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七曜之争(一)

半月后,承载着数十万大军的数千艘大小船只顺流而下,在燕齐边境的衡水城码头停靠下来。大军短暂驻留两日,从周边州县临时补充了粮草后,便第一时间渡过衡河,朝齐国发动了攻击。

事实上齐国对燕国一直都非常警惕,在边境营城也布置了数万兵马,可之前齐国内乱,从营城调走了一半精锐,留下的即便不是老弱残兵,也多是辅兵民勇。

后来齐遨宇平了内乱,又应王佑要求,齐国需要往前线又派出了大军,当时齐遨宇不舍把精兵派走,又下旨从营城调走三万人马,结果当张士杰小心翼翼的发兵攻城后,才惊愕的发现,营城内竟然只有数千人马,还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辅兵。

如此情形,结果自然就不用多说了,虽然没有一鼓而下,但也只纠缠了不到一天,营城就投降了。

有了首胜,再然后,就好像老天爷都在帮忙一样,顺利的像是一场游戏。

月乡、世安、磬府……

燕军几乎以三日一城,七日一府的速度在推进,留下沿途一片焦土。

只不过这不意味着燕国一路畅通无阻,泥泞的路况,艰难的补给,对于燕军上下都是巨大考验。

也正因此,一开始打下营城后,张士杰脚步立即就慢了下来。

结果不到三天,王佑的圣旨就到了,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个意思——不惜一切代价,加快速度。

张士杰无奈,只好依旨行事。

既然不惜代价,他就只能选择另一种行事手段。

粮草不足?

器械难以补充?

民壮不够用了?

生火之物用光了?

很简单——抢!

缺什么,就去抢什么,谁敢阻拦,那就是敌人。

既然不惜代价,自然就不能再讲什么规矩,结果就是,燕军所过,如同蝗虫过境,只留下处处焦土。

齐国的反应令所有旁观者都失望不已,本以为是两头巨兽的相互撕咬,可当战争真正爆发后才发现,这分明就是大人和孩子的玩耍。

说是毫无抵抗有些夸张,不得不说,在燕军征伐的过程中,齐国也涌现出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有与城同殉的一方主官,也有毁家为国,组织民壮抵抗的民间志士。

但是,面对杀戮机器一般的燕国大军,这些零星而微弱的抵挡根本无法阻止它们的前进脚步。

究其原因,并非燕齐两国军事实力相差真有这么大,而是无论是齐遨宇还是其他什么人,都没有想到王佑会如此果决,就这么突然发动了战争。

没有谈判,没有试探,就那么突如其来的发动了雷霆一击,让齐国上下全都猝不及防。

快,快,快。

燕国的战略很简单,暴怒的王佑根本不需要指导任何战术,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快,像闪电一样快,快到让齐国上下不及反应。

而张士杰也完全按照王佑的战术行动,一但出手,便是迅雷之势。

等到齐遨宇下旨从各地调兵时,神策军已经消灭了齐国在无定城的驻军,不顾河对面虎视眈眈的草原人,一把火烧掉无定城后,直接调转马头,也杀进了燕国。

仅仅一支禁军,便已经让齐国焦头烂额。当更强大,更精锐的神策军杀进齐国时,齐国东线已经全面崩溃。只短短一月时间,面向燕国方向的所有城池都被燕国占领,成为了两支大军的后方营地。

……

临淄的繁华已经不见,街上店铺九成九都已经打烊。都城为绝望的气息所覆盖。

御书房里檀香袅袅,四角火盆里热炭已经烧成了银白。

齐遨宇蹙着眉头,正在翻阅刚刚送来的战报。

燕军的行进速度太快了,尽管齐国禁军已经赶赴战场,但只能勉强支持,用了上万条人命,终于把燕军挡在了招远城外。

招远城,距离临淄只有百里远,说是近在咫尺都不为过。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齐遨宇怒气冲冲的把手里战报扔到脚下,同样是几十万大军,同样曾在战场与草原交锋过的精锐,再加上地利之便,竟然浦一交手,便被燕国打得落花流水,他岂能不怒,不恨?

