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第97章 自择之

他的眼睛很清彻,没有参杂其他心思,也没有我。

提着小竹箩而出来的王元姬,对夏侯惠非礼勿视的作风颇为欣赏。

就如大儒卢植早年求学于马融时,对席间的女娼歌舞从来都目不斜视的品行一样,难得可贵。

唉,就是不喜欢吃茶。

哪怕是在这种场合,都不愿意假装志趣相投来讨好阿父一下。

不过,如此也对。

阿父很早之前便声称他是个性情刚直之人,待人接物皆不矫饰造作。

就是不知,他是那种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执拗,抑或者是坚持原则但也并不会凡事皆一板一眼的那种刚直?

但愿是后一种可能罢。

王元姬莲步缓缓沿着连廊转阁楼、穿月门,往内宅而归时,心中也在作着思绪。

对自己精心煮出来的茶不被夏侯惠所喜,她并没有怏怏不乐。

因为她知道夏侯家并非士族。

且还是凭借军功立身,没有那种诸如诗书传家的抚琴、手谈与吃茶等雅趣。

是啊,她虽然鲜有出门,但对夏侯惠也很了解。

因为她自幼好学知礼、孝顺乖巧的关系素来被祖父、父亲所喜爱,在家中的地位也超然,下人们也时常将市井中的听闻转述,以此来讨她欢心。

自从婚事定下来后,转述最多的自然就是夏侯惠的过往以及现今言行了。

如夏侯惠早年归桑梓闭户读书、后来作诗赋言辞尖锐的进谏天子曹叡,以及在庙堂失仪被贬出京师洛阳等等。

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静静的听着,从不作评价。

但心里却是颇为欢喜。

谁不希望自己的夫君是个有担当之人呢?

也正是这种因素在,让她感官上对夏侯惠不挑刺,而是变相的寻找优点。

她自己有时候也意识到了,然后便自我宽慰说亲事是不可能改的,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日后更好的相处。

毕竟,他可是连天子都敢犯颜直谏呢!

定也不会是个好相处的人。

“元姬,稚权如何?”

刚归到内宅,早就等候在侧的继母夏侯氏便对王元姬问了句。

夏侯氏对这桩亲事可要比王肃热衷多了。

不止是想亲上加亲。

更因为她成为王肃的续弦后,便觉得王元姬日后绝对是个好妻子,故而也时常感慨着夏侯家中名声最盛的夏侯玄很早就成亲了,让夏侯家没有了这种福分。

没办法,王家乃高门。

而夏侯家除却夏侯玄之外,其他适龄未婚的男子还真不配登门问亲。

故而,在得悉天子曹叡指婚后她颇为欢喜,隐隐有着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欣慰。

方才王元姬前去煮茶,也就是她让去的。

原本王元姬觉得这样做很唐突,但奈何架不住夏侯氏以母亲的身份说项。

理由是夏侯惠过府来时,恰逢夏侯氏前去更衣了,所以也没有来得及带着她躲在假山后瞥一眼。月末二人就要成亲了,至少也得知道未来夫君长什么模样吧?

“颇为雄壮,不好吃茶。”

闻问,王元姬一边放下小竹箩一边作答,脸上带着浅浅的笑。

“嗐,军中男儿哪有几人是喜欢吃茶的。”

喜笑盈腮的夏侯氏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当今男儿,像你阿父喜吃茶者才是少数。稚权相貌堂堂,少时有文名,今有军功,已然胜却其他权贵子弟无数了。”

“嗯,阿母说的是。”

“对了,元姬,你阿父方才有提及了城西小宅之事了吗?我昨日已然让人去收拾了,还将一些日常物品送过去了。”

“阿父提了的。”

在夏侯氏的絮絮叨叨中王元姬静静的听着,时不时附和一句,眉目间的笑意不减,更没有不耐烦。

不只是素来孝顺的使然。

后堂中,已然代入外舅身份的王肃,同样对着夏侯惠絮絮叨叨。

诸如成家立业了就是有牵绊了,让夏侯惠不要像先前那样贪功弄险;还有应该注重以下人情往来,收敛一下脾气,不为自己打算也要为日后的子嗣作想云云。

夏侯惠同样是静静的听着,时不时颔首称是。

不管神情还是心中都没有不耐烦。

因为此时的王肃与家中长兄夏侯衡很像,夏侯惠很早就习惯有人在耳边碎碎念了。

还颇为怀念。

长兄如父的夏侯衡,应是很欣慰看到自己成亲的。

就是很可惜,源于仕途之上的龌蹉,必须要作兄弟反目之态给外人看,让他不能亲手操持婚事,唉

约莫闲谈了二刻钟的时间后。

王肃也终于给出了夏侯惠来登门的目的,定下了本月廿七当日来迎亲。

月底成亲是很早就定好的。

先前拜访夏侯儒的时候,夏侯惠就解释自己的告休时间不多,请他代为作书给王肃约定在月末了。但具体是哪一天,男方得依着流程等门拜访,请女方长者确定。

依着世俗,高门婚嫁是不应该定得如此仓促的。

因为婚嫁本就是人情往来的一部分。

送请贴延请亲朋故友、远在桑梓的宗族、仕途相善者等等,如果没有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别人赶来赴宴,那就是变相的得罪人了~

