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将伐

第19章 将伐

洛水畔,凉风习习。

斜阳漫入陈家别院的草堂中,落在犹立在台阶前的司马师身上。

只见他立如松柏临渊,面容平静,若有所思,让原本就很深邃的双眸显得格外幽沉。

“子元何所思?”

刚刚将其他宾客皆送离的陈泰,回来见了,不由出声戏谑了声,“莫非,方才夏侯稚权不做回应,令子元心有恼意乎?”

“玄伯莫说笑,我岂是如此小肚鸡肠之人。”

被打断思绪的司马师,冁然而笑,“再者,方才出声作邀乃是我一时情急而思虑不周,夏侯稚权不置可否亦是当然。”

“哦?”

听到截然相反的答复,陈泰不由略微愣了下,待锁眉作思了片刻,便拊掌而笑,“哈,子元之意,我知矣!乃稚权已然散骑侍郎,日常伴驾天子左右,难有休沐或闲暇之时,亦难回应子元之邀也。”

的确,作为天子近臣的夏侯惠,在时间之上是不敢与他人作约的。

毕竟如今世风仍崇尚并恪守着一诺千金。

不过,这个心有所悟与司马师独自发呆无关,故而陈泰说罢,复追问了句,“既然子元心中无恼意,何故在此伤神邪?”

“倒无伤神之说,我不过是有些感慨罢了。”

闻言,司马师颔首而道,“尝闻已故夏侯叔权,儿时便聚稚童戏行伍之事,年十六驰马逐虎、一箭射杀,名动武帝;而夏侯幼权七岁属文、有过目不忘之能,令文帝深奇之。然二者皆天不假年,时人皆谓再复夏侯一族荣光者,必乃我妻兄夏侯泰初也!今我与夏侯稚权坐宴,与之以雍凉戎事详谈,方知夏侯一族不乏贤也!我妻兄是否乃魁,亦尚未知也!盖因我私以为,稚权之才学,恐兼得叔权与幼权之长也。”

呃,兼得夏侯称夏侯荣之长?

那岂不是天纵之才?!

当司马师作别离去后,陈泰的思绪仍在因他断言而起伏着。

不是对夏侯惠的才学有所怀疑,而是源于他乃颍川士人。

初,魏武曹操早期创业的时候,征伐之事赖宗室与谯沛故里劳之,权谋与政务委颍川士人劳之。

荀令君,便是曹魏麾下颍川士人的领袖。

而随着荀令君故去与锺繇老迈,娶了荀令君之女的、出自颍川名门的陈群便成为了颍川士人的魁首。

然而,如今的颍川士人在曹魏政权中,已然不复旧日的权势。

表象的缘由是如今曹魏囊括天下十州之地,所聚拢的人才多不胜数,自然也要将权势雨露均沾的分予其他州郡的士人。

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当年荀令君对魏武曹操封公之事持有反对意见。

哪怕锺繇、荀攸等人皆在曹操封王时领了魏国官职,但无改曹操心中隔阂,将颍川士人的权势给分均了。这点,从现今执掌枢密机要、有资格参与庙堂决策的重臣人选中,便可一目了然。

尤其是当年由荀令君推举入仕之人,已不复以颍川士人为核心了!

且有自发抱团之势,进一步将颍川士人的权势蚕食了!

如同为魏文曹丕遗留的顾命大臣,骠骑将军司马懿的权柄要比陈群大得多,且更受其他州郡的士人倾慕。

此中的缘由,可不是司马懿文韬武略更优之故。

或许,我当与夏侯稚权深交之?

嗯,此事还是且先禀过阿父,看阿父心意如何再做打算罢。

鲜有功利之心的陈泰,基于颍川士人的现状,很罕见的绸缪起了仕途之路。

洛阳城外。

夏侯惠与夏侯和两兄弟策马缓缓而归。

但不同的是,夏侯惠已然抛开杂念,优哉游哉的欣赏着夕阳映水岸的旖旎了,而夏侯和则是垂头怏怏沉默着。

似是,有心事?

