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灭太平天国

贵阳,吴军大营。

校军场上,一队队吴军士兵正在进行队列、格斗、射击等训练,每个人都非常刻苦,生怕被其他战友超越。

尽管是大冷天,每个士兵却是大汗淋漓,可见他们训练有多么刻苦。

精锐之师,并不是自己吹出来的,更不是别人捧出来的,而是无数血与汗水浇灌出来的。

李卫国这几天一直带着石达开参观吴军各部队,从步兵、炮兵、辎重兵、骑兵等四大兵种,到卫国式步枪、五九步兵炮、地镭、手镭等先进武器装备,甚至还将吴军的野战医院都带石达开看过了。

对于石达开,李卫国是真的爱惜这个人才,希望他可以融入吴军这个大家庭里,将来建功立业。

石达开亦是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以往他只是认为李卫国的成功在于他的军队有着先进的武器装备。石达开一直将他东征上海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李卫国的军队全部装备了西洋火枪火炮,只有少量装备火铳的太平军是因为装备不如沪军而战败。后来的淞沪会战,石达开依然坚持这个观点,认为李卫国的军队装备了更先进的卫国式步枪和五九步兵炮,从而打败了英法联军。

但直到此刻,石达开真正呆在吴军军营中,亲眼看到吴军的训练情况后,他才发现吴军并不是全靠武器装备先进取胜的,就算太平军拥有了吴军的先进武器装备,对上吴军时,依然没有胜算。

究其原因,是战术理念的不同。

显然,吴军正在用领先全世界的先进战争理念来碾压全世界各国的军队。

“吴王有如此精锐的虎贲军队,何愁天下不平?我以前的真是井底之蛙啊!”

听到石达开发自内心的感慨。李卫国终于笑了。

“其实你已经很优秀了,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军人,你天生是为战争而生!”

石达开苦笑道:“吴王就不要安慰我了。败军之将不足言勇。”

李卫国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道:“你石达开自幼清贫。上不起私塾,全靠自学就能够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打得清军闻你之名色变,多次杀败湘军统率曾国藩,逼得曾国藩几度要投河自杀,这足以证明你的军人天赋,如果你能够有军校学习经历,你的成就将会更高。战神才是你的宿命。”

听到战神二字,石达开的心中有些亢奋,对于军人而言,谁不想成为战神,不败的战神,主宰一切战争。

“不知吴王提到的军校是何意?”

李卫国微微一笑,就知道石达开心动了,于是解释道:“孔夫子教的私塾是培养文人的,如果是将军教的私塾自然就是培养军人的。军校是西洋名词,本质跟私塾一样。教书育人,只不过军校里的教官教的是如何排兵布阵、行军打仗,教你如何训练士兵。如何打败敌人。”

石达开震惊,他是头一次听说还有专门教人打仗的学校,在他的印象之中,只有军队里才有军官教士兵如何打仗,但却是藏私,不可能什么都教的。

“难道吴军就是这么来的?”

李卫国赞叹的点点头,道:“你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看到问题的关键了。没错,吴军的各级军官都是军校培养出来的。他们在军校里学会了各种军事理论,变成了可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但他们最终不会走赵括的老路。因为他们会被送入军队中进行历练,凭军功升迁。”

石达开一脸佩服道:“难怪!有堪比赵括的军事理论来打基础。只要不犯赵括纸上谈兵的错误,每个人都会成为将军。”

李卫国点头道:“你也可以的!”

石达开惊讶道:“吴王,我一降将,也有这个机会吗?”

李卫国再次点头,道:“我知道你现在的想法,你不想加入吴军为官,是不想跟昔日的太平军兄弟厮杀吧?”

见石达开点头,李卫国续道:“我理解你的心情,所以我也不强求你。我会送你去军校学习,这样你就不用跟太平军作战了。等你军校毕业时,太平天国早已经不存在了,那时候你是否还会拒绝我?”

“这——”石达开犹豫了,这些日子以来,他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李卫国对他的重视。他本想最后一死了之,可是看到吴军的强大,得知李卫国的雄霸之心,他心中又有些不甘心了,他很想征战沙场,正如李卫国所言,他天生是军人,是为战争而生。

“吴王,可否告知您的志向?您是否要推翻满清朝廷?”

李卫国笑了,点头道:“满清朝廷我是一定要推翻的!这点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至于我的志向吗,我自己也不太明确,不过我有一个时间表,你想不想听听?”

石达开也知道贸然问李卫国的志向有些唐突了,除非至亲嫡系,否则没人会告诉外人自己的志向的。

不过,石达开就是好奇,下意识的点点头。

李卫国于是道:“我的时间表是一年内灭太平天国,两年内灭湘军和淮军,三年内灭满清朝廷,五年内将欧美列强赶出亚洲,十年内称霸太平洋,十五年内征服东半球,三十年内征服全世界。”

前面五年内的目标,石达开还听得明白,后面的太平洋、东半球、全世界等概念,就已经超出他的理解范畴了,毕竟石达开自己的认知十分有限,仅限于国内。

但尽管如此,石达开依然震惊无比,他感觉到李卫国的野心,却没有想到对方的野心会这么强。

这让石达开兴奋,有生之年,似乎不用寂寞了。

“只要不是对付太平军,石达开愿意为吴王效死命!”