毕竟对于诚意的理解,每个人都是唯心的。

但王肃倒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他桑梓乃是在徐州,早年战乱时宗族早就四散各求生路了,现今并没有什么特别需要邀请的;且他出仕前潜心做学问、出仕后一直在洛阳为官,故交与亲善者也大多在洛阳。

就连王元姬已故生母羊氏那边的亲族都不用担忧。

泰山羊氏世代簪缨,宗族成年男丁几乎都在庙堂或者地方州郡为官,自然也不会放下职责赶来参加婚礼。

如此,王肃只需要作封书信告知一下就可以了。

日期定下了,也就意味着到了作别的时候。

夏侯惠临别之际,还特地给王肃说了声,自己不日将邀请王基饮宴坐谈。

那时,王肃脸色明显顿了顿,但很快就恢复如常,且很大度的声称他与王基的争执是私事,与夏侯惠无关,让夏侯惠随意就好无需特别说一声。

对此,夏侯惠自是不吝恭维了几句,然后以这句话作别,“如惠见王伯舆之事顺遂,必能有裨常侍学说。”

也让王肃愕然。

就连夏侯惠都离开许久了,他仍在后堂里呆坐着。

他知道夏侯和与王基相善的事,也对王基的才学很了然,所以原本他以为夏侯惠要结识王基不过是正常的仕途往来而已。

但夏侯惠竟还说此事与他相关,且是裨益他的学术传播?

稚权该不是想仗着天子曹叡的宠信以及身份,暗示王基日后莫要与自己相争吧?

在冒出这个想法时,王肃有些欣慰有些赧然。

欣慰,自然是这个女婿已然开始想为王家做些什么了。

而赧然,则是觉得这样的做法很不妥。

与王基的相争之中,此中是非对错他心中有数,若是夏侯惠果真去威胁王基了,反而让他落了下乘,为他人笑。

就如昔日孔夫子诛少正卯一样,给身后名里留下洗刷不了污点。

“阿父何所思邪?”

不知过了多久,一记脆生生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循声而顾,却是发现自己女儿王元姬不知什么时候已然进来后堂了,正招呼着婢女将夏侯惠先前用的坐席与案几搬出去,将藏书处恢复原样。

“无他事。”

王肃笑了笑,看着女儿关切的眼神,不由心中一动。

他先父王朗在世时,就一直对王元姬不吝盛赞,且还时常感慨“女更胜父”的话语。

所以,他想了想,便挥手让那几个收拾案几坐席的婢女赶快离去,然后才夏侯惠的话语转述了一遍,才对王元姬问道,“稚权离去时之话,令我费解。元姬为阿父参详下,他意乃是为我打压王伯舆吗?”

呃~

王元姬一时默然。

垂头沉吟了片刻之后,才抬头轻声说道,“阿父,依孩儿看,夏侯六郎应不是这个意思。”

说罢,不等王肃发问便继续讲述缘由,“孩儿对夏侯六郎了解不多,但也曾听过他先前任职散骑侍郎时所为,应是不会做出徇私之举的。”

“嗯”

闻言,王肃耷拉下眼帘,兀自沾须思虑了片刻,然后才赞许的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元姬言之有理。那,元姬以为稚权意为何指邪?”

但王元姬不作回答,也没有循着问题作思绪,而是露出了一个笑容。

“阿父,你执泥了。”

“啊?”

王肃愕然。

旋即开怀而笑。

是啊,他的确是着相了。

既然夏侯惠不是帮忙他打压王基,那就不会影响他的声誉,如此他还汲汲去思虑彼要如何干嘛呢?

夫事来顺受,随遇从容。

夏侯惠想做什么与要怎么作,他静观其变就好了。

故而,他心中也揭过了门外之事,再次变回父亲的角色,发问道,“元姬今日见到稚权,觉得他如何?”

“嗯尚可吧。”

这次,王元姬敛起笑容认真的思虑下了,随后给出了个不算高的评价。

然后也不等王肃再次发问,便作别离去,“阿父,此处无事,我去督促恽弟他们读书了。对了,夏侯六郎之意,待日后日后孩儿寻个时机帮阿父问下。”

“好。”

王肃颔首,捋胡而笑。

知女莫若父。

从简短的答案中,他已然知道自家女儿对这桩婚事算是满意的。

所以,他终于可以开怀了。

因为在当年天子曹叡指婚没多久、事情还没有传开时,司马孚还曾寻机会与他闲谈过,很隐晦的流露出想为大将军次子司马昭求王元姬为妻之意。

那时,他就觉得有点造化弄人。

为什么天子曹叡不晚一点指婚,或者是司马孚不早一点来问呢?

