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不务正业的委员长

铁路修建当前主要是靠募集债券,以及银行投资,其中以募集债券为主,华东自治三省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到了铁路修建之中。

不仅是那些乡伸把资金投入到铁路债券之中,连很多贫苦百姓都把全部积蓄拿去买铁路债券。

在华东自治三省中处于霸主地位的华东银行之所以之有三亿多的存款,主要是钱都买债券去了。

实所上民间资本远远不止三亿元,而那些债券投入到铁路中去后,又会慢慢流回华东银行。华东银行此时的存款已经急剧上升到了七亿元,纸币也发行了七亿。

此时华东自治三省的投资热潮除了办实业,就是投资铁路。

办实业需要一定的头脑,投资铁路不需要,只要买债券就可以,不是说赚不赚钱的问题,债券起码不会亏本,而且还能支持铁路修建。

民众买债券的投机性动机并不高,因此华东自治政府对债券买卖做出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基本上把那些投机性的资本排除在外。

债券,是一种对未来产品的提前使用,可以加速发展步伐,目前华东自治政府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债券,有固定利息的,也有浮动利息的。

像铁路投资的利息就是浮动的,但灼买者要脱手债券,售价不能高出投入太多,以免出现泡沫。

就铁路投资上来看,投资回报是很不错的。

华东自治三省走的是工业路线,而且农业将非常发达,未来铁路线将异常繁忙,在这样的情况下,铁路收益将没什么问题。

这些铁路收益将分给那些债权人以及投资方,因此回报是很被看好的,但如果要出售债券,只能按照原始价格的,猕,这是最高价格了,看不上这个价钱,那就放在手上等长期收益。

第二手买入债券的,只能按照原价卖出。所以债券只允许第一手有一些收益”第二手都要长期持有才能有收益。

这样严格的规定,刚开始催生了一些地下交易。

因为那时候铁路债券一发行就被抢个精光,后来铁路债券发行得多了,民间资本被吸纳得差不多了,这样的地下交易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可以买到很多第一手的债券。

不过新的资金还是不断出现,因为华东自治三省的工业在不断运转,目前每个月都能从海外吸纳大概两千万美元的资本。

除了工业之外,就等着农业了。

今年农业一收成,加上农产品加工,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上的收入都将暴增,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

夏钧在工地上视察了一会,工地上就开饭了,他也在工地上吃起了午饭。

工地上的伙食还算不错,米饭用的都是福建种出的好米,同时还有肉食,每个工人一顿饭能分到二两猪肉和一个鸡腿。

因为大米自己能产,而面粉还得靠进口,因此华东三省的面粉价格比大米价格高出了三分之一,所以工地上基本没有馒头供应。

“怎么这么难吃。”夏钧咬了一口五花肉后感觉很郁闷,工地上的菜做得真是难吃得很,边上一个工人对夏钧说道:“天天都做成这样,那厨子太烂了。”

“白白糟蹋了这些好肉。”另一个工人边吃边说道,工地上的工人显然早习惯了,饥肠辘辘的狼吞虎咽。

这时候有一牟工人笑道:“听说好厨子都被挖到军队里去了,我听在军队里的侄子说,军队里的伙食那才叫一个好。”

“说什么呢!天天有肉吃就不错了,快吃吧!吃完了赶紧干活,早点把铁路修起来。”又有工人说道:“工头说了,修完请我们去啃得鸡大吃一吨。”

工人们的话让夏钧意识到厨子也很重要啊!

回去后得让技校多招聘一些厨师,现在不论是工地还是学校、军队、工厂都需要大量厨子。

除了军队和学校,其他地方的厨子大多数都很业余。

就算是农业产品丰富了,也得有人会做出好吃的东西来才行啊!提高人民的伙食质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想着,夏钧也狼吞虎咽的把这难吃的饭菜吃了下去。

饭后,工地上再次忙碌了起来,工人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几乎人人都肯出力干活。

这些工人虽然只拿着最低的两元钱工资,但伙食还算不错,虽然说味道差了一些,另外他们在工地上了干了多久,就会给他们铁路债券,基本上是一个月一元的债券。

这种债券只适用于工资最低的劳工,他们的工资加上债券,变相的等于一个月三元,只是那一元钱暂时不能支用。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工程队给他们宣传了复兴主义。

接触了复兴主义的工人都知道,只要每个人努力工作就能振兴国家,国家振兴了也就能给他们带去好日子。这一点没有人怀疑,在这些底层劳共眼中,华东自治政府就是为人民的政府,他们的眼中的国家就是华东自治政府。

夏钧在工地上待了一天,然而下班之后,许多工人却依旧自发性的留在工地上施工,这时候已经超过八个小时了。

问过才知道,原来这些工人在加班时,大多数不要双倍工钱。

“兄弟们,每天多干两个小时,四天就能做完五天的事,铁路也就提前修完,国家也就能早日振兴。”一个头上围着红巾的工人站在高处给工人们打气,那条红巾上写着一个“工,字。

显然是个华异工会的人。

华东自治三省的工会比较单纯,发起工党的是复兴党中的一个叫曹文定的年轻党员,他加入了复兴党大概一年后创建了华东工会。

工会基本上也采用复兴党的思想,但却是以工人的角度的复兴思想,提倡工人勤奋工作,加快国家建设。

华东工会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护工人利益,工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可以找工党,工会将代表工人向政府部门反应,或者找媒体。

工会成龘立才一个多月,报上来的成员数量已经激增到了近三十万人,基本上工厂的工人都加入了工会。

看着工会人员在那里号召工人努力工作,夏钧在心里给与了很大的肯定,目前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工会。

