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短、平、快的项目

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林朝阳也在反思,到底是他的什么举动造成了媳妇如此大的误会呢?

他想来想去,只能把原因归结到工作太认真敬业,动不动就给同事顶班,媳妇肯定是以为他这是追求上进。

天可怜的,他只是想混熟了人头好摸鱼啊!

再说了,他没事就往图书馆跑,不都是为了建设小金库嘛。

男人难,没小金库的男人更难,没小金库还寄居在老丈人家的男人难上加难。

唉!

摆又摆不烂,躺又躺不平,咸鱼不好当啊!

稿子送出去之后的几天里,没有了创作的束缚,林朝阳快乐的摸起了鱼。

到燕大图书馆工作第三周,他的阵地终于从闭架借书处的前台转移到了六楼的书库。

早上上楼的时候,杜蓉好心递给了他一个纱布口罩。

“带着吧,用得上。”

这两天天气有点转凉,借书处的郑同江、涂满生开始鼻子发红,喷嚏打个不停。

图书馆的通风条件很一般,六层因为藏书过多,书库里常年有一股浓浓的尘土气味。再加上少见阳光,很容易染上过敏性鼻炎这个职业病。

俩人最早都没在意,等觉得鼻子不舒服之后已然中招。现在已经破罐子破摔,哪怕书库味道再不好也懒得戴口罩。

用涂满生的话说:反正鼻炎都得了,再戴还有什么意义?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但仅限于人生一片灰暗的中年人,林朝阳正值青春年少,可不能学他们自甘堕落,他戴好口罩上了楼。

驻守六层书库除了取书、上书和做好借阅登记之外,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动不动就罢工的升降机。

借书处不管是借书、还书都得用升降机,这玩意儿要是坏了,你就爬楼梯吧,一爬一个不吱声。

有个好消息,今天的升降机一切正常。

是以林朝阳的工作很轻松,坐在工位上,偶尔电梯响了,拿出里面的索书单取书或者上书,然后在升降机旁挂着的本子上画上一笔。

上面密密麻麻的画满了“正”字,是六层书库每天向外借出的图书。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林朝阳数了一下,今天已经借出去了三十二本书。

以每次取书五到六本为例,他大概取书六次,每次找书大概要花费六七分钟,也就是半个小时多点,剩下的时间全在摸鱼。

无人打扰的时候,他就随便在书架上找一本书来看,打发时间。

中午打菜时,林朝阳摸着兜里的毛票犹豫了一下,没有选择两毛钱一份的溜肉段,转而选择了一毛五的宫保鸡丁。

шωш ◆ttκǎ n ◆℃O

他嘴里嚼着鸡肉,心中有些焦虑。

这都几天了,《燕京文艺》编辑部一点动静都没有,他兜里的毛票可越来越不禁花了!

这效率也太低了!

林朝阳对《牧马人》的质量还算是有信心,大家看了都说好,没理由发不了,肯定是编辑部效率太低。

不过抱怨归抱怨,林朝阳也了解,这年头作者要在刊物上发表一篇作品,三个月不算短,半年不算长。

他本以为找个熟人能提高点效率,看来自己还是高估了七十年代人的工作效率。

小金库资金告急,他觉得自己必须开辟第二战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而且这回他换了个思路,换个远点的杂志投稿试试。

因为嗡嗡嗡的缘故,国内文学期刊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陷入了停滞状态,很多知名刊物自六十年代停刊,至今都没有复刊。

刨除一些地区文联或文协举办的刊物,这个时候林朝阳投稿的选择其实并不算多。

看来看去,他相中了沪上的《沪上文艺》。

《沪上文艺》创刊于1953年,首任主编是德高望重的巴金先生,最早叫《文艺月报》。六十年代停刊后,于77年复刊。

有意思的是,《沪上文艺》在1964年曾一度改名《收获》。

早在1957年,巴金、靳以创办《收获》并担任主编,后因政治因素影响《收获》于1960年停刊,因此《沪上文艺》在文坛人称“小收获”。

眼下《收获》还未复刊,要是能上个小《收获》也是不错的。

而且这寓意也好,小收获,小富即安,非常符合林朝阳建设小金库的理念。

他这人没别的优点,就是脚踏实地。

要不然怎么能从东北的黑土地走到这偌大的燕京城来呢?

心里有了想法林朝阳便行动起来,在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年代,写小说不仅是文艺创作,更是个体力活。

一般人手写八百字的作文肩膀就得酸好一会儿,林朝阳进入创作状态每天至少三千字,一天下来腰酸背疼,手指都快磨出茧子了。

图书馆六层只有他一个人,写作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有任何顾忌。

只待了一天,林朝阳便爱上了这里。

这个图书管理员的岗位,真是给他量身打造的!