齐遨宇来回踱了几步,越想越气,大喝道:“来人!”

一个太监小跑进来,匍匐跪倒:“皇上!”

齐遨宇怒问道:“楚国呢,怎么还没有消息?”

太监浑身颤抖道:“回陛下,奏章和军报只要到了宫里,第一时间都会送至御前,现在没有,怕是还没到京城。”

其实太监说的这些,齐遨宇又何尝不知?只是眼下情况,楚国已经成了齐国的救命稻草,他不得不急。

“退下吧。”

齐遨宇强忍着心中焦躁,不耐烦的挥退太监,就在太监连滚带爬即将出门时,他又出声叫住:“若有楚国消息,立即来报。”

习惯了运筹帷幄,当事态脱离了掌控,齐遨宇的心瞬间便乱了。

他根本没有想过,身为燕国皇帝,王佑会如此果决,如此……任性!

没错,在齐遨宇看来,王佑的举动就是任性。

一开始听说燕国派兵攻齐,齐遨宇只当王佑想以此威慑自己,顺便转移视线,摆脱自己给他送上的那顶“无信无义”的帽子。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王佑会这么强硬,而且一动手就是雷霆万钧之势,不但派出了禁军,还让神策军覆灭了前线齐军后转道南下。

在草原虎视南曜的情况下,他竟然就这么不管不顾,直接挑起了南曜内战!

“他怎么能,他怎么能?”

齐遨宇一边踱步,一边咆哮着踢翻了书案前的香炉,两个站在角落里伺候的小太监立即跪下请罪。

“滚,都给朕滚出去!”

两个小太监不敢出声,颤抖着磕了个头,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

等御书房里只剩下齐遨宇自己时,他才脱力般坐下,身体也开始微微打颤。

事实上,他已经后悔了。

直到燕国大军压境,齐遨宇才突然发现,这种国与国的正面碰撞,任何阴谋诡计都是那么的可笑。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对抗,比拼较量的还是军力、国力,所谓的计谋,只能用来辅助。

齐遨宇之所以后悔,并非自己去挑衅王佑,而是后悔没抓住时机,趁无定原之变时直接发兵攻燕。

他理所当然的以为,若是齐国先一步发兵,定然是另一番情况。

南北对峙千年,说是南曜诸国联军,可任何人都知道,燕国在其中至少出了八成以上的力量。

齐遨宇以前还以为这只是夸大其词,可直到燕国出手,他才终于看清了对方的实力。

可笑齐楚谋划多年,真到了战场上,一方兵败如山倒,另一方则直接怂了。

相比起燕国,齐遨宇其实更恨楚国。

燕国是敌人,可楚国却是盟友。来自敌人的攻击理所当然,来自盟友的背叛才令人切齿。

可不管齐遨宇心中再恨,他也清楚,如今的齐国非常需要这位盟友。

实际上,齐遨宇的恨意并非无由,若非楚国眼睁睁看着盟友被覆灭,齐国怎会落到如此地步?

若是在无定城时,楚国能与齐国联手,就算不敌神策军,也完全可以与其纠缠不休,让神策军腾不出手来南下。

齐国落到如今境地,固然有齐遨宇自己责任,但楚国的临阵胆怯,也同样是根源之人。

Www⊙тTkan⊙¢Ο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不管齐遨宇如何悔恨,如何惋惜,眼下情势已经不可逆转。燕军已经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士气,更重要的,是打出了战果。

对一个国家来讲,除了仇恨,更多的还是利益,刚刚开战时,燕国内部其实分歧很大,认为王佑仓促开战太过鲁莽,后果也很难料。

可当燕军用胜利证明了王佑的正确,特别是占领了齐国数千里土地之后,燕国内部吵杂的声音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所有不同的意见和分歧都被这份沉甸甸的胜利果实压下去了。

在内部意见不一的时候,都打把齐国打的落花流水,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的燕国,又会多么可怕?

难道说,这就是直面天命之子的真正压力吗?

“怎么办?”