说着,石达开单膝跪倒,向李卫国行参拜大礼。

这么多天。李卫国总算是将石达开收服了,也不枉他耗费苦心,甚至连回军天京一事都暂时搁置了。一切都是为了石达开。

李卫国觉得自己这么做值得,石达开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奇迹。不应该被历史埋没,应该有更高的成就。

“石达开听令,本王正是授予你中校军衔,任命你为吴军总参谋部见习参谋,可随军观摩学习,大军回到上海后,就送你去黄埔军校学习,希望你认真把握这次机会。待学成归来之日,本王另有重用!”

“谢吴王,臣定不负吴王所托!”

李卫国顿时扶起石达开,二人相视大笑,皆痛快无比。

彻底搞定了石达开,李卫国终于有了精力过问其他事情。

首先就是江南大营的急报,李秀成带洪秀全突围不成,至洪秀全身死,天京陷落。如今天京被吴军、湘军和淮军三方占据着,其中内城和皇城都在吴军的控制之下。苏三娘请李卫国尽快返回,毕竟接下来太平天国覆灭在即,吴军的敌人将变成湘军和淮军。非李卫国亲自坐镇亲自决断不可,其他人无法替代。

对于这件事,李卫国的应对办法是将功劳让给曾国藩和李鸿章他们当中一人,也就是或者曾国藩封王,或者李鸿章封王,令湘军和淮军进一步分裂,将来吴军进攻淮军或者湘军任何一方时,另一方都会坐视不管,这样便可以最大程度减轻吴军同时对付曾国藩和李鸿章两线作战的军事压力。

不过。功劳让出去并不等于将底盘让出去。作为交换条件,湘军和淮军任何一方得到好处都得退出天京。太平天国控制的江西、安徽、江宁府等地将由吴军接管。

其实这已经很明显了,安徽是李鸿章的淮军地盘。可又是李卫国的吴王封地,注定吴军最先会跟淮军起冲突,因为李鸿章是不可能老老实实退出安徽的。

那么,李卫国的计策就基本上有答案了,攻取天京的功劳最终会让给李鸿章。

这件事一度令李卫国的幕僚们十分不解,既然最先起冲突的会是跟淮军,那么为何还要把功劳让给李鸿章,让李鸿章有封王的机会呢?为什么不给曾国藩,讨好一下湘军呢?

对于这个问题,李卫国的解释很简单,那就是越是敌人,就要越给他好处,打好关系。事实证明背后捅刀子效果更好。

李鸿章已经封北洋大臣了,按照之前李卫国跟奕欣的约定,谁先攻下天京,就让谁来担任直隶总督,后来奕欣又加了一个封王条件。那么,李卫国将功劳给李鸿章,李鸿章就会成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外加一个封王。

这样一来,李鸿章实际上的官职和爵位反倒超过李卫国了,因为直隶总督是九大总督之首,超过李卫国的两江总督,北洋大臣地位同样比南洋大臣高,同样超过李卫国,再给李鸿章封王,就彻底超过李卫国了。

天下人会怎么想?满清政府会怎么想?曾国藩又会怎么想?

比起李卫国的功高震主,李鸿章将更为耀眼。

这是在拉仇恨啊!以前羡慕嫉妒恨李卫国的旗人,将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李鸿章身上,毕竟李卫国在江南,离着京城遥远,李鸿章是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就在眼皮子底下。

同样,之前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就已经惹得曾国藩不高兴,湘军集团上下不满了,如今再把本该属于曾国藩的直隶总督给李鸿章,再给李鸿章封王,那曾国藩会怎么样?肯定会气吐血。湘军会怎么样?肯定更加仇恨李鸿章了。

一旦李卫国要收回安徽时,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肯定不会插手了。

当李卫国做出以上解释后,幕僚团成员们纷纷肃然起敬,还是他们的主子有远见啊,这计策简直绝了。

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来找苏三娘理论,要求吴军放开内城让淮军和湘军进去。

于是苏三娘按照李卫国的指示,开始跟曾国藩和李鸿章讨价还价。

尽管曾国藩和李鸿章有了很深的隔阂,但在对抗李卫国一事上,他们二人出奇的配合,看起来是一条战线上的。

不过苏三娘很快分别与李鸿章和曾国藩会谈,对曾国藩态度强硬,不但不让湘军进内城,反而要求曾国藩立刻退出外城,理由是天京在吴王的封地之内,归吴王管辖,而曾国藩的辖地在湖广,不搭边。

