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部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小舅子不禁念叨,早上林朝阳刚想完他,傍晚他人就来了。

“姑、姑父,我爸周末要请你们吃饭。”

杜峰进了门对陶父陶母说道。

“好端端的请哪门子的客?”陶母问道。

“这不是要十一了吗?”杜峰这个理由显然没办法服众,他又笑着说道:“其实主要是请我姐夫。”

“请朝阳?”大家脸色惊讶,大舅哥陶玉成问道:“这是个什么由头?”

杜峰脸上显出几分自得,“因为姐夫的啊,那部《高山下的花环》。”

陶家众人恍然。

《高山下的花环》在《人民文学》发表一个月了,这段时间陶家人不止一次的听到身边人对这部的讨论,不仅是那些原本就喜欢看书的读者在讨论,哪怕是原本对文学没有兴趣的人,也同样在讨论这部。

《高山下的花环》能够造成这样的影响,不仅是因为本身打破了以往军事题材的壁垒,更关键的还是在于紧扣时事、顺应民意。

南边的war绵延了大半年时间,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虽然现在时间逐渐过去,对于战事的关注已经不像最早那么火热了。

但《高山下的花环》毕竟是第一部如此贴近现实的反映这场战争的,只要是关心战事的老百姓,都是这部的潜在读者。

有些人即便是不读,可架不住身边的人讨论,这种话题度也是一般的所不具备的。

开创性的质量、全民关注的话题度、海量的潜在读者……

诸多因素汇总到一起,让《高山下的花环》在短时间内便收获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这股潮流也在短短一個月之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将已经有些松散的民意又聚集了起来,这也是官方所愿意看到的。

林朝阳猜想,大舅杜若林要请客,看来是这部所产生的舆论达到了部队理想中的效果。

送完了消息,杜峰正准备离开,林朝阳拉住了他。

“最近没谈恋爱?”

“没有。”杜峰一脸你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表情。

林朝阳内心有些遗憾,润笔费赚不着了。

他又说道:“给我搞两条烟。”

“我当什么事呢。行,周日吃饭的时候给你。”

杜峰以为林朝阳就这点事,答应了下来之后就要离开,林朝阳却说道:“正事还没说呢。”

“还有啥事?”

“你有时间帮我物色物色房子。”

杜峰诧异,“姐夫,你要租房子住?”

“不是租,是买。家里这环境你也看到了,人口多、地方小。希文、希武过两年就大了,总让玉墨和他们俩挤在一起不合适,再说我跟伱姐以后肯定得要孩子。

所以啊,有个自己的房子这是必须的。”

杜峰点了点头,“你这个考虑倒是对的,不过干嘛自己拿钱买房子,找单位啊?”

“我是临时工,你姐还是个学生,你觉得靠单位的话,我们俩什么时候能住上像样的房子?”

“那倒是,但现在房子可不好买啊!”

“先打听着嘛,万一有合适的呢!”林朝阳说。

“那行,反正你也不急,有时间我帮你踅摸踅摸。”杜峰应下了差事,然后又调侃道:“行啊,姐夫,还是你们当作家赚钱。这才写了几部,就要买房子了。”

杜峰的话里带着调侃和艳羡,别看他是个军二代,可在如今,别管你什么身份,大家的贫富差距其实并不大。

现阶段大家为什么不买房,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房屋产权通常不在自己手里,另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人的收入要买房并不容易。

现在房子便宜是不假,但大家都收入一样也不高。除了房价和收入的区别,与后世最大的不同是在于衣食的成本要高出太多了。

拿猪肉举例,现在燕京一般的市场和副食店猪肉价格是7毛5一斤,上下浮动不超过10%。

按月收入50元算,也就能买约67斤猪肉。要知道50元在如今,已经算是中等偏高的收入了,对比四十年后,至少应该是月薪8000元的水准,这些钱如果用来买猪肉,又能卖多少呢?猪肉便宜的时候,恐怕得乘以10倍。

现如今的好处是贫富差距小,但同样也有缺点,物质生活水平低极大的限制了国民的幸福指数。

很多家庭每年的大部分收入都要花在穿衣、吃饭上,买房这种动辄上千元的大额消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自然压力巨大。

杜峰家境优越不假,但自己是真没什么钱,属于是七十年代的月光族。

林朝阳写一部就赚几百块钱,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不免羡慕。

“你想买也能买。”林朝阳笑道。

“我可不买!”

