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大试验场

英国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温莎周转决定进入保险业,以缓解因经济动荡带来的银行业破产,主要来说就是为中小储户提供一定数额的存款担保,凡是向苏黎世银行保险公司投保的银行,苏黎世银行将为其储户提供至多一千英镑的存款保证,并让这些储户在再就业计划中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当然,这些银行从此就受到苏黎世银行的监管,再想进入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就不行了。

这个计划唐宁已经考虑了好久,但是大众总是记吃不记打,没有到经济危机来临时,他们就不考虑到高收益投资的风险。

劳埃德保险市场充斥着大量中小保险业中介,他们的业务往往有极大的风险,往往一场火灾,一场海难就能让一个保险公司倒闭,缺乏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这个需要庞大的财力,因此,这个历史性重任也落到了温莎财团的肩上,继为银行保险之后,苏黎世银行再发天威,为保险公司保险。

在英国折腾一阵子之后,在唐宁的现在似乎更重要的主场——德国,更是有重大折腾,他将为德国建立全球第一个社保体系。社保体系最怕的是国家财政负担太重,因此,唐宁推动的这个体系并不是全国性的,按州级行政区来划分,各州自行决定其社保的力度。

他为福利的大小划分了如下几个级别:一、生存保障,为居民提供基本的食物,为提高效率,这都是跟企业合作的,企业的食堂提供居民一定的食物,国家给减税,因此,国家可以少出钱。

二、住宿保障。政府提供土地,将基本保障性住房小区交给企业去竞标。可想而知,拥有世界上最低成本技术的SHELL建筑公司的蛋壳建筑公司将会去投标,并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这会让流离失所的人群和破产者至少拥有奴隶般的集体宿舍。

三、最低工资津贴。政府强制给企业划定最低工资是个愚蠢的行为,因为那会降低就业率,更好的作法是政府可以补贴那些低收入雇员。

四、转业培训福利。政府收集就业市场的数据,为失业人群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培训机会。这个东西是唐宁非常看重的面向未来的模式,因为经济危机往往是产能过剩,一些行业要大量释放劳动力,所以转业培训做得越好,危机越早被化解。

五、健康保障。印度那种全民医保是唐宁最看好的,可惜在德国不一定能通过这么极端的方案,如果不是交给温莎医院来做,医保的费用那就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六、工伤保障。

七、自然灾害保障。

八、退休金制度。

唐主席的八项社保级别法案推出之后,公示到各州去,由每个州的议会自己商量要加入哪个级别的社保体系。加州、印度、马来亚、巴西等地的政府官员纷纷来德国考察这些制度的实施情况。其中巴伐利亚州成为全球第一个所有八项保障都齐活的地区,并且社保金之高,令人艳羡。

跟家人在慕尼黑度过了愉快的一段时间之后,闲不住的唐宁又准备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了。这一次目的地仍然是有一定的危险性——西伯利亚。俄国人事实上已经失去了鄂木斯克及以东的绝对控制权,因为石达开的军队已经占领了鄂木斯克这个交通要道,应温莎财团的要求,占领的俄国领土全部交给温莎的多国雇佣兵,在这个最前线,是唐宁的丹麦与瑞典雇佣兵军团。

鄂木斯克离俄国的军事重镇叶卡捷琳堡仅一千公里,自此打住的话,俄国人丧失的领土将超过三分之二。它是乌拉尔山以东除了新西伯利亚城之外最大的城市,西西伯利亚州的总督府所在地,将成为唐宁规划中的西伯利亚大动脉的西端终点。

为了统治这目前已经比整个欧洲(包括俄国未被入侵的部分)还要广袤的土地,唐宁将在此地实施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渴望了很久很久的共产制度!他把它命名为苏维埃联盟,任命马克思为苏联第一任总书记,马克思在以色列的种种政策经常被上议院否决,非常郁闷,所以他决定到苏联来发展,反正他活力充沛,很快又学会了俄语。

总书记掌管苏联的行政权,为该国制定全球第一个纯的计划经济体系,唐宁打算先不干预马克思的执政,任凭他作,但苏联将是EIC的保护国,没有独立的军事部门。

全世界的资本家惊呆了,要是拿个小国来做试验倒也罢了,现在唐宁把比欧洲还大的地方交给了马克思乱搞,真是要天下大乱啊,纽约时报记者忧心匆匆地问唐宁一句:“你真的看好消灭市场的社会模式吗?”

