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

到底帮谁?

这个念头在赵匡胤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很快就不去想他了。

豁达一笑,赵匡胤说道:“回去告诉石兄弟,某一定准时赴约。”

石守信会帮谁,赵匡胤无法确定,但他清楚当前最重要的是殿前司的稳定。

石守信在殿前司有一定威望,他特地相约,若自己不去,影响不好。

何况就现在的情况,罗幼度必然是自己劲敌。指不定未来会有针锋相对之日,石守信就算不帮自己,也别帮着对方对付自己。

保持关系,至少能够令之处于中立地位。

就在送请帖的管家离去不久,赵匡义快步走了进来,一脸兴奋。

“兄长!”

赵匡义皱眉问道:“刚刚路上看到了黄管事,石守信找兄长有事?”

他对石守信这个“叛徒”可没有半点好感。

赵匡胤随口一说道:“请我去喝酒的,不管他。”

他不愿意多说,看着忙前忙后的弟弟,感慨道:“这些天辛苦你了……”

他手下并非没有谋士,有苗广义、楚昭辅,但楚昭辅不敢深信,而苗广义重阳谋而不是权谋,反倒是自己这个年纪轻轻的弟弟,办起事来游刃有余,手段老辣,好似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一样,给了自己莫大的帮助。

赵匡义说道:“你我兄弟,贫富一体,何分彼此?”

赵匡胤颔首道:“说的是,陛下多日未出文德殿,情况不容乐观。你我兄弟,拼搏一把,就算走不到想象中的那一步,搏个王位也好。到时候,我正你副,去个富饶的地方称王称霸,也好过在这京中听妇人、孩童以及文人的脸色。”

赵匡义听赵匡胤这么一说,心知自己这位兄长,对于即将回师的罗幼度还是有几分忌惮的,已经想过后路了。

赵匡义道:“兄长何必惧那罗幼度,弟先前与母亲闲聊,意外得到启发。兄长不是说,范质有些反常?”

相比赵匡义的自信,赵匡胤多了几分理性。

他分析过自己手上的力量,除非义社的兄弟以及他赵家这些年累积下来的人脉都选择站他这边,他才有一定的把握搞定罗幼度。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自己没有获得一定优势之前,人脉的存在,只能作为威势而用,并不能依赖指望。

可就算明知对上罗幼度的胜算不大,赵匡胤依旧不甘心屈居他之下,不想当第二个张永德,怎么样也得搏一搏。

实在不行外放去当一个小诸侯也好,也比在京师膈应人。

赵匡胤回应道:“我派人去调查过,范质、王著两人多次因为意见不合争论不止。我听王德均说,陛下有心多添一位辅宰,多半就是这个王著。”

“也难怪范质会做小人样,就王著这个脾气。一个翰林学士都敢跟范质这两朝辅宰吵得不可开交,真让他当上这宰相,那可有的吵了。本以为是个有用的消息,结果不过是文人间的钩心斗角罢了。”

现在枢密院改制,范质又掌议政厅又掌枢密院。

范质、王溥的地位一下子就上来了。

赵匡胤想着若有机会,结个善缘,不想就是两个文人的互看不顺眼,他也不便于掺和,总不能去将王著打一顿吧。

赵匡义摇头道:“兄长这么想就错了,王著是翰林学士,他跟范质针锋相对。世人会说,范质有宰相度量,对他的名声不会有任何损害。可一旦王著也当了宰相,两个宰相争得面红耳赤,那就是对范质这个首相权威的一种挑衅。”

赵匡胤眼睛一亮,说道:“这个王著嗜酒如命,我们安排几个地痞,跟他大闹一场,弄出一个丑事来。想必官家也不会让这样的人当一国之相吧?我们帮着范质解决这后患!也许能够与之交好,共同进退。”

赵匡义神秘笑着道:“兄长可又错了!”

