56章 南菇河淘宝第461章 大丰收,小别胜新婚第126章 王老头的宝贝第55章 巨无霸(中)第220章 别碰我第342章 未雨绸缪第121章 发现古墓的踪迹第240章 9000万欧元第498章 日军宝藏(五)第436章 悲喜两重天第456章 惊世铜车马第70章 尘埃落定第109章 岳茗川的元青花罐第78章 黑市第31章 书房里的旖旎第105章 喜寿上一笑泯恩仇第497章 日军宝藏(四)第220章 宣示主权第220章 宣示主权第243章 盛事第59章 轰动第115章 俱乐部里的糗事儿第474章 忙里偷闲,意外发现第337章 天伦之乐第477章 缅甸公盘开锣第32章 鱼篮观音的由来第197章 1001的雨花石,不是天方夜谭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合作第77章 黑市消息第174章 纠结第518章 三女齐聚,牵动人心的手术第474章 忙里偷闲,意外发现第109章 岳茗川的元青花罐第183章 秦淮河畔相见欢第64章 88888万的彩头第2章 回家(上)第191章 夫子庙淘宝第329章 名画齐聚第201章 我向来不占人的便宜第66章 开始解石第341章 旧貌换新颜第343章 最后的喧嚣第69章 涨了!第32章 鱼篮观音的由来第97章 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第53章 赌局(中)第75章 返回秦城第407章 荣耀第205章 主动出击第201章 我向来不占人的便宜第218章 久别重逢第304章 招摇过市,大肆采购第28章 罗林想干嘛?第28章 罗林想干嘛?第413章 扩大影响力第106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31章 书房里的旖旎第521章 扬我国威,强硬到底第387章 捡到宝了第148章 十连涨?是你逼我的第41章 一刀穷一刀富第33章 别开生面的拍卖晚会(下)第241章 明标上小试牛刀第16章 享受家的快乐(下)第23章 嘉庆官窑粉彩观音瓶(上)第334章 强势到底第39章 采购毛料(一)第447章 九鼎八簋,惊世编钟第258章 语不惊人誓不休第218章 久别重逢第504章 赚疯了第1章 机场的美丽邂逅第378章 掸族寨子第62章 齐聚第237章 露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