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耿桥

就河北地区而言,最主要的交通动脉并非三条贯通南北的驿道,而是永济渠。

这条开凿于隋代的运河,在唐初时一度湮废。唐代花了大力气疏浚清淤,令其重新恢复生机。

安史之乱前,永济渠畔的贝州号为「天下北库」,围积了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以给军需—这些物资,都是从淮南、河南一带通过运河转运过来的。

安史之乱后,河北藩镇割据自立,不尊朝廷号令。但在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他们还是很卖力气的。

比如,魏博镇与忠于朝廷的宣武镇合作治理黄河,修建水利工程。

魏博、成德、沧景、幽州四镇也花大力气疏浚永济渠,维持其通航作用,以至于到了唐末梁初,刘仁恭与朱全忠的战争,所需后勤仍然通过永济渠输送。

永济渠一路向北至独流口(今天津静海独流镇),与白河、潮河汇合,东流入海—入海口附近就是直沽了。

永济渠至幽州,仍然有运河,大致是独流口向西,有拒马河,途经淤口关、武清县、安次县,抵达幽州城东南。

这条运河的河道状况相当好,且附近水系丰富,河流众多,有多种选择可以利用,辐射范围也非常大。

后唐长兴三年,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奏:「新开东南河,自王马口至淤口,长一百六十五里,阔六十五步,深一丈二尺,以通漕运,舟胜千石,画图以献。」

能够胜任千石的河道,相当不错了,中等以下的海船甚至都能驶入。不过大夏朝廷没尝试过,这一段采用的仍然是内河船只运输。

萧敌鲁等人北上时,搭乘的便是此类船只了,这会已出了直沽,进入了武清县南境。

「辽泽亦有如这般水草丰美的地方,可惜多用来放牧牛羊了。」萧敌鲁站在船头,看着两岸密密麻麻的桑林和稻田,感叹道。

后世北京、天津一带,在唐宋时水资源极其充沛,沼泽泛滥,长满了鲜嫩多汁的牧草。五代之时,开辟了大量稻田,种植水稻。北宋年间因为敌我形势的变化,大部分稻田被重新毁为沼泽,种上树木,稻田务管理的面积大为缩水,已不复当年盛况。

「萧将军何必嗟叹?」丘增祥从船舱里走了出来,说道:「辽泽已尽入朝廷之手,将来时机成熟,还是可以种稻麦的。」

「也是。」萧敌鲁悚然一惊,知道不该在这种场合怀念契丹,于是补救道:「辽泽合该是朝廷的,渤海也该亡。大氏二百年没能解决靺鞨,圣人却把他们训得服服帖帖,可知差别。」

原本坐在船舱内的靺鞨人、女真人也涌了出来,对着两岸指指点点。

武清县总计7200余户、36400余口,多集中在北半部分,南境的人其实不多,毕竟这里原本是沼泽。但开发了这么些年,又编户了不少百姓,武清县南部也慢慢有起色了,甚至落籍于武清的禁军老兵也多居住在这一片。

常年的武夫生涯让他们攒下了丰厚的家产。为了新家,他们不惜血本,雇佣船只从远处拉来木料、砖瓦,然后修建起了一座座气派的农家宅院。有那小校出身混了个乡佐、里正的,甚至还想办法在门前整了两个石狮子,可谓豪奢。

靺鞨人几乎看傻了。

他们用桦树皮搭建房屋,在地下挖洞,冬天冷得嘴唇发青。家里面养猪的,人、猪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臭气熏天,「干净又卫生」。

家里那破房子,和这些漂亮的房子一比,简直可以烧掉了。

「你们—」萧敌鲁用半生不熟的靺鞨语说道:「也可以有这样的房子,也可以过上喝酒吃肉的好日子。」

靺鞨人听了,面现喜色。

一名矮壮敦实的汉子甚至直接抓住了萧敌鲁的手臂,道:「有什么办法?快教我!」

「对你们来说,只有一个办法。」萧敌鲁轻轻抽出了手臂,道:「为圣人拼命,建立功勋,得到赏赐。如此卖上几年命,就什么都有了。」

「现在卖命不晚吧?」有人问道:「还有机会么?」

「圣人仁德,不让你们去暑热的南方送死。将来征西域,或可用得着尔等。这也是唯一的机会了,能不能富贵,全看这次。」萧敌鲁适时说道。

「立了功可以不回去么?」又有人问道。

「当然可以。」萧敌鲁笑道:「你是哪个氏族的?」「秃丹氏。」

「好好打。这年头,命不值钱,大把人到死都没卖命的机会。难得有个天子公正无私,不歧视任何人,给大伙公平卖命的机会,那就要好好把握住。」萧敌鲁说道:「看到岸上的果园没?」

