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狠辣

赵匡义此言一出,耶律必摄立时激动了。

当前的局势确实是不得不退,但是撤退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试想一下,放弃大定府撤退临潢府,先不谈撤退的风险。

最终的结果一样是兵临城下。

那时候面对的可就不是罗幼度这一路兵马,还要包括林仁肇,潘美两路大军,到时候十数万的兵马在临潢府的城外列下阵势,那还怎么打?

但是如果不退,所有皮室军以及军中将官都会不服。

临潢府除了是契丹的起源之地,更多的是他们的父母妻儿都在那里。

什么护卫祖居之地,听听就好,真正目的保护自己的家小。

越是明白这点,耶律必摄便清楚放弃大定府,撤退是不可逆的。

就他们面对的情况,莫说是击溃中原,便是能够打胜,让他们从容而退就是一大功劳。

“赵监快快说来!”

他如拿着救命稻草一样,一脸期望的看着赵匡义。

耶律休哥也是如此。

其实赵匡义能够快速崛起,跟耶律休哥的不争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耶律屋质的病故,耶律挞烈、耶律沙、韩德让的阵亡,耶律斜轸被俘,耶律贤适、耶律虎古这些有能力的将帅都在辽阳、临潢坐镇。

这一时期的耶律必摄最缺信任的大臣来顶替耶律屋质的位子。

耶律休哥是最有希望顶替的,可耶律休哥说是契丹人,但观他一生行事,更像是一个深受儒家熏陶的大将,不争不抢,忠孝仁义礼智信俱全,甚至于他镇守幽州的时候,宋朝百姓的牛羊越过边境,他都让人将牛羊送还。

以至于明朝文史学家王世贞读《辽史》时,都忍不住表示:羊叔子世所谓仁人也、然吾读辽史、以为耶律休哥之填燕、胜叔子远。

耶律休哥面对赵匡义的崛起,非但没有如其他契丹人一样,觉得不满不服,甚至觉得如果赵匡义真能带领他们契丹走出困境,自己要全力支持他,以避免他受到契丹族人的歧视。

面对现在的情况,耶律休哥苦思良久,方才想出亲自殿后,利用老哈河来撤军的法子。

他这一招需要有人为大军争取渡河的时间,南朝铁骑的战斗力,人所共知。

殿后军必须怀有必死之心,方才能够完成任务。

耶律休哥为自己拟定了不少退路,可真到那时候,能不能全身而退,他自己都不清楚,只能量力而行。但可以肯定一点,即便他全身而退,麾下的兵卒只怕也是十不存一。

如果赵匡义真有更好的法子,耶律休哥自然当仁不让的支持。

赵匡义吸引了足够的目光以后,方才说道:“其实南朝并没有诸位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只是之前没有用对办法。诸位不见近三个月,南朝攻势已呈现疲态?”

耶律必摄、耶律海里、耶律休哥、耶律阿没里皆不由自主地点头认可,汉人将领在守城方面确实比他们契丹人更加的冷静熟练。

大定府至今未被正式进攻,赵匡义的提议功不可没。

赵匡义继续道:“陛下,南朝拔除堡坞之后,平壤并未落陷,但是他们并未直接进攻大定府,这是为何?”

他望着众人,一字一句的道:“劳师远征,师老兵疲。如此状态,继续进攻大定府,无异于自寻死路。罗幼度此贼精于用兵之道,自然不敢进攻。现在离南朝兵卒整备休整不过两日,状态伤兵皆未恢复。相反,我军皮室军这三个月一直养精蓄锐。此消彼长,此刻正是他们虚弱的时候,也是我们的可趁之机。”

耶律必摄觉得有理,不住点头。

耶律休哥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拟定殿后战术的时候就将中原的步卒摒弃在外了,只是没有细说。

他也有想过利用这个机会跟中原来一场决战,只是他觉得胜算不大。

连番战败,军中士气大受影响,就算中原兵疲,他们未必能够取胜。

契丹输不起。

耶律休哥在这种局面下并不敢豁出一切。

耶律海里并不擅长军略,却也知道此战失败的后果,沉声道:“赵军使真有把握在战阵之上打赢南朝?”

连耶律屋质、耶律沙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他并不相信赵匡义这个汉人能够做到。

赵匡义傲然道:“真就对阵沙场,在下自信并不输于罗贼。只是南朝兵将,以战阵融入训练。论及个人勇武,或许不及契丹勇士。可数量一多,对方结战阵抵御,我军便力有不逮。这也是野战交锋,我朝失利主要原因。”

耶律休哥并不否认赵匡义的说法。

契丹确实不善于战阵,与中原对战吃亏,确实也是因素之一。只是有些东西,不是不知道原因,而是不知道怎么解决。

大虞的军队为什么令行禁止?

