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中俄联军反攻计划,民用飞机发展

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不发达,而且矿产探查不明,华东集团利用夏钧提供的资源图,在西伯利亚和俄远东地区大量购买土地。

这些土地被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下来,大多数地方一亩地的价格不足一元复兴币,基本和白送没什么区别。

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确实非常的不值钱。

而华东集团买地不是大规模的成片的买,而是这边买一块那边买一块,把有矿产的地方都买下来。

虽然看起来零零星星,下面藏着的可全是矿产和石油。

尼古拉二世对此毫无察觉,他在忽悠之下,出台了宽松的矿产开采政策,即某处发现矿产,矿产归土地个人所有,政龘府不收取任何税收。

而在中国则不同,若要开采某处矿产,必须向政龘府缴纳一定的钱来办执照,越大越富的矿,开采执照所需的钱就越多。

不过在中国,重要矿产都是华东集团负责开采的,其他企业很少参与到这些重要矿产的开采之中。

华东集团在大肆圈矿的时候,中国的各农垦公司则是涌入哈萨克斯坦地区,大肆的购买土地。

哈萨克斯坦的土地属于那些游牧民族,随着俄国人的大规模进入,尼古拉二世对这些游牧民族采取了压制政策。

中国的农垦公司在与一些贵族合股之后,强迫哈萨克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将土地低价转让给中国的农垦公司。

哈萨克斯坦的土地是非常适合种植棉花的,这片区域与西域省的气候很相似,因此适合棉花的生长。

此时中国的棉花产地已经不够用了,尽管在黄淮地区有大面积的棉花种植,但很多地区气候不是太合适,产量总是受影响,而且棉花质量有时也变化很大。

哈萨克斯坦地区将是中龘华帝国新的重要棉花产地。

由于俄国采取压迫政策来帮助中国农垦公司买地,每亩土地的价格同样连一复兴币都不到,为此很快激起了民变,但马上被镇龘压了下去。

中国的农垦公司比较顺利的就在哈萨克斯坦地区圈下了大量的土地,并且加紧准备明年的棉花种植。

在哈萨克斯坦种植的棉花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极高。

这片棉花种植地的开拓,意味着中国黄淮地区的棉花生产可以转移一部分了,把那些不太适合种植的土地拿去种植其他作物。

帮助俄国进行农业机械化改造也在进行,不过中国的农垦公司并为参与进去,而是中国华东银行贷款给俄国人进行农业机械化改造。

这样的改造绝对是亏本的行为,因为中俄经济一体化之后,粮食可以畅通无阻的卖到俄国,俄国的农场准备严重亏损就是了。

由于是低息贷款,意味着这些农场可以在贷款快到期的时候,借点钱还掉贷款,然后再从银行弄到一笔贷款,再把其他地方借来的钱还掉,如此就可以维持下去。

然而只要银行不放贷款了,那么马上就会崩溃。

还不起贷款怎么办?那就用农场来还。

但农场资不抵债,这怎么办呢?继续还吧!还一辈子吧!当然可以给与减免一些债务,如果拒不还钱,那就抓进监狱里关起来。

在中国则不是这样,如果中国的某企业破产了,资产用来偿还银行债务还不上的话,只要不是恶意操作,银行只是没收资产来抵债,抵不了的债则从此一笔勾销。而破产人在未来三年到五年内,银行不会贷款给他,而过了这个期限,信用可以重建,银行会继续贷款给破产人。

也就是说,银行经过一定操作之后,可以把这些农场主变成农工,也就是农场里干活的工人。

而农场的土地、机械等等一切都归银行了。

从而中国掌控了俄国的农场,就全面掌控了粮食。

俄国若惹得中国不爽,首先断掉粮食出口,再从俄国内部断掉粮食供应,那结果对俄国来说是很恐怖的。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改造,以及中国的粮食涌入,新俄国的粮食供应此时很充足,而且价格很低。

