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最后一剂猛药

澶滑堤坝。

贾玳看着为十余大木桩加固的堤坝,看着那一条细小的裂痕,眼中透着一丝后怕。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他治水多年,深知这堤坝只要出现一点问题,整体的坚固就会大打折扣。

现在裂痕以现,若不是广武山方向及时泄洪,若不是殿前司的战士及时将沙袋木桩运到,若不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跃过第二河堤,加固堤坝,后果不堪设想。

但现在都是过去式了,水位下降,意味着他们已经成功缓解了黄河的压力。

“贾县令……“

王审琦流星大步地来到贾玳身旁,这位殿前司的长官此刻好像农民一样,卷着裤腿袖子,全身都是烂泥,唯独那一对虎目炯炯有神∶“还有什么要我们干的?”

贾玳回过神来,双手抱拳作揖道:“都虞侯!”

王审琦的官职是殿前司都虞侯,在整个殿前司职位里,都能排得上号。

贾玳作为地方县令,官职地位远比不上王审琦。

但是文武不属于一个系统,平素遇到相互之间也不怎么答理。真有事接触的时候,也就是带着几分敷衍的问好。

可现在贾毗本能地以一个下官见上官的问候方式问候。

王审琦带领的殿前司来得太及时了,如果不是他们及时赶到,投入一线。

他们第二道河堤都守不住,二道河堤一旦失守,意味着彻底失去了加固一道河堤的机会。

结果如何,不言而喻。

贾玳道∶“水位已经退却,我们成功了一半。让将士们休息一下吧……”

王审琦拍着胸口道∶“不是成功了一半?等成功了再休息,这两军对垒,哪有拼杀到一半坐下休息的道理。县令放心,某麾下的崽子们,都是一等一的好男儿,没那么容易累垮。”

贾玳眼中闪过一丝感动,还有一丝丝的自责,为自己一直以来的偏见内疚,说道∶“某记得在西南三里外有一片竹林,劳烦都虞侯去砍伐些竹子来。”

竹片最有韧性,将之与沙袋穿插垒砌,能够承受海量的巨力冲击。

王审琦不懂其中缘由,可身为军人,向来也不管这些,听从安排就是了。

王审琦回来的时候,千余名兵士,扛着细长的竹子返回。

正好到了饭点,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味。

这些天如打仗一般,根本顾不得好吃好喝,也没有那么多人力来精心烹饪,通常是随便应对几口,填填肚子。

现在闻到清香的鸡味,劳是平素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王审琦,都有些食指大动。

他们刚刚放下竹子,已有一群老弱妇人端着各种瓦罐迎了上来,为归来的将士送上了热气腾腾的鸡汤。

贾玳亲自给王审琦盛了一碗。

王审琦也没多想,迫不及待地接过,先嗅了嗅,鼻腔里满是夹扎着姜味的鸡汤,试了试温度,牛嚼牡丹般地一饮而尽。

贾玳道∶“味道不错吧?这是滑州的百姓为将士们特别熬制的,都是五年以上的老母鸡……”

王审琦呆了呆,望了四方一眼,放眼望去,皆是热情的百姓端着热腾腾的鸡汤投喂的景象。

如此情形,他这辈子征战,遇过不下数十次。

但那是他们南征北战,地方上的乡绅,为了怕他们劫掠村庄,自发准备酒宴相迎。

所有人都堆着笑脸伺候他们,但对方眼中的那股惊惧是分辨得出来的。

王审琦当年年轻,还觉得了不起威风,引以为傲。

但随着朝廷风气的改变,以及年岁的增长,王审琦也不免暗笑自己当年轻狂。

可现在见百姓争着抢着让自己的兵多吃一点,吃好一点,两者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王审琦喉间动了动,憋出一句话道:“好喝!”

。(下一页更精彩!)

