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成果

契丹、奚人、室韦、鞑靼、回鹘、吐谷浑等部,在晚唐年间,一直是李克用及幽州镇激烈争夺的兵源。

邵树德看着一副手下人临时绘制的粗糙地图,暗暗想着。

刘仁恭的“山后八军”、后唐的“银鞍契丹直”,就是其中的典型。

阴山、燕山以北的草原上,就如河西走廊、陇右地区一样,生活着大量异族。人数众多,吃苦耐劳,精于骑射。中原藩帅争霸,兵力吃紧,时不时就去募兵,成为厮杀场上的炮灰。

现在全大唐用蕃兵最狠的,有三人,就是邵树德、李克用、李匡威,代表了三大北边势力。

成德镇也有不少蕃兵,以奚人、契丹人为主,这与他们的起源有关,奚人将门世家集团嘛。

奚人出身的节度使虽然换了,但奚人归义王李诗、李献诚父子带过来的奚人将门贵族集团却慢慢扎下了根了。汉化之后,仍与草原上有联系,马政办得也十分出色,李克用想攻成德的话,估计乐子会很大。

“义兄没法去塞上募兵了,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啊。”邵树德叹了口气。

河东的人力资源就那样,虽然不少,但常年打仗,战死的士卒就不谈了,因为战争而导致的经济凋敝,就会让人口增长成为泡影,甚至会急剧下降。

不能去塞外募兵,义兄靠什么与朱全忠斗?

朱全忠治下的人口,比朔方、陇右、河西、邠宁四镇蕃汉民众加起来还要多。他治理地方也还行,张全义的河南府更是发展得不错,长此以往,难上加难。

河东的气运,难道就被我一手打断了?邵树德有些吃不准。

义兄与鞑靼诸部之间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一定会试图重新打通草原。或者提出借道去草原募兵,那么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邵树德踌躇不定。

看情况再说吧。如果他实在被朱全忠打得太惨,就放一放。

五月初八,邵树德回到旋鸿池,与诸部酋豪会盟。

因为黑车子室韦、山北奚都没来,鞑靼大部远遁,回鹘也只来了一部分,主要就只能靠吐谷浑撑场面了。

此时的旋鸿池周围,共有吐谷浑数万众,都是之前李克用攻来时跑路的,现在陆陆续续回来了。大同盆地的草场舍不得放弃,毕竟是当年北魏的都城所在,水草丰美是毫无疑问的。

被朔方军俘虏的回鹘、鞑靼小部丁口加起来三四万人,现在成了邵树德的奴部。

对于自己的第三个奴部,邵树德没有亏待,特意给他们挑了一块地方:盐池(岱海)、参合陉、参合陂一带。

此地位于北魏最初的都城盛乐与后来的都城平城之间,皇帝随时出巡狩猎,一年往返两次,草场质量没得说。盐池内还有鱼,附近有森林,淡水湖泊亦有,还有河流水系穿过,渔猎、种植、放牧皆可,养他们这些人不是问题。

这块地,处于振武军与大同军之间的模糊地带,邵树德将他占下后,以后不模糊了:朔方军的!

而治下部落越来越多,邵树德也觉得需要把一些制度粗粗建立起来了。

之前理蕃院及军府幕僚已经讨论过,邵树德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他觉得差不多到了实施的时候了,于是他找来了陈诚、赵光逢二人。

陈、赵二人仔细看着卢嗣业润色形成的草案。

大体上就是重拾已经名存实亡的镇北都护府的名头,实际管理蕃部。

镇北都护本来就是振武军节度使的诸多头衔之一,现在则落到了朔方节度使邵树德的头上。

其实他本来想设立一个叫北衙的机构,并设枢密使一员,但不敢。

机构、官职的名字与长安那帮太监们的老巢一模一样,你这是想称帝?