只是才年十七的他,如今既不用操心家中事务,亦没有踏上仕途劳神案牍,何来心事呢?

夏侯惠见了,心中很是不解。

不由关切的问了句,“义权,何故怏怏不乐?”

倒是不想,这句问话却引起了夏侯和满脸悲凄,曰,“六兄文思枯竭,难为文事多年,而我与大兄竟是无察,犹汲汲催促六兄与他人交游饮宴,令六兄在席间难堪,委实罔顾兄弟之亲也。”

也让夏侯惠一时哑然。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己的谎言连夏侯和都骗过了,且还令夏侯和心生愧疚,引以为咎。

而夏侯和见他愣神沉默,还以为是自己的言辞引起了他的感伤,便又紧着加了一句,“六兄,今日归去后,我一定劝说大兄,定不复让六兄勉为其难与他人交游饮宴了!”

唉,果然!

做人还是要实诚一点好,不然撒了一个谎之后,就要用无数个谎言来圆了。

“义权不必如此。”

心中带着感动,夏侯惠略思绪,才做出满脸恳切说道,“经今日之后,我即使再与人交游饮宴,亦不复有人令我作诗赋了。再者,我自以为,文思枯竭于我以及家中而言皆乃好事。”

喔.

天意薄于身,犹言好事?

闻言,夏侯和讶然,完全无法理解,亦催声发问道,“六兄此言,我弗能解也。”

“嘿,有何不解邪?”

夏侯惠乐了声,侃侃而道,“一者,自武帝创业伊始,家中便以武勋显名,我虽不复以文墨为能,然却可专注戎服之事,此非继家门之后乎?且今天下刀兵未熄,巴蜀与江东不臣,屡屡兴兵犯境,服戎马者不乏功勋也,亦可觅封侯也!若有朝一日我可率军伐不臣,以功封侯,此非为家门添誉乎?次者,于社稷而言,诗赋不过小道罢了。我不过是难为诗赋,并非是目不识丁,且现今赖陛下隆恩忝为散骑,不乏观政裨益自身之时,日后若能外放牧守一方,未必不能胜任。如此,不负我辈出将入相之志,有何惜哉!”

说到这里,他略作停顿,伸手在夏侯和肩膀上拍了拍,勉励道,“丈夫生于世,当自强不息,志在青史留名。或以诗赋,或以功勋,或以忠直,或以施仁政,或以修德行,或以兴文教.百般皆可!岂能因一事不能,而自艾自怜自弃之!”

“壮哉!”

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夏侯和听罢,顿时拊掌而赞,昂扬做声,“丈夫生于世,当自强不息!六兄之言,令我如拨云睹日、顿开茅塞也!今后,我亦不执迷于交游与属文邀名之事,当求博众之长、略尽才学,不负父兄之志!”

“善!”

夏侯惠不吝赞誉。

是的,他一点都不反对夏侯和常与京都才俊交游、饮宴坐谈。

更没有叮嘱幼弟要时刻谨记,自家乃谯沛元勋的身份与立场,莫常年与士族混迹在一起而引发天子心中不快。

因为这是他预想中的后路。

缘由无他。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并不敢确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而若是他失败了,向士族靠拢的夏侯和还有保住夏侯氏门楣的机会。

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嘛~

如在魏夺嫡的时候,司马懿乃魏文曹丕的良友而司马孚则是在曹植府中任职;如崔琰曾公开力挺曹丕为世子,但他从女乃是曹植之妻。

类同之事比比皆是。

在权势的路上,许多家族每每做出选择的时候,都不忘预留后路。

“六兄心慕戎马,志在军功封侯,不知可有机会随征巴蜀否?”

就在二兄弟不复作言,继续驱马赶路,即将进入洛阳城的时候,夏侯和不知想到了什么,竟是如此发问。

也让夏侯惠猛然勒住马缰绳,满目匪夷所思。

随征巴蜀?!

难道大将军曹真已然征得天子与庙堂首肯,将要伐蜀了?