众人点了点头。

「那便是一位立功受赏的军校所有。他原是银枪军的,吐蕃人,纵马驰骋二十年,悍不畏死,攒下大笔家业。」萧敌鲁说道:「现在老了,购地置宅,儿孙满堂,岂不美哉?那果园,八月之时,有栗、榛、葡萄。九月,胡桃、李子又熟也。家中还有稻田,半由己耕,半给邻人耕种,收获之时给些租金即可。这日子,比起你们,又如何?」

众人沉默不语。但谁都看得出来,他们的眼中透露出了不加掩饰的渴望。

「至于你们喜欢的酒。」萧敌鲁哈哈一笑,让人拿来一壶浊酒,晃了晃,道:「赏你们了,一人两口,不许多。」

众人纷纷道谢,争抢不休。

「且住!」萧敌鲁脸一落,道:「我知尔等散漫惯了,但入了军中,便要知道规矩。让你们怎样就怎样,不得逾矩。一个个来,谁抢就没得喝······」

还在路上萧敌鲁就开始给这些野人讲起了规矩。

丘增祥笑眯眯地看着。所有人都是从这一步走来的,这些野人若能守规矩、服从命令,再好好训练一番,将来西征之时,便可发挥大用。

十一月初四,船队在安次县东郭外的耿桥行市暂停。

行市的规模不小,售卖各种物事,大到马匹、耕牛,小到针头线脑,应有尽有。「哟,铁力马!」有商徒看到给船只拉纤的挽马后,大呼道。

「这马卖不卖?」有人傻乎乎地问道。众人哄笑不已。

「这是朝廷的官马,还问卖不卖。」「铁力马,至今没见流到外边的。」

「也不尽然。前阵子去河东,听闻那边已有铁力马售卖了,惜一年才卖了四百匹,供不应求。」「朝廷纵有多余的,也不敢胡乱卖啊,怕你拿回家给驴配种。」

「哈哈!」又一阵哄笑传出。

确实,有人买回铁力马后,曾给驴子配种,不知结果如何。众人看看铁力马高大的身形,目光又渐次下移,呃—

不过胡乱配种之事,在前唐之时屡见不鲜。好好的马都给搞没了,非常可惜。

大夏天子办马政三十年,先后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马种,大部分都是抢手货,即便大伙都知道这些拿出来卖的其实是马政的淘汰品。

而有了这一波又一波的洗礼,很多人慢慢有了一个概念:好马不能随意与劣马配种,乱来的结果就是马种退化,最后与驴骡无异。

铁力马这种好东西,也不是你买回家随便配种能配出来的,要尽可能保持血脉纯正。船老大把跳板放好后,萧敌鲁便信步上了岸。

他现在的发型已经改了,完全看不出契丹人的半点痕迹。今年刚刚有了个儿子取名萧干,一出生就决定今后用汉人的方式培养,读书习武,以期成才

契丹已灭,没必要伤春悲秋了,今后还得往前看。几代人过后,谁还会提他们家是契丹出身?

「区区一尺绢,而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毛发。品题断句,无有遗阙。」集市入口处,一年轻人手拿白绢,啧啧称奇。

萧敌鲁听了,微微一笑。此人是南方口音,显然第一次来北地,被这里的纺织技术给震住了。

「昔年有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此谓盛唐景象,今之耿桥行市,可恢复了几分气象?」前方不远处,又有人高声说道。