那是因为他们不用为生活犯愁,大虞现在的人口以及经济制度能够养活禁军,禁军的任务就是训练以及护卫皇城。

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操练……

契丹的军制是全民皆兵,换而言之就是全民皆是劳动力,每个人都肩负放牧狩猎的工作。

真要让契丹人效仿中原,采用募兵制,一下子少了十几万的劳动力,引发的后果是极其可怖的。

抛开这现实因素不谈,赵匡义的话确实很有道理。

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关键有许多,战阵也是其中之一。

尤其是大规模的团战,更需要战阵来维持军团之间的配合,而不是乱七八糟的瞎打。

耶律休哥做不到让自己的麾下所有人练习战阵,只能传授给自己的亲卫,确实能够大幅度提升兵卒的战斗力。

耶律海里也想起耶律沙曾经跟他抱怨过,他们契丹人在战场上配合不好,比不上中原,带着几分不甘的说道:“现在说这些有何用?”

耶律必摄也叹道:“朕日后定然加强战阵训练,赵监,还是说及当下吧。”

赵匡义见目的达到,继续道:“我军于战阵间处于劣势,自然不能选择与他们硬拼。我们可佯装撤退,诱使他们来攻,在他们在追击的路上予以反击。”

耶律必摄一头雾水,就这?

耶律休哥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耶律海里更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赵匡义视若无睹,继续道:“罗贼见状此人最爱标榜正义,以仁义之师自居。我们在撤退前,可以留下千百死士,让他们在城里焚烧屋舍,制造混乱,引发全城恐慌。罗贼见状必然会深信我军撤退,也会派遣兵卒灭火维护大定府的治安。同时,我们还可以安排死士乔装百姓袭击中原兵将,让南朝分不清谁是兵谁是民。让南朝将城中百姓视为兵卒来防,如此一来,他们追击我军的力量便会大受到影响。我军养精蓄锐,对方久战疲乏,我军数量又在对方之上。如何没有一战之力?”

耶律休哥一脸震撼,失声道:“这不好吧!”

大定府是契丹的中京,地位比不上上京临潢府。但一直以来,大定府都是契丹的经济中心。

临潢府过于偏远,经济发展是比不过大定府的。

曾几何时契丹内部还有一阵迁都大定府的声音,只是后来不了了之了。

大定府的富庶并不亚于临潢府,契丹在里面倾注了不少心血。

赵匡义却道:“不将之烧毁,难不成还留给南朝?”

耶律休哥表情抽搐,并没有接话,而是对着耶律必摄作揖道:“陛下,此举有伤天和,非仁君所为!”

耶律必摄看着自己的爱将,眼中闪过一丝失望,沉声道:“逊宁觉得赵卿之计如何?”

耶律休哥张了张嘴,还是如实道:“赵军使将南朝情况看得很透,中原北伐远征,水土不服,确实有兵疲师劳的状态。以南朝的作风,也不会坐视大定府成为废墟。若指挥得当,就算胜不了南朝,也能退却,可是……”

耶律必摄道:“好了,没有什么可是的。非常之时,就得用非常之法。并非朕不体恤大定府的百姓,实在是为了大辽为了契丹,不得不牺牲他们。”

耶律休哥还想再说,却让耶律阿没里一把拉住,耳中听得对方轻声说了一句“为了大局。”

为了大局,牺牲一城百姓,又算得了什么?

耶律休哥长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大定府城南军营。

罗幼度与符彦卿、韩令坤、卢多逊巡视着伤兵营。

罗幼度看着将双手缩在大袖子里的老将,轻声说道:“岳丈要不回帐内歇息吧,这鬼天真够冷的。”

符彦卿吸了吸鼻子,将脸色一正,挺着胸膛说道:“谢陛下关心,在营帐内身子都僵了,不如出来走走。”

他说着看了一眼四周,道:“士兵冻伤了不少啊!”

罗幼度默默点了点头。

他们确实做足了准备,冬衣冬被,甚至于靴子手套,还有各种伤冻药材,都很充分。

但准备充分并不意味着能够避免水土不服带来的问题。

很多兵士都得了手疮脚疮,这玩意不致命,但是磨人,一下子无法治愈,还会传染,对士气影响很大。

尤其是三个月的进攻战,不少兵士在作战的时候,受到了伤冻,一时半刻好不了。

在营中休养的伤兵足足八千余数。

好在药材什么的都不短缺,整个伤兵营都是药味。

罗幼度看着四周围绕着汤药罐子烤火的伤兵们,高声道:“好冲人的药味,这天天喝着药汤,将士们嘴里都淡出鸟来了吧!”

罗幼度在军中威望极高,他走在营地中本就吸引了所有兵士的目光,听他突然高喝,一时间也不知怎么回答。

毕竟皇帝的身份是至高无上的。

只是你眼望我眼的小声议论。

罗幼度继续道:“今天后方送了一些肉来,大虞的军人,人人有份。”

听到这里,议论声更大了。

罗幼度再次道:“朕发现送来的肉里,有三百来斤熊肉。朕想着分发给全军,肯定是不够的,今天就便宜你们了。”

他这话音落下,议论声变成了欢呼。

“陛下万岁,大虞万岁……”

呼喝声此起彼伏,响彻了伤兵营。

带着几分沉重的心情,罗幼度回到了御帐,这冬天确实是一种折磨,他总算体会到为什么历史上李世民明明取得大胜,却不得不选择撤退的不甘了。

恶劣的环境气候,胜过十万雄兵。

“明年入冬之前,必须结束战斗。”

罗幼度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

“陛下!”

