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锤,好大的锤

三个俏丽的女子正在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她们在交流手中的刺绣。

陆二狗蹲在门口苦着脸,李红、沐孜李与王涵三人在大洋洲强行押着他,上了海船。

这种思念的心情他能理解,可现在怎么到达八州?

不是怕八州危胁,对王画陆二狗简直就当作神一样在崇拜,他可不会认为王画有什么危险。只要王画不孤身犯险就行。主要是如何到达?

最后只想出了一个主意,从陆地是不行了,太显眼。如果让朝廷察觉,肯定拿她们三个做人质威胁王画。事实张九龄与严挺之被朝廷严密监视起来,限制他们严禁离开京城一步。

不过李显心中也顾虑重重,只是限制行动,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行动,连他们的官职都没有贬去。

最后决定从水路,毕竟水路盘查起来要松懈得多,然后溯江而上,一直到达益州,从益州进入八州距离就很近了。

李白在《蜀道难》中穷极诗人的想像,实际这是错误的。蜀地在古代是中国的重要产粮地区,怎可以难于上青天呢?单长安通达全国十二条主干道就有数条通往益州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出散关到梁州南下达益州,也是刘邦北归的故道。还有骆谷关出子午关的道路,也是唐僧入蜀求法的道路。还有一条由褒水南入汉水,斜水北入渭水,循这两水而行的道路称为褒斜道入蜀。但后面这条道路唐朝人用得很少。

然而这一行同样不能大意,不但朝廷会感兴趣,就连吐蕃人都能感兴趣,某些地区离吐蕃统辖范围并不远。

最后陆二狗无奈之下,只好说:“三位娘子,如你们真要想去西北,一定要听我安排。”

然后将她们三个人关了起来,不是真关,而是让她们少出来走动,防止消息泄露。

不过为了见到情郎,三个女子只好忍受了。

整天坐在船艘里不能出来,时间长了也乏味,好在三个成群,三个作伴,整天写写字,作作诗画,或者弹弹琴,绣一下刺绣,时光也打发过来。

但陆二狗他们这一行前来并不是为了带三个女子到西北的。真正领队的是萧亚轩,宋问留在大洋洲处处理政务,没有办法前来了。

他们前来是江南各州的。

比王画想的时候要早。

因为现在王画叛出朝廷,肆无忌惮,所以让各个交好的家族为他帮助百姓迁往大洋洲。而且为了吸引更多的百姓前去,王画开始向大洋洲的百姓发放铜币。这也是早迟要发生的事,现在搬迁过去的百姓大多是苦哈哈的,吃了早上没有晚上的,好管理,只要提供他们足够的衣食住行,就进入小康年代了。

但这种管理制度是不会长久的,一旦安定下来,数年过后,人心是没有足意的。因此还得要制度化,好在大洋洲本身又找到了两个铜矿。于是用了纸币与铜币作为货币流通工具,可就是大洋洲,百姓还是喜欢用铜币,对纸币始终也不大放心。

这个要有一个适应期,王画也没有急行推行什么政策,让百姓立即接受。

这些百姓手中有了钱,在中原还有一个亲朋好友,于是惦念着这些人,原来王画怕朝廷知道,强行隔绝了相互的联系。现在无所谓了,让他们写信或者带钱给中原的亲人们,然后通过一些渠道,送到这些人手中。

这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于是去年一年,逃到大洋洲的百姓再次增加了二十多万。这样一来,在吕宋群岛上与大洋洲唐朝百姓达到六十万出头。

不过这些大家族根底还是在唐朝的,王画肆无忌惮,他们不敢肆无忌惮,行事很小心谨慎,加上疏通的对象不是太原王家,而是变成了几十个家族。朝廷还真没有在意,他们的在意,也只是八州那一块弹丸之地,成了一根喉咙里的刺。

还有一个机遇,到朝廷疏忽了,因为王画的指使,大量殖民地变向地被开垦出来,需要百姓去开耕去管理。朝廷也不希望人口流动到外国,可正因为这些殖民地的开垦,为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关税。结果只能使朝廷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做得过份,等于变向支持。

另外一个原因,王画迁移的居民不是以正常居民为主,是逃户与贫困无依的百姓为主,这些百姓是弱势群体,zf很少关注。大多数人都不在户部的户籍上,人数带出去不少,可户部户籍上却几乎没有变化。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对大洋洲的不熟悉,王画是画了大洋洲地形图,可没有画出航海图,有航海能力的家族,也不会招惹王画,就是对王画敌视,在海洋上无论是韦家或者其他什么家,都远不是王画的对手。所以对大洋洲十分陌生。

