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亡国之臣

海东青自由翱翔着,飞过山岗,越过森林,划过一片湖泊,出现在了雄伟的城市上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渤海国祚二百年,上京作为都城长达一百四十余年,堪称临渝关外第一雄城。

是的,即便大夏在安东府、营州等地大兴土木,依然没有一座城池比得过上京的雄伟、壮丽与富饶。外城周三十多里已经超过了中原的汴州,与扬州差相仿佛。

一般而言,城周二十里是正常的州城大小。龙泉府城周三十余里,在中原已经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二线大城。

皇城周长六里,相当于中原一个县城大小。作为纯办公地点,上京皇城聚集了渤海国几乎所有的衙署,飞檐翘角,雕廊画栋,瑰丽威严。

宫城城周五里有余,再算上几乎同样大小的园林、液池,这个宫城也算有点档次了,不是什么草头王的宫殿,一般的割据政权,多半还没这么好的皇居呢。

渤海国二百年的积累与底蕴,恐怖如斯!

六月初五,渤海国主大謹撰、王后高氏至北苑踏青,随行的还有大量文武官员。

夏人大举进逼,战事极为紧张,天天都有坏消息传来,大諲撰也是烦闷得透了,故出城散散心。与长安一样,上京也喜欢在城外搞一些禁苑,作为王家游乐、行猎之所。

北苑「北枕忽汗河(牡丹江),南抵王城,西濒大川(牡丹江),东可延至马莲河。」

其实就是牡丹江与上京城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形开阔,濒山临水,风景优美。渤海国历代君王在此驰马游猎,策杖击鞠。同时,这里还是渤海禁军的一个重要驻地。

考虑到渤海人曾经去长安考察,绘制蓝图,然后依葫芦画瓢,建设自己的都城。那么北苑有了,肯定还得和长安一样,整个西苑出来。

事实上是有的。

上京城西面到牡丹江之间,有一片平旷之地,东西七八里,南北十余里,地貌多样。

据清代流放宁古塔的文人考证,西苑南缘是低山地带,北与北苑相连,中间是大片的森林、草场、湿地,偶有「石碛数区」作为点缀。渤海人将其改造为了兵营,其实就是上京西面的卫城,与都城呈掎角之势,屯驻禁军守御。

这片区域的西侧边缘,有石桥连通江中小岛。岛上建有亭台楼榭,装饰考究,金碧辉煌。

渤海国主有时候会宿于小岛之上,夜听涛涛江水、飞鸟野兽之声。有时候也会在此大宴群臣,留下了许多诗篇。

渤海,终究是个与高句丽一样文明的国家,并非野蛮人。

他们在东北的传统汉地之外—一般而言,自秦汉以来,汉人主要活动在辽宁南半部分,辽宁北半部分及吉林、黑龙江二省,极少涉足,视为蛮荒—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就文学、农业、冶铁、建筑水平而言,自辽至清,长达千年的时间内,可能是阶段性高峰了。至少,渤海国灭亡之后,没听说过这片区域有多少人会吟诗作画,钻研书法文章的。

今日大諲撰没了吟诗作画的兴趣,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和野蜂飞舞的花园,他满脸阴鸷,一副愤怒、生气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王后高氏张了张嘴,想要解劝,终究叹了口气,没说什么。以裴璆为首的渤海大族成员左顾右盼,窃窃私语。

渤海国其实是典型的门阀政治,国中有二十八望姓,以大氏为首。

大氏之外,还有高氏、张氏、杨氏、窦氏、乌氏、李氏等「右姓」,此皆国中顶级门阀。高氏是高句丽后裔,剩下的多为粟末靺鞨人取的汉姓。

渤海灭亡后,文明大踏步倒退,这些渤海望族的姓氏又经历了一番演变。

比如,张氏慢慢演变成了

「章佳氏」,杨氏变成了「杨佳氏」,乌氏变成了「乌扎拉氏」,李氏变成「李佳氏」等。

「右姓」之外,还有次一等的姓氏,如贺氏、裴氏、崔氏、申氏、辛氏、文氏等,多为汉人,也有高句丽人,不过现在都是渤海人了。

门阀们的态度其实很微妙,这是渤海国主大諲撰苦恼的地方。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朕非亡国之君」,这些门阀都他妈是「亡国之臣」,搞得他想振作一番,都困难重重。