这年头,除非逼不得已,否则谁自己拿钱出来买房子啊?又不是没单位。

这种观念后世人可能难以理解,但在如今却是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了。

翌日是周六,上班的时候林朝阳趁着中午吃饭,到学校南门外的邮局把他答应《收获》的那份稿子寄了出去。

从动笔到完稿,这份稿子拖拖拉拉了近五个月。

在这期间,《小鞋子》发表了、《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发表了、《高山下的花环》发表了。

按照林朝阳的效率来说,属于是龟速了。

可对比如今的作家们,他这个效率还是不错的。

几个月时间里,李小琳也只是来了几封信例行催更而已,可她光催更,也不知道寄几张月票过来,林朝阳哪里来的动力呢?

不过毕竟是已经说好的事了,林朝阳终于赶在十一之前将稿件寄了出去。

了了这份稿件,他也算是彻底闲了下来。

四五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写写写,上班写、下班写,感觉比当996社畜还累。

这一票做完,该好好歇歇了。

到了周日,陶家一大家子人来到石景山军区大院。

进门打了招呼后,杜若林哈哈大笑着对陶母说道:“若慧,你可真是找了个好女婿啊!”

此话一出,陶家人的眼神顿时齐刷刷朝陶母投了过去,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陶母脸色僵硬,硬挤出几分笑容,“大哥,就是写了一部而已,不算什么。”

“欸!怎么能这么说呢?你是不知道,《高山下的花环》发表之后给我们前线和后方的指战员们鼓了多大的劲!

朝阳这部写的好啊,大大的鼓舞了我们军队的士气,也让老百姓看到了那些子弟兵们的牺牲,为我们赢得了民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舅杜若林性格豪爽,说话的声音都比常人大了几分。

陶母的客套遭到了他的反驳,她又不好多分辩,只能干巴巴的笑了笑,应付了事。

陶玉书两姐妹全程关注着母亲的神色,心里偷着乐。

陶玉书幸灾乐祸是因为母亲对丈夫的态度,而陶玉墨的幸灾乐祸则是因为前段时间陶母主导的换房间事件。

“看来今天没少准备好东西啊!”

陶父疼媳妇,将大舅杜若林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他笑着说道:“今天你们跟朝阳沾光了,他为我们部队做了大贡献,今天得好好犒劳犒劳他,我特地把食堂的大师傅给请来了。”

杜若林的话虽糙,却丝毫不生硬,大家都能听出他的玩笑意味,但也能明白,今天这顿饭还真就是专门给林朝阳准备的。

陶父玩笑道:“大厨开小灶,露的可是真功夫,今天我得好好尝尝。”

杜若林陪着陶父与林朝阳说说笑笑,一旁的陶玉书则跑到厨房,拉住了舅妈祁红英。

“舅妈,你快看看试试我给你买的外套。”

“好端端的,买什么外套?”

祁红英心里其实很清楚陶玉书给她买外套的原因。

这段时间杜峰在家里、外面没少跟人吹嘘《高山下的花环》是他姐夫写的,主角还参照了一部分他的经历。

因为这件事,杜峰差点挨了他爸的皮带。

《高山下的花环》确实参考了真实人物,可看过杜峰找的那些资料,杜若林比谁都清楚这里面根本没他什么事。

再说了,杜峰要是主角原型,只能是赵蒙生。

那岂不是说他妻子祁红英就是里面那个仗势胡乱插手军务的赵蒙生母亲吴爽?他杜若林岂不是教子无方、治家不严?

这小子为了快活快活嘴,一家子人都得跟着遭殃,不抽他抽谁?

