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民族复兴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划。共建“一带一路”,就是顺应这一国内国际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近两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紧紧围绕“五通”,全面推进与沿线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我国贸易总额的26%;对外直接投资12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2.1%,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643亿美元,接近总额的一半。二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商品和劳务输出为主发展到商品、服务、资本输出“多头并进”,从单个企业走出去发展到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集群式走出去。三是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扎实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匈塞铁路等项目进展顺利,中白工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园区加快建设。这些项目促进了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就业和民生改善,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前景。

共建“一带一路”,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好合作方向。“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合作方向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合作方向有两个,分别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二是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将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三是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要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尽早建成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实现区域互联互通,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达到一个新水平,彼此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使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一带一路”是顺应时代要求而生,得到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得到57个国家的响应。“一带一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一个古老大国的胸襟和风范在造福中国人民同时,必将造福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本章完)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一、“十二五”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四、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的重大举措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二、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二、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三、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三、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二、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大力发展服务业_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一、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_三、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至关重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三、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四、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二、科学认识新阶段新特征,正确把握新常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_一、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三、实现“双中高”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_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大力发展服务业_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二、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四、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三、新时期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四、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_一、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二、准确理解经济增长“7%左右”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三、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三、把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能力作为硬要求、硬标准、硬约束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一、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五、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四、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三、构建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_三、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_一、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三、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备条件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四、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的重大举措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三、以新的理念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二、加快构建发展新体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一、我国当前人口形势和人口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四、努力构建扶贫新格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_一、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二、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服务业_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_三、促进大数据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_一、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一、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