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

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保障。公共安全是社会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我国国家安全的形势日益严峻,对外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内要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

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维护公共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出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公共安全立法、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对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2

014年11月24日,他考察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事故抢险工作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各地区各部门、各类企业都要坚持安全生产高标准、严要求,招商引资、上项目要严把安全生产关,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责任重于泰山。要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2015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防范、监督、检查、奖惩措施的落实,细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切实消除隐患”。

2015年8月15日,习近平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确保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承担好的重要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努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各生产单位要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声誉。新形势下,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把握好以下基本点:

第一,强化红线意识,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始

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要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绝不要带血的GDP。城镇发展规划以及开发区、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都要遵循“安全第一”方针。把安全生产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安全发展水平。

第二,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政府要抓,党委也要抓。党委要管大事,发展是大事,安全生产也是大事,没有安全发展就不能实现科学发展。要抓紧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第三,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特别是中央企业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给全国企业作表率。

第四,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要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加快安全生产法治化进程,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暗查暗访,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第五,全面构建长效机制。安全生产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长”二字,经常、长期抓下去。要做到警钟长鸣,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六,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领导干部不要幻想当太平官,要居安思危,临事而惧,有睡不着觉、半夜惊醒的压力。坚持命字在心、严字当头,敢抓敢管、勇于负责,不可有丝毫懈怠、半点疏忽。

(本章完)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二、促进教育公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一、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三、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三、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三、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备条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要求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_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着力点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_三、促进大数据发展二、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四、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的重大举措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分紧迫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一、全面认识中小企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三、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二、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一、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_三、促进大数据发展一、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三、把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能力作为硬要求、硬标准、硬约束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二、促进教育公平一、“十二五”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四、努力构建扶贫新格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三、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一、充分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_三、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一、充分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二、科学认识新阶段新特征,正确把握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二、准确理解经济增长“7%左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三、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三、把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能力作为硬要求、硬标准、硬约束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一、正确理解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一、全面认识中小企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一、我国当前人口形势和人口问题一、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一、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_三、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一、我国区域发展现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三、实现“双中高”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分紧迫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