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见

兵符在手,陈丹朱的行动没有遭到阻拦。

“哥哥不在了,姐姐有了身孕。”她对护卫们说道,“父亲让我去见姐夫。”

听了她的话,护卫们神情都有些悲伤,这几十年天下不太平,陈太傅披甲征战,很大年纪才成亲,又落下残疾,这些年被大王冷落,兵权也流散了。

但幸有儿女成材。

长女嫁了个出身平凡的小将,小将悍勇颇有陈猎虎风采,儿子从十五岁就在军中历练,如今可以领兵为帅,后继有人,陈猎虎的部众精神振奋,没想到刚迎击朝廷兵马,陈丹阳就因为信报有误陷入重围没有援兵一命呜呼。

现在陈家无男儿可用,只能女儿上阵了,护卫们悲愤发誓一定护送小姐尽快到前线。

陈丹朱出了城就弃车换了马匹,雨一直没有停,有时大有时小,路途泥泞,但在这连绵不停的雨中能看到一群群逃难的灾民,他们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向国都的方向奔去。

护卫们吓了一跳,吴地物资丰饶从无灾年,什么时候冒出这么多灾民?国都里外明明繁华如旧啊。

“二小姐。”在路边歇息的时候,护卫陈立过来低声说道,“我打听了,竟然还有从江州过来的难民。”

这意味着江州那边也打起来了?护卫们神情震惊,怎么可能,没听到这个消息啊,只说朝廷列兵北线十五万,吴地兵马在那边有二十万,再加上长江阻挡,根本不用畏惧。

但江州那边打起来了,情况就不太妙了——朝廷的兵马要分别应对吴周齐,竟然还能在南边布兵。

陈丹朱捧着一块干饼用力的啃着没有说话。

“二小姐。”另一个护卫奔来,神情紧张的拿出一张揉烂的纸,“难民们手中有人传阅这个。”

护卫们围上来看,字迹被浸泡,但依稀可以看到写的竟然是讨伐吴王二十罪——

他们的面色发白,这种大逆不道的东西,怎么会在国中流传?

因为吴地已经遍布朝廷眼线了,兵马也不止在北线列兵,事实上东起海滨西到巴蜀,夏军舟楫横亘连绵围住了吴地。

吴国上下都说吴地天险安稳,却不想想这几十年,天下动荡,是陈氏带着兵马在外到处征战,打出了吴地的气势,让其他人不敢小瞧,才有吴地的安稳。

如若不然,吴国就像燕国鲁国那样被瓜分了。

单靠天险?呵——看看吴王将父亲兵权分落后,这才不到十年,吴国就如同筛子一般了。

与接过父亲衣钵的新一代吴王沉迷享乐相比,这一任十五岁登基的新天子,有着不逊与开国高祖的智慧和胆气,经历了五国之乱,又卧薪尝胆养精蓄锐二十年,朝廷已经不再是以前那般孱弱了,所以皇帝才敢推行分恩制,才敢对诸侯王用兵。

而这二十年,诸侯王们老去的沉浸在旧日中荒废,新任的则只知享乐。

陈丹朱不说话专心的啃干粮。

护卫陈立迟疑一下:“二小姐,外边的情况要不要给老大人说一声?”

陈丹朱视线看着泥泞大路,停了没多久的雨水又淅淅沥沥的下起来,这雨会持续十天,河水暴涨,一旦挖开,最先遭殃就是国都外的民众,这些灾民从其他地方奔来,本是求一条生路,却不想是走上了黄泉路。

“不用说了,没有用。”陈丹朱道,“这些消息国都里不是不知道,只是不让大家知道罢了。”

这些动向消息父亲早就报告王庭,但王庭偏偏不应对,上下官员争论不休,吴王一味不管,认为朝廷的兵马打不过来,当然他更不愿意主动去打朝廷,就等着周王齐王两人出力——免得影响他每年一次的大祭祀。

祭祀的时候他会祝祷这个忤逆祖训的皇帝早点死,然后他就会挑选一个合适的皇子奉为新帝——就像他父王做过的那样,唉,这就是他父王眼光不好了,选了这么个不仁不义的皇帝,他到时候可不会犯这个错,一定会挑选一个很好的皇子。

要想能挑选合适的皇子,就要保存足够的实力,这是吴王的想法,他还在宴席上说出来,近臣们都赞叹大王想的周道,只有陈太傅气的晕过去被抬回来了。

唉,得知哥哥丹阳死讯父亲都没有晕过去,陈丹朱将最后一口饼子啃完,喝了一口冷水,起身只道:“赶路吧。”

护卫们对视一眼,既然如此,这些大事由大人们做主,他们当小兵的就不多说话了,护着陈丹朱日夜不停冒着风雨疾驰,就在陈丹朱一张脸变的没有血色的时候,终于到了李梁所在。

此时天已近黄昏。

陈丹朱没有立刻奔军营,在城镇前停下唤住陈立将兵符交给他:“你带着五人,去左翼军,你在那边有认识的人吗?”

左翼军驻守在浦南渡口一线,防控河道,数百战舰,当初哥哥陈丹阳就在这里为帅。

陈立毫不犹豫点头:“周督军在那里,与我们能兄弟相称。”看着手里的兵符又不解,“老大人有什么命令?”

这兵符不是去给李梁送命令的吗?怎么小姐交给了他?

