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烧钱

寒风萧瑟,对北方人来说,南方没有冬天,但那一股子深入骨髓的湿冷却更加让人不适应。

现在是一月下旬,在不计成本的经过两个多月重复试验组装,第一台原型机被成功制造出来,实验室正式走向正轨。

“保存数据,换上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加速部件,温度稳定在58000摄氏度,继续进行试验。”

原型机内部等离子体温度达到了58000摄氏度,兰州重离子中心的加速部件发射的氦3原子,已经无法穿透原型机内部的等离子体,刚进去等离子体后就被冲散化为一体。

陆毅的实验思路形象点形容,原型机内部的环形等离子体就像一条河流,通过对河流发射多枚子弹穿透过去。

然后收集子弹穿透后的轨道变化,力道变化,角度变化,子弹穿透过程中和水流碰撞时发出的波动,从而分析出这条河的内部信息。

温度越高,离子的相互运动越强烈,这可以比喻为水流就越湍急。

当水流湍急到一定程度,手枪发射的子弹就会被冲走无法穿透水流失去了探测意义,这时候就要换上发射强度更强大的发射器,把手枪换成高射炮。

“陆陆,小梦那边发来消息,确定随温度和密度的变化,等离子体内部湍流现象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遵循流体力学,但却没找到低温低密度和高温高密度湍流现象之间的联系。”

这时,一直负责和林梦那边沟通研究等离子体湍流现象的张晴拿着平板走了进来,上面显示出和林梦的视频通话。

“这个情况早有预料了,真要这么简单可控核聚变中的等离子体就不会属于探测盲区。”

听到这个早有预料的坏消息,陆毅揉了揉额头接过平板:“先把数据分析报告发我手机一份,然后把所有数据备份,我让人接你回实验室这边,那边的超算租期明天就到了也该换给人家了。”

“嗯嗯。”

视频那边林教授乖巧的点点头,示意旁边的学生给陆毅手机发送一份最新的数据分析报告。

实验室正在建设的130000TFlop/s超算还没有建设完成,但实验已经开始了,庞大的数据量根本不是人脑能够运算的,陆毅只好找了羊城本地一台超算租了下来。

叮咚!

口袋中定制手机响了下,2.3G的分析数据不到1秒钟就发送了过来。

5G的理论下行速度达到了10G每秒,等同于下载速度1.25GB每秒。

当然这是理论峰值,实际上5G下载速度能达到300M每秒那都已经是住在通信基站了。

随12月份通信网络更进一步升级,在陆毅的要求下羊城的通信网络率先完成整体升级,接入了陆毅的压缩芯片后网速直接提高了8.6倍。

当然普通手机受到性能的限制不可能达到陆毅的定制手机这么猛,但普遍下载速度也是达到了差不多1G左右,吊打升级前的5G网速。

通信网络在升级,公司的芯片出货量也是节节高升,每枚芯片出货价208元但给华为那边的订单价才28元,妥妥的垄断生意好赚钱。

当然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利润,实际账面上这款芯片还有百分之70多的研发成本,账面上的毛利润也不过是百分之20,是行业毛利润的平均值。

在华为、移动、电信入股后,陆毅的股份已经被压缩到百分之28.5。

虽然付出了大部分股份的代价,但也让公司的压缩芯片彻底成为行业标准,在未来就算有其他公司开发出压缩比率差不多的算法,他也不可能介入通信领域。

5G时代是物联网时代,除了手机终端和通信网络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物联设备也都需要基带芯片和这种压缩芯片,剩下百分之28.5的股份足以暂时支撑陆毅的研究挥霍。

“58000摄氏度试验第二次!”

原型机更换好加速器后,第二次试验开始。

每一次试验都有损耗,发射强度越高的发射部件也就越贵,能够节省的资金陆毅还是会节省。

所以低强度的试验采用兰州重离子加速部件改造成的加速器,高强度的试验则更换成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至于最后CERN的加速部件则还没有使用过,因为现在试验的发射强度达不到那个需求。

电流通过电容器发生能量蓄积,强大的电压涌向加速器被转换成磁能对内部的氦3原子进行加速,瞬息间向原型机内温度稳定在58000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发射过去。

大量氦3原子依次被发射进等离子体中瞬间就发生了电离,一部分电子散逸脱离束缚,剩下的氦离子依旧一往无前的往前冲,沿途不断和原型机内的等离子体离子发生碰撞发出波动信号,最终穿透等离子体撞进另一边的靶向材料。

嘀嘀嘀......

实验室内部的屏幕闪过大量数据,这是原型机内装配的探测仪器检测到氦3离子和等离子体的碰撞数据,包括最后氦3粒子撞进靶向材料瞬间的撞击强度,速度,撞击角度等等数据。

YES!