镇北都护自然由邵树德亲任。都护府内暂设亲军司、部落司、统军司三大机构。

亲军司管理邵树德的三个直属部落,即青海的拓跋部、凉州的六谷部(邵家部)以及即将成立的盐池部。

三部各出勇士五百至灵州,组建亲军,由亲军司统一安排训练、驻防。

这三部,算是邵树德的私人财产。为此,他都打算把拓跋部再从青海迁回来了,实在太远,不方便刷脸积累威望。

邵树德死后,这三部由嫡长子继承。

部落司管理各蕃部的民政事务,包括马政、贡赋、丁役等等。

统军司负责部族军的监督、管理、征调与统帅。比如往各部落派监军,对部落丁壮的训练提出大方向建议,征兵调兵等等。

三司之下,就是最基层的部落了,原则上处于自治状态,有都督、巡检使、部落使三种职务。

人口三万以上的部落设都督一职,三万以下的设巡检使、部落使,巡检使为边地职务,部落使为内地职务,此皆为各部头人兼职。

都护府内各级官员,可以由蕃人担任,亦可与朔方幕府之间交流任职,打破蕃汉藩篱。但前提是会写字,会说官话,且有一定的政务处理能力。

从今往后,幕府只管编户之民,都护府只管蕃部。一镇两制,并行不悖,且互相之间可以有一定限度的官员交流。

说白了,就是给蕃人在体制内出头的机会。

之前已经有蕃将立下功勋,在衙军内任职了,现在要从制度上固定下来。

在都护府体制内管部落管得好的,也可以去当汉人的刺史。汉地刺史,亦可到都护府内任职,体验一把如何管理草原部落。

“大帅,此都护府非彼都护府。”赵光逢看完后就说道。

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嘛。这完全就是给蕃人提供体制内的升迁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大帅,都护府设立后,编户齐民还如何展开?”陈诚问道。

“适宜农耕之地,慢慢减少部落使的数量。”邵树德说道。

陈诚了然,这是对人口三万以下的部落下手,慢慢蚕食。大部落、边境部落就不管他,几个历史遗留问题,如六大巡检使、横山两姻亲部落,估计短期内也不会动手。

其实邵树德想得更多。

出征打仗,表现好的部落,可以赏赐财货。表现差的,就罚没丁口。

他已经打算整修胜州理所榆林县的榆林宫,此为隋炀帝所置。以后罚没的丁口,就统一安置到榆林宫附近,作为他的直属部落。

严格来说,这已经逾制了。

行宫,那是皇帝才有的。邵树德有什么资格据有行宫?只不过实在没人管罢了。

最高统治者拥有私人部落,那可真是太重要了。

国家承平以后,肯定大兴文官政治,那么如何保证皇帝不被文官系统操控,大权旁落呢?

首先得保证安全,不能不明不白死去,比如被宫女勒死,失足落水,吃药吃饭暴毙等等。

那你就得有自己人,还是得不被文官控制的自己人,由皇室自己管理的直属部落就比较合适。不然的话,连“锦衣卫”都指挥不动的皇帝,想干点事都不行,岂不憋屈?

“此制先选官运行起来,再慢慢完善。以后诸司肯定要增加的,某就想加个宫帐司。想要一劳永逸解决草原问题,光靠打杀肯定不行。”邵树德说道。

陈诚、赵光逢二人都有些皱眉,但也没有太多抵触心理。

国朝的蕃官、蕃将,实在太多了。朝廷也没怎么歧视他们,只要有功劳,就可升官。正常纳贡、出丁的,也是大唐子民,风气之开放,确实令人惊异。

五月初十,邵树德下令整修榆林宫。会盟诸部各出一些丁口,凑三千户,统一迁移到胜州榆林宫附近放牧,由即将成立的宫帐司管理日常民政事务,军事则由亲军司负责。

各部头人有些不愿,但这其实就相当于募兵,不从也得从。

对邵树德在吐谷浑诸部中增强了影响力这件事,赫连铎忧心忡忡,但白义诚倒没什么,反倒私下里劝赫连铎看开点:李克用再攻来,谁来救?朔州还是朔方军帮忙收复的呢。

五月十二,大军依次启程。

此番出征,缴获牛羊马驼四十余万,会盟诸部又进献了二十余万,总计约七十万头,折合成羊,大概一百六十万羊单位。给十三万大军发赏,马马虎虎。

最大的成果是增强了在云州的影响力。

白义诚暗中输诚,赫连铎在幽州与朔方之间摇摆,但实际上倾向于朔方多一些。没办法,邵大帅兵多,太吓人了。

……

行至金河县之时,听望司传来急报:圣人驾崩。

“把李杭找来。”邵树德第一时间下令。

李杭之前从晋阳返回了旋鸿池,一直在邵树德身边听令,因此立刻策马赶到了车驾旁边。

“李别驾,京中传来消息,圣人驾崩,北司诸中官立寿王为皇太弟,行监国事。”邵树德说道:“这会,新君登基大典可能已经筹办得差不多了。你立刻去一趟长安,找宰相张濬和十军容使西门重遂,打探一下情况。”