齐遨宇很焦躁,他急需破局之策。

这时,一个黑衣太监轻手轻脚的走进来,伏首禀报道:“陛下,有消息了。”

“消息,什么消息?”

齐遨宇不耐烦的反问一句,转身看向来人,先是一怔,随后恍然:“沈丹婴的消息?”

这位太监名声不显,少有人知,他姓何名礼,执掌齐国暗卫,是除枭卫外,南曜最大情报机构的首脑。

何礼伏在地上,恭声回道:“回陛下,奴婢已经着人将其包围,随时可以抓捕。”

“终于现身了么?”齐遨宇双目微眯,露出一丝冷色,哼道:“此女非寻常之辈,小心别让她跑了。”

“陛下放心,若只抓人,立即便能行动。只是,奴婢查到此女手中有大量粮草物资,眼下国事艰难,若是能将这些东西查获,或许有助陛下稳固局势。”何礼声音柔和,让人听着很舒服。

齐遨宇微微点头,闭上眼睛沉吟片刻,吩咐道:“言之有理。传朕旨意,让禁军派出两营人马配合暗卫,务必把她的仓库翻出来。”

“是,奴婢遵旨。”何礼叩首领命,无声退下。

1、齐遨宇坐回案后,拈起毛笔,微一思量,便开始落笔。

“自古君王御国,当以民为贵,社稷轻之,守戎而御外,与亲邻睦好,此乃千年以降,诸国崇奉之诣,以至北夷天命倾移,方有今日之南曜。”

“今有燕国暴君王佑者,不继祖姓,不承诣统,凭一已喜怒专横朝野,当此北夷交锋之际,恃武跋扈,贸然兴兵侵齐,搅乱天下。当此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如此,徒使诸国战兢,此为无道之为,无道之君也。”

“……齐遵祖训,与友邻相睦,未为防弊,不想暴燕趁隙兴兵,反与我仇。故,朕逾告诸国,燕无道,愿有志者同兴兵戈,与正义相合共伐之。使万民安其所,天下得安宁。故兹告谕,相宜知悉。”

洋洋洒洒,转眼间一篇檄文付诸笔下,齐遨宇重头浏览一番,吩咐道:“着礼部抄录,传檄天下。”

“是。”

……

临淄城内有很多巷坊,但随便找个临淄人问起哪条巷子最出名,答案永远都只会有一个,那就是书苑巷。

书苑巷之所以出名,并非因为它的住户,而是因为它的特色。

这里共有三百间铺子,所有铺子都只卖一样东西——书!

在这里,能买到整个齐国,甚至整个南曜所有的书。

经史典籍,天文地理,杂说异志,武功秘籍,甚至连草原巫术在这里都有得卖。

在和平时期,这里就是天下文人的圣地,诸国文人但凡及冠,只要条件允许,都会来书苑巷看上一眼,如同朝圣。

但是因为燕齐战争的突然爆发,这里很快荒凉了下来,此时已近正午,三百间铺子,却仅有不到两成店家开业。

其中一间书店名为文华堂,此时沈丹婴就坐在文华堂后院的一颗梅树下,手里拿着一本诗集,正在一边饮茶,一边赏梅,一边似随意的朝几个手下吩咐着什么。

失败了!

虽然非战之罪,可沈丹婴仍然感到沮丧,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失败,更没有想到王佑会突然兴兵。

突如其来的燕齐之战,让本来就已经高不可及的粮价再次飞涨,而伴着燕军步步推进,齐军步步后退,到了现在,已经不是价格问题,而是根本就买不到粮了。

如今,临淄城内八成以上的百姓,每天都靠朝廷救济的粥铺才能勉强活命。

而想要平抑粮价,首先得让百姓们对未来有信心,再配合大批放粮对市场对行打压。可眼下的形势,百姓信心从何而来?

至于放粮,就更行不通了。

就算是沈丹婴,也没办法在这种时候把粮食运进临淄。

沈丹婴脸色有些阴沉,心里感慨着世事无常,嘴巴也不闲着,朝身前三男一女吩咐道:“齐遨宇要动手了,带好帐本,你们从地道先走。”

四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位掌柜打扮的六旬老翁蹙眉问道:“东家,那您呢?”