贾玳也看着周边景象,感慨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想不到今生今世,还能见此一幕。壮哉,我大虞军人。”

如此景象在整个黄河中下游频频出现。

禁军英勇北上,打破了五代武人给天下人造成了恶劣影响。

尤其是兵匪的固有形象。

兵卒不再是受人鄙夷愚昧的存在,他们拥有了一个荣耀的称号“军人“。

********

汴京,吉祥街。

罗幼度难得出宫,今日他带着丑丑罗康叡在御营司兵卒的护卫下来到了魏宅。

此次抗洪抢险,十三万禁军大出风头。

但罗幼度心里清楚,这抗灾的头功是累到在河堤上的魏仁浦,是从半年前就为黄河上下奔走的治河特别行动组。

此次洪灾来的突然,而且持续之久,二十年罕见。若是寻常,损失无法估量。

恰好二十余这方面的精英遇到了此事,在第一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做了最合理的安排。

这才避免了大规模的灾祸发生。

魏仁浦昏倒在了河堤之上,第一时间以快舰送回了汴京。

罗幼度除了安排御医诊治以外,还带着自己的儿子,亲自探望。

来到魏仁浦的宅子外,罗幼度看着周边熟悉又陌生的景象,莫名地有着几分唏嘘。

便在他感慨万千的时候,罗康叡轻轻地道∶“父皇,你当年就是在这里踹了赵匡义屁股的?”

罗幼度精神一振,正是因为这一脚,他才得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 无\./错\./更\./新`.w`.a`.p`.`.c`.o`.m现在回味起来,只恨自己踹得太轻了些……

罗幼度好奇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罗康叡低声道∶“娘亲与孩儿说过父皇当年的事情,娘亲说正是这一脚,才让她留意到父亲的。那个时候逆贼赵匡胤风头一时无两,父皇一小吏,能够从乱局中找到平衡,给彼此台阶,确实厉害。”

罗幼度也有些怀念当年的情形,那真是逼上梁山,不得不铤而走险的举动。

好在自己赌对了,改变了历史。

赵匡胤死在了赵宋梦开始的地方,而赵匡义……阴差阳错之下,在契丹当了官。

关于赵匡义的消息,罗幼度还是不久前得到的。

昔年赵匡义指鹿为马,将赵匡胤的儿子指认为郭荣之子,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但随着北汉刘承钧的投降,一切真相大白。

本来赵匡义假赵德昭这枚棋子就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加上事情败露,赵匡义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在契丹销声匿迹了。

罗幼度甚至都忘记了这号人物,还以为他死在了契丹。

直到最近得到了东北传来的消息,赵匡义居然东山再起,给契丹皇帝耶律必摄启用了。

启用的原因很是有趣,现在想起来,罗幼度还忍不住乐出声来。

他已经脑补未来在史书中夷狄篇,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赵匡义献“平贼万全阵”于契丹酋长耶律必摄。

耶律必摄大喜笑纳。

没错!

赵匡义销声匿迹许久,终于捣鼓出了他的成名绝技“平戎万全阵”。

不过他不敢取“平戎”二字,怕脑袋不保,故而改为平贼。

魏仁浦卧病在床,出府门迎接的是他的三个儿子魏咸美、魏咸熙、魏咸信。

有一个宰相父亲,魏咸美、魏咸熙自然是走蒙荫登仕途,魏咸美担任左司御率府率,魏咸熙官拜太仆少卿,魏咸信尚且年少,并未入仕。

“臣(草民)恭迎陛下,秦王!”

“免礼!”

罗幼度示意他们起身,问起了魏仁浦的情况。

魏咸美道∶“回陛下,经过太医诊断,施以妙手针灸,已经清醒,只是暂且下不了床,不能出门迎。(下一页更精彩!)

接。”

罗幼度道∶“病人就得好好休息,真要带着病体相迎,朕可就罪过大了,带朕去看望魏相……”

魏咸美让开了身位,说了一声:“陛下请!“

在魏咸美的带领下,罗幼度在主卧见到了面无血色的魏仁浦。

看着想要起身的他,罗幼度赶忙上前,坐在榻旁让他躺着说话。

魏仁浦开口第一句就是:“陛下,现在灾情如何了?”