而站在祁红英的角度,天上掉下一口黑锅稳稳的砸在她的头上,她是有苦难言。

丈夫也说了,原型根本没有杜峰什么事,可总归是心里不舒服的。

陶玉书知道杜峰一直把原型这件事挂在嘴边,这小子只顾自己出风头,一点也不管家里人死活,无形之中也把林朝阳架在了火上烤。

所以前天下午她特地跑了一趟百货商场,给祁红英买了一件外套。

以杜家的条件自然是不差这一件外套,但这是一个起码的态度,至少别让祁红英心里这股别扭劲安到丈夫头上。

陶玉书要祁红英拉到房间里试衣服,她却笑着说道:“不用了。你这丫头,从小什么事都考虑的周到。是杜峰那小子整天胡说八道,跟你们家朝阳又没关系。”

“我知道,可总归是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嘛……”

祁红英打断了陶玉书的话,“在你心里,舅妈就是那么不明事理的人?说起来,他还是帮了你大舅的忙呢。我哪能要你的东西,衣服给你妈就行了。”

当了一辈子的姑嫂,祁红英十分清楚杜若慧的性格,别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陶玉书跟自己买衣服,不给她买,她是肯定要生气的。

陶玉书笑道:“舅妈,你真是太了解我妈了。不过,你不要的东西再给她,她一样生气。”

“你不给她,她更生气。”祁红英轻笑着,脸上露出几分羡慕,“我倒是羡慕你妈,从小锦衣玉食,长大了有你爸呵护。前些年虽然遭了不少罪,但好歹你们几个孩子都成器。”

“您也不差啊……”

陶玉书和祁红英在房间里聊了好一会儿才出来,今天家里请来了大厨,也不需要大家忙碌,两家人散落在杜家的二层小楼里,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大厨是山东的,做的是鲁菜。

糟熘鱼片、四喜丸子、爆炒腰花、油焖大虾……

快到中午的时候,一道道菜肴被端上了桌,家里几个小的眼巴巴的等在餐桌旁,就等着开席了。

杜若林让杜峰开了两瓶白酒,说是犒劳林朝阳这个大功臣,但更像是要把他灌醉。

宴席进行到一半,杜若林借着酒劲问道:“朝阳啊,《高山下的花环》写的是好,部队的不少领导都在跟我夸你,说你写军事题材是一绝,我们部队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之前我答应你的话可没忘,怎么样?想来吗?”

此话一出,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杜若林和林朝阳两人的身上。

第15章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奋斗逼第135章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第199章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第115章 怎么就走上写小说的歪路了呢?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91章 这不是我的词儿吗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46章 1978年的最后一天第145章 稿费收到手软第167章 魔幻的现实第190章 想学我教你啊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内在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148章 《中国文学》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203章 还真是疯狂啊!第127章 回京后的好消息第3章 朝阳,跟我去燕京吧第203章 还真是疯狂啊!第137章 这钱花的值第165章 给你个任务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198章 望父成龙第127章 回京后的好消息第168章 最完美的结局第34章 百闻不如一见第94章 陶敬法找了个好女婿第63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第71章 结尾不够深刻第205章 稿费给结一下第184章 爱之深,责之切第198章 望父成龙第89章 道统之争第48章 发现了点什么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响第28章 有盼头第184章 爱之深,责之切第73章 你有这种感觉吗第122章 给《当代》怎么样?第90章 正常人的反应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89章 输给一个日本人,恶心第195章 天真还是媚外第143章 换个卷法第196章 往来无白丁第147章 现象级作品第100章 钱越多,越不够花第63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第110章 这剧本适合你们人艺第22章 短、平、快的项目第24章 平平无奇林朝阳第92章 学习使人快乐第63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第26章 把稿子带走第28章 有盼头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158章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第64章 被全世界孤立第105章 涨稿费第135章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第2章 回家看你妈去第152章 苦差事第12章 好福气啊第79章 这对CP,老娘嗑定了第69章 好长时间没撒鸡汤了第80章 1979年文坛扛鼎之作第14章 为了家庭的和睦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97章 外宾服务部第100章 钱越多,越不够花第141章 《赖子的夏天》第6章 这个男人,有点东西第86章 长寿的秘诀第203章 还真是疯狂啊!第208章 第一次捡漏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117章 我还治不了你?第21章 我表现的还不够咸鱼吗?第138章 根本不敢想(月票加更)第200章 《人民日报》为我证明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164章 学术界的共识第26章 把稿子带走第178章 不够帅第91章 这不是我的词儿吗第197章 外宾服务部第5章 祖坟着了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65章 给你个任务第170章 阿毛的邀请第5章 祖坟着了第28章 有盼头第15章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奋斗逼第59章 少说也得是个中篇吧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动力第52章 自产自销一条龙第4章 朕何德何能第92章 学习使人快乐第24章 平平无奇林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