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一边决死 一边过节

罗幼度与潘美几乎前后脚抵达契丹的上京临潢府外。

“臣潘美,见过陛下!”

潘美身着华丽的雁翎甲,衬托着轩昂的气概。

这家伙本就是武臣的颜值担当,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的成熟,气度越是不凡,尤其是那一脸的络腮的胡须好似美髯公一样。

来到这时代多年,罗幼度很多习惯已经融入了这个时代。

最基础的就是蓄须。

后世已经没有蓄须的习惯了,为了方便罗幼度后世每天都会用电剃须刀刮两下。可到了这个时代,他发现蓄须是一种展现男性美的习惯,胡须的有无、长短是资历的象征,是所谓“年高德勋”。

在古代不蓄须的大概率是两种人,一种是太监,一种是动了刑的罪人。

没有胡子会受人鄙夷的。

罗幼度一开始很不习惯,留胡子太麻烦了,尤其是吃饭的时候,经常染上油污残渣不好打理。

后来渐渐入乡随俗习惯了,也渐渐臭美起来,每天都得花时间打理一二。

不过胡子这玩意跟基因有关,罗幼度的胡子并不茂密,也就唇上左右两撇微卷的翘髭,加上下颚的细长的胡须。

潘美不过四十年许,却已经有着如同关二爷那样的美髯,将他的气质完美的承托起来,让罗幼度看得大为羡慕。

“快快起来,让朕瞧瞧,你胖了还是瘦了……”

罗幼度大步上前将潘美搀扶起来,上下打量了一番,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北方苦寒,可朕怎么觉得你胖了?”

潘美一脸笑意道:“那是陛下仁德所致,我大军所到之处,州府皆是望风而降,准备美味酒食,渴望沐浴天恩。臣一时贪嘴,长了不少的肉。”

这一路北上,他也体会到了戏剧性的感觉,原以为越深入契丹腹心,遇到的抵抗会越严重。结果一路而来,几乎都见不到多少契丹人,沿途所有州府皆是汉人、渤海人、熟女真人。契丹不让他们武装自己,也不干涉他们的文化自由,只要如实耕种纳税,干什么都不管。结果一个接着一个,投降比谁都快。

罗幼度莞尔道:“此事朕也始料未及。”

说着用力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辽东之战打得不错,战报朕是一字不落地反复看了。能够在辽东那苦寒之地,对上耶律贤适这样的敌手,还能屡屡得手,将他逼得不敢出战,了不起。”

此番分兵,潘美面对契丹布置的整个辽东防线,先破营州为他中路大军争取到了突破松亭关的机会,又将耶律贤适困在了辽东一线,隔绝了大定府、辽东的往来。以一旅偏师,完美地完成了牵制任务。

此次决定胜负的两大战役,龙山伏击战、古羖历大捷。

龙山伏击战有潘美一功,至于古羖历大捷,首功在赵匡义。

与潘美合兵一处,罗幼度领着两路兵马抵达了契丹的上京临潢府。

如一路上的情况一般,即便到了契丹的国都临潢府,他们也跟回家了一般,受到了临潢府百姓的热情招待。

临潢府是契丹建国初期在本土兴建的第一座京城,当初耶律阿保机在建城的时候已经将汉人百姓考虑进去了。

临潢府建造的极为辉煌,气势雄伟,内分为二城,两城相连为“日”字形。北城呈六角形,内部又细分由外城和内城,内城为契丹皇城,墙高三丈,设有楼橹、塔台、仓城、瓮城等先进的防御设施。而南城名汉城,在皇城之南,略呈正方形,墙高两丈,不设敌楼,也没有仓城、瓮城。

顾名思义,契丹统治者住皇城,外城则是居住着契丹贵族与契丹人,南边的汉城也理所当然地由汉人居住。

耶律阿保机当年也是防着汉人一手的,汉城这边除了城墙没有其他的防御设施,估计建造城墙也是为了便于收税。

因一路上汉人、渤海人、熟女真人对待中原大军的热情,耶律必摄根本不敢连同汉城一起守,担心适得其反。

其实契丹对于境内的汉人百姓并不差,临潢府这样契丹人、汉人同居一城的环境下,双方早已习惯这种生活。临潢的汉人未必真就会响应罗幼度的号召,但是耶律必摄不敢赌,为了节约兵力,也没有在南城安排驻军。

这一下就让南城的汉人豪绅们别无选择了……

罗幼度贤名在外,从未干过屠城劫掠的事情。在耶律必摄抛弃他们的前提下,不至于为了自保,自发组织民众反抗。

选择开城迎接罗幼度这位中原天子的到来也就理所当然了。

走在临潢府汉城的街道上,罗幼度看着繁华的街景,街道两侧相迎的百姓,挥手叫来耶律贤,对着他说道:“耶律必摄若是愿降,朕可以授他王爵,三代之内,衣食无忧。”