魏仁浦一直念着黄河险情。

魏咸美、魏咸熙、魏咸信三兄弟为了让他父亲安心休养,并未与他细说,他们也得不到第一手情报,只能从报纸上了解大概。

罗幼度见都这样了魏仁浦还挂念着灾情,为了让他安心,说道∶“一切都如当初计划的一样,爱卿对疏通黄河的设想已经取得了效果。\./手\./机\./版\./首\./发\./更\./新~~关中、商洛的雨并未立刻停歇,但黄河的水位没有继续上涨,反而有继续退去的迹象。可见规划的方略是正确的。现在只等到黄河枯竭,将淤泥清除,为黄河瘦身,束水攻沙,便可大功告成。”

魏仁浦欣慰一笑,说道∶“老夫这身体怕是难以继续为陛下效力了,贾玳胆大心细,可予以大用,闵波经验丰富,可为贾毗副手,有他两在,治河无忧。”

罗幼度点头道∶“朕记下了,哈,魏相莫要杞人忧天,御医说了,魏相只是过于操劳,好生静养就好。未来还指望你能教导秦王呢……”

他招了招手,招呼丑丑过来见过魏仁浦。

罗康叡很乖巧地行了一礼,道:“见过魏先生。”

魏仁浦有些慌,忙道“不敢当”。

罗康叡道∶“魏先生功在社稷,黄河两岸,数以十万计百姓得以保全,此功绩不亚于一场大胜。受得起小子一拜……”

魏仁浦道∶“真正立功的是十三万将士,还有在河堤上的百姓。老夫惭愧……”

罗康叡正容道∶“魏伯伯此言不对,父皇常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魏伯伯才是真正的大功臣……”

“说得好!”罗幼度摸了摸罗康叡的脑袋,赞叹道∶“魏相莫要自谦,此次能够克服灾难,你当居首功。莫要胡思乱想,朕等你康复,继续为朝廷效力。”

罗幼度勉励了魏仁浦几句,便不在打扰了。

走出卧房,罗幼度招来御医刘翰、马志。

这两人是当世最好的医生之一,刘翰擅于针灸,而马志则擅于草药学。

朝廷正在编修《雍靖本草》,马志就是主编之一。

”朕见魏先生脸色不太好,到底什么情况?”

刘翰道∶“魏相此番伤了元气,虽无性命之忧,但以无法痊愈。不论精力还是体力都将大不如前。若再过于劳累,恐怕油尽灯枯。”

罗幼度心中涩涩的,问道“可有法子治愈?”

马志接话道∶“陛下也不必过于担忧。只要魏相安心调理,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还是能够享常人之寿的。”

罗幼度道∶“魏相的事情,二位多上点心,需要什么珍稀药材,可直接上报。只要有,朕就能找出来。”

刘翰、马志同时领命。

罗幼度回到宫中,依照魏仁浦的安排,罗幼度提拔了贾坻、闵波,让他们继续负责治河特别行动组的工作。

关中、商洛的雨还未停,严苛的来说,险情并没有彻底解除,加上引流河渠匆匆连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葺。

行动组至少还要忙活半年。

禁军也没有撤下来。

罗幼度这些天收到了很多前线传来的反响,一切都如他预料的一样,军民相处融洽和谐。

五代十国兵卒给百姓带来的恶劣影响,因为此次灾情,彻底不复存在。

军中的反应也是极佳。

毕竟人都是有虚荣心的,谁不想站在鲜花掌声之中?谁想成为人人唾弃。(下一页更精彩!)

的存在?