同时夏钧也意识到”未来工会的力量将不可忽视。

当前华东工会,算是复兴党的下级,与光复会的性质差不多,其成员都是工人,华东工会可以将工人的力量团结到复兴党来。

夏钧回到杭州后,马上出台了一个管理条例,规定超过向旧人提供伙食的机构,若是自备伙食,需要聘用四龘级以上的厨师。

目前华东自治政府已经建立起了技工评级制度,一般分L旧级,想要升级,那就得去考试。

这种评级也为企业带去很大便利,企业只要看等级就能清楚聘用的人员具备什么技术能力。而这种评级,每个行业每年都会召开会议,对评级标准按照行业需要进行修改。

除了出台这个条例外,复钧还让华东餐饮公司在各地开办公共食堂,公共食堂必须绝对卫生和营养,企业和工地都可以到那里去叫外卖。

自从夏钧去工地视察回杭州后,就开始带着华东工商系的学生到处投资。报界开始指责夏钧不务正业,最先发难的就是《申报》”最兴奋的则是主要报道商业新闻的《新闻报》。

夏钧面对报界的劝谏和指责充耳不闻,依旧是我行我素。

六月初,华东百货公司在上海大马路开业,这个大马路也就是以后的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

当天夏钧参加了剪彩,在大马路的华东百货公司的地皮是犹太商人哈同那里买来的,目前上海的房地产还不是很火爆,购买的价格也比较便宜。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一栋六层楼的华东百货大楼终于建成,这栋大楼甚是豪华气派,夏钧剪彩之后的第一天营业额就飙到了四万元。

接着,夏钧又半着工商系学生创建了华东摄像制造公司,并注册了彩色摄影的专利,抢在了德国人的前面,结束了三色照相的历史。

那个柯达公司则没有机会了,因为专利在夏钧手上,同时塔娜在美国也会开设照相机制造公司。

接毒夏钧又开设了华东照相馆,华东照相馆采用新型照相机等最先进的设备,摄像人员方面,在技校早就培养了很多。

同时夏钧还在培养电影人才。

这不,夏钧马上就投入到拍电影当中了,在六月八日成龘立了华东制片厂和华东唱片公司,接着又在各县市修建电影院。

更让舆论界对夏钧的指责,说他不务正业,嗜财如命。

夏钧这边的表现让袁世凯很高兴,又加大了对夏钧的笼络,见夏钧跑去拍电影,给了夏钧在全国开设电影院免税的优惠政策。

袁世凯自然乐得看见夏钧不务正业,他越是这样,就越对他没有威胁。不过袁世凯不知道的是,华东自治三省的行政体系已经慢慢趋于稳定,夏钧每天只要发号施令就行了,很多东西下面的人都能做主。

报界也出现了一些抨声的声音,认为夏钧是在以权谋私。唯有华东自治政府内部才知道,华东集团的钱和华东自治政府的钱是不分家的,华东集团基本上每个月都在向财政部输血。

委员长显然是把重心放在了解决财政问题方面,为此华东自治政府内部都很感动,有这么一个会赚钱的委员长,还有什么好怕的。

第二更到!

第52章 巨额借贷扯皮第3章 全副武装第275章 天价电影第119章 产能暴增第3章 通电第30章 阿布洛特第205章 吊丧,拜访第82章 行军演习(一)第54章 毫无大志的委员长第52章 巨额借贷扯皮第173章 英国的如意算盘第334章 亚元的流通第28章 巨额贷款第288章 美国武力干涉意第359章 轰炸苏联第162章 吞并湖南第358章 三大世界理论第102章 革命在即第80章 农村变化第184章 捷报第311章 华人黑手党第215章 驱逐溥仪第152章 抓住了协约国的死穴第311章 华人黑手党第41章 夏收到来第163章 新农业技术第18章 自治议会第348章 钻地弹的威力第23章 收买民心第268章 围点打援第244章 演讲,民族文化第123章 疯狂绞肉机第136章 蛇鼠两端第112章 歼灭第138章 协约国的雄鹰灾难第297章 完美计划第369章 第三世界联盟发展第54章 毫无大志的委员长第33章 南北议和之机会第141章 华夏一片帝制声第33章 财政有压力第180章 ‘烧烤’日军第28章 巨额贷款第52章 巨额借贷扯皮第30章 基础工业第331章 中南半岛危机第34章 新武器第247章 成立华夏会第391章 夏钧的决心第171章 千机出动第353章 攻势凌厉第137章 堑壕延绵第18章 自治议会第65章 再次扩军第332章 英美日都怂了第204章 中俄联姻,协约国的反应第60章 港口第25章 私下通信第五是七章 零关税政策第48章 合围第179章 恐怖白磷弹第101章 火药桶第11章 金银国有第391章 夏钧的决心第291章 中国武力干涉,请君入瓮第329章 可以挤奶的北极熊第4章 独擒群匪第20章 逆袭清军第51章 幸福生活第275章 天价电影第74章 13年财政预算(二)第360章 猫玩老鼠第38章 挖墙脚第99章 保路高潮第362章 第三世界联盟第243章 帝制呼声高涨第287章 1917年发展报告第88章 击沉第238章 军国主义与资本主义间的抉择第31章 下乡资农第83章 被一锅端的辫子军和禁卫军第264章 缅甸动乱,中英扯皮第176章 穿插、包围、歼灭!第55章 12式迫击炮第98章 产值暴增第94章 东北自治第350章 思想统一,国民敬业第404章 以工代赈第256章 列宁动向,沙俄革命前奏第225章 行业规范第296章 尼古拉二世的电报第11章 金银国有第177章 进攻西线第333章 海军竞赛的开端第385章 电视产业,联盟繁荣第15章 九江战役第32章 大练兵的前奏第353章 攻势凌厉第165章 国战、国战!第23章 收买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