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成了

燕京师大的校园里,上午的课刚刚结束,陶玉书和同学们一起从教室里出来,向着食堂走去。

“上课的时候你看什么呢?还跑到韩老师的课上看来了?”陶玉书问身边的女同学吴颖芳。

上午的课是韩兆琦老师讲《史记》,广受燕师大中文系学生欢迎。

吴颖芳将夹在课本里的杂志露出来,语气带着几分神秘,“刚发表的小说,《牧马人》,又一个《伤痕》!”

杂志封面上的“燕京文艺”四个字清清楚楚,陶玉书问:“《牧马人》?”

“嗯,我觉得比《伤痕》还要好。”吴颖芳说着眼神不由得露出几分憧憬,“我要是能认识小说里的许灵均就好了,高大帅气、温文尔雅。这个作者笔名就叫许灵均,你说他会不会就是照着自己的样子写的许灵均?”

陶玉书没看过小说,她调侃道:“又在犯花痴了!”

“什么花痴!等你看过就知道了。”

“好了,赶紧去吃饭吧。”

《燕京文艺》在国内是比较老牌的文学刊物,又因为当年的主编是老舍、赵树理这样的大家,在全国范围内很有些名气。 ωωω●тт kΛn●¢ ○

这两年国内的文学重新起步,因为面对长期形成的思想戒律与艺术戒律,需要跨越冰冷的教条所设置的重重障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又因着这两年接连两任负责人的风格都比较保守,所以《燕京文艺》复刊之后并没有发出多少造成影响力的作品。

在周燕如这个资深编辑看来,林朝阳所写的《牧马人》与年初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班主任》和年中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伤痕》如出一辙。

都带有对过去年代的强烈控诉,揭开了那个年代给人们造成的伤疤,将时代的悲剧用文字精准的呈现了出来。

但《牧马人》比这二者更优秀的地方是在于,它并不只是一味的控诉,其中的反思和温度更让人动容,从立意上来说要比二者高出一个层次。

尤其是在父亲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十分具有象征性,对父子二人关系的处理也非常有智慧,在呼应读者内心感受的同时,又做到了理性、克制,成功的塑造出了许灵均这样一个历尽苦难、却初心不改的知识分子形象。

种种要素汇聚在一起,周燕如朴素的认为《牧马人》即便无法形成《伤痕》那般强大的影响力,也应该是一时之选,足以让林朝阳在文坛一举成名。

显然,她的想法是颇有道理的。

第十一期《燕京文艺》出刊当天,她走在燕京市文联大楼里已经开始听到关于《牧马人》的讨论。又过了一日,已经有人到编辑部来串门向编辑们打听《牧马人》的作者和创作内幕。

尽管读者反馈还没有到来,但周燕如以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可以轻松的判断出——

《牧马人》要火了!

一周后,周燕如刚上班,便从李轻泉这个新上任的刊物负责人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

发行所那边打来电话,第十一期《燕京文艺》卖的太快,库存不多了,要加印。

“加印?这才一个星期!”

周燕如的语气带着几分讶异,《燕京文艺》这两年的销量一直非常稳定,少有加印的时候。

“是《牧马人》?”

李轻泉面露喜色,点了点头,《牧马人》是他和周燕如一致看好的作品,为此两人不惜在他还未赴任的时候便私下串通。

现在看来,这部作品果然没有辜负两人的殷切期待。

“先加印五万份吧。”

李轻泉喜形于色,他上个月23日才到编辑部报到,业务还没理顺,就迎来了开门红。

周燕如想说一句“保守了”,不用多,《牧马人》哪怕掀起《伤痕》十分之一的舆论浪潮来,《燕京文艺》这一期的销量都可能翻个番,之前《燕京文艺》的销量一直稳定在二三十万份之间。

不过加印这种事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卖的好可以再继续加嘛,所以周燕如并没有说话。

“老周!”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章德宁一脸喜色的喊住周燕如,手里扬着报纸,“你瞧这个!”

“什么呀?”

周燕如接过报纸,是今天的《燕京日报》,章德宁指着报纸的其中一个版块,“你看!”

