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全新的庙堂局势

第692章 全新的庙堂局势

听及缘由,罗幼度便不再多言了。

周小妹的情况他是了解的,周宗本是孤儿,侥幸成为李昪侍从,在重视门第出身的江南一路青云直上,成为赫赫有名的周司徒,这一路艰辛,确实不易。

他热衷仕途,半辈子都用在这方面,一味的向上爬,直到功成名就,才想起传宗接代的事情。生周娥皇时已经六十,然后七十好几有了周小妹。一直都是父女三人相依为命,而今周宗离世,周小妹孤独无依,确实让人心疼。

此去近乎两年,宫里宫外皆发生了诸多事情。

符清儿如聊家常一般,将一切细谈。

宫里的情况都是一些琐事,目前为止后宫还是很和谐的。

折赛花是直性子,性格爽朗,跟符清儿很合得来。

周娥皇清冷高贵,不喜与人争斗,如宅女一般,平时抚琴自娱。

花蕊夫人情商极高,八面玲珑,她自知出身不好,更不敢奢求什么。

至于皇甫秀,存在感就更低了。作为高丽皇女,王昭当年将她送来,本就存着一定政治目的,并不得宠爱。随着高丽的灭亡,她更加掀不起风浪。

符清儿自是镇得住场面,只是大略一提。

真正的关键还是围绕丑丑来说的,他不在的这两年里,丑丑负责监国,无可避免的接触一些别有想法的文武官员,想要趁着罗幼度不在,利用年年幼的监国秦王达到某些目的。

符清儿深知后宫不得干政的道理,平时从不过问政务。

但有人想趁她儿子年幼,忽悠诓骗她的儿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符清儿早已通过皇后的权力特地召见对方的夫人予以警告。

聪明的人,收到了警告,不敢再动。顽固愚蠢的,自持后宫不得干政的架势态度,不予理睬。

符清儿确实无法绕过宰相去惩治庙堂官员,可将对面名字记下,在此刻吹吹枕边风,那是特有的权力。

罗幼度听得很认真,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他不在京中的这些日子,很多牛鬼蛇神都会现出原形。

罗幼度听着符清儿的叙述,脑海中已经大致有了一个方向。

果然在整活一方面,文人不会放人失望。

士大夫集团在他的默许下,已经为赵普摧毁,只余下残兵败卒。

历史上影响大宋朝廷的文人集团,已经不复存在。

士大夫集团的核心来至于后周的文臣集团,他们以范质、王溥、魏仁浦为首。这一时期,他们在郭荣的支持下,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因为给武将欺负压制的太狠,文臣集团内部固然有矛盾,但真遇到事情,毫无疑问会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历史上赵匡胤是向他们这群士大夫集团妥协了,虽然他办了范质、王溥,让自己的人当了士大夫集团的掌舵者,但为了不让自己黄袍加身的事件再次重演,一边收缴兵权,一边与文人集团达成协议,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大虞朝与宋朝都是继承于郭荣的后周,他们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皆有一群不能不用的相对很团结的文人集团。

赵匡胤妥协了,罗幼度则没有。

他一边死抓着兵权,一边扶持窦仪、宋琪、赵普来分化士大夫集团,还提出了一些列偏向利于文臣的政策:劝学、改革科举、推广教育等等等等,给士大夫集团一种依旧维持以文压武的政策。

直到灭巴蜀、江南,吴越归附之后,士大夫集团才觉得不对劲。

但为时已晚,罗幼度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江南、巴蜀文风鼎盛,他们的文臣集团或许没啥骨气,偏于享乐,能力还是有的。其中也不乏韩熙载、徐铉、徐锴这样的清流人氏。

罗幼度通过科举提拔了一批人才,又接收了江南、巴蜀、吴越的人才,摆脱了对士大夫的依赖,最后用赵普将他们打散。

但要认为少了他们就没有斗争,那便大错特错。

恰恰相反,文人间的争斗反而愈发激烈。

失去了主心骨的大臣们开始依附新的力量。

他们有的依附窦仪,有的依附赵普,有的依附宋琪,三股力量开始分食“士大夫集团”的残余实力。

旧的模式打破了,自是迎接新的局面。

符清儿顿了一顿,说道:“还有一事,宋相公在年初举荐二郎为作坊副史。”

罗幼度奇道:“他们很熟悉?”