从表面上来看,新俄国的经济开始发展。

因为道路修通之后,中国资本开始在道路修通的地方建起各种工厂,以及对当地的矿产进行开采。

很多俄国人都找到了工作,不是去工厂当工人就是去矿山当矿工,整个国家也开始逐步稳定下来。

在稳定的背后,是俄国资源逐渐被中国完全掌控的现实。

只要中国资本一撤资,俄国经济就会陷入冰点,这和后世国际资本在中国的情况很像,中国若是不买美国国债,国际资本就撤资,可以说后世的中国已经被国际资本捏住软肋了。

随着中俄之间的经济关联愈加紧密,中龘华帝国内阁终于是确定了长期对新俄国进行军事支援的议案。

议案中,中国将在新俄国乌拉尔山脉南北两地各建立一个军区,一个是北乌拉尔军区,一个是南乌拉尔军区。

两大军区各驻军两个装甲师,八个步兵师,两个军区一共二十个军区,总兵力达到三十万。

同时中龘华帝国空军在乌拉尔地区将建立两个大型机场,用来起降中国的战略轰炸机以及各种战术轰炸机。

两个机场各布置蚊式战略轰炸机一百架,重锤Ⅳ轰炸机两百架。

同时中龘华帝国内阁开放了对俄国的飞机出口限制,允许新俄国购买蚊式轰炸机。

不过价格也是不菲。

俄国将购买500架蚊式轰炸机,以及300架重锤Ⅳ轰炸机,并且订购炸龘弹若干。

同时,华东集团将以合股的方式在俄国建设军工厂,生产子弹、炸龘弹、炸龘药等常用军火,对于这些没什么技术性的军火,中国不建军工厂,俄国人总是要建的。

合股之后,俄国鼓动只占5%的股份,可以说少得很。

而且这种合股是一个工厂一个工厂来分的,比如说这个工厂给这个俄国贵族,那个同样的工厂,也是华东集团的,则给另外一个俄国贵族。

以这种方式,构建一个大型的人脉网络。

俄国在战争的时候,消耗的常用军火将从这些中国资本开设的军工厂订购军火。

而那些俄国无生产的军火,则从中国订购。

由于中国开始吸收俄国的研究人才,因此新俄国内部的科研人员锐减,大多都去中国了。

剩下的那么点人,也研究不出太多的东西。

而且他们研究出了中国的军火之类的,中国可以再把这些军火放在俄国生产,同样是中国资本开设,再找个俄国股东来做台面工作。

尼古拉二世购买500架蚊式轰炸机,并且大力培养飞行员,是打算轰炸苏维埃政权所占领的欧洲地区。

在陆军方面,俄队一律采用中国装备,夏钧派遣的军事顾问赵铭对尼古拉二世总结了俄国第一次世纪大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就是俄国没有走精兵路线,不走精兵路线的结果就是俄国要动员庞大的兵员才能形成战斗力。

然而如果的运输能力并不足以支持如此庞大的兵团作战的后勤运输,从而导致了前线的不断失利。

而因为太多人参战,国内的人民为了亲人着想,便有了厌战情绪。同时大量的青壮被拉去打仗,生产上也就受了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下降了。多中因素综合下来,俄国的革龘命就爆发了。

“如果不想让俄国继续爆发革龘命,如果想要让人民支持对苏维埃的反攻,就必须走精兵路线,俄国传统的人海战术是会导致严重后果的,特别是如今新俄国的人口只有四千万人,而且有一千多万是少数民族,因此使用人海战术则更家危险。”赵铭对尼古拉二世如此说道。

尼古拉二世听了感觉的确很有道理,因此就走上了精兵路线。

然而走精兵路线的话,就连普通的枪龘械俄国都没办生产。

俄国的主要工业都在欧洲,不过就算是那些欧洲的工业,也无生产中国的各种先进军事武器。

因此这些军火全都得从中国购买,新俄国征召的五十万陆军,全都采用中国陆军的制式装备,这需要的钱就多了。

俄国欠中国的钱也节节攀升,在订购了大量的军火装备了五十万陆军,以及订购了大量飞机之后,欠中国的钱已经达到了30亿复兴币。

加上俄国之前同意的赔偿中国10亿复兴币,加起来有40亿复兴币了,而此时与苏维埃的战争还未正式展开。

一旦与苏联开打了,那么新俄国欠中国的钱将会更多。

反正俄国的黄金储备那么多,夏钧也不怕俄国还不起钱。

具体的反攻计划,则被中国拖延到明年开春,等气候转暖了再进攻欧洲地区,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人口。

