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繁荣的大上海舍不得打

上海,经过李卫国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如今人口已经突破五百万,成为十九世纪中叶的世界第一座超级大都市。

十几年前,上海还是一座人口不过三万,方圆五公里的小县城。一场太平天国战争,造就了这座小县城的人口突破五百万大关的奇迹,成为全球唯一一座人口超过五百万的大都市。

当然,如果只是那座方圆五公里的小县城是绝对装不下五百万人口的。如今上海县已经升级为上海府,是江南巡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的综合治所所在地,也是南方十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正因为这种特殊性,使得上海连续经历了三次大扩建,原来的上海县城方圆不过五公里,如今方圆已达五十公里,将原来的英法美三国租界纳入,更是横跨黄浦江,浦东、川沙也成了市区。

而除了内城,外城已经看不到任何平房建筑了,全部被高楼大厦取代,以缓解巨大的人口压力。

从军事角度看,五百万的人口大都市不可取,因为一旦爆发战争,人口密度太大,容易造成更大的平民伤亡,尤其是热兵器的高速发展,杀伤力比冷兵器大得多。

对于上海而言,地处华东平原区,两面环海一面临长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变成人口密集区,等于增加了巨大的军事负担。

但凡是有利有弊,一开始李卫国对于建设大上海还心存疑虑,不过很快他想开了,如今又不是旧中国,大上海也不可能再重演被日军毁灭的覆辙了,李卫国自己应该有信心保护住上海,若连个上海都保不住,那就别谈王途霸业了。

李卫国没有了心结,便放手让傅学贤等人修建大上海。

当然,派出军事上的不利因素。李卫国却收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巨大回报。

政治上,大上海计划实施后,接纳了江南的大量难民,使得老百姓安居乐业。免受战火摧残。数百万老百姓从全国各地迁入上海,就是因为他们听说李卫国仁义,治下安定,生活富足,所以都是冲着李卫国的名声才来的上海。李卫国如果不扩建大上海,那么就无法安置数百万难民,那么李卫国的仁义名声就毁了。因此,大上海计划最终取得成功,数百万难民得到妥善安置,造就了大上海的五百万人口世界纪录,同时也造就了李卫国的仁义名声,百姓拥戴,声望如日中天。

经济上,大上海计划实施后。一开始每年平均五六十万的老百姓涌入上海,衣食住行全面告急,面对这种情况,负责实施大上海计划的傅学贤差点吓死,因为光赈济难民的花费就是数百万元计。

好在李卫国的金库内资金充足,每年光印制违钞就能从海外获得数千万人民币的巨额利润,亚投行垄断全国金融,江湾工业区的蓬勃发展,每年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使得安置难民的资金充裕。不至于造成难民哗变。

以工代赈,这是李卫国在崇明当县令时就制定的民生策略,既可以集中劳动力进行各项建设,又可以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安定社会治安,提高民望,一举多得。数百万难民为大上海工程建设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而江湾工业区的六次大扩建后,产能巨大,钢铁、水泥、纺织品等大宗工业品产能过剩。海外市场竞争激烈,正好可以扩大内需,拉动上海经济增长。

于是便有了三次城市大规模扩建,修建新的外城城墙,市区内修建宽阔的大马路、防洪排水地下通道,供数百万难民居住的数万栋楼房,城市地铁等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即消耗了工业区过剩的产能,又完成了城市大扩建,成功安置了数百万人口。

可以说,前期的投入是巨额的,十几年间累计花费1.2亿人民币,但最近几年投入越来越少,反过来数百万上海市民开始反哺上海市财政,令上海市的财政赤字消失了,而且每年光征税就高达两千万人民币,不出五年时间,当年李卫国投资的巨额资金将全部收回。

这就是巨大的人口带来的优势,因为五百万人口居住的城市,衣食住行都需要消费,生活用的油盐米面家具用度等都需要购买,这促进了城市商业发展,政府可以征收大量的商业所得税,而自来水、煤气、煤气灯、地铁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老百姓都离不开,还得向政府交钱。

别看自来水一毛钱一吨,煤气三毛钱一立方米,地铁票只需要五分钱硬币,这些都是小钱,但如果乘以五百万人口,那就是一大笔资金了,再乘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便是巨额资金了。

而这些,就是人口巨大的优势,可以反哺城市建设投入,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城市的发展就变成了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变成了上海经济的腾飞。

如今,上海的地标建筑已经不是亚投行总部大楼了,八层的银行大楼已经不稀奇了,在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已经有了三十层高楼,成为上海的新地标,相比较而言,同时期的美国纽约,其最繁华的第五大街最高楼不过只有十八层洛克菲勒中心而已,跟上海一比,简直弱爆了。

站在佘山最高处,李卫国眺望着脚下的大上海,心中感慨万千。

这是他一手创造出来的大上海,那种感觉比玩模拟城市来得更过瘾,更自豪,更有成就感。

然而,上海越是繁荣,李卫国就越是担心,一旦爆发战争,怕被敌人破坏了。

越有钱的人越抠门,越有成就的事业就越怕失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亘古不变。

“王爷,刚刚接到消息,英法两国议会已经通过了宣战书。”

神盾局情报处副处长程坤前来向李卫国报告,如今神盾局海外情报李卫国已经交给程坤了,至于国内的情报工作,则依然归李靖打理。

表面上看只是分工不同,实际上李卫国已经开始着手分开中华神盾局的权利部门了。一个对内,一个对外,是一种权衡之术。

“消息来的好快啊!这才几天时间?英法两国议会就做出了决定!这不像他们的作风啊!”