然而,为何身为天子近臣的我竟不知邪!

愣神片刻,他便压低了声音,发问道,“义权乃是从何得悉,庙堂将伐巴蜀邪?”

“啊?”

不想,夏侯和也很惊诧,“六兄竟不知此事?”

只是反问罢了,他又抬手拍了一下额头,略带恍然而道,“六兄此些时日皆在宫禁伴驾,而大兄近日神色恍惚,应是忘了知会六兄了。昨日仲兄家书归至,在叙话家常时,还向大兄讨要数位阿父先前的部曲。仲兄声称,近些年巴蜀屡屡犯境,雍凉将士皆愤慨,不乏将率群起向大将军请命伐蜀之事。而仲兄尝有复汉中之志,且自忖大将军若上表求得天子首肯伐蜀,必允他随征。故而,他便讨要数名阿父之前的部曲,以备进军时作向导。”

他们口中的仲兄,乃是夏侯霸。

在魏文曹丕执政时期便在雍凉任偏将军之职了,且早就被赐爵关内侯。

赖夏侯渊早年虎步关右的功绩,他在雍凉军中颇为从容,对军中各种消息也都很灵通。

原来如此!

或许,大将军曹真日后上表请兵伐蜀的考虑,多少也有为了安抚雍凉各部的心思吧?

毕竟这两年的时间内,蜀国已然出兵寇雍凉三次了!

且还夺了武都与阴平两郡。

对于占据天下十州之地的魏国而言,若不反攻一次,未免也太伤国威了。

唉,若如此,伐汉中,应是事不可阻矣……

夏侯惠听罢,心中有所悟。

“我受职时日尚短,应是无有机会了。”

淡淡的回了句,他没有提及自身对伐蜀持有反对意见,而是出声催促道,“义权,速入城吧。若再晚些,大兄应会担忧了。”

“好。”

(本章完)

98.第98章 终陌路第165章 鸷鸟第204章 舍与不舍第137章 祸伏151.第151章 易也151.第151章 易也第184章 竞速第146章 示好132.第132章 破袭第134章 罢归88.第88章 发冲冠第208章 无心之举122.第122章 义从93.第93章 言外意第198章 旌旗犹魏100.第100章 魏阙第152章 莫求财第196章 瞒天第21章 何所惑第170章 失计否60.第60章 不覆辙第175章 惊喜来第160章 部曲87.第87章 质问45.第45章 无心48.第48章 无畏第193章 邙山宴363.第63章 死别第141章 发狠第149章 肺腑否99.第99章 盖弥彰第140章 蹙眉第11章 各有思第177章 百骑第222章 就职第205章 将离125.第125章 负气第185章 死地128.第128章 拔刃第213章 茶余饭后第4章 休沐第197章 时不我与第169章 小成107.第107章 静好68.第68章 挡我者第7章 入东堂96.第96章 小婢女第23章 卿之志49.第49章 逢时50.第50章 顺遂55.第55章 诏来51.第51章 犯忌85.第85章 识趣78.第78章 直率47.第47章 威逼114.第114章 雁北62.第62章 厚颜第232章 入营50.第50章 顺遂第11章 各有思第218章 先以庙算第186章 穿胸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31章 收桑榆第1章 楔子第34章 门户计第6章 求教第24章 人事126.第126章 挑衅96.第96章 小婢女104.第104章 结发58.第58章 恨迟也125.第125章 负气89.第89章 诈关62.第62章 厚颜第207章 大势翻篇67.第67章 在我第150章 心慰第222章 就职第148章 归宅126.第126章 挑衅60.第60章 不覆辙第224章 不公第185章 死地第219章 镇护方岳第231章 细语55.第55章 诏来第140章 蹙眉第185章 死地第32章 上疏54.第54章 匹夫第204章 舍与不舍第161章 分营第165章 鸷鸟第3章 无所事48.第48章 无畏第39章 弗改第210章 分权123.第123章 缘由第181章 京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