俄国目前只有四千万人口,密度太低了,需要从苏联那里抢些人口过来。

而到明年开春时,中国布置在南、北乌拉尔军区的军队也就会大致上在乌拉尔一线布置好。

到时候试探性的进行反攻,还是可以的。

夏钧知道,太早反扑的结果就是,不是苏联被灭掉,就是中俄联军被灭掉。

两种情况皆有可能。

第一种情况是因为苏联此时实力还不是太强。

第二情况就是,中俄联军的后勤补给的交通线还未完全修通,一旦深入苏联腹地,极为容易被包围,然后被歼灭。

如果时间拖长一些,那么苏联就可能更强,但中俄联军的补给线也会更完善。

到时候再打,虽然没那么容易把苏联灭掉,但胜在保险。因为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都不是夏钧愿意看到的。

必须到中国彻底掌控俄国的时候,再把苏联灭掉,这才符合中国的利益。

……

中国举行的第一次汽车与飞机博览会此时正在加紧筹备,中国已经向世界各国及各国民间团体发出了邀请。

华东飞机制造公司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终于造出了第一架全金属客机。

中国是世界上客运航线最多的国家,然而此时使用的多是木制飞机,也就是重锤Ⅲ,在乘坐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上都有所不足。而在航速、航程上也不够。

空运成本太高,这需要政龘府进行补贴。

而接下来,中龘国政龘府将对航空公司进行更多的补贴,这是为了能够维持中国的飞机制造业的持续运转。

此时,新型全金属客机的问世成为航空客运发展的关键。飞机技术必须向大载客量、高速度和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第16章 说服第241章 北洋解体,夏钧的过墙梯第28章 疯狂剿匪第5章 部门第155章 战争泥潭第85章 划算的投资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娅第63章 十大油田占了两个第284章 中日海军装备竞赛第41章 霸王条款第318章 疯狂吸金的疫苗第11章 金银国有第23章 收买民心第247章 成立华夏会第225章 行业规范第83章 行军演习(二)第231章 巴达维亚危机第21章 二线部队第419章 清算欧洲殖民国家第254章 定都开封第97章 走向稳定第211章 赊账第62章 航道开通第312章 科学大棒第255章 地方建设乱象第133章 14年秋收第318章 疯狂吸金的疫苗第61章 秋收!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娅第285章 俄国内战爆发第181章 切腹!第113章 轰炸在即第258章 秋收结束,农业冲击第173章 英国的如意算盘第73章 13年财政预算(一)第409章 军事装备更新第386章 乌克兰自治,民族自由精神第204章 中俄联姻,协约国的反应第168章 日军异动,反制手段第137章 堑壕延绵第22章 军教片第31章 矿业布局第319章 扩军与扩张第340章 中日朝鲜战争的开端第70章 长江都督第149章 远洋作战计划第82章 夏钧宣战第100章 柏林博览会第80章 农村变化第33章 财政有压力第35章 摘桃子第248章 中国世界体系,商人运动第23章 军事法庭第193章 巨额赔款第340章 经济崩溃,美国背黑锅第52章 巨额借贷扯皮第88章 安心效忠委员长第328章 春季大反攻,奥伦堡大捷第231章 巴达维亚危机第338章 军备战略第10章 侦查匪村第4章 独擒群匪第241章 北洋解体,夏钧的过墙梯第381章 全面复新第170章 海军出动第348章 钻地弹的威力第274章 一个民族的重生第63章 十大油田占了两个第61章 八个义务兵师团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娅第281章 中医扬名第一炮第398章 第三世界联盟反倾销预案第226章 等待横财第279章 医学博览会开幕前奏第124章 大败日寇第56章 洋妞第31章 矿业布局第66章 福建第一师第6章 民团成立第315章 亚洲经济一体化经济体,构建中国世界体系第58章 基础投资第25章 私下通信第155章 战争泥潭第44章 炮战(下)第322章 华东电影节第21章 二线部队第205章 吊丧,拜访第201章 袁世凯西去第30章 基础工业第249章 约定,成则帝制,败则下野第254章 定都开封第382章 俄国泡沫经济第177章 进攻西线第61章 秋收!第369章 第三世界联盟发展第253章 战略资源储备第13章 民心未附第77章 贿赂公使第277章 安宁与繁荣第118章 同盟国的军火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