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军心

大顺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朔方节度副使、镇北副都护、胜州刺史宋乐抵达了河中。

他是在龙门县上岸的,过龙门县后,沿汾水河谷一路东行,抵达绛州稷山县……

一路行来,河中风物让他大开眼界。

他出身西河宋氏,但除了有亲戚在河东外,很多年没回了,对河中地界也不是很熟悉。

路上突出的感受就是绛州水利工程太多了,但却和王重荣、王重盈兄弟没啥关系,多是几十年前的遗泽,如今多多少少有些破败,修缮力度显然大大不足。

百姓看起来也不是很富裕,且人人都不太高兴,对外来的朔方势力颇有微词。

宋乐扮做一屡试不中后,心灰意冷返回家乡的老士子,与当地人闲聊了起来。

“杖翁这么大年纪还要出门拾柴?”驿站之内,宋乐笑吟吟地问道。

国朝的驿站,到了如今这个年月,官府无力维持,绝大部分都“承包”给地方富户经营了,稷山驿当然也是。

老人家是稷山驿将的亲爹,但还在帮衬着家中,努力经营着稷山驿这个“家庭旅馆”。

“兵荒马乱的年月,活着便是不易,夫复何言。”老人将一捆柴放下,找了张马扎坐了,喘着粗气道:“驿站经营也不易。去岁一年,也就灵武郡王住于此处时赚了些钱帛。其他时候,也就盈亏相抵罢了。驿田太少,官府用马太频繁,难!”

“灵武郡王住驿站,怎么就赚了?”

“你有所不知。这世间素来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灵武郡王何等身份,他会少你这点钱?伺候得高兴了,诸般赏赐不在话下。”老人摇头道:“但州县那帮将佐,往来公干,连吃带拿,如何消受得起?呸,尽是王瑶那人的亲信。”

当众讥刺节度使, 河中百姓胆子不小!宋乐笑了笑, 道:“今年如何?”

“也不太好。”老人叹了口气, 道:“往来公干的仍然很多,士子、商徒、官人口袋也不丰,给钱没以前爽快了。想赚他们的钱, 比以前难了太多。灵武郡王也不是什么好人,见天与人干仗, 把河中百姓的钱都搜刮走了。”

“这从何说起呢?”宋乐问道。

“盐池。”老人伸出右手, 似是要比划什么, 但终究文化有限,最后只能颓然道:“盐池好多钱, 没了。给武夫发赏赐,要钱;让武夫吃饱饭,要粮;上前线当夫子, 要命。”

宋乐也跟着叹息了一声, 安慰道:“或许打完朱全忠, 便可轻省一些了。”

“老夫今年六十有二, 早年也当过武夫,见得多了。打天下这事, 如何收得了手。”

“这大唐不是还在么,打什么天下?”

“哈哈。”老人拍着大腿笑了起来,道:“长安圣人军赋都筹措不齐, 这天下早没他们李家的份了。绛州市井百姓都说,灵武郡王便是那董卓, 说不定哪天就进京夜宿龙床,睡了那太后、公主了。”

宋乐一时噎在了那里。

河中百姓, 对邵大帅很有意见啊,难不成真是搜刮太狠了?

不, 可能还有别的因素。比如大量朔方军士家人搬来晋绛,天然就要侵占当地人的利益,这个矛盾是很难调和的。

当然也不能忽视战争的因素。征发夫子,搜刮钱粮,甚至直接让河中本地武夫上阵厮杀,哪一样都会降低自己的风评。

“与客人说了这么多,也就是发发牢骚。”老人又道:“其实比当年巢乱那会还是要好一些的。那会黄巢进长安当了圣人, 王氏兄弟一个出兵,一个当供军使,河中、陕虢、河东三镇百姓那时候才是真的苦,我家二郎就是那时候战殁的。”

宋乐听了也只能稍稍安慰一番。

黄巢、秦宗权之乱, 比起古来王朝末年,应该还是要好一些了,主要局限在河南部分州县、江南一些地方以及半个京兆府。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东部、两浙、三川之类人口稠密的地方几乎都没有波及。

黄巢倒是想往外发展,但他没这个能力。在河南起事,被逼得南下,到了关中,西征又惨败,基本上只能在朝廷控制力度较强的地方活动,比如河南较听话的藩镇东畿、忠武以及南方诸镇说起来,朝廷还是太烂了,藩镇也只自扫门前雪,故意纵黄巢入关中。

