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内应李从嘉

“好好好!”

李弘冀气急败坏地吼道:“孤就等着,等着孤的脑袋,出现在曹彬的面前。”

他说着拂袖而去。

韩熙载、徐铉、徐锴呆呆的看着李弘冀的身影,五味杂陈。

为了这样的主上效死是否值得?

陈乔作为李弘冀的第一心腹,不得不站出来为李弘冀擦拭屁股。

“诸位,战局失控,太子殿下悲愤焦虑,还望诸位理解。”

韩熙载、徐铉、徐锴等人自然尴尬附和,将心中的失望压下。

至于那些早就想北投攀高枝的墙头草更是不住地为李弘冀解释,给自己投降找到了有利的借口。

听着使者关于金陵城内的汇报,曹彬更加坚定自己转战江南西路的意图。

受到多重打击的李弘冀,心态已经失衡,很难再发动反击了。

江左的大局基本已定,真正的威胁在于江西的李景。

没必要为了一个金陵,而拖延整个战局的走向。

舒元、赵匡赞一起找到了曹彬。

舒元道:“曹都,你要去洪州对付李景,这金陵怎么办?”

赵匡赞也道:“属下这些日子都在研究这金陵城,说实话,不好打。没有特别的破绽,只能强攻。”

曹彬没有犹豫地道:“不好打,也得打。金陵并非主要战场,但也不能给他们喘气的机会。没必要不计伤亡地强攻,但必须给他们压力,不能放松警惕,让江南人继续燃起希望。”

舒元、赵匡赞求的就是一个态度。

听曹彬如此说了,各自心里有数。

安排了一些琐事,曹彬并没有留在金陵坐镇,而是亲自率着剩余兵马直逼李景所在地。

相比打金陵,曹彬反而觉得南昌府更容易对付。

毕竟李景身旁有着一位中原安插进江南最上层的一位内应。

李从嘉最近的心情很复杂。

说起爱国,李从嘉当然爱国。

这江南就是他们李家的,哪有不爱自己家的道理。

所以一连串的打击,一连串的战败,李从嘉看在眼中,听在耳中,又急在心里。

但是在这悲极之中,他内心深处又有一点点的欢喜。

历朝历代对于李从嘉的评价都是诗词造诣,远胜治国。

李从嘉自己也不喜治国,偏爱文学。

在江南,李从嘉凭借婉约的词风,冠绝江南。

因意外去了中原,也毫无疑问的凭借那惊才绝艳的才气,压得中原所有才子抬不起头。

此事甚至都闹到了罗幼度的面前,说李从嘉久居中原,实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在中原真的一个能跟李从嘉相比的都没有。

罗幼度并没有理会这种意见,反而让自己的老岳父周宗好好招待李从嘉。

让李从嘉见识中原的大好河山;让李从嘉看一看中原的富强;让李从嘉了解中原大地这数十年里的变化;让李从嘉见一见昔年契丹耶律德光入主中原,留下来的耻辱;让李从嘉明白天下一统的大势所趋。

李从嘉也不愧是千古词帝,他并没有拘束于花间派的绮丽柔靡,以及灭国后的哀婉凄凉,意境深远。在见识了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在见识了华山自古一条路的奇险,他都作出了相应的诗词。

对于罗幼度的励精图治,看着中原上下务实求真的风气,看着开封府寇湘为民请命,不惜备棺断案的豪气……

李从嘉也忍不住的作词歌颂。

脱离了男女情爱,灭国之悲,李从嘉依然是词中帝王。

开拓了眼见心性的他,更加喜欢上了在中原的生活。没有身份的拘束,没有大哥李弘冀的威胁。沉溺于山河青楼之间,往来的都是中原才子,享受众星捧月之乐。

没钱了就作词写字画画。

李从嘉的词是超绝,他的字画也是一绝。

他自创的金错刀笔法,古朴遒劲,落笔瘦硬,风神溢出,男儿气概十足,以致后人又将金错刀称为倔强丈夫。

他的画功也很高,最擅画竹,笔法凌厉,称为“铁钩锁”法。他的作品并未流传下来,毁于战祸,但在北宋末年皇宫大内依旧珍藏着他的作品。诸多名家看了他的话,留下了“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的评价。