曾国藩本想联合李鸿章一起跟苏三娘抗衡,可惜李鸿章中间变卦了,因为李鸿章经受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苏三娘正式代表吴王同意将攻破天京的功劳让给李鸿章,支持李鸿章封王并担任直隶总督。条件是淮军退出天京,太平天国占据的江西交给吴军收回。

李鸿章毕竟年轻,封王、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诱惑太大了,而苏三娘提出的条件只是退出天京,不干涉吴军占据江西。江西反正并不是淮军地盘,李鸿章当时没有多想,况且苏三娘表示不会索要安徽,安徽依然交给淮军控制,这令李鸿章和淮军将领们安心,于是,李鸿章在淮军将领们的蛊惑下,立刻同意了苏三娘的条件。

三天后,淮军撤出天京,直接退回了安徽。曾国藩于是成了孤军,独自面对吴军的强势,曾国藩大骂李鸿章无耻,封王泡汤了,直隶总督也被李鸿章抢走了,曾国藩瞬间苍老了十几年,最终无奈只能下令湘军撤出天京,直接退回汉口。

于是,剿灭太平天国残余的任务交给了吴军,随后苏三娘令吴军四面出击,横扫太平军残余部队,不到三个月便收复了江西全境。

与此同时,李鸿章的淮军也剿灭了在安徽境内的太平军残余。

公元1864年3月初,随着最后一支太平军残余部队在安徽境内被消灭,宣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叛乱彻底以失败而落幕。

历时十几年的太平天国被消灭了,庞大的清帝国因此耗光了最后一丝力气,是最大的输家。汉族地主武装强势崛起,李卫国、曾国藩和李鸿章三股大势力成为最大赢家。

但在这三人之中,又属李卫国是最大赢家,因为李卫国借助太平天国成功将自己发展壮大起来,吴军吞并了长江以南的江西省、江南省、浙江省、福建省、广西省、广东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等八省,成为最大的割据藩王势力。(。)

第582章 死亡谷的最后决战第228章 将计就计第213章 布局第617章 核电站开工第98章 吃苏三娘的豆腐第343章 洗劫黄金海岸第157章 迎战英法美联合舰队第486章 科威特危机第261章 举世震惊第551章 活捉大英帝国首相第610章 来啊,相互伤害第181章 法军攻城也是纠结第434章 股市战争第580章 美军就是用来坑的第30章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第216章 李鸿章被坑第215章 最强陷害第11章 父亲获救第251章 初一继续吊打英法小盆友给大家拜年!第148章 再坑美国人一把第48章 刺刀立威(下)第457章 特战队出动第354章 第九波第389章 西班牙军打嗨了第597章 高手寂寞,想约架的中华帝国军方第367章 继续坑欧美列强第118章 你们俩在干什么第146章 三年潜伏发展——修路篇第115章 热血之夜第380章 无畏舰时代的激情(三)第45章 改头换面的新式军服第158章 试探性较量第435章 美法修运河,中华坐等摘桃子第429章 雷神一出,天下无敌第426章 霸道舰长方伯谦来了第236章 老李气吐血了第392章 中华帝国海军的强势第428章 超无畏时代降临第619章 德意志的巨变第190章 苏三娘上演制服诱惑第655章 两百吨要命的黄金第652章 利比里亚战争落幕第558章 华山地宫之谜第131章 大战序幕第120章 坑杀八旗第595章 突如其来的红色革命第75章 初建幕僚团第183章 决策第461章 未雨绸缪第356章 墙倒众人推第184章 激将第430章 协约国集体疯了第350章 第五波第361章 澳洲黄金之城第547章 泰晤士河口的炮声第125章 战西安第188章 淞沪会战第130章 终于有王八之气了第586章 航空母舰的威慑力第615章 如果一万年以后第263章 军演震慑四方第514章 西伯利亚战役大捷第224章 近海铁甲舰队第568章 藏王山第370章 环球战略巡航第362章 收复朝鲜第495章 开战日第413章 德国也想玩吊打第496章 甲午中日海战第209章 最倒霉的突围第481章 倒霉催的小日本第449章 开辟非洲战场第638章 喀秋莎来了第266章 再战雅克萨第97章 疯狂的骑兵第615章 如果一万年以后第72章 激战第268章 中英海军军备竞赛第358章 横扫马来亚第433章 空军的野望,带你一起飞第591章 战略忽悠和战略无奈第79章 媳妇归来第155章 围歼洋人自卫队第245章 敌人偷袭第371章 英美日同盟第23章 斗地主第448章 釜底抽薪第650章 风琴!风琴!第409章 没有最坑只有更坑第487章 军用自发热方便面第525章 陆海空天,中华帝国无处不在的强大第355章 狂胜第382章 试炮引发的思考第454章 罗斯福耍阴谋第99章 抢亲啦第566章 仙台事变第479章 肃清叛乱第261章 举世震惊第521章 美利坚再度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