赵匡胤皱眉道:“好了,三郎,别卖关子了。为兄才智确实比不上你,快快说来,错在哪了。”

赵匡义道:“这也是母亲提醒我的,我们都忽视了一点。我们一直将罗幼度视为对手,但其实最忌惮罗幼度的,不是我们,而是范质……”

“今时不同往日了,兄长!在官家的安排下,宰相的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范质这位文臣之首,不但统领着文官,还拥有调命禁军的权力。”

“而罗幼度呢?”

“他是武臣之首,战功卓越,我朝无人可比。”

赵匡胤听自己弟弟如此说罗幼度,心底有些酸涩,却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赵匡义继续道:“除了这些,罗幼度还是皇后的妹婿,未来天子的姨父。罗幼度并非纯粹的武将,他文武兼之,文事干的半点不差。出仕开封府时,在庐州管三州百姓时,都展现了非凡的能力。”

“这种允文允武的外戚,必然会得到符皇后的重用。”

“符皇后会如陛下一样,不让全才的罗幼度插手文事吗?”

“一旦罗幼度插手文事,范质这个百官之首,能坐得稳?”

“范质现在是手握文武事的百官之首了,面对能够威胁他地位的罗幼度,兄长说,他会无动于衷吗?”

“兄长发现没有,已经有不少的武臣受到范质地邀约了。”

“如果弟所料不差,范质是想趁着罗幼度未至,拉拢一些武臣,可以防备外戚为祸。”

赵匡胤眼睛越来越亮,拍掌笑道:“我懂了,范质是文官之首,罗幼度是武官之首。他们才是一级,为兄嘛,低人一等。不能与范质谈条件,直接依附在他的庇佑之下。让他去跟罗幼度争,他有调兵权,咱们手上有兵。这老王八在官家的庇佑下,有了一点地位,便分不清主次了?也罢,就让他猖狂一段时间。”

赵匡义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

议政厅。

范质坐在上首,皱眉沉思。

王溥说道:“李昉此人如何?此人是前朝进士及第,在我朝出任屯田郎中、翰林学士,政绩斐然。蓟州那边为契丹侵占多年,不服王化,需要遣一德才兼备之士教化百姓。李昉宽厚温和,有君子之风,可担此重任。”

一般而言,刺史大多是武将担任的,只有极少个人才让文臣担此重担。

不过随着文臣的地位提升,尤其是他们三宰相权兼文武,一致认为可以尝试让文臣担任刺史。

毕竟武夫哪里会治理州府?

这动脑子的活,还得他们文人来干。

这一次正好利用幽燕百姓不服王化为理由,试探一下武臣的反应。

然后一步步的提高文臣担任刺史的频率,渐渐地在新朝取得主动权。

魏仁浦说道:“我觉得可以!此人之名,我听说过,确实是个干吏。”

王溥看向上首的范质。

见他在发呆,王溥叫了一声:“文素兄?文素兄……”

王溥提高了分贝。

“啊!”范质反应了过来:“怎么了?”

王溥道:“我们在商讨蓟州刺史的人选呢,我提议李昉,道济也觉得合适。”

“哦!”范质应道:“你们觉得合适,自然没有问题,就他吧。”

王溥皱眉道:“文素兄这是怎么了?最近见你魂不守舍的?可是身体不适?”

范质一脸肃容,微微摇头说道:“不是,是圣人最近批阅的奏章,让某有了一种不祥的感觉。”

王溥脸色一沉,没有说话。

魏仁浦向来正直,讶然道:“某觉得很好啊!圣人不愧贤后之名,她批阅奏章,给出的看法很有见地,让人欣喜。”

范质反问道:“道济不觉得圣人过于主见了?”

魏仁浦严肃道:“范相公,这是什么意思?”

范质挥了挥手道:“道济不用动怒,你听我慢慢说来。圣人还未垂帘听政,只是陛下暂时处理不了政务,她从旁协助。然而她对我们审批的奏章,多有看法。尤其是安排文臣为刺史,很不情愿。”

魏仁浦道:“这也合乎情理吧!”

范质道:“可若此时罗统军在此,道济以为圣人还会向我们妥协?”

