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一、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中国制造二○二五》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一、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这为中国制造业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第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

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第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本章完)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备条件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三、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三、实现“双中高”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二、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_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着力点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三、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丰富内涵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至关重要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三、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三、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一、坚持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三、新时期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主要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一、我国当前人口形势和人口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五、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一、充分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一、我国区域发展现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二、加快构建发展新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三、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四、努力构建扶贫新格局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_三、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二、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三、深刻剖析机遇挑战,积极引领新常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备条件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二、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二、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以新的理念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_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四、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四、努力构建扶贫新格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分紧迫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四、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三、把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能力作为硬要求、硬标准、硬约束一、充分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三、把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能力作为硬要求、硬标准、硬约束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_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二、加快构建发展新体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二、促进教育公平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三、新时期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二、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_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四、努力构建扶贫新格局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二、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一、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一、我国区域发展现状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二、加快构建发展新体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四、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