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实施紧急救援

324、实施紧急救援

对于白书杰的部署,钟桂堂心知肚明,在敌人的心脏地带移动,如果不分散行动的话,那动静实在太大,尤其是为了照顾前后联络,王心兰带领电台跟随行动,这就有一个巨大的责任在肩上。

从承德赶到绥中以后,赵金喜和特遣队的连长以上军官专门开过会,强调的内容只有两点:第一,誓死保护总司令的安全;第二,全力保护萧腊梅和王心兰的安全,绝对不能让敌人抓住。

正因为如此,晚上八点钟从三尖山临时驻地出发的时候,钟桂堂安排三班跟随王心兰行动,他自己带领两个班打前站。

按照行军路线图,从潘家峪北面下山,从马庄向西过大沟,经过刘家峪直奔西南团山、披霞山,然后折转向西,经过七树庄从西南方向的杨家套、小马庄一线穿插出去,整个路线,就是沿着还乡河北岸向西,然后争取寻找缝隙,从廊坊和天津之间直奔白洋淀北面。

《塘沽协定》里面划定的“非军事区”,其实就是蒋某人“捏着鼻子哄眼睛”,主要是欺骗老百姓,而实际上,“非军事区”里面的天津、唐山和廊坊地区,小鬼子就有一万多人,所以,这个“非军事区”就是“非国军军事区”,小鬼子并不遵守这个规定。

钟桂堂从白书杰那里知道现在行军的地区有一万多小鬼子,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实际上加速奔出一百多里都平安无事,十一点多钟就已经赶到了杨家套。

“一排长,你带领几个战士往前侦察十公里,其他的人立即下马休息一下,让战马恢复一下体力!”

战场上杀出來的人,都有某一种说不清楚的预感,钟桂堂一直是贴身保护第一师师长张翔的,警觉性自然就更高,此时,他就觉得现在的环境很不正常,杨家套一带应该是农民比较多的地方,现在竟然什么声音都沒有,完全是一片死寂。

半夜了沒有灯火还说得过去,沒有人声也行,竟然连一声狗叫都听不见,钟桂堂觉得非常古怪了。

不到五分钟,一排长彭大旺已经带着三个战士策马疾驰而來,还隔着老远就大叫道:“营长,过不去了,十公里以外至少有一个大队的小鬼子骑兵!”

“看清楚了。”钟桂堂顿时汗毛倒竖:“小鬼子在什么位置!”

彭大旺已经來到近前,喘了一口气才说道:“就在小马庄一线,卡住了两条河之间的通道!”

钟桂堂不再犹豫,随即下达命令:“全体都有,立即上马向西北撤退,二班打头阵,进行武装搜索,发现敌人立即开枪示警,三班居中,一班殿后,争取从玉田县城南绕过去!”

“哒哒哒,!”

钟桂堂紧随三班行动,主要目的就是看护王心兰,沒想到前进不到五公里,刚到大王庄一线,前面就传來了捷克式轻机枪的声音。

这是二班战士报警的枪声,因为小鬼子不用这个。

“停止前进,四下散开。”钟桂堂厉喝一声:“三班保护王心兰紧急撤退,按照原路返回,一定要找到支队长,哪怕你们全部死绝,也一定要把王心兰送出去,同时告诉支队长赶紧转移,不要前來救援,如果我们拖不住小鬼子,就为我们报仇!”

咻!!咻!!咻,。

就在这个时候,炮弹已经临头,钟桂堂一看大事不好,右手反手一抓,就把王心兰拖过马背放在自己身前,然后拨转马头向后冲去,同时大声叫道:“不要挤在一起,散开,全部散开躲避炮击!”

就这么一个瞬间,第一发炮弹已经落下,刚好就是王心兰战马所处的位置,随着一声巨响,战马已经被炸成碎片,如果钟桂堂反应稍微慢一秒种,王心兰的结局就可想而知。

一口气向东冲出去十多里,但是炮弹始终跟着战马追了过來,三班战士紧随其后,虽然遭到两枚炮弹轰炸,但仅仅牺牲了一人。

恰在此时,一连长谢崇光带着二排已经过來,刚好和钟桂堂迎头撞上。

钟桂堂放下王心兰拨转马头就跑,同时大叫:“你们來了正好,赶紧保护王心兰向东撤退,我要回去把另外两个班收拢,告诉支队长不要增援,小鬼子明显设下埋伏了!”

白书杰他们在后面听到的炮弹爆炸声,就是这个时候。

枪炮声就是命令,殿后的二连不到一分钟就已经來到白书杰身边,然后在一百米范围内围成了一个圆圈。

副营长常碧宽來到白书杰身边说道:“支队长,你赶紧撤退,我带人上去增援一连!”

“沒用的。”白书杰已经在萧腊梅点燃的马灯下面摊开地图:“单纯的增援是沒用的,我们的机枪干不过小鬼子的野炮,你过來看,前面的炮声应该是在这个位置:胡庄和下柳湾一线,也就是说,小鬼子就是挡住了玉田县方向!”

“这个地方并不是我们选择的路线,那就说明钟桂堂他们肯定是在南面遇到敌人,然后掉头向西北前进,现在两个方向都有敌人,很明显,敌人知道我们的行动计划,甚至知道我们的行军路线,既然如此,东面应该也会有敌人出现,从而挡住我们的退路!”

常碧宽也不是傻子,小鬼子处心积虑设下埋伏,肯定就有周密的部署,现在搞得不好就已经四面包围了。

“支队长,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如果你在这里出事,那可是塌天大祸啊!”