魏仁浦听明白了,说道:“文素兄是担心重蹈外戚独大的覆辙?”

范质一脸正义凛然地说道:“然也,圣人过于主见,想必会是一代贤后。由她垂帘听政,教导晋王,确实是我大周之幸。可若圣人背景过于强势,上有父亲魏王,下有功勋卓著的罗统军,这份外戚之力。即便是汉朝也难找出第二例了,确实可怖。”

魏仁浦摇头道:“不会的,文素兄多虑了。魏王未奉诏不得入京,天雄军也不比以往。万余兵马,焉能是十数万禁军之敌?至于罗统军,那是何等人物,岂会做出危害朝廷之事?”

范质紧皱着眉头长叹道:“或许是我多虑了。某就怕我朝也出现一个梁冀、王莽……”

魏仁浦怒道:“文素兄慎言,罗统军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跟梁冀、王莽之流相提并论。”

范质见一时说服不了魏仁浦,也不再说了,暗暗焦虑。

就符皇后当前的表现,明显不会对自己言听计从,自己才是百官之首,真要让一个武臣踩到头上?

------题外话------

谢数字书友的五百赏!

第四十九章 菜鸡互啄第691章 回宫第二十四章 小小的诱惑第三十一章 入宫受封第一百四十八章 西方使者第五十九章 解惑第五十二章 重担加身第一百六十八章 机智的那派吉郎第三十三章 无所畏惧第四十一章 两军对垒第七十八章 心寒第五十四章 出来了,回不去了?第十八章 肉袒牵羊 杨业来归第五十章 “撤!”第十二章 五代高尔夫第十七章 北汉投降第十三章 严宽并举第一百六十五章 理论与实战第九十一章 小人得志的罗幼度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中龙凤 卧龙凤雏第八十九章 臣敢!第五十三章 你来我往第三十六章 说服第十三章 不可轻易效死第七十一章 士可杀,不可辱!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切,由华夏来定第四十四章 对决第三十五章 人心所向第四十四章 甘愿为死第五十二章 唯一活路第706章 晾一晾第675章 大仁大义第六十章 乱局中的决策第二十九章 讨要花蕊夫人第七章 玩得比较花?第一百八十三章 死咬不放第655章 追击第六十二章 喂韩先生喝药第二十四章 欲语还休《忆相思》第四十九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方之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四十一章 甩手节度李处耘第一百九十一章 十二年第二十六章 不敢赌第九章 夜谈第一百零七章 死战 最后的希望第八十八章 魂断陈桥驿第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三章 打场立国之战第九十五章 毫无节操第五十一章 穷寇莫追第一百四十三章 也有味了第六章 兵不血刃下南平第八十七章 人得向前看第三十二章 意外事件第三十五章 备棺断案第二章 乱其军队第一章 自尽第七十三章 马帅威武!第四十六章 罗幼度治军第三十四章 鸿门之宴第十三章 严宽并举第九十二章 自行决断第五十一章 绝对公允第十三章 萧家长女第三十章 心服口服第二十三章 亚历山大的魏仁浦第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七十八章 龙盘虎卧第682章 不畏死的康家父子第七十八章 心寒第二十四章 古有孙十万,今有孟国主第一百九十章 逃不开的真香定律第一百二十三章 定设计图第一百四十五章 这个冬天,难熬哦!第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二十二章 轻骑下庐州第四十三章 难求一知己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切,由华夏来定第五十三章 你来我往第十六章 罗虞朝廷的太子第五章 大王,臣……不敢第一百四十章 “些许钱帛”第五十二章 唯一活路第十八章 老少两狐狸第七章 意见相左第十九章 攻城的小前奏第七十二章 斗将 暗箭第三十一章 陛下,真神人也第680章 一边决死 一边过节第十九章 翻个牌子 找点事干第十五章 冒险第四十二章 一语停口角第二十三章 小事引起的巨浪第八十九章 驾崩第五十七章 三个月内踏平岭南第六十章 功利第二十一章 敲山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