帐外传来了张进的声音。

“进来!”罗幼度回到位子坐下。

大定府的契丹兵是留是撤,这两天就会有答案。

罗幼度这里加强了对于大定府的监控,张进几乎一日两次汇报大定府的情况。

张进一板一眼地汇报情况:“陛下!城中传出了契丹决定在大定府死战的消息,但臣以为消息有假。不少契丹的贵族已经在暗地里收拾细软,皆有撤退的意向。”

罗幼度开始还一愣,听到后来方才颔首道:“这才合理,真要留在大定府,朕可就不客气了。”

爆菊谁不会?

他顿了一顿道:“你让城里的人帮朕留意两个人。一个叫邢抱朴,一个叫张雍。如果他们没走,想办法先一步控制起来。这两人,朕有大用。”

邢抱朴是契丹应州人,虽是汉人血统,但自由在契丹长大,理所当然的出仕契丹。他生性颖悟,好学博古,出身仕宦,入仕以后立刻就干出了成绩。他在大定府执掌刑法,刚直不阿且手段高明,十年间无一冤案。大定府的百姓甚至将他与开封府的寇湘相比,有言开封府寇判官,大定府邢判官,深得大定府百姓爱戴。

张雍是契丹的儒学家,在大定府办学立教,招收学生,讲授经术,为契丹培养了不少既有道德修养,又有实际治国能力的人才。其中他的儿子张俭更是未来大辽第一名相,极有威望。

整个漠南的地形非常复杂,别看范围广阔,但大多数都是无法生存的荒漠,以及小规模居住的草场。

真正适合大规模居住的地方就在燕山山脉附近,以及阴山山脉附近。

也就是说,只要控制了燕山、阴山就能控制漠南。

大定府就是控制燕山的要地。

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第663章 出击 入冬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睡了 定难李氏覆灭第四章 不敢置身事外第三十一章 捅破天第三十九章 皇家日报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得通透敞亮第九章 卒虽少,可用矣!第九十六章 喜得小棉袄 北方之事第六十九章 莫名的从君从父第三十一章 入宫受封第一百四十三章 也有味了第三十六章 眼睛有点红第七十三章 火烧辉月楼第九章 夜谈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孙第一章 捷报不断第五十六章 发挥失常 溃败在即第十二章兵围幽州城第二十一章 夔州失守第八十六章 洞察先机第四十三章 和州攻防第三十一章 捅破天第二十章 该丢就丢了第十八章 跟想的不一样第七十七章 南逃石堡城第四章 诱其腹心第六十章 功利第668章 万全大阵第十二章 不认同(求收藏推荐)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发动圣战第九十六章 惊天消息第五十五章 孤注一掷第661章 这应该算是好消息吧?第二十二章 两难之境第三章 前线无粮第五十六章 步步受制第十六章 最不起眼的最致命第六十七章 要争,便争吧!第四十三章 痛揍第一百三十二章 丧家之犬第一章 大军出征第七十三章 周宗的小心思第四十九章 张琼战将 决战之始第二十章 小太监秦翰第一百四十一章 纸币之议第十章 龙骧军扬威第682章 不畏死的康家父子第五十二章 用人不疑第一百章 韩德让的志向第四十二章 要让虞国付出代价第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遗忘的英雄第八十六章 怀念故国第一百五十章 这里莫不是天堂第四十八章 登岛 封锁番外:三个女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富二代第四十四章 对决第五十章 深揖第一百十一章 就这???第二章 罗天子爱民第698章 大虞少年郎第683章 城破第三十四章 至全体罗虞将士书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六十六章 量大理之物力,结中原之欢心第六十四章 夜间取城第十章 折服韩令坤第三十五章 人心所向第三十四章 另辟蹊径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一百四十三章 提倡研究第三十二章 南唐诸将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学第一百五十五章 为罗天子所掳第七十七章 过于顺利第二十章 张琼的单纯心思第二十六章 小阎罗第六章 政治战略第六十七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五章 真不讲武德第三十一章 收缴财权第四十八章 真义士!第十一章 事无巨细 事必躬亲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得选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发动圣战第一百四十六章 格局之差第684章 报仇 中原的弱点第二十九章 华夏数字第七十六章 殊死一击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师第五十章 送枕头的赵匡义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中龙凤 卧龙凤雏第三十八章 宰相肚量第四十九章 曹彬:畏江南如虎第六章 驱马冲阵第九十六章 惊天消息第一百四十章 刘鋹的礼物第二章 求情无果第十四章 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