唐宁说:“我会尽力帮助马克思成功,如果他都做不成,估计以后也没有人做得成了。”

马克思已经不是当年穷困潦倒,连最喜爱的女儿生病都没有钱去拿药的马克思,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充满了怨念,不鼓吹暴力才怪了。现在的马克思已经被全球最大的资本家糖衣炮弹腐蚀得差不多了,连唐宁都很难想象导师大人居然现在还坚持计划经济要比市场经济好。

俄罗斯民族是个战斗民族,为了统治抢来的国土,唐宁必须采取极端政策,这是他支持总书记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这一场彻底的实验能够一锤定音地得出结论——到底人类能不能搞计划经济。

唐宁隐约地感到,如果凭自己的创新能力,很可能是可以搞成的,事实上他一个人建立了跟共产制度差不多的温莎财团,财团里的成员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组织的保护,似乎跟一个共产国家也没多大差别。

但他很好奇马克思会怎么折腾这个国家,为了表示支持总书记的工作,苏黎世银行凑了一千万英镑的无息贷款给苏联,没有规定马克思怎么用,也没有规定什么时候还。

这一千万是苏联的外汇储备,内部将在苏黎世银行的帮助下发行卢布。最后,干脆苏联中央银行采用苏黎世银行的平台系统,这不是唐宁要求的结果,但马克思自身对庞杂的金融体系运作没有精力去了解,伟大的苏联还有那么多的事务要他老人家去指导,交给别人也不放心,还是交给苏黎世银行算了。

不仅马克思放心,别人也放心,你说一个号称要消灭资本家的地方,要是没有苏黎世银行的保障,哪个企业家敢去投资啊?新苏联是个真正的穷国,没有国外企业家来办厂,很多产业都落后得不行,所以苏黎世银行的金字招牌是必不可少的。

唐宁很熟悉的一个名词闪亮登场了,马克思确立金融系统之后成立了最重要的行政部门——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不过,马克思比历史上的计划委员会高明之处就是没有制定一个“五年计划”之类的东西,因为定死一个时间似乎很愚蠢,做得好很快就可以结束一个阶段并开始下一阶段嘛,考虑不足的话,超过五年也很正常。

计划委员会的第一个阶段确定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国策是不允许私人资本存在,所以就算是企业家来办事,都是给国家打工,政府给钱,你帮做事,不想干你别来,这种政策显然吸引力不高,来给苏联打工的都是在别的国家混不下去的低能厂长们。

唐宁在一旁窃笑,哈哈,老马马上就碰到难题了,真正的雄才大略的企业家肯定是逐利的,没有给别人打工的习惯,哪怕是给国家打工。他才不会命令旗下企业去给苏联打工,自己借钱给别人,还去给别人打工,这是有病吗?

现在修路最厉害的工厂已经不是唐宁的工厂,自从他创建了预制件式水泥路的模式以来,很多的路桥公司跟进,有的已经经过自己的苦心摸索做得比唐宁的公司还好,其中一个就是曾经跟唐宁在卢森堡吃LPG女孩飞醋的那个家伙鲁尔的父亲布依隆。布依隆从水泥生意转到了水泥路铺设的生意,是卢森堡的公路大王。当然了,起重机、推土机等必须的机械还是得从苏伊士运河公司购买。

苏联交通部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说动了卢森堡公路大王,一起出资成立苏联路桥总公司,布依隆提供全部技术和工程师,可占到这个路桥巨无霸的10%股份。这个时候,欧美的资本家突然在心中打了一个激灵,哇,似乎参与苏联的建设可以取得一个垄断型公司的股份,有点意思,这是垄断一个比欧洲还大的国家啊。

仿佛闻到腥味儿一般,嗜血的资本家终于被可以占部分股权的机会引诱来了,全球的优秀企业都跑来苏联考察一下。在这一波个外企投资小高潮中,苏联设立了多个国家级垄断企业:苏联石油总公司,苏联化工总公司,苏联国家电网,苏联国家水资源总公司,苏联建筑总公司,苏联钢铁总公司,苏联人寿保险公司,苏联财产保险公司,苏联社会保险公司,苏联汽车总厂,苏联矿业总公司,苏联兵器工业集团,苏联邮政集团,苏联冶金集团,苏联铝业总公司,苏联商业地产总公司,苏联建材总公司,苏联电机总公司,苏联粮食总公司,苏联煤炭工业集团,苏联船舶总公司,苏联重工业集团,苏联民用建筑总公司。

这些国家垄断企业有一个特点,参股的国外资本最多只能占有10%的股份,由于预见到的垄断地位,还是有相当多的优秀企业跑来参股,因此,合作伙伴的质量还挺高的。所有这些企业中,最奇葩的当属苏联国家电信集团,因为这个产业几乎没有别的公司可能跟温莎的电信帝国来竞争,却又是不可或缺的产业,因此,苏联国家电信集团不得不由温莎帝国来参股,并且是在所有垄断国企中占最高的股权,达50%。