反正作词绘画写字都是钱。

李从嘉在中原的生活,罗幼度这个皇帝都羡慕。

为了南唐,李从嘉还是回到了江南。

因思想态度问题,李从嘉给李景束缚在了身旁。

李景在南昌府依然我行我素,与文臣吟诗作对,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

李从嘉自己也难改奢靡之风,但看着面前浮夸的一切,他思绪完全枯竭,再无佳作问世。直到曹彬南下,凭借长江浮桥,一举抵定江左大局。

这位千古词帝意识到自己的国家要灭亡了,那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悲春伤秋之下,灵感乍现,写下了最沉痛心碎的名篇《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历史上李从嘉是感慨自己在位三十余年。

现在则是感慨江南立国四十余年。

李景念着自己儿子下江南以后,第一篇传世之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他念着其中:“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词句,泪眼婆娑,看着自己的爱子,不甘心的道:“失陷的只是江东,我江西还有才智超绝之士,还有不畏生死猛将,还有十万可战之兵。六郎,真就觉得为父一点胜算也没有?”

李从嘉惨然道:“父王未到中原,不知中原的气象。儿臣亲自体会,郭威、郭荣、罗幼度三代贤主共同打造的中原朝廷,早已具备了一统之气。尤其是当年的中原天子,目光长远,雄心壮志不亚于秦皇、汉武、唐宗,大有可能再现汉唐盛世。与之对抗,何异于以卵击石?”

李景怒道:“朕焉能坐视我大唐基业毁于朕手?六郎休要再劝,休要多言,朕绝不轻易将我大唐江山拱手相让。更不会坐视,我大唐宗庙就此断绝。”

------题外话------

谢威大人,数字书友的百赏,谢谢支持!

。wap.

第十二章 五代高尔夫第一百六十章 归顺 调转枪头第664章 阅兵,卫公风采第七十二章 斗将 暗箭第六十八章 威压江南第九十八章 立国第十五章 夜郎自大第十九章 张雄起义第一百四十九章 分析透彻第五十五章 记忆中的叔父第九十五章 凿穿战术第三十六章 眼睛有点红第五十三章 不留一人一地第685章 美梦第一百三十五章 又怀了……第十六章 最不起眼的最致命第709章 愿为陛下舞上一曲第699章 我爹是石守信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师第三章 问计第一百六十七章 状元、探花第八十九章 臣敢!第四十八章 登岛 封锁第二十五章 晕阙第九十二章 政令不通第五十章 荒唐 建言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第一百三十六章 让猪拱了第682章 不畏死的康家父子第六十八章 威压江南第六十七章 鬼魅般的杨无敌第一百九十章 逃不开的真香定律第二十三章 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嘛?第九十一章 符皇后的决定第十五章 夜郎自大第692章 全新的庙堂局势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轻一点第三十八章 君子可欺以其方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指怛罗斯第二十五章 晕阙第三十二章 瞬间奔溃第704章 将三代第一百三十章 深山中的丁部领第682章 不畏死的康家父子第四十三章 汴京见!第一百零九章 溱水列阵第九十章 冗官与发展第五十七章 用间第十一章 暴殄天物第四十九章 定北伐第六十四章 朕的漠南 再见萧胡辇第684章 报仇 中原的弱点第十一章 内讧?第七章 打到他妥协第六十六章 量大理之物力,结中原之欢心第四十章 劳模石守信第692章 全新的庙堂局势第四十九章 菜鸡互啄第三章 只为四海归一第四十七章 心意相通第二十三章 亚历山大的魏仁浦第四十九章 张琼战将 决战之始第二十二章 收心第二十七章 顺应民意第678章 三军北上第七十五章 赵普入相第七十一章 燕地尽附第五十四章 道德底线第五十二章 美梦与现实第六十六章 各方算计第三十章 平易近人 雷霆手段第三十九章 潘美归来第一百一十七章 偷跑第五十六章 发挥失常 溃败在即第五十四章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第五十五章 记忆中的叔父第一百五十章 这里莫不是天堂第六十八章 折赛花入宫第六章 政治战略第七十四章 借道讨伐第四十一章 赠马第六十五章 虎口夺食第四十一章 两军对垒第九章 卒虽少,可用矣!第689章 凯旋而归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处耘的底气第二十六章 不敢赌第三十五章 荣耀与尊严第十七章 北汉投降第667章 敌众我寡第十一章 收复二州 独自领兵第十三章 四方乱局第二十四章 哼哈二将第十九章 来吃沙的!第十九章 风驰电掣王昭远第五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四十三章 汴京见!第十一章 灯谜 与民同乐第一百二十五章 能干事,也能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