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我是造了什么孽

接了李翰祥的剧本任务,林朝阳不得不把手里面正在创作的暂停一下,毕竟人家甲方给的钱多。

昨天他跟李翰祥聊了大半天的剧本,了解了李翰祥的想法,又印证了一番曾经看过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心里底气十足。

不过他对于清史的了解并不多,真正要呈现出一部出色的剧本,少不了要在细节上下点功夫。

从燕京饭店回来的第二天,林朝阳趁着上班摸鱼的时间,找遍了图书馆,翻阅出许多关于清晚期的资料,不仅有史料,也有一些关于晚清和慈禧的文学作品。

许笑天的《满清十三朝》、忽庵的《西太后》、蔡东藩的《清宫历史演义》、德龄的《御香缥缈录》、李慈铭的《越漫草堂笔记》《清史》……

几十部著作放在眼前,光是堆在那里便让人觉得头疼,好在林朝阳并不是要通读这些作品,而是寻找其中有用的线索和细节补充自己的剧本。

一连几天时间,林朝阳埋首于故纸堆中,终于整理出了一份剧本提纲,送到了李翰祥手中。

看完了林朝阳送来的剧本提纲,李翰祥沉默不语。

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你前面给火烧圆明园铺垫这么多场戏,如果展开写的话,恐怕会头重脚轻吧?”

后世李翰祥拍慈溪,拍成了《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两部电影,实际上他最早的想法就是拍《垂帘听政》,只是写剧本的时候一下没收住,内容太过庞大,只好分成了两部电影。

“从一部剧本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构肯定是不合适的。”林朝阳说道。

李翰祥嗅到了他话里没有说明的意思,眼神中透露出疑问。

林朝阳没有让人多等,直接说道:“我想把剧本分成上下部写。”

“上下部?”

李翰祥吃了一惊,怎么也没想到林朝阳会冒出这么一个想法。

他满脸错愕的望着林朝阳,一时间有点恍惚,好像林朝阳才是那个在片场手执导筒、说一不二的导演。

“你是导演,我是导演?”李翰祥忍不住问出了心里话。

受到他的诘难,林朝阳丝毫不慌,说道:“我只说我剧本写成上下部的结构,又没说你一定要这么拍。再说剧情是连贯的,布景、演员、妆造、道具这些又不会增加多少额外的成本,无非是拍摄量变大了一些,增加了些人工成本。”

李翰祥想了想,好像也有点道理。

“我先写出来,你觉得不行,大不了就把火烧圆明园那段拿掉嘛。”林朝阳继续循序善诱道。

李翰祥又翻了翻剧本提纲,他不得不承认,以“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为双核心的故事看起来确实更加完整。

“也罢。反正合拍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你先照着现在的思路写吧。”

按照林朝阳的思路,一部剧本相当于两部的内容,他自己的工作量变大了,恐怕不一定能赶在他去濠江之前把剧本写出来。

李翰祥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大不了先拿个半成本过去给何先生看看。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的优劣关系到电影的成败,不能马虎。

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才过了不到二十天,林朝阳再次出现在燕京饭店,同时还带来了一部近七万字的电影剧本。

“李导,幸不辱命,剧本写完了!”

李翰祥接过林朝阳递来的剧本,满脸惊讶,“这么快就写完了?”

听着李翰祥的口气,林朝阳道:“不是你说着急的吗?这半個多月我可是一天都不敢耽搁,日夜奋战,笔耕不停。”

林朝阳这话当然是夸张的说法,其实这些天时间里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查阅资料上了,写剧本的时间反而并没有那么多。

李翰祥惊讶过后,不去纠结林朝阳花了多少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相当于两部电影内容的剧本来,他内心不禁有些怀疑剧本的质量,还是先看看再说。

林朝阳所写的剧本参照了原版《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结构,原版电影人物设定和情节都很出彩,镜头语言水平也很高,而且场面宏大,充分体现出了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