河内司马氏的家风与门第,与东海王家才是门当户对啊!

儿女婚事才是珠联璧合啊!

哪是夏侯惠一介武夫可比拟的?

为此,他耿耿于怀了好久,为王元姬的“不幸”而惋惜。

但如今看来,自家女儿对这桩天子指婚还颇为满意的,所以他也就终于得以舒怀了。

武夫就武夫罢。

至少,此子日后是有机会出将入相的。

早就作别王家离开的夏侯惠,并不知道自己临别时的一句话,竟是引起了王肃对陈年旧恨的感怀。若是知道了,那他就日后恐就要立志成为郑玄学说的坚定捍卫者了。

咳~

他如今在洛阳城西。

王肃还让家中管事引路,带他来接手这边的宅子了。

因为届时迎亲的时候他不可能从阳渠西端坞堡赶来洛阳,然后再带着新妇归去。

以婚事车马的速度计算,一日不可能往返。

宅子如王肃所言,并不大。

房屋四五间,再一庭院一马厩以及一耳房而已。

屋内也早就配备了两个婢女,负责日常除尘浣衣等事,日后应会算在陪嫁之中了。

但属实是很清静。

夏侯惠策马缓缓来途,几乎没有看到什么闲杂之人,偶尔有身着官服之人往来匆匆,倒是有些小儿骑竹马嘻嘻闹闹,平添了一份温馨。

“家主,天色尚早,要不我先出城将衣裳杂物带来?”

进入宅子大致看了一遍后,孙娄便对夏侯惠问道。

他与夏侯惠是同辈,所以与孙叔对夏侯惠的称呼不同。

“好,去吧。”

点了点头,夏侯惠叮嘱道,“那几坛酒水就莫带过来了,我不在这里宴客。”

“唯。”

孙娄应了声,出屋驱赶着车马而去。

近傍晚的时候他再次入城,且还是和孙叔一起过来的。

原来是司马师遣人将回信送去阳渠坞堡了。

但不是应邀赴会的日期。

而是声称自己如今已然被禁锢,成为天子曹叡眼中的“华而不实者”,所以为了夏侯惠的前程考量,他不能与夏侯惠堂而皇之的饮宴坐谈,二人就保持着原先仅是同书信往来就好了云云。

也让夏侯惠看罢了,当即取来笔墨作回执。

曰: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我与子元相识多年,虽谋面寥寥,然亦可谓友朋矣!若子元以我为良友,但可来赴饮宴坐谈;若子元以我乃蝇营狗苟之徒,亦当效仿管幼安割席。二日后,我如期设宴,来赴与否,子元自择之。”(本章完)

第167章 同行第153章 乃我57.第57章 以何战第21章 何所惑第182章 入瓮第244章 观沧海第191章 邙山宴1第238章 必不恣意58.第58章 恨迟也第220章 莫争长短131.第131章 临发第157章 且试第226章 臣惠斗胆65.第65章 功来第243章 先声而后讨第7章 入东堂第184章 竞速第18章 恨晚第5章 欺以方第27章 动怒92.第92章 偶遇第175章 惊喜来第237章 变幻第37章 私召第183章 或有诈45.第45章 无心第204章 舍与不舍第145章 失势第203章 好甜第154章 似懂了第20章 可志同78.第78章 直率83.第83章 皆学问51.第51章 犯忌49.第49章 逢时81.第81章 不可伐第204章 舍与不舍第191章 邙山宴1第178章 不识第220章 莫争长短62.第62章 厚颜100.第100章 魏阙第3章 无所事第168章 安下109.第109章 请缨第219章 镇护方岳第188章 无遗恨第143章 晚矣第136章 离析第18章 恨晚75.第75章 取轻第142章 全赴第141章 发狠第181章 京口督82.第82章 士載第16章 困顿第211章 自作死第160章 部曲81.第81章 不可伐第34章 门户计第196章 瞒天84.第84章 临发76.第76章 新军60.第60章 不覆辙第159章 鸿鹄志第137章 祸伏68.第68章 挡我者第226章 臣惠斗胆81.第81章 不可伐第188章 无遗恨55.第55章 诏来57.第57章 以何战第22章 殊矣第32章 上疏45.第45章 无心第134章 罢归第148章 归宅第135章 招揽第240章 猛士第163章 部将第245章 他日罢第16章 困顿第215章 稚权何如第7章 入东堂111.第111章 首肯133.第133章 私心第44章 花明70.第70章 诏来第41章 当黜之第139章 当慎第198章 旌旗犹魏47.第47章 威逼105.第105章 蜜饯第148章 归宅第169章 小成第193章 邙山宴3第44章 花明第191章 邙山宴150.第50章 顺遂78.第78章 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