林朝阳的新作品依旧是短篇小说,毕竟篇幅短,真要写的顺利,个把星期就能投稿,碰上个鉴赏水平高的主编,说不定一个月就能刊发。

如此短、平、快的项目,对于目前囊中羞涩的林朝阳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这天林朝阳正忙着写稿呢,升降机抵达的声音响起来,他还以为又来活了。

来到升降机处才发现,上来的是个小纸条。

“77级中文系陈健功约你下班到钟亭,有事商谈。”

林朝阳认出这应该是杜蓉的笔迹,陈健功找他,莫非是《燕京文艺》那边有动静了?

下了班,林朝阳心情愉快的溜达着来到未名湖西岸。下午的课刚上完,湖边有不少学生在散步、看书,往钟亭走的路上他听到一阵激烈的辩论声。

循声望去,见是几个男生聚在一起讨论国际大事。

“越南弹丸之地却狼子野心,频频骚扰我国边界,边境百姓居民深受其害,必须要给他们一个教训。”一个男生愤恨的说道。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眼下国家刚刚走出低迷,最迫切需要的是改革。轻言刀兵,等于是好不容易从泥潭里拔出来的脚又陷入了另一个泥潭。

还是要以外交手段为主,利用联合国给他们施加压力,回到谈判桌上来解决问题。”

“说的轻巧。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何况联合国是美西方国家主导的,他们巴不得越南给我们制造麻烦呢。”

……

嗡嗡嗡刚刚结束,国家急需人才,燕大这些名校的学子们未来必定要在国家的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这不仅是一些学生们的想法,也是学校、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共识。

所以燕大的许多学生身上难免有点“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我要求,这些人也把深入参与政治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朝阳!”

林朝阳正胡思乱想的时候,远远传来一声呼喊,他连忙朝钟亭走去。

第156章 新作品的灵感第8章 毛脚女婿上门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学生,摆什么老资格?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85章 《十月》差点意思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83章 一份稿子,收两回钱第57章 法外狂徒继任者第37章 轻松拿捏第151章 受打击的卷王第158章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第127章 回京后的好消息第55章 你们愿意给个高价吗?第102章 友人许灵均第139章 只要钱到位第167章 魔幻的现实第210章 送上门的双保(暂缺)第42章 内参电影真值钱第125章 光荣的任务第21章 我表现的还不够咸鱼吗?第179章 现成的许灵均第210章 送上门的双保(暂缺)第90章 正常人的反应第192章 《阿尔的太阳》第14章 为了家庭的和睦第103章 好一个许灵均!第200章 《人民日报》为我证明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学生,摆什么老资格?第39章 我可真不是个人第117章 我还治不了你?第73章 你有这种感觉吗第151章 受打击的卷王第165章 给你个任务第174章 伟大的亚伦·布什内尔第82章 我才多长时间没来第197章 外宾服务部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45章 稿费收到手软第174章 伟大的亚伦·布什内尔第144章 到底是怎么回事第167章 魔幻的现实第159章 我还有更棒的第49章 好风凭借力第193章 谁是无辜的人民?第112章 只要你高兴第103章 好一个许灵均!第166章 棉花胡同第62章 《十月》怎么了第140章 花开时节动京城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193章 谁是无辜的人民?第161章 我改了他两场戏第41章 想着换张床吧第17章 站队要认清形势第48章 发现了点什么第194章 请了个活祖宗第109章 此生,何其有幸第118章 座谈会争锋第16章 七七级中文系第202章 人间至味此斋寻第210章 送上门的双保(暂缺)第162章 你一个编剧,懂什么剧本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205章 稿费给结一下第34章 百闻不如一见第53章 比《简·爱》还上头第33章 中国出了个许灵均第3章 朝阳,跟我去燕京吧第24章 平平无奇林朝阳第8章 毛脚女婿上门第9章 百无一用大舅哥第169章 《梵高之死》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200章 《人民日报》为我证明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块金子第14章 为了家庭的和睦第208章 第一次捡漏第36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第177章 让人眼热第210章 送上门的双保(暂缺)第205章 稿费给结一下第61章 老子要白嫖你们第49章 好风凭借力第168章 最完美的结局第108章 竟然写的这么好第76章 《小鞋子》的反响第8章 毛脚女婿上门第158章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第62章 《十月》怎么了第114章 玩的可真脏啊第41章 想着换张床吧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82章 你可读点书吧!第43章 遍地是朋友第176章 注定成为经典第65章 是他写的第79章 这对CP,老娘嗑定了第25章 鸽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