符清儿口中的二郎是符彦卿的二儿子符昭愿。

符昭愿身为符彦卿的儿子,六岁就给郭威封兴州刺史,领天雄牙将。但随着五代军阀一个个的泯灭,符彦卿也开始急流勇退。

符彦卿将长子符昭信赶出了天雄军,次子符昭愿也以无领兵之才为由离开天雄军,符家一步步的交出了兵权。

符昭愿与父兄不同,从小谨厚谦约,喜好读书。喜好与文人雅士往来,广交朋友,待人有礼,半点没有将门风采,反而一身书生气息。但符昭愿一直生活在大名府,极少进京。

宋琪是朝廷宰相,除了奉命扩建幽州离京以外,一直都在京中,两人的生活轨迹是没有多少接触的。

符清儿摇头说道:“二郎说,此次入京前从未有过往来。此番到京之后有了交集,二郎自己也不知为何举荐自己。妾以为应该是丑丑很喜欢二郎之故。但二郎终究是男子,并未如母亲一般长时间呆在宫里,只是待了不足一个时辰。”

罗幼度笑道:“这宋相公也太小觑朕的这个二舅子了,作坊副史?真是小家子气,不论才学,还是荫补,二郎怎么样也得是一州刺史。这样吧,陇右现在急缺干吏,便让二郎去兰州担任刺史。”

符清儿笑道:“谢陛下体恤!”

罗幼度道:“你我夫妻,何须在意这个。”

他能够理解符清儿的心思,符家的威望就是一柄双刃剑,可以伤敌,亦能伤己。

宋琪这个时候举荐符昭愿,明显打算走外戚的路子,通过推荐符昭愿来换取符清儿与丑丑的好感,从而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符家的影响力本就不小,如果再让符昭愿在京中立足站稳脚跟,对于符家绝非好事。

符清儿能够在这时拎得清,确实不易。

至于宋琪?

罗幼度微微摇了摇头。

其实他并不介意窦仪、赵普、宋琪拉帮结派。

罗幼度很清楚,别说是朝廷管理着天下,就算是他后世管理的公司,里面内部都会出现各种小团体。

真正的管理者并非打压这种小团体,而是利用这些小团体为公司谋利,将他们掌控在手上。

连一个小小的公司都避免不了的问题,何况是整个大虞朝廷,掌控百万疆域的超级大国?

窦仪、赵普、宋琪身为虞朝宰相,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即便贤德及事无巨细的诸葛亮,面对偏居一隅的蜀国,他的幕府依旧养着蒋琬、费祎、董允、杨仪、马谡这些人,协助自己处理琐事。

身为上位者,若是连几个用得顺手的人都没有,手中没有几个亲信。这并非代表他清廉,反而是无能的表现,只能说明这个上位者不合格,手中无可用之人。

这需要有亲信,用得顺手之人,理所当然的就会有人依附。

宰相之下有尚书,尚书下面也有自己的亲信,尚书以下是侍郎,侍郎同样有自己的人,一个个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利益群体。

随着王溥、魏仁浦渐渐淡出朝廷,全新的政治班底围绕窦仪、赵普、宋琪来搭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罗幼度甚至默许这种情况,暗中还在促成这种局面。

毕竟“士大夫集团”的核心是后周的一群官员,现在的朝廷是大虞。

窦仪、赵普、宋琪皆是罗幼度身旁的老人。

但如果宋琪是因为收到丑丑特别喜欢他二舅的消息而推荐符昭愿,那就意味着他有可能在宫里收买了眼线,这就超出罗幼度所容忍的范畴。

罗幼度并没有立刻对庙堂上的新局面有任何动作,一连三日他都将心思用在论功行赏之上。

朝局再怎么闹腾都无妨,军方的赏罚必须到位。

孰轻孰重,罗幼度还是很清楚的。

此次覆灭辽国,攻取高丽,上到林仁肇、潘美、曹彬、韩令坤、石守信、高怀德,斩首过重的小兵小卒,乃至于意外触发粉尘爆炸已经阵亡的江惟智都必需获得一定的嘉奖。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禁军的战斗力。

一支军队的堕落,往往就是从有功不赏,有过不罚,阵亡不恤,赏罚不公开始的。

罗幼度不敢保证自己的奖赏一定让所有人满意,但至少得让八成的人满足。

这可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罗幼度在临潢府的时候,已经在拟定赏罚标准,跟身在枢密院的韩微作了深度探讨。

这一路南下,也与韩令坤、高怀德、潘美、曹彬、林仁肇确认了他们麾下将官的功绩赏罚,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

用三日时间,与枢密院做最后的整理。

还特地举行了一场开国以来最盛大的庆功宴。

罗幼度面对庙堂上新的局面,并没有任何动作,而是如自己离去之前,与庙堂上的官员商议如何治理契丹事务。

面对罗幼度,以窦仪、赵普、宋琪三人为首的新党可不敢相互争斗。

毕竟丑丑年少,面对庙堂之事,作出抉择已经很不容易了,让他洞察一群老谋深算之人的钩心斗角,明显不符合实际。以至于面对他们彼此攻讦,以为是意见不合。

以至于整个庙堂好似经历过清洗了一般,一派和和气气。

但事实上罗幼度什么也没干,他就单纯的坐在龙椅上。

这天,罗幼度找来了曹彬、耶律休哥、耶律斜轸。

“见过陛下!”

三人一并向罗幼度行礼。

罗幼度让三人入座,跳过曹彬,对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说道:“在京中可待的习惯?”