看着临潢府汉人百姓殷实的生活,罗幼度也微微动了些许恻隐之心。相比未来的金人、蒙古人,契丹人在种族之别上最开明的。

不过显然耶律必摄并没有投降的打算。

耶律贤还没有靠近城墙,已经让城楼上的弓箭手射退,连交谈的意思都没有,做出了顽抗到底的态度。

罗幼度闻讯以后也不再客气,说道:“想死得壮烈,那朕成全他。”

当即将兵马一分为四,分别驻扎于北城的大顺门、安东门、乾德门、拱辰门,做攻城的准备。

东丹王府。

伊审征长吁短叹,感慨世事无常。

原本只是在高丽当一个小小的间谍,很快就可以功成身退。

结果老天好像在给他开玩笑一样,给耶律休哥带到了契丹,当了一个县令,立了大功,就等着武德司的人将他接回潘美的军中。

然而东丹王耶律隆先爱他才华,将他带到了上京,还给他在汉城安排了住处。

本打算在上京安逸地等着罗幼度大军抵达,然后汇合。

关键时候又出现了意外,耶律隆先很客气地将他接到了北城王府,告诉他南朝大军即来,王府安全。

伊审征急得几欲呕血,忍不住暗自吐槽:要不是您过于客气,自己指不定已经回到汴京,见到自己的母亲了。

既来之,则安之。

伊审征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当他的东丹王门下幕僚。

“伊先生,大王回来了,请您去大厅一叙。”

“这就来!”

伊审征细心地整理了一下衣着,带着几分文人雅士的风度来到了王府大厅。

大厅中共有四人,皆是契丹庙堂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其中两人位于上首,两人左右落座。

左上首的那一位正是东丹王耶律隆先,右上首是耶律隆先的弟弟蜀王耶律道隐,下首两人分别是右龙虎卫上将军耶律合住、皮室详稳萧安团。

伊审征最擅阿谀奉承,对于契丹庙堂复杂的人际关系,早已了然于胸。

耶律隆先、耶律道隐两人是契丹皇室,耶律阿保机的孙子,他们的父亲是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而耶律合住是耶律阿保机弟弟耶律迭剌之孙,萧安团的父亲是萧阿古只,契丹开国勋贵之后。

这四人是契丹庙堂宗室一派的核心成员,也是耶律必摄手中最大的倚仗。

伊审征不卑不亢的与四人行礼,敏锐的发现四人眼睛有些微红,精神有些亢奋。

耶律隆先说道:“伊先生,陛下今日在庙堂之上,誓与临潢府共存亡。我契丹上下民众也是反映炽热,万众一心。从即日起,北城将战略物资将会统一调配,由专人负责。我们这群大老粗动动刀枪尚可,数字上的微末算计,非我等所长。在下想到了先生,便由先生担任监察官一职吧。”

伊审征忙道:“愿为大王效力。”

耶律隆先对于伊审征很是信任,并没有避开他谈事,而是让他在一旁入座,几人说着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伊审征在一旁认真听着,也明白了一个大概。

原来面对兵临城下的窘境,耶律必摄这一次没有主打必胜牌,而是高举起了与大辽契丹共存亡的旗帜。

临潢府是他们大辽的第一座都城,是他们契丹的祖居之地。

临潢在,大辽在,临潢失,契丹亡。

“契丹”之名,最早见于朝鲜《三国史记》东晋太元三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丽陷八部落的记载,《新唐书》等明确指出:“至元魏,自号曰契丹。”

一个至今五六百年的民族,历经了不少风雨,大起大落,历经大贺氏、遥辇氏直至现在耶律氏,契丹也有着自己的民族骄傲。

民族生死存亡之境,也爆发出了视死如归的气魄。

故而整个临潢府的北城并没有想象中的士气低落,反而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壮。

临潢府中成千上万的契丹青年走上街头应募从军,无数老弱妇孺给自己家的男人孩子鼓励打气。

面对中原大军的压境,整个临潢府的北城契丹人反而凝聚在了一起。

耶律必摄看着庙堂上文武大臣的愿与大辽共存亡的魄力,感受着民间百姓那不愿意做亡国奴的斗志,站在城楼之上眺望着城下中原军营里的那如繁星一般的火把,切齿道:“想灭我大辽,得看你的牙口够不够锋利。”

中原大营御帐。

罗幼度召集了军中诸将一并议事,看着帐内近百位中上级将官,他并没有说及如何攻打临潢北城,而是问向了耶律贤道:“再过不久就是寒食节了,你们契丹人对于寒食节是什么态度?”

