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章 观刑部审案2

261章 观刑部审案(2)

张梁看了看水仙,又看了看周锦鸿,这才继续道:“这么说,周公子昨晚不是去找这位姑娘的?”

“自然!”周锦鸿忙着含笑道,“我昨夜不过是找了云鬟听听曲子,大人若是不信,召她过来一问皆知。”

“那倒不用了!”张梁拍了拍惊堂木,随即问水仙道,“你是何人?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小女子本姓陈。”水仙忙着磕头道。

“哦?”张梁点头道,“姓陈?艺名叫什么?”

“水仙!”水仙忙道。

“嗯!”张梁道,“你可认识此人?”说着,他指了指周锦鸿。

“自然认识!”水仙忙道,“回大人,周公子乃是户部尚书家的公子,小女子自然是认识的。”

“你……”周锦鸿恼恨的瞪了她一眼,水仙却是如同没有看到。

周允也皱眉,昨夜他不是不想在水仙身上做个手脚,甚至他还想过,最好有什么法子让水仙死在大牢内,倒是干净利落得很。但是,他打听了一番,水仙居然没有被关在刑部大牢的女牢内,显然张梁早就防着他。

如此一来,想要串供自然不能,甚至连一丝口信都递不进去。而周允和张梁虽然同朝为官,眼中原本着实瞧不起这个根基浅薄的刑部尚书,而张梁由于去年邵书桓的案子,心中也恼恨周允把他闭上绝路,差点万劫不复,因此两人算是交恶,两人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往来关系。

张梁又用力地拍了一下惊堂木。看地邵书桓都有些替他担忧。会不会一下子。就把刑部大堂上地桌子给砸了?

“水仙。本官问你。你是如何和周锦鸿认识地?”张梁大声问道。

“回大人。自幼就认识!”水仙低头道。

“自幼认识?”张梁摇头道。“水仙。大堂之上可地说实话。你一介青楼女子。怎么可能自幼认识周家公子?这可有些说不过去了?”

“回大人。小女子本来并非青楼女子。家父本也朝中御史。由于和周家交好。自幼便通家往来。因此早就认识周公子了。后来家父犯了事。小女子入了奴籍。沦落青楼……”水仙看了看周锦鸿。低声答道。

“原来如此!”张梁道。“如此说来。你本是陈御史家地女孩子?”

“正是!”水仙忙道。心中却存在几分侥幸心理,只要这位张大人念一些往日和父亲同袍之情,审理此案,说不准自己能够借此脱了奴籍,跳出苦海。

“那昨晚你们可曾相见?”张梁说着,又指了指周锦鸿,“他昨晚可是去找你了?”

“回禀大人,正是!”水仙向上磕头道。

“你胡说,谁去找你来着。不要脸地贱婢!”周锦鸿刚才连连冲着水仙使眼色。偏生水仙都如同没有见着一般,如今听得她如此说法。心中大怒,碍于大堂之上。也不能把她怎么着,因此忍不住就大声喝斥道。

“水仙,大堂之上可不容撒谎。”周允狠狠地盯了水仙一样,冷冰冰的开口道。

“放肆!”张梁道,“周锦鸿,本官没有问你来着,难道你还想要咆哮公堂不成?”明着是说周锦鸿,周允脸上也有些挂不住。转首之间,正好看到邵书桓轻轻的笑了笑,神情之间说不出的讽刺。

“水仙,大堂之上不容撒谎,本官再次问你,昨晚周锦鸿可是去找你的?”张梁再次问道。

“正是,小女子不敢撒谎。”水仙忙道。

“是他一个人嘛?”张梁继续问道。

水仙正欲说话,周锦鸿却大声答道:“正是!”

“闭嘴!”张梁怒道,“再敢放肆,一并打嘴----水仙,回答本官的问题,是他一个人,还是有着同伴?”

“回大人,还有二殿下。”水仙大声答道。

“你确定?”张梁深深地吸了口气,问道。

“是的!”水仙道。

“胡扯!”周允冷冰冰的道,“水仙,想那二殿下是何等尊贵,岂会去青楼妓馆这等地方?”

“周大人此言差矣!”张梁连连摇头道,“昨夜由于发生了命案,所以本官闻报之后,立刻就去了碧水亭,当时二殿下也在场。”

周允半眯着眼睛,冷冰冰的扫过水仙,张梁又问道:“水仙,大堂之上可不容撒谎,本官在问你一次,二殿下昨晚可是去找你的。”

水仙忙道:“回禀大人,二殿下昨夜正是去找小女子的。”

“哼!”周允冷哼了一声。

“昨夜碧水亭发生打斗,你可知道?”张梁继续问道。

“略知一二。”水仙低着头,低声道。

“张大人,你不觉得此案审理极为不公嘛?”周允突然插口道。

“怎么不公了?”张梁问道。

“既然是打斗,当然得把打斗的双方一起拘捕到案,可如今张大人却仅仅传讯小儿,岂不是不公平得紧?难道说,堂堂刑部尚书,居然也是欺软怕硬的角色,想来那邵家如今炙手可热,自然不容轻忽,所以张大人就由着邵庆逍遥法外?”周允咄咄逼人。

“周大人,你怎么知道我没有传讯邵庆到堂,现在是我在审案,你如果想要旁听,就旁边坐着,否则,你上奏陛下,让陛下把此案移交户部就是,本官还懒得管这烫手山芋呢。”张梁最近憋着的一肚子火气,总算找到了一个发泄口,毫不客气的甩向周允。

周允被噎得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大人,令郎可还真够风流地,或者说----念着旧情不忘?”邵庭嘿嘿笑了两声,盯着水仙道,“这陈家的小娘子,倒也长得有几分姿色。”

周允刚刚被张梁抢白了一顿,闻言哼了一声:“小儿是年少荒唐,倒不知道那堂堂宰相大人,在碧水亭保养婊子,在谈香居开窑子赚黑心钱,又算什么了?”