在他们想法中,认为王画开柘大洋洲,是为了聚敛财富的,比如开矿种粮食。这些百姓就象唐朝大家族对部曲一样,将他们当作奴隶的。用土著人与用唐朝百姓,还不如土著人管用。

王画迁移百姓,多少知道一点,但认为有可能是迁移教民中一些重要人员替王画管理的。这些人迁得越多越好。

结果,几十万人在朝廷官员注视下,不知不觉地迁移走了。

有了大量唐人,充塞进去,就可以扩大百姓与奴隶数量。但这么几年的掳掠,大洋洲的原土著人与南洋各岛的土著人都大幅度减少了。而南方各处,都划分成各大家族的势力范围。

所以众人将眼光再次集中到倭国身上,可是倭国经过这几年的掳掠,向唐朝讨个说法也没有讨到,也开始加重了防御工事。所以萧亚轩带着两万战士,以及六百多艘战船,集中到倭国沿岸,物资都没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倭国除了产一些白银外,还真没有其他的物资。主要就是百姓。

这时候倭国还是很落后的,面对两万武装到牙齿的大洋洲士兵,被打得苦不堪言。

接到了王画的通知后,萧亚轩立即改变策略,大洋洲的一切,最终是为王画服务的。一切还以王画为重心。于是立即扯帆,调头西上,进入吴淞口。正好碰到陆二狗一行。

这时候的萧亚轩也不是刚刚被王画救下的萧亚轩,经过这几年的变化,管理了无数百姓与奴隶,开始无形中身上洋溢着那种上位者的尊严。可对妹妹的胡闹,萧亚轩无可奈何。

另两个女子,无论是沐孜李,还是王涵更是不敢吭声。

最后只好将陆二狗喊来,让他一路护送,如果出了一点事,她们三人少了一根头发,我就拿你试问。

陆二狗很是无语,好歹我也是三朝元老吧,另外还是王画的记名徒弟。但人家确实有本事,大洋洲这些年就是他与宋问二人打理的。没有他们两个人,大洋洲早就乱了。而且人家还是王画的大舅爷子,自己还矮了一辈份。

只好郁闷万分地答应。

但是自己的亲人,萧亚轩安排了最好的水手与最好的内河船只,到了长江后,要立即转上河船,所以这个船只质量一定要牢靠。同时派出了许多护卫,化作了各种身份在暗中保护着这三位女子。

只是李红与沐孜李有时候也惆怅万分,因为她们前来,只好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王画母亲抚养。想带也带不走,这两个孩子不是她们的,是大洋洲所有百姓的,是他们的少主人。有了这两个孩子,大洋洲就有了主心骨。

所有二人一方面因为马上就要见到王画感到开心,一方面时常担心自己孩子在大洋洲过得好不好。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心情在所难免。

八百艘战船,除了一百艘押运了大量奴隶驶向大洋洲,七百艘战船浩浩荡荡地驶进了长江。

萧亚轩再次攀上了陆二狗的战船,与陆二狗仔细的叮咛,然后与李红她们又做了吩咐。

借着夜色的掩护,使她们登上找来的河船,吨位也不大,不然到不了益州。大约一百来吨,除了这艘船只外,还有其他几艘船只,与这艘主船分开,可离得不远,隐隐地分散在两侧做着保护。

千叮咛万嘱咐,才让这艘河船扬帆出发。

萧亚轩这才下令开始做准备。

第一站就是苏州,苏州地区是在长江边上,但苏州城不是在长江边,它倚靠着太湖,因此,只好从东江进入太湖,直接到达苏州的背后。另外还有一条道路,从苏州河可以到达苏州城下,不过这一条路径因为河面细窄,还有许多城镇,以及矮小的桥梁,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么大的船队,前面一进入长江,就被人发现了。而且都知道现在朝廷为了对付王画,居然都与吐蕃、突厥人联手,船队不用说,也只有王画手中有这些大船舶与这么大规模的船队。这些船队到了长江想做什么?

