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死战 最后的希望

植廷晓出了英州城,第一时间就叫来副将魏庆,道:“你带一队人马,去探寻敌踪,一有消息立刻来报。”

郭崇岳的愚蠢,让这位南汉为数不多的忠臣良将,肺都气炸了,却又无可奈何。

正如郭崇岳所言,他才是招讨使,五万大军的大帅。

自己不过一个团练军统领,哪有资格说三道四?

望着魏庆离去的身影,植廷晓眼中透着一丝决死之意。

现在的局势很明朗,真正能打的手中无兵,不能打的却握有五万精锐。

韶州的潘崇彻自保有余,无败敌之力。

郭崇岳就是一不知兵的蠢货……只要让中原察觉英州空有大军,主帅却是一鼠辈,绕过韶州来打英州。

就郭崇岳这种乞求佛陀菩萨天罚中原的退敌方法,无异于自取灭亡。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挫敌锐气。让中原知道,英州也是一根难啃的骨头,不要瞎惦记。就算不成,不过早死几日而已。

植廷晓带着死志出战,这还未出英州城五里,便见副将魏庆仓皇而来,惊骇地叫道:“植统领,贼兵杀来了,就在一里之外。”

植廷晓脸色瞬时大变,他真没想到中原军胆肥至此。

自己不过离城不足五里,对方就敢迎头杀来?

“嚣张狂妄,欺我岭南无人?”

植廷晓本就满心愤慨,当即让魏庆去英州城向郭崇岳求援,自己列队待命。

旌旗猎猎,鼓声阵阵。

碧空如洗的晴日下,八千南汉团练军成方圆一里的方阵。

田仁朗站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坡上,看着面前这支列阵整齐,颇具士气,但衣甲杂乱无章的军队,他没有一点的迟疑,直接高呼道:“刀盾兵在前,长枪手在后,骑兵随我待命,突击……”

在出征之前,田仁朗已经从潘美那里得到了关于英州的一切情况。

他虽不知潘美的消息从哪里来的,但是这一路而来。自己这个主帅好似万事通一般,对于整个岭南的情况如数家珍。

上到岭南的地形地势,下到地方官员的姓名能力,甚至于他们麾下兵卒的情况,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如果不是潘美一早就跟了罗幼度,田仁朗甚至怀疑他就是地道的岭南人。

植廷晓面对田仁朗这有些不符合常理的打法战术,有些惊愕,但局面已经容不得他多想,直接高呼:“来得正好!”

“弓箭手,射击!”

箭矢越空,射入刀盾兵的盾牌之上,好似雨点落地,噼噼啪啪直响。

随着中原朝廷疆域扩大,人口经济的全面提升,物资的自给率越发富足。

兵卒的着甲率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可观的地步。

这种冲锋陷阵的强兵,人人都装备着镶嵌铁片的札甲。

有盾牌护着要害,箭矢很难给他们造成伤害。

唯有运气不好的,给射中了膝盖大腿,短时间失去战斗力掉队,完全不影响队伍冲刺的速度。

植廷晓见状,暗骂一声:想着郭崇岳麾下的弩兵,愤慨想道:“若老子手上有一支弩兵,中原贼子,岂敢如此猖獗!”

南汉的军制与中原不同,他们分四个编制以地位高低排序:镇军、团练军、左右街军、土军。

镇军相对精锐,是分别由各自的节度使指挥的地区力量,主要负责镇守边疆重镇或交通枢纽处。余下的各军就类似于地方城镇的护卫军和民兵。

郭崇岳手中的五万兵马有三万是装备精良的镇军,而他手中的团练军便如后娘养的一样,并没有像样的装备,更别说是弩兵这种烧钱的玩意。

植廷晓咬紧牙关,用力挥舞令旗,麾下长枪手迅速结成枪阵。

而中原的刀盾兵已经无畏无惧地凭借手中的长盾,顶着长枪,冲入枪阵中心。

两军瞬间就厮杀在了一处。

鲜血四溅。

田仁朗见状,高举着长枪喝道:“兄弟们,碾碎他们!”

田仁朗骑兵的动向,自然瞒不过植廷晓。

但他完全没有应对之法。

作为后娘养的团练军,不具备骑兵这类兵种,只能倚仗长枪兵硬抗。

下令后军的长枪兵向右旋转,争取将护住弓手,避免直接让骑兵给突突了。

盾兵突击,长枪掠阵,骑兵侧翼突击。

田仁朗使用的是最简单的步骑战术,可就是这简单的战术,让植廷晓泛起了无力的感觉。

简单意味着见效快。

中原兵卒的经验、装备、个人的杀敌技巧以及士气乃至兵种,都在南汉军队之上。

在这种正面实力的优劣,植廷晓完全不知应该如何才能逆转。

植廷晓并没有小觑中原,但真没料到双方的差距竟如此巨大,以至于己方有不堪一击的感觉。

“兄弟们,坚持住,援兵就在身后,郭帅的四万兵马,转瞬即至,只要坚持半个时辰,便能让这群入侵我家园的贼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植廷晓大声鼓舞着士气,虽说自己处于劣势,但坚持个把时辰还是做得到的。

只要郭崇岳来援,胜利的天枰就会倒向他们。

这五万打一万,哪有打不赢的道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半个时辰已经过了。

植廷晓满头大汗,抵抗的越发吃力,可是他所等的援兵却毫不见踪影。

直到副将魏庆满脸泪痕的来到了他的身旁。

植廷晓这才反应过来,张了张嘴道:“郭崇岳没派援兵?”