但比较可惜的是电影内容当中有很多情节与真实历史出入较大,如果是按照香江拍摄历史片的一贯手法,这当然没什么大问题。

可若是要拍出真正严谨的具有史诗气度的历史大片来,这样的缺点无疑是致命的。

林朝阳这一版剧本当中,耗费心思最多的便是在史实与戏剧如何融合的更好。

林朝阳写的剧本足足有七万字,分了上下两部《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

这么厚的剧本要认真看完至少得花个几天时间,李翰祥特地给林朝阳开了间房间,让他这两天就住在燕京饭店,方便他与林朝阳沟通。

跟导演沟通剧本是编剧的份内之事,林朝阳虽说不同意大改剧本,但必要的沟通是少不了的。

他让合拍公司帮忙请了假,又回家里跟陶玉书说了一声,便安稳的住进了燕京饭店。

燕京饭店是如今国内硬件水平最高的饭店,住起来肯定比燕影厂招待所舒服。

李翰祥看剧本看了一天多,一直也没找林朝阳,他还以为遇上了个作息正常的导演。

没想到第二天夜里,林朝阳睡觉睡的正香,便被咣咣咣的敲门声惊醒。

他打开门一看,只见李翰祥满脸激动、神色亢奋,“林先生,我们聊聊剧本吧。”

“李导,这都半夜两点了。”林朝阳打着哈欠说道。

“都两点了?我们快点说,白天睡个好觉。”

林朝阳:???

我跟伱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李翰祥不理会林朝阳的意见,径自闯进了房间,翻着剧本便聊了起来。

“剧本写的不错,‘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这个两个核心情节都立住了,我看可以剪成两部片子。”

李翰祥上来先肯定了林朝阳的剧本,然后又针对剧本里面的细节研究了起来。

“前面这几场民间的戏,我看可以删一删,不影响剧情走向。”李翰祥说道。

“不能删。”

“为什么?”

“我们上部的剧情是‘火烧圆明园’,我前面写能工巧匠把圆明园修得如何如何好,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多少老百姓为此遭殃,都是为了烘托这个高潮。

删了这几场戏,最后‘火烧圆明园’的震撼感会大大降低。”

“你可以在中间的宫廷的戏份里面表现圆明园的绝美和历史意义嘛。”

“这么改视角就不对了。你要知道‘火烧圆明园’这件事本身对于满清来说打击固然沉重,但圆明园是用民脂民膏修建的,满清的统治阶层是意识不到这件事背后所代表的含义的。

我们只有站在人民和历史的宏大视角去看待,才会意识到这次事件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

而电影院的观众,恰恰就是站在这样的角度。”

林朝阳的态度坚决,并没有因为李翰祥是导演就遵照他的想法,一番言论把李翰祥驳得哑口无言。

李翰祥想了想,就是多几场戏,反正都打算剪成两部,也无所谓了。

他又接着说道:“‘火烧圆明园’这部分里玉兰(慈禧)和咸丰的感情戏是不是太过薄弱了一点?”

“你想加强他们俩的感情戏?像李隆基和杨玉环那样?”

林朝阳的话一下子切中了李翰祥的需求,他兴奋道:“没错没错。”

没成想林朝阳又是摇了摇头,“李导,您得考虑清楚,到底是要男欢女爱,还是要历史巨片的厚重感。写咸丰和慈禧的闺阁秘事这当然很吸引观众眼球,但无疑会大大降低电影的格调和厚重感。”

李翰祥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言,从50年代在香江拍摄黄梅调电影,他便已经名誉东南亚,成为当时香江电影业的中流砥柱;

60年代他前往湾岛创立国联公司,为湾岛电影产业拓荒,搅动了当时湾岛的电影风云;

70年代他重返香港又拍摄了许多骗术片与风月片,成为后来不少华语电影类型的始作俑者,其在电影拍摄上的奇思妙想和艺术创造力让人叹服。

但再厉害的导演也有属于自己的局限性,林朝阳看过李翰祥的不少作品,知道李翰祥的执导风格其实更适合拍那种富有浓厚人文气息和华贵场面的文艺片。

这次他要拍富有底蕴的历史巨片,那首先要抛弃的就是以往拍摄风月片和宫闱片的一些惯有思维。

“……所以说,咸丰和慈禧的感情戏份可以有,但绝不能拍的过于唯美,也不能使用过多的主观镜头。

如果是这样拍出来的话,就跟你之前拍的那些风月片没什么区别了。

你跟我说想做一次突破,想反映出满清王朝在政治上的腐败和当权者的昏庸,想把那段惨痛的历史拍出来,现在这样的思路可不对。”

林朝阳直言不讳的指出了李翰祥在拍摄思路上的自我悖谬,因着半夜被人从床上拎起来,语气更是毫不客气。

俗话说忠言逆耳,李翰祥听了林朝阳的话心里自然不舒服,可又不得不承认林朝阳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他还是忍不住争辩道:“可要是这么写,电影就少了一个看点。”

“‘火烧圆明园’还不够有看点?这五个字是剧本前半部分的戏眼,感情戏太多,反而会分散观众的情绪。”

两人一番争论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之前李翰祥光想着给电影找个好编剧,觉得林朝阳能够胜任电影的编剧工作。

现在看,他确实是能胜任编剧的工作。可存在感强实在是强得过分了,连自己这个导演都说不动他。

“说了半天,你的剧本我一个字不能改?”李翰祥不满的说道。

“没不让您改啊,但您得改的是地方,不能胡改!”