陈丹朱道:“命令就是,没有老大人的命令,左翼军不得有任何移动。”

陈立应声是,选了四人,这次出门原本以为是护送小姐去城外桃花山,只带了十人,没想到这十人一走走出这么远,在选人的时候陈立下意识的将他们中身手最好的五人留下。

虽然他也觉得有点多心,但出门在外还是跟着直觉走吧。

陈立带着人离开,陈丹朱还是没有继续前行,让进城买药。

“小姐身体不舒服吗?”

余下的护卫们紧张的问,看着陈丹朱毫无血色又小了一圈的脸,仔细看她的身子还在颤抖,这一路上几乎都在下雨,虽然有蓑衣斗笠,也尽可能的更换衣服,但大多数时候,他们的衣服都是湿的,他们都有些受不了了,二小姐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子啊。

陈丹朱没有否认,还好这边虽然兵马驻扎,气氛比其他地方紧张,城镇生活还一如既往,唉,吴地的民众已经习惯了长江为护,就算朝廷兵马在对岸陈列,吴国上下不当回事,民众也便毫无恐慌。

朝廷怎么能打诸侯王呢?诸侯王是皇帝的亲人呢,是助皇帝守天下的。

城镇的医馆不大,一个大夫看着也不怎么可靠,陈丹朱并不介意,随意让他问诊一下开药,按照大夫的药方抓了药,她又点名要了几味药。

“小姐要这个做什么?”大夫犹豫问,警惕道,“这跟我的方子冲突啊,你要是自己乱吃,有了问题可不能怪我。”

这位小姐看起来形容憔悴狼狈,但坐行举止不凡,还有身后那五个护卫,带着兵器气势汹汹,这种人惹不起。

陈丹朱对他笑了笑:“别担心,我只吃你给开的药。”指着大夫拿来的另几种药,低声道,“这个是给别人的。”

什么意思?家里还有病人吗?大夫要问,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人声嘈杂。

“二小姐!”马蹄停在医馆门外,十几个披甲重兵下马,对着内里的陈丹朱大声喊,“大将军让我们来接你了。”

陈丹朱看着为首的一个小将,想了想才唤出他的名字,这是李梁的随身亲兵长山。

“刚要去找姐夫呢。”她说道,抬手掩鼻打个喷嚏,鼻音浓浓,“姐夫已经知道了啊。”

进了李梁的地盘,当然逃不过他的眼,亲兵长山担心的看着陈丹朱:“二小姐,你不舒服吗?快让大将军的大夫给看看吧。”

陈丹朱嗯了声跟着他们上马,重兵簇拥在街上疾驰而去。

军营驻扎好大一片,陈丹朱畅通无阻,很快就见到站在中军大帐前站着的男人。

陈丹朱有些恍惚,此时的李梁二十六岁,身形偏瘦,领兵在外辛苦,不如十年后雍容,他没有穿铠甲,蓝袍玉带,微黑的面容刚毅,视线落在下马的女孩子身上,嘴角浮现笑意。

“阿朱。”他唤道,“好久不见了,长高了啊。”

其实几天前才见过,陈丹朱心想,压下复杂心情,喊声:“姐夫。”

第二百九十九章 同悲第一百一十五章 下去第三百二十二章 解释第一百七十七章 慕名第四百五十三章 相见第三百一十一章 冷静第四百二十九章 废诏第四百五十七章 凝视第二百四十九章 邀请第二百六十一章 闷坐第三百七十三章 维护第七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九十六章 追来第二百二十九章 往来第二百一十二章 炙热第三百四十八章 知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醒来第十二章 告知第二百七十六章 安然第四百零六章 突发第一百五十五章 食果第三百二十二章 解释第一百零九章 过堂第七十四章 皇子第三十四章 邀请第四百一十章 望来第六十四章 不好第三百六十二章 好奇第一百四十三章 翩翩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牢第三十五章 入庙第一百八十五章 快刀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秀第十四章 大王第四百一十九章 消息第六十章 相见第一百六十一章 其意第三十八章 养病第三百八十五章 展露第一百三十一章 常氏第三百四十六章 准奏第七十一章 西京第七十八章 生计第一百九十五章 得见第一百二十一章 苦楚第十八章 细想第四百零三章 清楚第三百八十七章 开始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面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告第四百三十四章 日夜第九十章 经过第四百三十章 两端第三百七十九章 相遇第二百一十七章 结果第七十五章 慢寻第三十七章 病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哀叹第二百三十三章 决议第三百一十八章 入水第二百三十九章 反问第四百一十一章 好转第三百零二章 所思第二百二十四章 喜欢第一百一十三章 意思第三章 重见第四十三章 麻烦第一百零七章 给钱第三十二章 说法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识第二百九十九章 同悲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宁第二百零七章 妙学第一百五十一章 接受第一百九十九章 质问第三百九十二章 迷惑第四百三十章 两端第二百七十四章 未闻第一百七十八章 相陪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约第二百七十二章 难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欢喜第三百九十四章 斟酌第四百三十章 两端第三百一十七章 私语第四百一十六章 他身第三百七十五章 反复第四百二十一章 志向第五十七章 讲理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宴第四百二十二章 落泪第二百零五章 宣战第三百九十二章 迷惑第九十三章 悄然第三百零四章 咫尺第八十四章 听闻第一百二十六章 明白第一百九十八章 事关第六十五章 突袭第二十二章 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