邵庭闻言大怒,陡然嗖的一声就站了起来,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动拳头的趋势。

邵书桓轻轻笑道:“周大人说的对极了,家父只能开个窑子赚点黑心钱,这要养家活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比不得周大人,手握户部重权,自然不用为着银子发愁,啧啧,我们都是知道的,张大人,您说对嘛?”

张梁闻言,摇头苦笑,口中却依然答道:“论钱嘛----这自然是户部最多了,我等穷官,除了做些小生意赚几个,也别无它途了。”

周允气得变了脸色,陡然站起来,指着张梁道:“张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就是实话实说!”张梁道,“周大人,本官在审案,你要是没事就坐着旁听,你要是有事,就请自便,别老是打岔好不好?”

“好好好,我倒要看你审个什么出来。”周允哼了一声,怒道。

“那你就瞧着----来人,传邵庆。”张梁大声道,两边的衙役扯着嗓子大声喝道,“传邵庆!”

外面,邵庆一身青色长袍,缓步走进大堂,见着张梁,向上作揖道:“见过张大人。”

周允眼见周锦鸿跪在地上,而邵庆仅仅只是作揖,冷哼了一声问道:“张大人,同样的昨夜发生斗殴事件地主谋,为何却是两种待遇?”

“我说周大人!”张梁偏着脑袋,看着周允道,“您是户部尚书,但好歹也是大周国地一品大员,我大周国的律例你不会不知道吧?正五品以上官员,堂审可以不必下跪,这一点你难道不知道?邵庆乃是从三品亲兵卫队长,陛下钦封地,你难道不知道?”

周允看了一眼对面的邵书桓,心中着实着急,张梁今天处处和他顶撞,瞧其模样自然是偏向邵家,这案子再由着他如此审问下去,非得被他整出点事情来不可,当即冷冰冰地开口道:“堂堂从三品亲兵卫队长,却跑去妓馆鬼混,莫非是受人指使,故意捣乱?”

“我说周大人,我没事跑去妓馆捣什么乱啊?”邵庆看了看邵庭,然后冲着邵书桓笑笑,继续道,“回禀张大人,下官这人比较荒唐,没事就爱逛个青楼什么的。”

“年轻人嘛,都是打这么过的,本官能够理解。”张梁道,“我大周国律例从来没有规定不能逛青楼,所以,小邵大人,你说重点就是。”

“倒也没什么,只是我和周公子、二殿下同时看上了一个姑娘,于是就发生了口角,随即就动了手,这也是下官糊涂罢了---大人知道,我乃是桓殿下的亲兵卫队长,晴瑶别院遇刺,桓殿下受伤,陛下震怒,下官多有失职,因此心中也着实想要破除此案,不料昨儿和二殿下的侍卫动手,请震惊的发现,二殿下的亲兵侍卫,所使用的兵刃,居然和晴瑶别院刺客所用兵刃一模一样。”邵庆朗声说道。

“胡扯!几把刀谁都可以使用,如此牵强附会,未免太过了。”周允急道。

“周大人稍安勿躁!”张梁道,“经过本官查证,昨夜二殿下亲卫所用的兵器,确实和晴瑶别院刺客所用兵器一模一样,如果说一点瓜葛都没有,只怕也没人相信吧?”

144章 花酒294章 西蛮惊变079章 调琴048章 关他鸟事087章 雪夜089章 大师和名妓190章 无双公主126章 养虎为患353章 恋其美色393章 四方云动370章 蛇围164章 投诚366章 破庙春宫380章 反目384章 骂阵345章 南殷公主320章 真相192章 物是人非230章 那午夜的猫叫声169章 欲盖弥彰339章 故弄玄虚107章 秋后算账287章 端起架子334章 借江南一用204章 天下为注125章 没有退路067章 御制007章 抄袭遭天谴103章 原来如此155章 公主失踪了389章 战还是不战361章 夜祭353章 恋其美色171章 小楼美人122章 病急乱求医220章 书房夜话仕途经济242章 玉簪157章 不是嫖妓385章 气绝042章 胭脂泪1395章 埋伏1293章 凶杀现场249章 栽赃惨叫038章 晚宴022章 邵赦回京299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343章 假的389章 战还是不战127章 新丧210章 荒唐事084章 郡主来了327章 算不算是谋逆302章 别让他回来了333章 太子现在何在276章 壮阳药232章 刺杀的过后358章 爆发058章 搜查尚书府294章 西蛮惊变228章 建势2110章 盐税051章 做一回白痴010章 让你假冒我儿382章 周帝被困230章 那午夜的猫叫声348章 九阙之上152章 公主郡主名妓120章 不知道397章 混战大快人心190章 无双公主015章 我没裸奔的习惯328章 此一时彼一时也396章 埋伏2027章 栖霞轻烟袅袅392章 所图不小028章 连人一起送270章 鞭打二皇子153章 扰民闹事者151章 炉火纯青的小把戏249章 栽赃惨叫004章 抄袭无罪1195章 文渊阁私议082章 半圆347章 破庙2311章 可怜未老头先白166章 边关战事348章 九阙之上102章 进宫243章 把碧水亭给我砸了211章 您托付他办什么的062章 党派之争221章 辩论178章 拦截380章 反目349章 有人说谎003章 独孤九式234章 麻烦人096章 璇玑内卫230章 那午夜的猫叫声250章 董卿儿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