沈丹婴摇头:“我不急,他急着找我,无非是临淄缺粮了,如果价格满意,卖他一些又何妨?”

那位女子年过四旬,身材有些发福,样貌也很普通,若是换上一身粗布麻衣,简直与寻找村妇无异。

她听了沈丹婴的话,面露焦色,劝道:“东主,还是别冒险了,眼下齐国形势不妙,万一那位狗急跳墙呢?”

沈丹婴很有主见,但做为一方势力的首领,她自然也是能听得进意见的,当下略一沉吟,点头道:“昱珀说的也有道理,齐遨宇此人阴险毒辣,倒是不得不防。”

四人都是一喜,昱珀趁热劝道:“那咱们快走吧,重要的帐本都已经收好了。”

沈丹婴摇头:“你们先走,我得再等等,楚国和越国的消息马上就到,咱们一走,怕是要断了联系。”

“东家!”女掌柜急的直跺脚 ,这时,天上突然扑棱棱的落下一只信鸽,沈丹婴脸色一喜,起身笑道:“看,这不就到了!”

说着,沈丹婴一抬手,那信鸽凌空盘旋两圈,落到了她掌上。

沈丹婴从信鸽脚上解下一只竹筒,放飞信鸽,正准备查看消息,前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五人脸色均是一变,老翁急道:“小韩带东家先走,咱们拦一阵。”

昱珀急急一点头,不等沈丹婴说话,拉着她就往后面屋子里跑去。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慢了一步,前堂传来一声惨叫,紧接着就是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第六十一章 多狸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见伊人(上)第二百五十章 困境(上)第一百八十章 三星聚会(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牢笼(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破冰第一百五十五章 金蝉脱壳(下)第十章 父女情深第一百零二章 血拼第三百三十五章 矩子之争(上)第八十七章 迷惘第四百四十章 阴谋(一)第四百四十章 阴谋(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祖陵惊变(中)第二百零二章 器械之争(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美人心思第三十一章 下马威第三百六十一章 苏慎(二)第二十九章 重逢第一百章 初阵(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吴家港(四)第一百九十章 掀桌(下)第四十一章 见缝插针第九十一章 面子与里子第一百九十章 掀桌(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止戈为武(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京(三)第十二章 逆天改命第一百二十七章 退兵第三十六章 月下之盟第二百七十七章 黄泉相见(上)二百六十七章 牢笼(十)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冰第一百六十四章 草原四百六十章 风波平地起第四百三十九章 历练(五)第二百一十章 龙吼巨炮第三百三十二章 腥风血雨第四百一十七章 天命再会(六)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杀(上)第四百零二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三十六章 身不由己第三章 零落的家书第五十章 幽闭第七十四章 新任务第一百五十一章 恶狼(下)第二百零二章 器械之争(五)第三百一十八章 七曜(下)四百六十四章 端倪初现(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天命再会(五)第四百一十九章 天命再会(八)第八十章 虎皮羊质第二百零三章 器械之争(六)第二百六十章 牢笼(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冬樱(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群第四百八十九章 众叛亲离(下)第六十九章 脱罪第二百零二章 器械之争(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议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挽歌(四)第三百零八章 枭雄的诞生(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祖陵惊变(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夜行第一百六十六章 两清第二百九十四章 挽歌(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奢侈游戏第四百一十五章 天命再会(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狸到来第一百二十二章 赠剑第十一章 河畔会盟四百七十七章 无形的手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海(四)第十九章 困龙第四百三十八章 历练(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历练(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杨烈进京(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武者风采(下)第二百二十章 吴家港(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苏慎(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出海(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西墨第一百二十五章 龙吼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聚第一百六十六章 两清第一百二十三章 立威四百七十三章 良知一现第二百一十四章 冬樱(上)第一百零四章 负伤第一百一十章 螳螂与蝉第二百五十一章 困境(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命三分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海(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挽歌(八)第三百六十六章 商会的力量第二百三十二章 矩子(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燃烧的大地(七)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海(十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众叛亲离(下)第一百四十章 马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