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舍大义存小义

罗幼度轻轻地吹燃了火折子,将林仁肇的信付之一炬。

想着林仁肇信中的内容,罗幼度将烧干裂成五份的纸灰,一并放在手中轻轻地搓揉着,赵匡胤这手伸得还真长,都伸到他这边来了。

焦继勋并没有吐露自己真实的意图,就让林仁肇给堵了回去。 шωш● ttκǎ n● ¢ ○

林仁肇并不确定焦继勋给他介绍的对象是谁。

但焦继勋对赵匡胤推崇备至,经常说他的好话,多次说要介绍他们认识。

林仁肇明显察觉焦继勋有潜移默化他的意思。

故而信中猜测焦继勋给他介绍的对象不是自己的亲戚就是赵匡胤的亲戚。

对于林仁肇的判断,罗幼度还是表示认同的,毕竟赵匡胤确确实实有一个妹妹,就是历史上嫁给了高怀德,现在让他搅黄还没嫁出去的那位。

大周军方除了最受瞩目的三司,最显眼的就是大周水师的扩充发展。

那是一支位于三司之外的军队。

自己的铁哥们焦继勋既然当上了这个水军都指挥使,以赵匡胤的野心手段,哪有不将触手向那边发展的道理。

以赵匡胤的眼光,选择林仁肇就不奇怪了。

这个历史上的宋朝太祖或许没有跟郭荣叫板的意思,但绝对不甘心位于他们三人之下,默默的发展自己的力量。

不过……

罗幼度“嘿嘿”一笑,别的不好说。

林仁肇可不是为利益所动的人。

历史上他为了给南唐博一小小活命的机会,可以堵上全家性命的忠义之士。

只可惜李煜非但不敢用,反而听信谗言,将林仁肇毒死了。

自己已经收到了林仁肇的好人卡,赵匡胤想要将心思花在林仁肇身上,注定徒劳无功。

别以为焦继勋这个水军都指挥使就能压着林仁肇这个水军指挥使。

焦继勋虽是正的水军统帅,可水军训练的事情都是林仁肇负责的。

他不过一个挂名而已。

只是……

郭荣随便选一个水军统帅就是赵匡胤的至交。

他们老赵家的人脉还真有点可怕。

赵匡胤能够黄袍加身,真不是意外。

有这样的对手,不能掉以轻心。

罗幼度暗自思量着。

“看来得加快张永德的攻略了!”

罗幼度拍了拍手上的灰,眯起了眼睛。

同一时间。

赵匡胤也得到了林仁肇心有所属的消息,遗憾地摇了摇头。

林仁肇给了他极深的印象,如果能够得到他的相助,那无疑是如虎添翼。

虽然焦继勋来信中说,他有信心说服林仁肇,可口头上的友好,哪里比得上姻亲关系?

赵匡胤可是将“姻亲联盟”玩出了新花样,赵家的儿郎、女儿娶的嫁的都是军方高层。

不说他赵家的底蕴,就这亲戚一个个列出来都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二郎!”

赵弘殷在赵匡义的搀扶下找到了在书房的赵匡胤。

“父亲,您不在床上歇着,来这里做什么?”

赵匡胤叫了一声,上前搀扶。

赵弘殷在半个月前便觉得身体不适,看了很多大夫,就连郭荣也派了御医前来医治,就是不见好。

赵家已经暗中筹备后事了。

赵弘殷没有理会赵匡胤的话,而是说道:“你要考虑到什么时候。官家什么脾性,你跟了他那么久,还不知道吗?”

“别看他全心全意地处理政务,将军务就给魏仁浦、罗幼度,最多一年,他便会忍耐不住,出兵建功。”

“苗先生说了,最好在下次出征前,获得都点检的位子。这样你便有望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兵之帅。我们赵家也能在朝廷上站稳脚跟,指不定还能如符彦卿一样,最后受印封王。”

赵弘殷说的苗先生,叫苗训字广义,师从陈抟老祖,善天文占候术,以谋略见长。

在赵匡胤行走江湖的时候与之结识,现在担任赵匡胤手下担任判官,是他的首席谋士。

赵匡胤脸色有些为难。

他现在的情况很尴尬,不上不下。

以地位而言,经过淮南之战,他已经荣升为大周军方第四号人物了,与老将向训并列。

但他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别的,就在于他是老四。

大周军方现在是李重进、张永德、罗幼度这三位三司长官独一档,然后就是老四老五老六老七……一直往下。

老四与老十八,差别不大。

但是老四跟老三,却有着一条鸿沟。

不入前三,老几除了俸禄多些以外,几乎没区别。

赵匡胤想要更进一步,唯有取代自己的上司张永德。

故而赵弘殷、赵匡义、苗训一致觉得是时候挤掉张永德了。

不挤掉张永德,赵匡义就不可能全面掌控殿前司,成为大周殿帅。

对此赵匡胤内心极为复杂,张永德待他极好,一直将他视为接班人来培养。

当初他娶彰德军节度王饶第三女王氏的时候,张永德便出了数以千计的金帛银钱资助。

张永德对其称之为恩重如山亦不为过。

现在却要对他下手,赵匡胤难免犹豫,拿不定主意。

“兄长!”