耶律休哥道:“叹为观止,末将去了大虞图书馆,足足五日,从早到晚,不舍离去。”

耶律斜轸道:“陛下,末将好似井底之蛙,京中的繁华,让末将迷了眼睛。末将早听汴京乃人间乐土,世上天堂,却不想繁华至此。”

罗幼度打趣道:“迷了眼睛不要紧,莫要迷了心,上了战场腿软,可不好。”

耶律斜轸立刻道:“陛下放心,臣受陛下不杀之恩,此身愿死在为陛下冲锋的路上。”

罗幼度点了点头,道:“那你去凉州,当李节帅的副手,那里有你驰骋疆场的机会。只是凉州苦寒,不比汴京。”

他短期内不准备大规模动兵,但只要时机一到,必打西域。

最近几年他准备增强凉陇力量,作提前部署。

耶律斜轸眼中一亮,急不可耐的说道:“末将绝不丢陛下的脸。”

罗幼度望向耶律休哥说道:“至于逊宁,本想留你在身旁,但河湟急需一员智勇兼备的大将,想来想去,你最为合适。”

对于耶律休哥的安排,并非是为了西域,而是打算趁着吐蕃动荡,将原本属于他们的青海湖拿回来。

作为华夏的固有疆域,这青海湖让吐蕃侵占多年,是时候讨要回来了。

不过想来吐蕃不太愿意将青海湖吐出来,也得提前做好接手文成公主迟来的嫁妆。

“国华,西南地形复杂,你先去熟悉情况。”

同样的大理也是自古以来。

大理实力不强,但地形环境特别复杂,提前去摸索地形,做足准备,并无坏处。

图谋大理,属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茶马古道。

青藏高原由于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在吐蕃茶是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但吐蕃所居的青藏高原地区,素不产茶。为了将川滇的茶叶运入雪区,同时将雪区的土特产输入华夏,于是,一条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在商贩、背侠、驮队、马帮劈荆斩棘下,被开辟出来。

茶马古道直通吐蕃的拉萨,即是商道,也能是运兵道路。

同时茶马古道有好几条,地跨陕、甘、贵、川、滇、青、藏,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拿下大理即能完全的把控这条道路,将华夏的影响向四方辐射。

第二十八章 嚣张跋扈第一百三十八章 尽心服侍第八十八章 魂断陈桥驿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得选了第十四章 浅滩伏击战第三十七章 诸事顺畅,莫名高兴第四十八章 深谋远虑第四十七章 雪上加霜第四十八章 别去招惹了吧!第二十一章 阵前反叛第693章 逃不过权力的诱惑第三十七章 进与退第八十九章 臣敢!第710章 孝心可嘉第五十九章 散布假消息第三十二章 大雨倾盆第三十一章 符彦卿的嗅觉第二十七章 穷惯的好处第六十二章 内斗小能手第二章 求情无果第十六章 葬礼上的佳人第六十八章 折赛花入宫第四十四章 望风而降第六章 麟州杨家第八十九章 驾崩第二十六章 天意难违?第688章 倭国消息 耶律贤逝第二章 罗天子爱民第九十六章 惊天消息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来,新的儒学第五十五章 攻取渝关第四十八章 石守信闯开封府第三十八章 条件第十一章 内讧?第九十一章 小人得志的罗幼度第二十九章 再次内卷第一章 去其灵魂第六十四章 欺我中原无人?第一百五十章 摩皮汉骨第七十五章 文德殿夜第二十章 张琼的单纯心思第八十四章 冲出东华门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方之事第三十九章 潘美归来第十五章 饿极的猛虎第二十章 生活零碎第七十四章 人马嘶鸣第十四章 浅滩伏击战第二十七章 心态改变第二十八章 嚣张跋扈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第十八章 无法拒绝的利诱第一百六十章 黄雀在后第二十五章 为敌造势第三十七章 人情世故第十章 离间计成 抵达前线第十二章 凤州才是主战场第五十一章 悔不听幼度之言!第四十七章 悍将第680章 一边决死 一边过节第三十五章 见李重进第四章 不敢置身事外第七十六章 垂拱而治第四十三章 汴京见!第685章 美梦第四十三章 痛揍第九章 卒虽少,可用矣!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指怛罗斯第七十六章 垂拱而治第六十五章 枢密院改制第671章 手忙脚乱第五十四章 出来了,回不去了?第四十六章 求稳之策第五十三章 长江浮桥第十一章 暴殄天物第一百五十七章 无敌,真的寂寞第二十章 该丢就丢了第十二章 名动汴京,指日可待第二十四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第681章 焰火中的进攻第一百四十章 刘鋹的礼物第四章 诱其腹心第二十二章 交手第六十章 乱局中的决策第四十九章 张琼战将 决战之始第八十章 开海之功第三十五章 人心所向第五十四章 道德底线第十三章 以陛下为盾第一百七十五章 乐极生悲 惊闻噩耗第二十九章 华夏数字第三十七章 稽首九拜第七十八章 自作自受 西方平定第666章 狠辣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遗忘的英雄第三十章 巡视御营司第656章 准备收网第八章 委屈的赵匡胤第七十五章 赵普入相第四十二章 悲愤赵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