这一次天灾,对于军队来说,将会是一场变革。

从兵士转变为军人……

不过这还不够……

罗幼度还打算给军中下一剂猛药。

“陛下!“

工部侍郎李昉手里端着一个木盒,向罗幼度行礼问好。

罗幼度精神一振,说道:“快,呈上来,让朕好好瞧瞧。”

他接过木盒,急切地打开盒子,里面并排放置了五枚分别由金银铜铁铝打造了勋章,他拿出一枚来细细端详。

李昉见状作揖道:“一切都是依照陛下的要求,严格锻造的,尺寸分毫不差。”

罗幼度认真地端详,确实看不到瑕疵,颔首道∶“不错,就应该这样。这勋章代表的是荣誉,只有立大功之人,只有与国有卓越贡献之人,才有资格获得。\./手\./机\./版\./首\./发\./更\./新~~对于勋章的制作,容不得一点差错马虎。”

他最后的猛药就是勋章系统。

不论身份地位,只要于国有功都有资格获得勋章奖励。

第十二章 不认同(求收藏推荐)第四十五章 殿中策(上)第四章 稳如老狗第一百四十三章 也有味了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载筹谋第八章 暂不支援第四十二章 悲愤赵匡义第七十九章 洞察野心第一百五十章 这里莫不是天堂第二十五章 晕阙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二十章 罗幼度,黄口小儿,欺朕太甚第四十七章 地狱景象第三十二章 南唐诸将第十一章 内讧?第五十七章 三个月内踏平岭南第五十三章 上头的慕容延钊第一百三十八章 尽心服侍第二十九章 御下第二十七章 英雄迟暮第十九章 攻城的小前奏第六十二章 内应李从嘉第六十一章 直捣临潢府第五十九章 出征前的安排第七十三章 周宗的小心思第二十三章 亚历山大的魏仁浦第二十五章 两全其美第三十章 哭了!是吓得?还是感动?第九章 卒虽少,可用矣!第十七章 致命错误第八十章 吓傻的赵家兄弟第六十六章 量大理之物力,结中原之欢心第四十三章 战舰为桥第三十九章 马上驴?第四十七章 致命的杀招第一章 去其灵魂第四十七章 酒馆斗殴第三十七章 诸事顺畅,莫名高兴第一百二十三章 定设计图第十三章 萧家长女第五十九章 出征前的安排第711章 萧绰的志向第一百五十七章 无敌,真的寂寞第六章 麟州杨家第六十六章 各方算计第四十章 舍大义存小义第十五章曹潘双壁 步骑配合(第四更)第五十三章 上头的慕容延钊番外:三个女人第八章 奇货可居第二十六章 不甘的赵家兄弟第四十六章 战事焦灼第一百三十六章 让猪拱了第八章 何尝不想生生世世生在中国?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处耘的底气第三十九章 潘美归来第十五章曹潘双壁 步骑配合(第四更)第五十三章 上头的慕容延钊第五十九章 散布假消息第六十四章 淮水列阵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十九章 来吃沙的!第668章 万全大阵第三十六章 殿前司的军人,为何不行?第七十四章 筹谋南平第三十六章 潘美的决定第683章 城破第六十章 乱局中的决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炫富第五十三章 长江浮桥第六十六章 人工呼吸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发动圣战第二章 南北异动第八十五章 演戏的罗幼度 豁出去的赵匡胤第三十六章 眼睛有点红第662章 过于熟悉 处处破招第十二章 名动汴京,指日可待第八十二章 各有算计第四十五章赵家兄弟的好感第二十章 攻城第三十九章 罗幼度的小米弟们?第九十章 冗官与发展第三十九章 潘美归来第654章 将计就计第一百八十四章 火箭扬威第四十二章 要让虞国付出代价第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八十二章 瓮中之鳖第一百六十七章 布局东南第九章 知己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处耘的底气第二十八章 发酵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五十六章 婚约?第十九章 来吃沙的!第四十章 半日闲第八十一章 愚蠢,糊涂!第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十七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一百八十六章 百战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