林朝阳一句话差点把李翰祥气吐血。

我当了三十多年导演,我会胡改剧本?

“这是我的电影!”李翰祥愤怒道。

“可剧本是我写的啊!”

林朝阳语气平淡,丝毫不见恼怒,可他越是这种态度,李翰祥越是气愤。

李翰祥被他气的坐不住,转来转去,心中的怒火无处发泄。

“李导,要不你坐一会儿,咱们慢慢商量?”

李翰祥刚做完心脏手术,林朝阳也怕把他气出个好歹来,弄不好可就是wj事故了。

“坐个屁!”李翰祥用手愤怒的指着林朝阳,“我要解雇你!解雇你!”

林朝阳面色如常,“解雇可以,稿费得先付了。”

他的话好像一把刀子直插进李翰祥的心脏,李翰祥捂着胸口面露痛苦之色。

林朝阳被吓了一跳,怎么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他连忙起身扶住李翰祥。

见李翰祥手指着茶几,他连忙过去将茶几上的药瓶拿了过来,喂他服下药。

几十秒后,李翰祥脸上的痛苦表情终于慢慢平静下来,他眼神看着林朝阳,有气无力的说道:“我是造了什么孽,请了你这么个编剧?”

第192章 《阿尔的太阳》第15章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奋斗逼第64章 被全世界孤立第81章 老师们的阅读理解第112章 只要你高兴第78章 天下之大,何止东西第138章 根本不敢想(月票加更)第50章 老头儿,你棋品一般啊!第137章 这钱花的值第95章 大师也这么爱钱吗第24章 平平无奇林朝阳第5章 祖坟着了第6章 这个男人,有点东西第197章 外宾服务部第151章 受打击的卷王第192章 《阿尔的太阳》第193章 谁是无辜的人民?第136章 夸张的销量第122章 给《当代》怎么样?第70章 美国愤青第84章 捡洋落第201章 惊心动魄的一幕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学了第17章 站队要认清形势第217章 挥金如土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102章 友人许灵均第214章 引进香江第175章 超越时代的才华第151章 受打击的卷王第187章 赚钱娶媳妇第86章 长寿的秘诀第60章 等爷以后有钱的第61章 老子要白嫖你们第94章 陶敬法找了个好女婿第78章 天下之大,何止东西第59章 少说也得是个中篇吧第192章 《阿尔的太阳》第184章 爱之深,责之切第23章 《未名湖》顾问第184章 爱之深,责之切第50章 老头儿,你棋品一般啊!第114章 玩的可真脏啊第10章 这床吃唢呐长大的吧第172章 毒舌保罗第94章 陶敬法找了个好女婿第135章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第24章 平平无奇林朝阳第79章 这对CP,老娘嗑定了第156章 新作品的灵感第153章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第30章 《牧马人》发表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第189章 输给一个日本人,恶心第53章 比《简·爱》还上头第156章 新作品的灵感第14章 为了家庭的和睦第112章 只要你高兴第67章 让他见识见识社会的险恶第51章 我的岳父是教授第91章 这不是我的词儿吗第86章 长寿的秘诀第102章 友人许灵均第80章 1979年文坛扛鼎之作第165章 给你个任务第133章 降维打击第108章 竟然写的这么好第216章 还得是我亲姐夫第111章 学生们不干了第64章 被全世界孤立第75章 脾气还怪好嘞第127章 回京后的好消息第201章 惊心动魄的一幕第37章 轻松拿捏第202章 人间至味此斋寻第140章 花开时节动京城第83章 一份稿子,收两回钱第31章 成了第29章 写小说这么难吗?第30章 《牧马人》发表第179章 现成的许灵均第79章 这对CP,老娘嗑定了第34章 百闻不如一见第18章 《燕京文艺》第73章 你有这种感觉吗第67章 让他见识见识社会的险恶第213章 国运盛,则棋运盛第81章 老师们的阅读理解第6章 这个男人,有点东西第97章 我相信你!第58章 培养一位国际主义战士第172章 毒舌保罗第103章 好一个许灵均!第151章 受打击的卷王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46章 1978年的最后一天第145章 稿费收到手软第29章 写小说这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