魏庆哭着骂道:“那个天杀的没卵货,说统领不听劝阻,擅自出战,活该有此下场,一兵一卒都不愿意调派……统领,撤吧,撑不住了。”

植廷晓脸色苍白,茫然道:“撤?还能撤去哪?”

他惨然一笑,忽然翻身上马,怒吼道:“事已至此,唯有以身殉国,怕死了自行归降,不怕死的,跟我冲!”

他大吼一声,仿佛半空打了个霹雳,然后纵马上前,舍命出击。

植廷晓通晓军略,手上的团练军,尽管不是南汉主力,却也训练有素,对于自己的长官很是信任。

受他悲壮气概所感染,不少兵士都跟着他舍命一战。

植廷晓势如疯虎一般的冲锋,还真给一直处于优势的中原兵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但随着植廷晓力竭倒下,这支南汉团练军再也掀不起任何风浪。

田仁朗抹了抹额角的汗水,心有余悸:植廷晓最后一击,真给了他不小的压力。

“收拾战场!”

田仁朗不但要在英州郭崇岳的眼皮子底下击破植廷晓部,还要在他眼皮子底下打扫战场。

赤裸裸的蔑视!

这一仗之所以打得如此激进,便是田仁朗一早从潘美那里得知了郭崇岳与植廷晓的情况。

对于郭崇岳是否会出击,田仁朗做个三个假设。

郭崇岳性格胆小怕事,如果植廷晓跟自己打得有来有回,郭崇岳有可能会来支援;如果植廷晓占据上风,郭崇岳百分百支援;但反之植廷晓处于下风,有溃败之迹象,那郭崇岳大概率是不敢来援的。

植廷晓虽有名将之器,但他手中兵马并非南汉精锐,装备配置皆比不上中原。

田仁朗有十足把握占据上风,令得郭崇岳不敢来援。

结果正如他所假设的一样。

**********

兴王府,皇宫。

刘鋹看着卢琼仙、樊胡子、陈延寿、李托、龚澄枢,眼中燃起了熊熊怒焰,他铁青着脸,拿着桌上郭崇岳传来的战报,一字一句,带着寒意的说道:“植廷晓不听将令,擅自出兵,致使惨败,八千兵士,近乎覆灭!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几位狼狈为奸的南汉重臣听出了不寻常的意味,不敢帮腔说话。

刘鋹拍案而起,道:“植廷晓或许没听将令,可郭崇岳在英州都干了些什么?求神拜佛?朕给他五万大军,不是让他祭祀佛陀的。结果倒好,让人在眼皮子底下大胜而归,空有大军在手,连出战的勇气都没有?此等蠢货,竟然还好意思号称‘自幼演练武功,熟读兵书,深谙兵法,极富韬略’?还夸口能够抵挡中原大军?”

“来人,将梁鸾真给朕打杀了……”

刘鋹完全没有自己错了的觉悟,不信为国征战半生的良将,却选择相信一个老宫女的话。事败之后,还将一切都怪罪到了梁鸾真这个老宫女的身上,命人将之处死。

卢琼仙、樊胡子、陈延寿、李托、龚澄枢几人见向来有善的刘鋹动了真怒,各自将头缩着。

“你们一个半个,都说中原不足为惧,现在人家都要打到兴王府了,还有什么话说?”

“怎么了?哑巴了?”

刘鋹心乱如麻,英州是兴王府的门户,最后的屏障。

英州真要失陷,对方将会兵临城下。

“李托,你来说!”

刘鋹自己毫无办法,索性点名让李托出主意。

相比卢琼仙、樊胡子这两个主管内事的女人,以及陈延寿、龚澄枢这两个没有上过战场的人。

李托是唯一一个见过场面的人。

李托出身将门小时喜欢骑马射箭,后来家道中落当了宦官,深得南汉先帝刘晟赏识,跟随他上过战场,被任为内府局令。

刘晟死后,李托为了进一步求得宠信,把自己的两个养女送入后宫。长女为贵妃,次女为美人,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李托现在官居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六军观军容使、骠骑上将军、内太师,妥妥的除亲王以外的军方第一人。

李托支支吾吾,说道:“想要破敌,唯有祯王有此能耐。”

刘鋹一咬牙,说道:“只好如此了。”

祯王叫刘保兴,正是他的弟弟。

南汉军制是以亲王典禁军,而南汉禁军分为六军十二卫。但刘晟是一个杀弟狂魔,几乎将自己的兄弟全部杀绝。尤其是统帅六军十二卫的弟弟,杀得最起劲。

以至于刘鋹即位之后,他的几个兄弟都不敢掌权,只是挂着职位。

刘保兴虽有判六军十二卫的头衔,但实际上没有领过一天兵,每日就是吃喝玩乐。

李托心里知道最合适的破敌人选是潘崇彻。

可他与龚澄枢誉狼狈为奸,常以酷刑欺压百姓,还在刘鋹面前献媚,造事生非陷害老将,以致很多老将都被杀害。

潘崇彻没死是因为他名气太大,杀了怕惹兵变。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潘崇彻起来,只能随口说了一人。