“大帅可是对寿王不满意?”李杭直接问道。

“不必,寿王很好。”邵树德说道。

亲兵们在一旁护卫,只当没听见两人的对话。

公然对监国储君评头论足,仿佛一言不合就要换掉一样,实在太不“忠臣”了!

“先找张濬,问问渭北镇设立的情况如何。”邵树德又叮嘱道。

“遵命。”李杭领命而去。

渭北镇,邵树德的最低目标是鄜、坊、延、丹、同五州,可以给朝廷留一个华州,这也是历史上李茂贞所获得的极限。

当时保塞、保大两镇(鄜延四州)为李茂贞控制,其兄李茂庄为同州刺史。华州刺史则为韩建,这是他给朝廷留的唯一一道口子。

渭北镇之外,还有泾原镇!

此番回师之后,可遣散大部分部族军。

关中无强敌,谋夺泾原镇并不需要十万大军。

渭北镇一旦设立,鄜坊四州也可能会出点小乱子,但精锐尽失的四州之地,能有多少反对力量?派一军进入,基本就可镇压大部分反对者,剩下的就是慢慢收拾人心了。

“传令,铁林、天柱、天雄、义从、飞熊五军,随我南下延州。”邵树德掀开马车帘布,说道。他倒想看看,亮了这么一番肌肉后,有没有人敢来叫板!

“大帅,走哪条路线?”亲兵十将陆铭问道。

“从胜州南下,经麟、银、绥进入延州。”

“遵命。”陆铭很快派人去传令。

这条路线,是长安通振武军的大驿道,基本就是沿着黄河、无定河走。出绥州后,进入延州,也是当年邵树德以绥州刺史、铁林军使的身份南下关中讨黄巢的路线。

十年之后的故地重游,一定颇多感慨。

第六十五章 授剑与交待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1340章 征调第二十六章 财税改革之二第960章 火热第十二章 报告第十五章 第一击第1072章 隔断南北第八十章 躺平第三十六章 反他娘的!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七十七章 “粮道”第1119章 反复聊一聊军队的战斗力第十七章 潼关第三章 勾连第1332章 方略问对第八章 目标:故怀荒镇第三十八章 城盐州第四十五章 坚持第二十二章 苦尽甘来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四十一章 休闲(三)第1246章 钝刀子割肉第二十三章 气运杀手第十五章 条件第二十二章 华岳寺第1181章 泰山宫第十四章 交谈第五十一章 推恩第二十章 上路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第三章 牛市第1143章 辽阳与建安第1269章 侄女婿先秦至唐代乐人简述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1099章 父老第八十四章 选才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1025章 征行第六十五章 分化发个单章:制度与风气第948章 压力第四十九章 转折点(给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来风景异(一)第八十二章 出来吧!第十一章 招讨使第1025章 征行第十章 残局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1020章 迎驾第九章 荒芜第十二章 渑池第二十四章 善后(三)第三十七章 尝试第十九章 开刀第二十四章 红利(一)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二十三章 善后(二)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590章 笼中人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三十八章 手续第七章 用人第四十四章 京东第六十七章 冲突第七章 大张旗鼓第三十九章 玩玩第三十章 青唐发个单章:制度与风气第十八章 入长安(三)第1180章 走也!第三十四章 狼群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九十三章 难伺候第四十四章 劝说(为盟主泪痕点点寄相思加更)第1096章 整编与称臣第二十七章 工匠与河中第三十四章 发配第998章 应对之策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三十九章 两路(三)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三十六章 选人与良性循环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圣第六十四章 扬子宫之二第四十七章 浑水摸鱼第三十四章 练武与动兵第三章 舆图第五十九章 纵生口第八十六章 轨道第1100章 圃田泽畔第1103章 考核第1306章 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