整个江南震动。

船队在长江口拐了一个弯,进入了东江,也就是后来的黄浦江。再进入太湖,从太湖上转到了大运河。江南什么都好,但最好的就是河流水很深,不会因为船只大搁浅。况且也不是满载而来。一帆风顺地来到苏州城下。

看到船队顺着大运河直奔苏州,苏州刺史立即写奏折给朝廷,同时派人组织防御。

船队来到苏州城下,在长江里还感觉不出来,到了大运河,才让人震惊。七百艘船舶一字排开,几乎从苏州城外,一直排到太湖口。

苏州刺史心中还抱着一丝侥幸,苏州城墙高大坚固,对方也只是一群水军,所以立即派出有限的兵力防守城墙。

这种想法是错了,虽然是水军,可这些年,镇压大洋洲上反抗的奴隶,与不停的掳掠,除了骑术稍弱一点,这些人的战斗力却不能轻视的。

而且前来,萧亚轩也做了许多准备。

不是王画穷兵黩武,这个年头说到底,还是谁的拳头大谁狠,就是到后世亦是如此,老美拳头大,所以能到你海面上游曳,能对你指手划脚,但你对人家说话就必须注意分寸。没有办法。

一切技术,还是以军事为第一服务对象,然后再将它转换成生产力。

为了海战,还有其他的一些特定因素,研发出一些奇特的武器。

看到城头上警戒了,萧亚轩也不着急,他开始下令前面六七艘船只安装一样东西。这是借着船只的主桅做臂距,在主桅中间安上一个长长粗钢轨。因为主桅高达十几米,这使得钢轨一侧长达四十多米,在钢轨的末端有一个大锤子,这可是一个很大的锤子,重达七百多斤,后世的斤,现在的重量达到近两千斤。

六七艘船驶向城墙下面抛起锚,士兵开始操作这根巨型铁锤,不是很吃力,利用了杠杆原理,但省了力就增加了杠距,操作有些慢,其他士兵利用盾牌掩护。现在也进入了城墙上弓箭的射击范围。

其他船上的士兵开始下了战船,拿着攻城的器械,向城墙边靠拢。

虽然因为城墙上的反击,即使有盾牌掩护,还有几个士兵被弓箭射中,倒了下去。

但这时候,钢轨被提到近三十米的高空中,利用后面的短轨,调整好方向与目标,松开轨距。这个特大号的铁锤狠狠地落了下去。

看到那六七个奇大无比的铁锤落下来,城头上有的士兵因为害怕,直接跑城墙了。不过不是往陆上跳,是往水里跳,没有摔死什么人。同样也没有砸死什么人,只有一个士兵因为害怕,双腿发软,没有来得及逃跑,一锤子落在头顶上,直接成了肉酱。但铁锤不是为了杀伤使用的,这是用来砸城墙的。

本来这个重量巨大,再加上从高空中落下来,巨大的冲力,使城墙都差一点摇晃起来。一个铁锤落在城垛口上,这一片垛口立即就象冰雪融化,纷纷瓦解。

苏州刺史看得目瞪口呆。

就在大家发愣的时候,铁锤再次被提了起来。几十锤下去,靠近运河这段城墙终于承受不了这个冲力,一块地方轰塌下来。

萧亚轩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城墙倒塌并不是致命的,有的攻防战中,城墙也经常被撞木撞倒,象张巡守雎阳,城墙还不知道被撞倒多少次。

可关健这是江南,物产丰富,百姓富足。一富了,百姓也就没有人闹事了。这里于是成了唐朝最安宁的地区,本身就没有多少驻军,倒多有一些衙役,维持着社会秩序。

这些衙役会不会用性命强性将这一段倒塌的城墙堵上去?

苏州城眨眼之间,就被萧亚轩拿了下来。

但萧亚轩并没有掳掠,各大家族与王画多有来往,不能掳。平民百姓,更加不能掳。但官府的物资萧亚轩不客气了。也不算掳掠,派人监督着,除了补充少数一些供给外,全部发放给了唐朝百姓了。

说句实话,现在大洋洲真不缺少什么物资。倒是西北缺少物资,只是朝廷不让王画从大洋洲运送过去。

还有就是官员,连同家属一齐掳上船去,好的官员带到大洋洲。大洋洲正缺少管理形政的人才,尽管王画刻意培养了一批,但还有不少不足之处。至于品性不好的官员,直接往大运河里面一丢,省得浪费粮食。