“看着吧。稷山县不少夫子被征走了,我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回来。但田里的活,靠着一帮老弱妇孺照料,显然是不成的。今岁,粮价多半要大涨,若明年再打,百姓的日子可就没法过了。”老人哀叹了一声,起身背着木柴晾晒去了。

宋乐静静地坐在那里。

大帅在河清征战,虽说灵夏船运粮草,但说穿了大头还是河中一府四州的百姓供给的。河中、陕虢二镇,一百多万百姓,供养九万大军。这是征战状态,消耗远大于在营不出战的时候,还有那么多马,民间对大帅的观感急剧下降,实属寻常。

把我调过来,或许就是为了解决此事吧。

离开稷山驿后,宋乐放慢脚步,一路默默观察,最终于四月底抵达了龙池宫。

邵树德亲自在清凉殿设宴招待。

“先生可愿出镇河阳?”酒过三巡之后,邵树德突然问道。

对宋乐这个早期的良师益友,邵树德是非常尊敬的,公开场合称呼他官职,但私下里经常称呼“先生”。

国朝学生对授业老师的称呼,普通称谓就是“老师”和“先生”,与后世几乎一模一样。再具体点,还有常师(固定的老师)、明师(贤明的老师)、严师(严格的老师)、先师(以前的老师或者孔子)之类。

“大帅如此有信心?”宋乐一路行来,心情有些不佳,此时闻言,还是笑了,道:“庞师古十万大军在侧,那么容易打?”

“庞师古能和我耗多久?”邵树德笑道:“行营粮草几可维持七个月,庞师古难不成还能耗到年底?”

“汴军攻二朱、时溥,围城数月乃至一年并不稀奇。”宋乐提醒道。

“那是朱瑄、朱瑾、时溥,庞师古敢围我一年?”邵树德笑了笑,说话也有几分傲气了,只听他说道:“再有数月,若庞师古不走,我让他走不了。”

“河清夹于山河之间,能摆开几多兵力?大帅莫要诳我。”

“过完端午节,我就下令新泉、天雄、顺义三军出动,前来王屋。明年,便会将其家人也迁来。六大巡检使和横山两部新出的总计八千步骑也抵达了,目前屯于晋州,随时可用。全忠谓我兵少,就让他看看我能拉出多少兵马。”邵树德说道:“河清是摆不开太多兵,不过我军可以轮换,庞师古远道而来,全军屯于河清以东,连营十余里。若再打几个月,便成了疲军,届时便要他好看。”

宋乐默默点头,突又问道:“今年铁林、武威二军将士家人迁来河中,如今可安顿下来了?”

“已安顿下来了。不过”说到这里,邵树德的表情也有些复杂难言:“将士家人搬来后,没多少人愿意购地,宅子也没过分花心思,竟是做好了再次搬迁的打算。”

这就是彻彻底底地靠工资生活了。愿意置办产业的人数大大下降,有点京城禁军那味了。

“将士们可有不满?”宋乐对这个年代的武夫那是老熟了,一问就问到了关键。

“不满肯定是有的,但还能压下。”邵树德心说这是消耗了我多年积攒的威信,将士们再也不把我视为“知心大哥”了,当然要见到效果或许加发的一次赏赐也起到了作用。

日后,还得进一步重塑加强威信,比如攻灭一个大藩镇。

当然,比起大头兵们,将领、官僚的不满可能要更多。他们在灵州置办的产业更多,在地方上的经营更加深入,可不是那么容易割舍的。

随主帅出征是义务,天南海北都得去,这一点没什么,大家都能接受。但家人是否也要一起跟过来呢?邵树德没用强制手段,就只有部分人把家小接过来了,大部分将官都只在晋绛找了个小妾,日常服侍用用,妻子儿女还在灵州。

在主要武将中,最坚定支持自己迁移统治中心的主要是卢怀忠、封隐、李仁军、关开闰及一些蕃将;文官支持的比较多,似乎是因为给他们画饼比较容易?

不过这番大迁移,或许也给了野心家机会,能让他们拉拢内部不满的人?

邵树德感觉自己在朝朱全忠的心态滑落了,这不好。

历史上汴军头号大将朱珍杀二号李唐宾,朱全忠其实是不愿接连损失两位大将的,作势要杀朱珍,打算等人一求情,就下台阶赦免他死罪。可没想到,在场的所有将领全都下跪,苦苦为朱珍求情,这个台阶递得也太……

老朱当场杀了朱珍,没有一丝犹豫。

夏军内部,谁是朱珍?