至于说西伯利亚大动脉属于什么东西?这个很难说,因为苏联总书记对此态度非常暧昧,泰晤士报称之为“国中之国”的一条线路。偏偏它又是苏联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因此,温莎财团事实上还是控制了苏联的金融、电信和交通三大要害部门,被纽约时报称为“把国家当成了商业模式,将一个国家的企业全部垄断,这钱赚得太爽了。”

天地良心,唐宁根本就不看好行政垄断模式,英国的已经被废弃的原始东印度公司垄断模式以及公会垄断模式不早就证明了这效率不高吗?现在是草创阶段,所以欧美才以为这10%的垄断公司股份很有前途,哼,等着瞧吧。

应苏联总书记马克思同志的要求,西伯利亚大动脉这个利国利民的伟大项目要早日开工,所以“人类足迹公司”重新规划了动工方案,从札幌出发的两路建设大军变成了三路,多出来的当然是直奔西伯利亚,把这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西伯利亚大动脉”给建造出来。

跟历史上的苏联不一样的是,马氏苏联非常的自由,从一开始就被苏联内部各路媒体批评国营企业对私人企业的压制,幸好马克思在以色列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他仍然独来独往,要把人类从经济危机的漩涡中拯救出来。

欧美的经济学家讽刺道:“经济危机是真的根除了,因为根本没有繁荣,危机不危机都是那个德性。”

李鸿章也嘲笑苏联,说他们的水平似乎跟太平天国差不多,希望搞最大的平等,等着瞧吧,平等就把工人的积极性锁死了,工厂一点活力都没有。大清国对这话深表赞同,大清媒体都称苏联为“苏联太平天国”。

不管外界如何嘲笑,苏联至少做到了把最底层无产阶级的工人、农民从匮乏至死的边缘拯救了出来,至少国家是保证他们有饭吃的,根本没有失业率,所有的工人、农民都得安排工作,薪水多少那是另一回事。

政策性安排工作是资本家最怕的一件事,那是降低企业盈利的最大杀手啊,投资到垄断企业的资本家拼命地拦着政府干这件事,因此,苏联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世界奇观——资本家上街去游行示威。经常打着这样的标语“请政府不要再往我们公司里塞人,否则我就破产了!——苏联路桥总公司投资人布依隆”。

这一场景被纽约时报刊登成头版照片,成为爆笑一幕,给再往苏联投资的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

每当出现这种爆笑事件的时候,招人完全自主的苏联电信就特别自豪,他们保持着良好的运营状态,在内部还是资本家管理工人那一套,井井有条,商业逻辑清晰,在苏联,电信公司是最好的国营企业,首都新西伯利亚流传着“嫁人就嫁电信郎”的童谣。

第67章 魔鬼的沙龙第106章 向左向右第135章 卢加诺第489章 RYU第753章 Air&Space第900章 了解情况第432章 福丸第659章 结界第555章 暗黑破坏神第836章 惊人秘闻第286章 巴黎第796章 神佑美利坚第581章 死亡之翼第638章 适配第11章 根拿斯贝利花园第199章 穆齐第400章 三国第22章 橡胶缘第755章 战云密布第15章 风头正劲第501章 小李的一己之念第785章 南太平洋的风第955章 盖亚第93章 与神角力者第942章 青春之歌第379章 黑色星期五第244章 繁星坠地第263章 sui第622章 友谊赛第166章 青梅竹马第305章 先祖之魂第489章 RYU第784章 南亚风云第737章 登岛第946章 狂歌痛饮第625章 内应第915章 迷姬第540章 安营扎寨第472章 天赋少年第292章 黑暗骑士第462章 无远弗届第81章 牛车水第726章 步步紧逼第423章 战争第74章 施坦贝尔湖畔第811章 赤猎犬第141章 双城记第371章 危如累卵第775章 海阔天空第611章 花满楼第684章 同调第539章 无言以对第720章 渡鸦的行动第754章 蓄谋已久第212章 再访东京第82章 香港第700章 空中霸主第822章 魔帝再临第35章 圣乔治第6章 加尔各答第891章 代理人第639章 狸猫号第433章 光第538章 自由价更高第422章 隐第703章 点火第157章 铁路第348章 杀人蜂事件第469章 来对地方第105章 黑之契约者第42章 旅行者第570章 传统优势第231章 印度第819章 战争与和平第584章 不正常第402章 布第361章 大象第746章 干涉第268章 针锋第524章 黑活第692章 秘境第194章 风语者第243章 博彩第70章 北极熊与企鹅第808章 帝国第878章 狂蜂第875章 地球帝国第794章 野心第897章 执事第182章 皇家礼炮第737章 登岛第423章 战争第892章 领地第448章 苏格兰第120章 爱第914章 永世为奴第81章 牛车水第141章 双城记第309章 越狱第757章 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