「战事紧急,一日数变,夏人已围东牟山、敖东城,诸卿可有良策?」大諲撰已经把鞠杖拿到手里了,又扔给了太监,愁眉不展地问道。

百官们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

大諲撰脸上青气一闪,双拳已下意识紧握。

他今年刚满二十,正是不服输的年纪。在他看来,朝中非得好好整顿一番,多杀几个人,这些门阀们才会感到害怕,才能老老实实做事。

将宰相乌炤度下狱,一直是他的得意之作。不然的话,臣子们能这么听话?王叔大澍贤也被他软禁了。

勾连夏人,欲效大门艺旧事,简直丧心病狂,杀之都不为过—事实上,大諲撰已经有杀他的冲动了。

不光杀大澍贤,连乌炤度也想一并杀了。

但他还没下定最后的决心。牵扯太大了,搞不好就要全线崩溃,众叛亲离。但那股杀意一直在胸中涌动,怎么都压不下去。

「陛下,臣请北狩。」见久久没有说话,裴璆无奈,只能站了出来。「北狩······」大諲撰一拳擂在身旁的战马背上。

马儿吃痛,人立而起。大諲撰看都不看,怒问道:「能去哪里?」「东平府沃野千里,兵精粮足,可为长久之计。」裴璆说道。

「是啊,陛下。东牟、敖东两城守军士气低落,未必能坚持多久。一旦失败,贼军可就兵临忽汗海了。」

「夏人多路进兵,确实很难防。」

「扶余一路是主力,只要敖东城守住,就还有转圜之机。」

「夏贼落雁军自鄚颉府东进,虽说是偏师,但挡得住吗?至于敖东城,我看要不了几天就没了。」「夏贼兵锋甚锐,不如避一避。」

裴璆开口后,其他人也参与了进来,七嘴八舌,但很明显都是没啥营养的废话。而且话里话外,都在支持跑路,这让大諲撰愈发难以忍受。

「够了!」大諲撰怒吼一声。

王后高氏紧紧抓着他的手,默默垂泪。

渤海五京十五府,其实大部分州县还在自己手里,怎么就要被人杀到王京来了呢?真要论起来的话,还是去年的问题,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年前与契丹的战争。

当鄭颉府、扶余府、涑州被契丹夺占之后,中京、上京就已经暴露在敌人兵锋之下了。而去年契丹被夏人击败之时,当真举国欢腾,人人皆以为可收复失地,以全西部防线。

但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夏人悍然出兵,与渤海禁军争夺鄚颉府、涑州,狠狠做了一场。而这一场争端,直接导致了两国的开战。随后,长岭府沦陷,西京鸭绿府也有不少州县被夏人夺占。若非冬日来临,大雪纷飞,夏人绝不可能就此收手的。

鄭颉府、涑州的沦陷很致命,真的非常致命!即便是高氏这么一个妇人,也看出来了:经过了冬春半年多时间的调整,夏人兵分三路,其中路主力直取王都而来。

一旦让他们攻克敖东城,基本上就可直抵王京城下—敖东城,位于后世敦化市东南,曾为渤海国早期都城。

在敖东城西三十里,还有一座东牟山城,位于敦化市西南二十多里,大祚荣所筑,也做过渤海国都城,位于一座孤零零的山上。

这两座城池都是高句丽风格,采石筑成,十分坚固。城内有水,有粮草,不虞被人围困,理论上是易守难攻之处。

但是,城里面的人行吗?谁都不敢保证。

「渤海国祚二百一十年矣。」大諲撰看着勃勃生机的北苑,道:「多好的地啊。春天撒下一把种子,秋天一亩地能收一斛七八斗,比夏国的亩收还要多..····

群臣默默听着,裴璆则担忧地看着国主。

国主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从小锦衣玉食,没吃过苦,没打过仗,他知道如今面临着怎样的危局吗?别搞出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情啊······