赵匡义道:“不是你要对付张殿帅,而是官家要对付张殿帅。官家这般提拔兄长,不就是为了让你取代张殿帅?张殿帅是太祖皇帝的女婿,而且还是太祖皇帝的从龙之臣,官家焉能不忌惮?”

“为官家分忧是大义,私人情感是小义。”

“舍大义而存小义,何其愚蠢!”

将忘恩负义说得如此清新脱俗,除了赵匡义也没谁了。

赵匡胤沉声道:“这不是大义小义的问题,某是担心一旦出手,就无法回头。张殿帅手上实力不可小觑,别偷鸡不成蚀把米,闹得殿前司上下不和,人心离散。”

“官家能够容忍下属间的不和,但绝不能容忍因为不和而败坏国事。”

“父亲、三郎,非我感情用事,而是不敢草率出手。”

赵弘殷长叹一声道:“二郎的顾虑也有道理,此事确实不能草率。万一令得官家不满,可就不妙了。可惜,为父这身体,不知能不能撑到见你成为三司长官的一日。”

赵匡胤决然道:“父亲放心,孩儿自问不输李使相、张殿帅,未来必不会在他们之下,魏王才是孩儿目标。”

赵匡义这时道:“其实兄长无须与张殿帅明争,暗中下手就好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调戏圣女第四十八章 石守信闯开封府第694章 送行第十八章 单骑斩将第668章 万全大阵第九十一章 符皇后的决定第六十章 乱局中的决策第五十八章 老天送的大礼第六十一章 南唐军乱第653章 奇袭的前奏第二十六章 无可弥补的差距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学第一百二十六章 各怀异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交趾定第四十三章 和州攻防第三十六章 殿前司的军人,为何不行?第663章 出击 入冬第二十五章 殿试第707章 压力反转……第二十九章 栉风沐雨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方之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兵抵西域第三十三章 兵临舒州第四十八章 深谋远虑第十三章后蜀名将第四十章 琉球群岛第一百三十九章 驾临洛阳第一章 嫡长子名“丑丑”第七十六章 吴越纳土第十章 齐活了第十四章 故人传讯第十一章 灌酒第三十九章 大理权臣高方第五十一章 穷寇莫追第三十一章 陛下,真神人也第四十三章 升官第一天第六十五章 杀手锏第五十七章 无为县火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发动圣战第五十章 料事如神第一百八十八章 雪崩第六十三章 甘为棋子第十三章 不可轻易效死第六十四章 淮水列阵第六十八章 威压江南第二十四章 短视?远见?第四十六章 讲道理是为了打服第二十七章 议和失败第669章 孙吴在世,韩白重生第三十章 黑火药第九十七章 高丽之事第三十七章 进与退第一章 契丹上元节第四章 一脚踹了过去第四十五章 殿中策(上)第三十九章 三降将第680章 一边决死 一边过节第六十一章 直捣临潢府第五十三章 你来我往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675章 大仁大义第六十九章 朴实无华的攻击第六章 效仿诸葛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四章 面试 领军备第八十三章 丑丑、阿貔第二十七章 顺应民意第六十七章 全线溃败第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十章 龙骧军扬威第十章 捅刀子 穿小鞋第一百四十三章 提倡研究第五十六章 发挥失常 溃败在即第十五章 舆论爆发第七十一章 越级的折赛花第三十九章 制造战机第十八章 老少两狐狸第三十五章 备棺断案第一百三十七章 就让本殿说服他吧第二十六章 无可弥补的差距第二十七章 顺应民意第657章 十面埋伏第二十一章 给丑丑选伴第四十七章 悍将第二十三章 娥皇入宫第十二章 不认同(求收藏推荐)第六十五章 杀手锏第三十三章 治将第一百零八章 原是内鬼!第九十三章 指鹿为马第四十八章 别去招惹了吧!第九十八章 立国第667章 敌众我寡第十三章 四方乱局第九章 卒虽少,可用矣!第二十一章 给丑丑选伴第四十七章 酒馆斗殴第四十一章 青楼见闻第三十八章 不急,就快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死咬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