刘鋹命人叫来刘保兴。

刘保兴高挑消瘦,相比肥胖圆润的刘鋹,有着一股英武之气。

“王弟,我岭南一国陷入生死存亡之境,祖宗家业不可丢。朕想来想去,唯有王弟一人适合统兵破敌。”

刘鋹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平素不怎么往来的弟弟。

刘保兴作揖道:“陛下这是太高看臣弟了,能救我岭南的,唯有潘帅一人。臣弟愿意领兵配合潘帅破敌,可让臣弟领兵与中原一战,臣弟自问没有这个能力。”

刘鋹一听到潘崇彻这个名字,心中就窝着一团火,可细细一想,不得不承认,潘崇彻真有与潘美一战的实力。

潘美的那一句“潘崇彻无愧是岭南第一名将,有他在,韶州,不易攻取”也传到了刘鋹的耳中。

只是他不愿也不想承认。

李托表情惶恐,真让潘崇彻崛起,他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一波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忙道:“祯王,潘崇彻在韶州按兵不动,其心未必可信。”

刘保兴早就看李托一众人不顺眼了,只是他手中无权,奈何不得他们。

现在国家都要没了,也就没了顾忌,直接开怼。

“中原有兵十万,潘帅只有两万,你让他拿什么去跟中原一战?潘帅只用两万兵,就逼得潘美毫无办法,此足可见潘帅的能力。”

他说着对刘鋹作揖道:“陛下,若潘帅手上有十万精锐,何愁无法破敌?臣弟以为,想要彻底击败中原,首当其冲重用潘帅,遣援兵北上,让潘帅有足够的兵力与中原一战。臣弟则亲往英州,配合潘帅破敌。”

刘鋹脸色阴晴不定,尽管贺州伍彦柔惨败,现在又折损了植廷晓,损兵折将。但是,南汉军主力尚在。

兴王府依旧聚集了十万勤王兵马,其中包括赖以称雄岭南数十年最精锐的重甲象阵。

这十万是南汉最后的班底,让潘崇彻凑足十万,岂不是要拨于他八万大军?

第三十九章 熟悉的名字第四十七章 出兵河湟第三十一章 诬蔑第二十八章 意在渝州第五章 江陵城乱第八十二章 瓮中之鳖第九十一章 小人得志的罗幼度第685章 美梦第六十三章 契丹撤军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发动圣战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认祖第三十九章 潘美归来第四十三章 老三的逆袭第二十四章 欲语还休《忆相思》第五十章 送枕头的赵匡义第六十章 乱局中的决策第四十四章 谁还玩老套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阔绰第六十五章 虎口夺食第662章 过于熟悉 处处破招第三十章 哭了!是吓得?还是感动?第九十二章 政令不通第四章 一脚踹了过去第四十四章 杀手锏第660章 后遗症第十三章 严宽并举第三十八章 不急,就快了第三十三章 禁军逆行第二十九章 三思而行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二十五章 晕阙第九章 口不对心(二)第四十六章 战事焦灼第六十二章 有来无回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遗忘的英雄第八十四章 内卷起来第五十一章 牛刀小试……神臂弓第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十三章 以陛下为盾第四十章 锦囊妙计第四十六章 战事焦灼第一百五十四章 战事起第六十六章 各方算计第三十七章 人情世故第七十九章 折赛花怀了?第二十三章 小事引起的巨浪第七十四章 胆大包天第一百八十章 聚兵第五十章 送枕头的赵匡义第五十二章 大鱼落网第七十二章 当牛做马第一百零四章 大舔狗第一章 嫡长子名“丑丑”第五十六章 以为受到天罚的倭军第三十四章 西北局势第696章 远谋不如实利第669章 孙吴在世,韩白重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马前卒第一百零九章 溱水列阵第四十一章 赠马第一百九十一章 十二年第二十一章 魏王入京第三十章 凶残 援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趾乱起第四十四章 甘愿为死第二十八章 游刃有余第六十六章 人工呼吸第七十七章 南逃石堡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目光焦距之处第九十七章 禅让第四十八章 深谋远虑第八十二章 各有算计第八章 奇货可居第一百八十九章 好说话的东方之主第一百二十六章 各怀异心第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十五章 冒险第一百一十三章 万胜王丁部领第四十六章 多疑第一百七十八章 胜率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轻一点第一百三十八章 尽心服侍第二十九章 可朕舍不得第七十六章 殊死一击第十四章 故人传讯第二十六章 天意难违?第十二章兵围幽州城第十四章 美人恩重第二十七章 英雄迟暮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八十九章 臣敢!第三十三章 归义军的窘境第十六章 最不起眼的最致命第三十八章 不急,就快了第七十六章 吴越纳土第二十九章 可朕舍不得第700章 荒野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