说话的是李鸿藻,他从两广总督调任两江总督。回到上海了。

这是李卫国的安排,因为战争马上就要爆发了,上海和两江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总督主持政务,而李鸿藻无疑是最符合条件的。

对此,李鸿藻也是非常高兴。因为在李卫国的圈子里,两江总督就是最大、地位最高的总督,就好比总督直隶是大清国地位最高的总督一样。

“李大人有所不知,英国人已经将电报线铺设到了新加坡,所以消息才会传递的这么快!”程坤立刻解释道。

李鸿藻恍然大悟,并不惊讶,因为在他打理两广的这一年半时间里,修铁路、铺设电报线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对电报的通讯速度还是非常清楚的。

“电讯时代降临了!”

李卫国笑了笑,说道:“上一次英法两国对我们选择足足墨迹了一年时间。如今有了电报通讯手段,仅仅三天时间他们就做出了反应,看起来这一次,英法两国是有备而来啊!”

“有备而来,我看是准备来挨揍还差不多!”

张小六撇撇嘴说道,一脸的不屑,如果说十年前的张小六还害怕洋人,那么现在的张小六已经把洋人当成出气筒,想怎么虐就怎么虐了。

张小六身为南洋军第一方面军司令,自然信心十足。同样。自从淞沪会战上爆虐英法联军之后,整个南洋军的官兵们也都不怕洋人了,甚至老百姓也把腰杆挺直了,不再对洋人点头哈腰了。

这是心境的变化。代表着强大的实力和自信心。

不过李卫国却要说说张小六了,骄傲是可以的,但不可以自大,轻视敌人。

他说道:“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否则就是骄兵必败了。”

“是!”张小六顿时应道。这些年他多数时间都在学习当中,去年刚拿到了旦复大学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这对于张小六一个李府的奴才出身的小人物而言,可谓是大造化了,他整个人的气质也发生了大变化,从平凡人正式进入精英行列。

对于张小六的虚心态度,李卫国还是非常满意的。

“你觉得这一次英法联军会从什么地方来攻?”

张小六想了想,回答道:“在战争爆发初期,东南沿海各省均有可能,随着战争进程发展,将会以进攻上海为主。”

“哦,何以见得?”李卫国微笑着问。

一旁的李鸿藻、傅学贤和程坤也都竖起了耳朵,想要看看这位吴王身边最亲信的人有多少才学,毕竟张小六一个李府奴才出身,如今坐到了第一方面军司令的位置,掌管着李卫国手下最精锐的四个军八镇二十万大军,可谓是军方巨头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服他。

张小六说道:“按照王上的全局计划,奕欣代表的朝廷大军、李鸿章的燕军,以及英法联军,这三方势力都是我们的敌人,但奕欣是想让李鸿章和英法联军先跟我们死磕,他好坐收渔翁之利,那么朝廷的满蒙八旗军就不会先出手。李鸿章肯定知道奕欣的算盘,但他不出兵不行,为了不让奕欣捡便宜,李鸿章会铤而走险,打算速战速决,在奕欣没有反应过来前,利用吴志强的第四军为内应,妄图一战而下上海。同样,英法两国也不会傻得被奕欣当枪使,所以英法联军不会在一开始就对我们发起决战,他们最大的可能就是牵制我军兵力,坐看中国内战,到关键时刻,英法联军才会出手,以亡我中华为目的。”

顿了顿,张小六总结道:“所以,我认为英法联军开始的时候会袭扰东南沿海各省,发挥他们舰队的优势。一旦这边王爷跟奕欣和李鸿章决战过后,不论谁胜谁负,英法联军都会席卷而来,以占领上海,报昔日之仇。”

李卫国笑了笑,却问向其他人:“诸位以为如何?”

李鸿藻佩服道:“张司令分析的十分有道理,佩服佩服!”

“臣等附议!”傅学贤和程坤也纷纷附和点头,都一脸惊讶,没想到这个李府的奴才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后,已经大翻身了。

“不错!不错!”李卫国点点头,垮了张小六一番,也是很高兴。

傅学贤突然皱眉,说道:“万一在上海开战,对上海的经济影响甚大!”

