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走向世界

七月底,有位法国汉学家来到京城,找到林子轩,要翻译《活着》这部小说。

汉学家一般是指从事华国古代、近代或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外国学者,这是一个统称,这位汉学家精通汉语。

由于张亿谋的电影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奖,在法国引起不小的反响。

《活着》虽然在国内被禁映,可海外的版权卖的非常好,并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上映。

5月18日在法国上映,5月26日在荷兰上映,6月30日在香江上映,7月28日在德国上映,以后还会陆续在其他国家上映。

尤其是在法国和荷兰,《活着》的电影得到了很多好评。

这和《活着》展现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整部电影从华国的四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可以说全方位的展现了华国城镇的历史风貌和时代变迁。

这是张亿谋擅长的方面,把小人物的故事融入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

外国观众通过这部电影可以大略的了解这几十年来华国国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们把这部电影当作了了解那个东方国家的历史纪录片。

当然,他们在看电影的时候难免带着猎奇的心态,想看看一个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吸引他们的还有一点就是《活着》的故事本身,通过福贵这个人物的遭遇描述了小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抗争和无助,直到最终的豁达和释然。

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要活着。

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文化有共通之处,谁不是为了活着呢,关键在于对于活着的态度。

西方人更为进取,通过种种努力来达到目的,有时候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东方人更愿意顺其自然,通过努力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不强求。

有西方影评家认为东方人福贵对待人生的态度值得西方社会借鉴。

西方社会发展的太过迅速,以至于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东方人的这种人生态度可以更好的消解社会矛盾,达到一种平衡。

这些西方人还不知道,此时的华国正在走着西方的老路,社会快速的转型和发展,从而暴露出诸多的社会矛盾。

官员和百姓,暴发户和贫困户,金钱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和人的关系愈发的淡薄。

当物质逐渐丰富之后,精神却陷入了贫瘠之中。

这其实也是《甲方乙方》要讲的故事,这部电影虽然包裹着一层正能量的外衣,其实内在还是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讽刺。

这样的讽刺才能引起国内观众的共鸣,才是真正的贴近生活。

由于以上原因,电影《活着》在法国和荷兰大受欢迎,从而引起了出版社的关注。

国外的汉学家是无利不起早。

这位法国汉学家之所以愿意翻译《活着》也是因为法国国内有家出版社有出版的意图,他能从中赚取版税,而不是说因为喜好华国的文学。

否则华国国内有大批的小说,也不见他有兴趣。

这家法国出版社叫做阿歇特出版社,是法国最大的出版社之一,旗下有多家***,想要出版《活着》的是它下属的一家叫做阿歇特普通文学的出版社。

林子轩不知道是不是法国电影人让路易推荐的功劳,不过小说能在国外出版是好事。

这意味着他能拿到版税了,目前国内还是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活着》。

他招待了这位法国汉学家,一位五十多岁的法国老头,精通汉语,双方交流没有问题。

翻译小说是翻译家对小说的一种再创造,不一定要和原作者进行交流,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这就是意译,也叫做自由翻译。

还有一种是直译,既要保持原著的内容,也要保持原著的形式,尽可能还原原著的风貌。

每个翻译家都有自己的习惯,这位法国汉学家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活着》这部小说,他发现电影和小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改动的相当大。

尤其是细节部分,电影太过粗糙,就像是劣质版的小说。

这也难怪,电影要把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浓缩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总要有所取舍。

如果光看了电影,没看原著小说,会觉得电影还不错,可要是先看了原著小说,再去看电影,就会发现电影的不足之处了。

小说改编成电影都会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难让看了原著的读者满意。

这就是《活着》在国内放映的时候,那些作家不满意的原因,他们觉得《活着》的原著那么精彩,被张亿谋给改的乱七八糟。

不少圈内人都说张亿谋的电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蹭了一个好原著。

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张亿谋拍电影总是喜欢改编自小说,然后加入自己的东西,把原著小说改的面目全非,让人诟病。

要是论起文学性,小说比电影高了好几个层次。

张亿谋的长处是他能把那些原著小说糅合成自己的东西,拍摄出自己的风格来,成就张氏风格的电影,这也是一种本事。

这位法国汉学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走电影的路子。

法国观众是先看的电影,再去看小说,如果他们发现小说和电影是两码事,可能不容易接受这种状况,甚至认为翻译出了问题。

为了小说的销量,按照电影来翻译是最好的选择,法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还有一种是翻译《活着》的原著小说,小说的文学性更强,悲剧性更浓,能给读者更为强烈的感情冲击,这是一部杰出的小说。

就这个问题他和林子轩做了交流,毕竟他希望自己翻译的版本能够得到原作者的认可。

“你翻译的是小说,不是剧本,如果你想翻译剧本,可以去找张亿谋。”林子轩回应道。

除了法国的出版社,荷兰一家叫做造反者的出版社也对《活着》有出版意向,他们托人找到林子轩,想要得到原作者的授权。

这家出版社是荷兰一家规模不大的独立出版社,主要出版其他国家的翻译作品。

随着电影在各国的上映,小说逐步的走向世界,林子轩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在西方文坛。(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八章 毁誉第五百五十七章 助阵第三百零九章 不温不火第三百八十章 分歧第七百五十七章 快车道第五百六十八章 波澜第五百三十九章 会面第四十五章 三个剧本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长性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来第八十八章 《活着》第六百五十六章 复杂第五百三十七章 庆典第六百三十一章 申奥第二百七十七章 恰同学少女第五百四十一章 投入第二百九十三章 灵动第九十二章 再不折腾就老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两部戏第二百七十五章 贵圈第六百七十九章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类型第七百八十六章 同学第六百七十八章 毁誉第一百九十四章 做个观众挺好第五百四十四章 纷扰第二百三十七章 武侠第六百四十二章 传言第四百三十五章 参观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衷第六百五十三章 角色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映式第二百章 照片第三百三十三章 经营第七百一十一章 试映第三百八十六章 严冬期第七百一十章 能量第一百八十章 那时青春,时光正好第五百二十章 倾诉第六百五十九章 结合第三百八十四章 顺其自然第六百九十六章 演员第一百九十五章 圈内圈外第五百二十三章 知遇之恩第四十七章 合拍片第二百七十一章 温情和冷漠第二十五章 生活的节奏第二百零八章 告状信第一百七十八章 妖娆第六百四十三章 出发点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生的悲喜剧第三百四十六章 观望第七百二十四章 狂欢第七百五十章 专访第二十一章 出名要趁早第四百零八章 广撒网第七百四十三章 狙击第八百零二章 校庆第六百八十一章 前奏第四百三十九章 直面生活第六百七十五章 网络访谈第二十六章 选角第五章 文艺青年的对话第八百零二章 校庆第六百一十一章 选择第五百四十四章 纷扰第三百七十四章 演员和巨星第八十九章 还不是时候第五百五十七章 助阵第六百一十章 童星第一百七十六章 红围脖女孩第七百三十七章 票房第三百一十五章 矫情第七百一十一章 试映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第五百六十一章 从容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派第二百三十七章 武侠第五百六十章 夜色温柔第六百七十五章 网络访谈第六百六十一章 时不我待第三百八十七章 幸运儿第二百零九章 搏一搏第七百零四章 主动性第三百六十章 新角度第四百零八章 广撒网第二百四十一章 宣发第六百五十九章 结合第四百二十七章 联欢第五百三十四章 全民写作的时代第二百零二章 这一刻的京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座谈第七百五十一章 综合第三百八十七章 幸运儿第三十一章 探班第七百七十二章 在香江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逃第一百九十四章 做个观众挺好第一百零一章 新气象第七百八十六章 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