白书杰的手指头飞快的在地图上划了一圈,一边自言自语:“南面全部都是水网地区,不适合战马移动,但是敌人有野炮攻击,这个方向肯定不行,我们目前在沙流河以南,只有向北,二十公里的距离就能够冲进山里,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警卫连留下步兵炮和重机枪,立即保护萧腊梅和电台向北转移!”

“常碧宽,你带领一个排和两门步兵炮立即出发,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亮甲店一线策应一连,赵青林带上二连剩下的一个排随同警卫连出发,立即拿下沙流河镇并坚决守住,二连长朱大贵带领剩下的一个排和两挺防空重机枪,立即跟我出发救援钟桂堂他们,谁也不许废话,立即执行命令!”

白书杰飞快的收好地图,然后飞身上马大喝一声:“朱大贵,出发!”

前面的炮声仍然不绝于耳,但白书杰并沒有朝着战场冲过去,而是在百官屯就向西南插过去,经过半个小时的急速行军,终于渡过了一片大水网,赶到了玉田县南面,在这个地方,就已经能够看见炮弹在天空中划出的抛物线。

恰在此时,身后东南方向万马齐鸣,大地震动,这是庞大的骑兵部队造成的声势,小鬼子埋伏的一个骑兵大队终于忍耐不住出动了,现在正想北压过去。

“立即架好两挺重机枪,准备打击小鬼子的骑兵部队。”白书杰并沒有管南面冲过來的小鬼子的骑兵,而是盯着北面小鬼子的炮兵阵地:“朱大贵,这两挺双联重机枪,相当于四挺九二式,我留下一个班给你在这里阻击敌人的骑兵,你必须给老子挡住半小时,掩护一连脱离战斗撤出去!”

白书杰右手一探,就已经从马鞍桥旁边的枪套里抽出了机枪:“剩下的三个班跟我走,端掉小鬼子的炮兵阵地!”

六十个人六十匹战马,紧随白书杰向北疾驰而去,只有彻底摧毁敌人的炮兵阵地,一连才有可能突出重围。

朱大贵沒有时间关心其它方面,现在抓紧时间部署阵地,尽可能发挥武器的威力,才有可能争取一线生机,经过一番忙乱,两挺双联式重机枪终于在河堤上相隔一百米到位了。

“四挺轻机枪分布在重机枪两侧担任保护,防止敌人渡河。”朱大贵在大堤上來回跑动:“重机枪专门负责打击河对面的骑兵,迫击炮提供火力支援,轻机枪专门负责防守,挡住小鬼子的去路就是胜利!”

时间就在两三分钟,小鬼子第一个骑兵方阵已经出现在战士们视线中,现在深更半夜,看见敌人就是黑乎乎一大片,具体什么情形也分不清楚。

朱大贵利用望远镜简单测算敌人的距离和移动速度,寻找最佳开火的时间,虽说双联重机枪的打击距离是2400米,但是最大的杀伤范围还是在500!!800米比较靠谱。

500米、400米、300米。

朱大贵左手拿着望远镜,右手的拳头已经举了起來,随后一声大吼:“重机枪开火,给老子狠狠的打,迫击炮,寻找敌人集中的地方自由射击,轻机枪严密监视敌人!”

“咕咕咕,咕咕咕!”

双联式防空重机枪的射击速度比九二式重机枪快很多,但声非常古怪,低沉而有力,可能因为射速太快,节奏不是很清晰,好像老母鸡的叫声。

在这种深夜的模糊视线中,机枪射手为了保证命中率,全部是射马而不打人,随着两挺重机枪开火,小鬼子的骑兵前锋顿时人仰马翻,或者叫“马倒人飞”比较合适。

一排一排的战马摔倒,马背上的小鬼子顿时飞了出去,有的当场就被后面冲上來的战马给踩死了,这就是骑兵的悲哀之处。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041 以乱对乱763 二鬼子崩溃007 血腥课堂511 房山局势242 惊险诱敌533 突击扩编030 脚踏车队461 铁血震九天038 单独行动783 特殊会见927 秘密会议391 准备找麻烦160 英雄无声211 威风八面155 拦路抢劫369 调整作战命令030 脚踏车队935 三国演义564 白书杰两难557 又是鬼子759 古怪的军列638 鬼子的末日960 东京特快121 蛰伏待变368 鬼子军舰现身985 最后通牒590 夺取战斗艇534 夜半诱敌180 暗流涌动530 各有心思608 连续捅屁股385 谋略对诡计507 伉俪英雄550 局面复杂797 着眼未来779 全面调整122 中东铁路041 以乱对乱521 孤军深入707 新版木马计954 国家战略418 一场遭遇战829 美女有毒239 闷头舔伤895 完善舰队965 伟人韬略905 干涉内战747 奔袭老军校514 女匪如仙571 张玉姝首战375 给敌人栽刺041 以乱对乱302 这次条件不多190 被逼无奈459 主动被包围723 平津大骚乱340 召开公审大会508 南满女杰156 承德危局907 导弹试验430 彰武大混战842 濒海空战039 单挑群敌834 历史重合360 军令之刃出鞘292 陷入重围268 内紧外松179 偷袭多伦900 狡兔三窟372 影子重炮出世284 混过火线941 上将抉择354 王心兰的困惑937 占领机场792 冬季扫荡083 战云再起946 潜龙计划710 各方都紧张923 跳岛战术891 发现潜艇999 蒋氏垮台713 赵登禹就变443 稍微磨下刀197 避暑山庄800 空军出击899 南海掠夺243节 节抗击916 严正声明950 千古笑谈028 跨河突袭030 脚踏车队295 生死一线264 阴魂不散560 再得一员干将932 国内战俘827 惨遭重创517 美女逼婚131 防御部署169 溃围而出924 建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