邵树德连忙终止了这种危险的想法,还在打天下呢,就搞得离心离德,大业怕是要中道崩殂。

“过几日,先生随我去趟河清。”邵树德说道。

“自当从命。”

小宴宾主尽欢后,邵树德回安乐殿歇息。

韦氏、杜氏又来找裴氏、萧氏探讨诗文了。

邵树德笑而不语。

这是成年人你知我知、心知肚明的游戏,他不打算点破。

杜氏明明已经随父去了凉州,结果又回了长安,说那边住不惯。但回了长安,又说如今长安暗流涌动,不太安全,跑来了安邑。

邵树德曾当着杜让能的面说如果他愿意,杜氏当天晚上就会被送到他床上,任他享用,当时老杜还很生气来着。可我那不过是玩笑之语,老杜你当真了吧?

裴氏抚着肚子坐在一侧,与韦氏低声谈笑。萧氏有些酸,本来她有机会的,那会邵树德新鲜劲还没过,经常浇灌她这朵花蕊,但没怀上也没办法。现在渣男的新鲜劲过了,就有些难度了。

杜氏在一旁抚琴,邵树德静静听着。这两位贵女一会就得告辞离去,除非邵树德不让她们抚琴,而是换一种管状乐器。

“大帅,听望司有军报传来。”亲兵十将郑勇在殿外轻声说道。

“拿来。”

郑勇目不斜视走了进来,递过公函,又悄无声息退了出去。

邵树德展开一看,大喜:李罕之率步骑万人南下,声言要将张全义“千刀万剐”。

“哈哈!”邵树德将公函随手塞入杜氏襦裙上缘深深的沟壑之中,并顺手捞了一把:“此天助我也!”

嗯,没萧黛的大,不过挺坚实的。

杜氏脸红得像血一样,琴弦都被拨断了。

“朱全忠此时在做什么?”邵树德走向挂在墙上的地图。

韦氏见他向自己走来,有些不自然,略带几分稚气的脸上稍有惊慌。

邵树德左手掐了一把韦氏的脸,大笑着走到地图前,仔细比划。

李罕之若胆子够大,就去滑、郑。这会河阳没人有空搭理你,你敢不敢?

第1287章 后宫第二十四章 就硬怼第七十四章 一举失败第1262章 谁支持谁反对第三十七章 班师第十章 蹲草丛第三章 红利之三第三十六章 哗乱第九十五章 安排与巩固第十七章 惊讶第三十五章 出山第三十章 真理第七十九章 迷雾与扶沟唐境通往回鹘牙帐三条道路第1222章 另辟蹊径第四十九章 必胜第1171章 吃鱼第十八章 东出第二十五章 敌后第1280章 感悟第1028章 泗州第八章 东行第1062章 雕虫小技第八十八章 河东系第1233章 临朔宫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八章 学习第989章 试验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十三章 南京第1127章 演练第三十一章 赚头第三十七章 班师第十七章 无上荣光的纪念第1137章 于越第1060章 做事第二十八章 难念的经第三十一章 第三发第十五章 赵植第十八章 无可阻挡第五章 朱瑄第六十九章 儿女和上山第十六章 发力第三十七章 大坞第八十章 分裂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1220章 到幽州过年第六十四章 八方风雨第1046章 计划第四十九章 余波第七十三章 见解第十六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五十五章 诸葛爽(存稿灰飞烟灭,为书友徐宇的大力赞助加更2)第九十二章 人生第1202章 马城第十四章 鞑靼第三十九章 休闲(一)第一章 统一思想第十六章 东面第七十八章 越过戈壁南下第七章 收拾整顿(三)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九十二章 善后(为盟主龙战于野加更)第二章 林场第1134章 挺进第五十六章 兄弟为王前驱第四十三章 缢第十四章 攻于此第十六章 入长安(一)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机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1068章 精诚团结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四十二章 大胆!第十六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十三章 就绪第十六章 诺真水第三十五章 准备与拉拢第945章 恐慌第八十八章 灵宝与弘农第十五章 两条线第四十一章 争先恐后第二十七章 杜、庄第五十章 夹击第1328章 营州风貌第1330章 西楼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十三章 心事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十一章 幸东都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八十七章 交代与消化第六十四章 马不停蹄第1002章 彷徨第三十九章 玩真的第五十四章 关起门来第三十五章 不能让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