耶律贤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如实道:“受汉人影响,寒食节在我们当地也是一大节日。只是略有改变,比如踏青插柳,我们这里就不盛行。这出门便是草地,没有什么稀奇的。至于柳树,北方不是没有,就少许几棵,真要采摘,一人一截都能将之折秃了。我们这里的寒食节,最大的活动就属马球比赛。近几年也流行足球,不过踢得不怎么好,制度并不完善,没有中原精彩。”

在后世寒食节已经并入清明,几乎没有什么人提起了。

但是在古代寒食节是三大节庆之一。

尤其是唐宋时期,更是盛行。

唐宋时期,法定节假日,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休假七天。至于上元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等三五天不等。

大虞朝的很多节日习惯都是承传于唐朝,对于寒食节也是相当重视的。

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足球、植树、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作词等活动。

反正就是一个字“玩”。

这天下承平,生活富足,有事没事的就找些事情玩乐,以宣泄生活。

罗幼度道:“北方的冬天太冷了,以至于元日、上元节都躲着猫着,现在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也得让将士们放松放松,临潢南城的百姓也让他们参与进来。朕连着组织几场足球、马球比赛,邀请他们参观。马球比赛就由马帅负责,足球嘛,就交给石指挥使了。”

高怀德是公认的马球第一好手,在中原玩马球就没有人玩得过他。

马球比赛双方人数不固定,罗幼度亲自见过高怀德领着三个无名小卒就四个人,横扫了十五人组成的西州回鹘马球队:据说在西域那边,西州回鹘马球队所向无敌。

至于足球方面,石守信最为精通,汴京最厉害的球队之一,就是他养的,在汴京受到万人追捧。

他说着又吩咐韩微负责在汉城举办祭祀孔子的活动,让卢多逊组织诗会。

这一场军事会议,竟然都是围绕寒食节来进行的。

罗幼度包围了临潢府北城,想着居然不是进攻,而是打算轰轰烈烈地举办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

同一时间,耶律必摄这个皇帝,连续几天都亲临四门,给守城兵卒打气鼓励,表示自己与他们同在。

整个临潢府北城的气氛打磨得好似一把利剑,耶律必摄就是握剑之人,他高举着宝剑,随时准备劈向意图攻城的中原。

结果一日,两日三日……

时间一天天过去,耶律必摄站在北城眺望南城,只觉得气氛很不对劲。

第九十五章 凿穿战术第一百零九章 溱水列阵第691章 回宫第七章 萧绰荐才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轻一点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第七章 打到他妥协第七章 再订方略第二十六章 小阎罗第三十六章 自导自演第七十四章 胆大包天第一百零二章 以假为真第六十三章 契丹撤军第九章 再见折赛花第四章 兵临城下第八十二章 瓮中之鳖第四十二章 将遇良才第三十九章 熟悉的名字第二十七章 顺应民意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方之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破坏妄想症第四章 稳如老狗第五十八章 六神无主的李弘冀第711章 萧绰的志向第一百二十九章 给小觑了第六十章 降了吧!第一百八十章 聚兵第二十七章 临时府衙第九章 卒虽少,可用矣!第十六章 最不起眼的最致命第659章 将遇良才第三十九章 马上驴?第二十七章 临时府衙第669章 孙吴在世,韩白重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开门红第四十章 半日闲第三十七章 人情世故第三十三章 治将第三十一章 入宫受封第一百五十章 这里莫不是天堂第三十八章 君子可欺以其方第五十九章 散布假消息第704章 将三代第九十章 冗官与发展第三章 打场立国之战第七十九章 洞察野心第三十章 不祥预感第十九章 张雄起义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学第一百六十七章 状元、探花第二十三章 送上门的石守信第十二章 抛弃 会师第五十一章 绝对公允第五十二章 美梦与现实第七十五章 赵普入相第二十七章 顺应民意第七十一章 越级的折赛花第七十一章 越级的折赛花第675章 大仁大义第六十四章 朕的漠南 再见萧胡辇第二十章 收编第十七章 北汉投降第九十二章 自行决断本书由来!第十九章 来吃沙的!第661章 这应该算是好消息吧?第一百四十九章 锻炼 没有资格第五十九章 进击的陈觉第二十三章 亚历山大的魏仁浦第二十三章 送上门的石守信第九十五章 毫无节操第三十四章 至全体罗虞将士书第666章 狠辣第一章 契丹上元节第十一章 收复二州 独自领兵第九章 口不对心(二)第四十五章 焦虑的周娥皇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方之事第四十九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第709章 愿为陛下舞上一曲第十八章 孟蜀出兵第二十二章 收心第八章 暂不支援第三章 前线无粮第一百七十八章 胜率第一章 契丹上元节第十章 捅刀子 穿小鞋第七十一章 越级的折赛花第656章 准备收网第656章 准备收网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第二十五章 黄河决堤第四十章 半日闲第二十五章 晕阙第七十四章 胆大包天第三十七章 稽首九拜第四十章 舍大义存小义第五十二章 重担加身第四十章 社死现场第五十六章 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