萧敌鲁暗笑,定是酸丁在聒噪。

「内务府从靺鞨溪湖密布之地,取来东珠,比之如何?于阗使者居云居寺数月,显然是为朝贡而来,采玉又何须上荆衡?党项马、吐蕃鹦,有矣!甚至连铁力马、海东健鹘这等名品都有了,比之若何?巧夺天工的蜀锦、脂肉凝滑的越婢,有矣!奚僮今日未曾见到,半月前见到一个,眉清目秀,柔顺无比,被一粗壮军汉买回去了,也不知道作甚用。」

听到最后一句,集市上的商徒、客人尽皆大笑,猥琐无比。

他们有资格笑。

因为今上为天下抚平了百五十年来的创伤,为华夏子民打出了无与伦比的荣耀。四方奇珍,汇于中原。

四方豪杰,纷至沓来。四方使者,歌功颂德。

萧敌鲁这等曾经的契丹位高权重之辈,而今为了前途,也不得不绞尽脑汁与粗鄙的野人虚与委蛇。这就是当今大势。

「其他的确实有了,但火浣布呢?」有人杠道。

「待西征破敌火浣布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萧敌鲁心中暗晒,随即转身,往船队所在的码头走去。

落雁军中还有一些人不太服气,认为上次败得有些莫名其妙。这帮傻货,阿保机就算一统契丹、渤海,又能如何?他倾尽全力发下的赏赐,怕是还没今上随手赏下的多。

那个绣有七卷《法华经》的白绢,累死契丹所有工匠也弄不出来。

呃,正想到此节,那位年轻人已买下白绢,小心翼翼地收好,转过身来。「钱衙内?」萧敌鲁讶道。

「萧将军?」钱传琼也有些惊讶,竟然在此地遇到故人。

他经常来往于洛阳、北平和杭州之间,居于顺义望京馆时,曾与被软禁于此的萧敌鲁有过一面之缘。「衙内不是回杭州了么?」萧敌鲁问道。

「又被家尊派来了。」钱传琼有些不自然地说道:「王审知破潮州,杀刘岩。岭南西道、安南、宁远军合力杀入清海军境内,家尊有些坐不住了,便派我北上面圣。」

「哈哈!余杭郡王反应倒是快。」萧敌鲁乐不可支,用力拍了拍钱传琼的肩膀,道:「正好一起回京,路上畅饮一番,也是快事。」

「求之不得。」钱传璙笑道。

第三十章 末路第三十六章 奏第1046章 计划第十八章 谈肯定是要谈的第1046章 计划第七十章 都是贼子!第二十八章 两个战场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三章 议帅第七十章 都是贼子!第二十四章 对聊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四十三章 以后的事情第五十一章 推恩第六章 后路无忧矣第十二章 连举四烽第三章 运输(给盟主老李加更)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二十七章 上供第1156章 好消息不断第四十六章 顾头不顾腚第四十七章 黄邺(一)(给李延龄盟主加更)第三十二章 粗发!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十五章 赵植第五十章 挑拨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一章 基本盘第九十五章 试点第五十章 大计第十七章 道路第十九章 入长安(四)第972章 深入第588章 幽州来客谈谈明清的货币第十三章 花巧第六章 人才与北征第二十章 河清第八十八章 截断第1063章 狠辣第二十三章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1179章 百态第十八章 点将与进兵第二十七章 抢时间第四章 杨朱第五十六章 烦躁第七十章 加班!第1222章 另辟蹊径第二十七章 会州(一)第1175章 兵马未动第1253章 蜀中与营州第970章 试探第八十五章 府兵与黑土地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1061章 菜,爱玩第八章 学习第八十四章 一线之机第四章 调查(四)第二十六章 不动如山第966章 更请一分第七十九章 迷雾与扶沟第十七章 无上荣光的纪念第1058章 道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1230章 开城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1299章 万胜黄头第四十七章 沃野镇第四章 杨朱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三)第八十六章 所谓赌第十三章 面圣第八十章 分裂第四章 讲武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会(一)第六十六章 召见第四十章 咸阳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1303章 汇报与江西第四十章 子女与凉州第1004章 国相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二章 入长安(二)第1266章 土著与移民第1027章 心思第二十八章 斫柱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五十九章 战于野第十二章 破袭第五十三章 钱、人第1227章 内情第八章 荔枝道第1202章 马城第1096章 整编与称臣第十九章 感悟与送行第十一章 幕后与密使第六十一章 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