《:苦难是一面镜子》——胡德佩。

“这么快就有评论文章了?还是胡德佩写的?”周燕如又惊又喜。

胡德佩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现在还是《新文学史料》杂志的副主编,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文学批评家,他所著的《〈李自成〉艺术谈》在文学界研究《李自成》的资料当中颇有影响力。

“看来《牧马人》确实要火了!”章德宁喜滋滋的说道。

“现在说还太早了。”

尽管周燕如心里也是这么觉得的,但她嘴上却说的很保守。

“那加上这个呢?”章德宁又从桌上拿过来几封信。

“这是……读者来信?”

章德宁点了点头,“早上刚到的。”

一个星期时间,刊物要加印了、评论文章发表了、读者反馈也开始陆续到来,一切的预兆都显示《牧马人》正在形成一股不小的影响力。

周燕如随手拆开了一封信,这封信来自于燕京市二二零七工厂一位叫朱虹的工人同志,她也曾是一位知青,下乡7年后于76年返回燕京。

“……许灵均所遭受的苦难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集中体现,下乡劳教、环境艰苦、政治动荡,主人公许灵均一一经受了这些苦难。

但也恰恰是这些磨难,逐渐培养出了对于脚下这块土地的热爱,他仍旧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的这种品德是值得我们推崇与赞扬的。

读《伤痕》,我会泪流满面,因为那篇作品宣泄了我对过去岁月的不满和怨怼。

但读《牧马人》,除了那种感同身受,更多的是让我感受到了人性在艰难困苦之中的玉汝于成。我不仅在里面看到了对过去的控诉,更看到了反思和温暖与美好。

我想,《牧马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感受着写信人因为《牧马人》这篇小说所收获的精神力量,周燕如对章德宁说道:“《牧马人》,成了!”

第190章 想学我教你啊第110章 这剧本适合你们人艺第5章 祖坟着了第17章 站队要认清形势第149章 文学讲习所第210章 送上门的双保(暂缺)第169章 《梵高之死》第120章 坦白从宽第69章 好长时间没撒鸡汤了第3章 朝阳,跟我去燕京吧第22章 短、平、快的项目第12章 好福气啊第191章 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第161章 我改了他两场戏第63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第105章 涨稿费第124章 《父母爱情》第108章 竟然写的这么好第151章 受打击的卷王第177章 让人眼热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85章 《十月》差点意思第206章 就非得分个派别和山头?第15章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奋斗逼第177章 让人眼热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62章 《十月》怎么了第189章 输给一个日本人,恶心第139章 只要钱到位第78章 天下之大,何止东西第91章 这不是我的词儿吗第69章 好长时间没撒鸡汤了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117章 我还治不了你?第106章 这不巧了吗第131章 全军阅读第33章 中国出了个许灵均第201章 惊心动魄的一幕第57章 法外狂徒继任者第2章 回家看你妈去第6章 这个男人,有点东西第48章 发现了点什么第14章 为了家庭的和睦第30章 《牧马人》发表第107章 越想越难受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118章 座谈会争锋第149章 文学讲习所第63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第190章 想学我教你啊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161章 我改了他两场戏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第58章 培养一位国际主义战士第82章 我才多长时间没来第28章 有盼头第173章 新书发售第14章 为了家庭的和睦第192章 《阿尔的太阳》第200章 《人民日报》为我证明第39章 我可真不是个人第187章 赚钱娶媳妇第50章 老头儿,你棋品一般啊!第10章 这床吃唢呐长大的吧第76章 《小鞋子》的反响第143章 换个卷法第67章 让他见识见识社会的险恶第170章 阿毛的邀请第194章 请了个活祖宗第111章 学生们不干了第46章 1978年的最后一天第166章 棉花胡同第203章 还真是疯狂啊!第199章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第75章 脾气还怪好嘞第189章 输给一个日本人,恶心第90章 正常人的反应第147章 现象级作品第15章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奋斗逼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准第56章 傻大个才崴脚第166章 棉花胡同第120章 坦白从宽第7章 巨大的倒退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学了第159章 我还有更棒的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207章 试了半天你不买第96章 部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99章 自己的媳妇自己宠第124章 《父母爱情》第209章 你一个写小说的,懂什么诗歌?第154章 狗皮膏药第170章 阿毛的邀请第116章 三幕剧很了不起吗?第62章 《十月》怎么了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188章 会英文很了不起吗?第196章 往来无白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