二次试验成功,研究员连忙保存数据,检查原型机和加速器的状况,然后逐步关闭原型机,加速器,更换损坏的设备部件。

“现在每次试验损耗的设备部件有点儿多啊,将近10万一下子就没了。”

站在陆毅旁边,张晴看着损耗被拆下来的设备部件,感觉有些心痛。

随试验的强度和温度的不断提升,每一次试验部件的损耗也越来越大,一些在30000摄氏度能够使用20次的部件,温度提高到58000摄氏度可能进行5次、6次后就损耗报废了。

可以预见,当原型机的等离子体温度提高到几十万摄氏度,一次试验的成本将不下数百万。

“原型机的水冷偏转器不行,透过磁场散逸出来的高温粒子对原型机的外壁伤害太高了,我已经让雅珊用小梦的名义联系国内的EAST核聚变项目,看看能不能找他们借几个专家对我们的偏转器乃至原型机结构进行改良。”

陆毅在旁边点点头,这钱烧的他也有些心疼。

现在一次试验还只是一辆普通轿车,后面将会演变成一次试验一辆好车、豪车、乃至一次试验就是羊城的一套房。

磁场对等离子体的束缚并不能尽善尽美,总会有极少数的高温离子穿过磁场束缚照射到外壁材料从而造成损伤。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就跟太阳也不可能把它的等离子体完全束缚住一样。

研究等离子体湍流现象的意义也在于此。

只有掌握了等离子体湍流内部的离子运动规律,那仿星器乃至托克马克就能通过改良结构更加优化的束缚住等离子体,减少乃至避免离子穿透磁场对外壁材料的损坏,从而提高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放电时间乃至长期永久稳定的放电。

没有任何一种材料能够承受去千万摄氏度乃至亿摄氏度的离子的照射,这个问题不解决注定可控核聚变无法长期长时间的稳定运转。

“下一次试验,温度不变,发射强度提高百分之30进行数据采集。”

跟张晴聊了几句,把最新的试验数据交给她进行初步分析,陆毅开始安排58000摄氏度的第3次试验。

第194章 双方的反应和决议第118章 一年20亿美元第58章 集中所有的资源第218章 我们的种子计划需要准备了第146章 不建议实际试验第182章 相同的文明历程番外4 谢谢你们第161章 火星文明消亡之谜第134章 外面,我怕有人第112章 变革已经开始第137章 核聚变小型化第34章 奖金第240章 生物脑芯片和虚拟现实第220章 米国科学家的联合第39章 解决办法第124章 隐藏在背后的危机第214章 只能提防,无法杜绝。第126章 是天堂,还是地狱?第191章 宇宙发展史第48章 量子计算机第95章 多层复合第35章 不用在意他人看法第12章 算法完成了第29章 大佬评价第49章 扬起的锄头第78章 实验室进展第98章 这是竞争,更是战争第84章 营养抑制第71章 天下攘攘皆为利第186章 牧巴文明3第160章 回上京和事件后续第57章 低温向高温演变的数学模型第190章 速度600公里每秒的陨石第188章 恐怖疫情第6章 ITER项目撤资第47章 都是神经病第242章 两个难点第117章 陆毅的雄心壮志第106章 安保级别提升第237章 和系统的友好交流第107章 舷窗外的战斗机第153章 女大不留家第79章 心脏承受不起第167章 环赤道煤矿带第106章 安保级别提升第167章 环赤道煤矿带第140章 年轻人朝气一点挺好的第191章 宇宙发展史第59章 突破第169章 感谢当年火星人的疯狂第243章 悠悠球第121章 热膨胀反冲第132章 我只是在庆幸第216章 可疑的遥感信号第104章 温度变化有问题(4/5)第13章 早哥的震惊第50章 挖墙脚第243章 悠悠球第103章 铍陶瓷合金(3/5)第142章 能源本位第103章 铍陶瓷合金(3/5)第7章 不觉得人生太无趣了吗第67章 面试第37章 回家第190章 速度600公里每秒的陨石第124章 隐藏在背后的危机第202章 加西亚的威胁第95章 多层复合第77章 明日仿星器第59章 突破第201章 为了人类的未来第44章 过年第84章 营养抑制第198章 大家一起在算计第15章 神经病人欢乐多第222章 那我再问一个问题第6章 ITER项目撤资第17章 李雅珊的好消息第127章 敏感暴躁的女孩第31章 烧钱第16章 两个难点第73章 他怎么能这样第68章 薅羊毛总结第60章 目标是星辰大海第170章 正四面体金属第154章 洗衣机大小的仿星器第175章 生命进化的史诗第38章 针对陆毅的舆论第188章 恐怖疫情第194章 双方的反应和决议第39章 解决办法第62章 抖M?第39章 解决办法第210章 人类文明的转折点第16章 两个难点第11章 超算的诱惑第160章 回上京和事件后续第91章 压力第73章 他怎么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