当然一些重要昂贵的物资留了下来,比如武器、金银或者最上等的丝绸、茶叶等等。

苏州解决了,船队再次扬帆启航,奔向常州。

常州城提前得知了消息,比苏州准备更充足。常州刺史从四面八方调来了数千守城的士兵,同时准备了大量的守城器械,甚至砍来许多树木,防守那种让人郁闷不解的大铁锤夯砸之下,将城墙砸塌时,用树木做临时的栅栏重新组织反抗的。而且还拿出重金对士兵做奖励,鼓励他们在防御时勇敢一点。

船队就在他忙碌中迅速到来。

与苏州不同,常州很长的一片城墙就是沿着大运河建设的。

这一回不是六七个大铁锤了,而是六七十个大铁锤。其实设计这个武器,是对付倭人一些靠河海边的城市的。没有想到在江南也派上用场。但也只有这六十个大铁锤,否则场面更加壮观。

一锤锤夯下去,夯得常州刺史小心肝都提到嗓子眼里面。

然而这一回不但是铁锤夯,还有一样东西,萧亚轩派人用喇叭喊,请城墙后面居民立即疏散,不然后果自己负责。然后在船上将投石机组合起来,将一个个点燃的炸药包投向城中或城墙上。

还没有进攻,城墙上的守军自动跪在地上投降。

常州再次失守,然后船队启航,向润州出发。

邸报立即传到了朝廷,大臣们全部被这个消息惊呆了。以前王画一直在八州算是安份守己,让李显都忘记他还有一支更重要的力量在远方。现在王画兵发江南,难道真想谋反?

老虎不发威,以为是山猫,可老虎发威了,一个个不知如何是好了。

这个可怕的消息传来,还不算震惊。再次一个消息传了过来,王画悄无声息攻下临州城,导致宗楚客十万几大军在临州城下全军覆没。真正的全军覆没,除了几百名战士逃了出来,其他的人要么被击毙,要么被俘获,连宗楚客、薛思简与刘景仁本人都被王画生擒活捉了。

这一波冲击还没有平息,再次传出噩耗!

第18章 讲故事第50章 高处不胜寒第38章 没有完第23章 三叠第34章 惊人的身份第55章 一亿贯第34章 郭元振的怒火第10章 囧与雷(六)第17章 血甲第57章 大人物第57章 二郎第48章 为什么第73章 人情第27章 海珠第83章 青岗岭之战第12章 倒第80章 青岗岭之战第61章 梦想国度第15章 囧与雷(十一)第一百二七十章 杀机第97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48章 好戏要连台(下)第30章 生波第99章 那一夜,菊花满洛阳(一)第25章 发威(一)第96章 苍茫之鹰第82章 世界的尽头(下)第52章 长弓攻第19章 狗咬狗(中)第46章 最后的太阳月亮第100章 屈服(上)第30章 梁祝第64章 大夏国的灭亡第22章 龙上九霄(下)第78章 断腕第75章 适得其反第7章 大圣王第51章 烫手的礼物第89章 阿里巴巴的大门第20章 鸣第105章 尘埃落定第49章 笼中人第29章 不速贵客(中)第62章 劝第29章 等沽第80章 决战白马寺(九)第19章 血甲第10章 望族第61章 大夏国第65章 揭破第36章 玉玺(上)第74章 青岗岭之战第22章 龙上九霄(下)第46章 大锤,好大的锤第140章 鼎身与鼎基(上)第105章 尘埃落定第23章 被诅咒的地方第50章 漫天要价第52章 赦第52章 担子第8章 鼎第61章 凤求凰(下)第63章 拨城(上)第23章 血甲第35章 莲花第23章 约战天下第58章 境界第15章 通吃、金星红丝、捉奸在房第14章 血甲第66章 女人是祸水?第66章 收官第12章 新纸第59章 掮客费第25章 迎第6章 开始第53章 报答第113章 弑(上)第24章 跪第13章 墨第13章 墨第30章 不速贵客(下)第33章 二夺大非川第41章 让与不让第72章 决战白马寺(一)第47章 好戏要连台(上)第3章 借地(中)第135章 春祭第27章 海珠第48章 为什么第76章 决战白马寺(五)第23章 约战天下第36章 朕老了第50章 准备第79章 决战白马寺(八)第64章 挑战第72章 惨烈的开始第72章 惨烈的开始第13章 我们看戏第54章 武候故道第42章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