「说来也是可笑。」大睡撰突然抽出腰间宝剑,道:「西京鸭绿府还在与夏贼厮杀,中京显德府在固守待援,东京、南京、率宾府、铁利府、安边府等各地勤王兵马次第汇集。五京尚在,诸卿为何都以为不能守呢?」

「五京尚在啊!」说到这里,大諲撰显得有些怒气沉沉,提着剑质问群臣。群臣仓皇躲避,生怕被国主一剑刺死。

「陛下······」远远匆匆奔来一绿袍小官,气喘吁吁。「什么事?」大諲撰转过身来,看着他。

小官看着国主手里提着剑,心中一突,但还是硬着头皮禀报道:「怀远、安远二府来报,黑水都督府辖境内的土人大集兵马,似要南下。且有使者翻山越岭,潜入北边诸府,煽动各部叛乱。」

此言一出,正在躲避的渤海群臣也大惊失色。

他们还准备去招募黑水靺鞨御敌呢,结果你告诉我他们造反了?「噗!」大諲撰一剑捅死了绿袍小官。

「把十二旒、冕服都取来。」大諲撰抽出宝剑,掼在地上,道:「朕—御驾亲征。」「陛下不可!」众人纷纷惊劝。

王后高氏紧紧抱住大諲撰的大腿,泣道:「陛下,尚未到事不可为之时。怀远、安远二府还有兵将短时间内无碍。敖东城也没那么容易被攻克,何至于此!」

王后也是急了哭得梨花带雨,我见犹怜。大諲撰脸上坚毅的神情有些松动。

他又看了看文武百官们,见大伙都在劝,长叹一声。

其实方才他也是一时激愤,热血上头。被众人这么一打岔,觉得御驾亲征似乎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且,万一他走后,有人把大澍贤放出来了呢?

想到此节,顿时就坡下驴,再不提御驾亲征之事了。同时神色阴晴不定,双眼下意识瞟向染血的宝剑。

第1085章 支招与流程第五十八章 邀战第二十九章 问对第二十二章 鏖战第八章 招抚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1217章 人事与工作第六十八章 崩盘第1111章 换人第二十二章 我的条件第十七章 坚持与决定第十五章 保守到极致第三十章 击破第998章 应对之策第1224章 以礼来降第十七章 道路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1261章 诘问第十五章 百态第八十二章 增资扩股第1122章 钱氏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四十一章 邀请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四十五章 规划与破局第1293章 西行途中第二十二章 备战(为盟主范河兄加更)第三章 舆图第四十一章 风雨夜袭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五十四章 关起门来第十九章 南北对进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六章 兄弟第八十三章 追忆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来风景异(三)第二十章 删丹岭第二十八章 见死不救第十三章 屈服第四十三章 巡边(二)第1294章 河东虚实第1162章 河东道第三十一章 尔等富贵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战(一)第1120章 两路使者第三十四章 城堡(给盟主星隐龙君加更)第五章 调兵与内情第六十三章 劝降与消息第七十六章 北上与北上第十四章 善后与学生第八十六章 所谓赌第四十九章 动员第五十七章 密议(给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1037章 想说放弃不容易第三十七章 大坞第二十章 河清第四十五章 巡边(四)第1223章 生擒第四十一章 册封第五十五章 诸葛爽(存稿灰飞烟灭,为书友徐宇的大力赞助加更2)第1293章 西行途中第四十六章 顾头不顾腚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1202章 马城第974章 鸡来了第1011章 上洛第三章 调查(三)第1176章 河北道与北巡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对上了第六十五章 扬子宫之三第六十七章 冲突第七十九章 面见使者第1289章 每个月都有好消息第1059章 转变第1336章 驻马相看辽水傍第六十三章 扬子宫第1117章 讨论第八章 暗流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956章 你不懂第四十一章 试探与复杂第1234章 大侄们的新工作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第二十八章 柴与学校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五十三章 背锅第1195章 耐心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1072章 隔断南北第十二章 纵贯南北第1026章 扬长避短第三十八章 城盐州第四十九章 余波第六十八章 道路与册封第1205章 意外之喜第四章 康佛金(给盟主小哲夫加更)第五十五章 诸葛爽(存稿灰飞烟灭,为书友徐宇的大力赞助加更2)第五十八章 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