李鸿藻也说道:“上一次川沙和浦东地区是一片荒草地,跟英法联军在那里决战倒是不影响什么经济。可如今川沙和浦东也有大部分地区规划进了上海城区之内,再在这里开战,破坏甚大,经济损失甚大。”

张小六不在乎道:“上海的三道城墙都修建的十分高大坚固,英法联军的火炮依然都是直射火炮,根本打不进市区之内。至于工业区,浦东并没有,都在黄浦江南岸,应该损失不大。”

当年李卫国开始建设大上海时,因为当时的实力弱小,是以防御反击为出发点的,就是把上海的城墙修建的高大坚固,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灌,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城市内不再允许修建木质房屋,新建的房屋必须是钢筋混凝土建筑,这也是当时李卫国的信心不足,以为一旦城墙守不住时,军队退入市区内,依托钢筋混凝土的房屋进行城市巷战,把上海打造成东方的斯大林格勒。

当时的计划是保守的,没有想到轻松取得了淞沪会战的胜利。如今若再来一次,李卫国可真不舍得了,毕竟就算能取得斯大林格勒那样的保卫战胜利,一座繁华的大都市也毁了。对于李卫国而言,他会很心疼的。

李卫国于是道:“这一次,不会再让英法联军轻易登陆了,战场摆在海岸线附近,确保城市不受影响。”

李鸿藻担忧道:“可是,在海岸线附近交战,英法两国的海军太过强大,我们的军队是不是太吃亏了?”

这是硬伤,没有制海权,在海岸线附近交战必然吃亏的。

不过,李卫国不惧,他有信心,因为东海舰队有大杀器。

“无妨,这一次东海舰队会参战,配合岸防部队、浅海和海岸线雷场,英法联军就算登陆成功,也得付出惨痛的代价。”

按照李卫国的计划,英法联军为了登陆将消耗掉大量的兵力,剩下的兵力登陆后,也将遭到南洋军优势兵力合围,迅速结束战争,将战争的破坏性和影响降至最低线。

越是经济繁荣,越是打不起战争,因为损失太大了,心疼啊!

所以李卫国的战略方针就是尽可能的快速结束战争。

正在这时,吴王府亲兵紧急求见。

“报——启禀王爷,朝廷送亲队抵达了,王妃请王爷速回!”

李卫国顿时苦笑,这一天还是到了,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第483章 德意志帝国的警觉第115章 终于省级干部了第348章 第三波第472章 罗斯福的警觉第5章 隐藏剧情第352章 第七波第558章 华山地宫之谜第96章 冲冠一怒第444章 实力差距第405章 斗智斗勇第507章 反偷袭第550章 带上女王一起跑第120章 坑杀八旗第208章 石达开投降第384章 热气球和未来空军规划第422章 协约国VS同盟国第243章 做错事就要挨棍子第212 章 巨大收获第550章 带上女王一起跑第88章 海军规划第558章 华山地宫之谜第453章 全球志愿军第336章 世界屋脊之战第182章 激战第153章 苏州河首战第311章 日本海军又被李卫国给坑了第470章 坦克杀手?漫步者来了?第16章 伪-钞计划第438章 同盟国扩张第248章 要不要再坑老李一次第434章 股市战争第402章 步步蚕食第263章 军演震慑四方第195章 占北京第226章 自断左膀右臂第431章 陆军的杀手锏第410章 战列巡航舰问世第219章 反间计中计(二)第1章 相依为命第427章 罗德岛事件第307章 李卫国的黑科技第173章 过过教授瘾第333章 英俄兵围西疆第518章 坦克、迫击炮闪亮登场第486章 科威特危机第50章 气不死你也恶心死你第70章 抄家不如抄城更过瘾第560章 给烈宁的最后通牒第562章 烈宁的野望第457章 特战队出动第30章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第428章 超无畏时代降临第159章 蛇山海战第59章 终于把上海县令拉下马了第189章 大胜第411章 让人羡慕的中华帝国第99章 抢亲啦第645章 让中华帝国空军教你们玩夜战第629章 惊呆全世界的一晚第218章 反间计中计第386章 M15、M11问世第652章 利比里亚战争落幕第366章 电信工业革命第644章 声东击西,空袭放大招第622章 蒙罗维亚湾的炮声第6章 特命参赞第387章 美军在古巴吐血三升第372章 驱逐舰诞生第405章 斗智斗勇第313章 不许叫东京第65章 兴办实业第583章 集体竖起中指是什么样的场面第343章 洗劫黄金海岸第21章 针锋相对第619章 德意志的巨变第293章 铁甲舰上的男人们第216章 李鸿章被坑第266章 再战雅克萨第250章 吊打英法小盆友给大家拜年啦!第43章 新军集体大泡澡第508章 D-DAY燃烧的美利坚第105章 英国人哭惨了第413章 德国也想玩吊打第420章 亚洲最后的钉子户第185章 漂镭来了请闭眼第334章 全面反击第186章 为民族生存空间而战第302章 新闻吹风会第494章 偷袭珍珠港第38章 谁家的马车在震动第129章 杀钦差第344章 难道世界大战了第255章 占领四川第215章 最强陷害第218章 反间计中计第638章 喀秋莎来了第600章 全面反报复措施第456章 惊悉阴谋,调整策略第589章 坑爹的墙头草第38章 谁家的马车在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