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名流

这天晚上,林子轩和慕姗姗参加了一场慈善晚宴,参与的都是京城的社会名流。

主要是商界和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大家聚在一起闲聊,组织者为某个慈善基金会募捐。

“社会名流”这个词汇在旧社会极为盛行,指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

这些人或有钱财,或有才华,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属于社会的中上层,和底层的百姓形成鲜明的对比。

解放后,这个词汇成了被批判的对象。

不过随着当下社会的发展,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圈子,被称为新贵。

说土一点也可以称为大款和暴发户。

其中不乏从海外归来的商业精英和从体制内走出来的经营人才,他们和暴发户有所区别。

这帮人有了财富,下一步自然想彰显自己的身份,提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在有心人的操作下,他们成了新的社会名流。

慈善晚宴这种模式是从香江传过来的。

香江经常举办这种名流聚会,以各种名目把商界大亨和文艺界的名人聚在一起。

如今内地也开始了这种操作模式,民间的慈善组织逐渐活跃起来。

说实话,内地百姓对慈善捐款兴趣不大,一个是老百姓的收入还不高,还有就是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内地的慈善组织不够公开透明。

举办慈善晚宴的慈善组织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了内地的新贵们。

慈善晚宴不光是吃饭,还会举行一些小活动,比如慈善竞拍。

这帮人想要出名,为此不惜一掷千金,尤其是暴发户,喜欢拿钱砸人,与人置气。

当然,这些人只是内地富豪中的少数,大部分富豪保持低调,讲究财不露白。

在这场晚宴上,林子轩不算有钱人,他的总资产不过两千多万。

能够受到邀请更多的是因为他是著名作家的缘故,慕姗姗是著名主持人,两人在京城具有不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慈善活动,林子轩并不热衷。

不是说他没有爱心,让他捐款没问题,却不会深入的参与,更别说组建自己的基金会了。

国外的富豪和大明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慈善基金会,他们通过基金会可以避税,在帮助其他人的同时还能在社会上获得好名声。

林子轩会参加慈善活动,但不会成为管理者,国内的慈善组织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晚宴结束,两人开车回家。

“以后这样的场合怕是不会少了,这些人哪儿是做慈善,就是斗富呢。”慕姗姗感叹道。

“没办法,都是熟人,总要给人几分脸面。”林子轩回应道。

在京城混的越久,认识的人越多,人面越广,这种应酬就越难避免。

随着好梦公司的发展,以及林子轩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别人眼里,能够邀请他出席活动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他和慕姗姗也成了所谓的社会名流。

人际关系同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慕姗姗明白这个道理。

“你回头劝劝咱妈,让小雪去幼儿园,过些天就要开学了。”慕姗姗转移话题道,“小孩子最好是和同龄的孩子玩,小雪没有几个同龄的玩伴。”

小雪前两天刚过了三岁的生日,差不多该上幼儿园了。

郑秀莲觉得孙女的年龄还小,等明年再说。

而且,一旦小雪上了幼儿园,她在家里没事可做,有点舍不得。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是住在大杂院里,孩子多,不缺少玩伴。

像林子轩这样住的独门独户,小雪很难找到玩伴,小孩子还是和小孩子更有共同语言。

幼儿园招收三到六周岁的小孩子,小雪的年龄够了,在幼儿园不仅能交朋友,还会做游戏,开发智力,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慕姗姗说的有道理,不过郑秀莲的心情也要理解,该怎么做,他真没什么头绪。

“行,我试试看。”林子轩答应道。

“你可别忘了,我和咱妈说过几次,她舍不得小雪我能理解,可也要让小雪学会自己独立,不能老这么下去。”慕姗姗叮嘱道。

“老年人就是这样,喜欢孩子,要不怎么会有隔代亲的说法呢。”林子轩解释道,“别着急,到时候就好了,总能明白过来。”

“希望如此吧。”慕姗姗无奈道。

“对了,冯哥和嫂子办理了离婚手续,准备年底和徐姐结婚,你抽空去嫂子哪儿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林子轩提醒道。

冯晓刚还是离婚了,年底和徐繁的婚礼不准备大办,在京城就是请相熟的朋友聚一聚。

过年的时候和徐繁一起回她老家,在老家办一次酒席,也就成了。

两人在京城花了上百万买了一套房子,正在装修。

离婚后,冯晓刚不能住在家里,这几天都在宾馆,说是要安下心来琢磨剧本,其实是躲记者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记者不知道从哪儿得到了消息,都追到好梦公司来了。

冯晓刚和徐繁都是影视圈的名人,这年头名人离婚不算新鲜。

记者更想知道的是冯晓刚和徐繁是什么时候好上了,是不是婚外情。

如果被证实冯晓刚在婚内和徐繁好上了,这就是一条大新闻。

读者对这类新闻一向喜闻乐见。

还有记者怀疑其中是不是有潜规则,否则徐繁怎么会看上冯晓刚呢,当然,不排除郎才女貌,人家就是看对眼了。

不少和冯晓刚熟悉的人都遭到了记者的采访,林子轩也不例外。

“能有什么忙可帮,嫂子那人坚强着呢,她是看没法挽回了,这才同意离婚。你说现在的社会怎么了,不少平时看着挺好的一对说离就离了,一说就是感情不合,感情不合能过那么多年?”慕姗姗不解道。

“谁知道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林子轩如此说道。

现在社会上离婚的越来越多,以前离婚被认为是丑闻,能凑合过就凑合了,如今风气开放,在大城市离婚逐渐被接受。

说不上这是好还是坏。

林子轩摇摇头,不再想这个问题,他看着车窗外,不知不觉已是深秋。(未完待续。)(作者通知:请使用小说app阅读,免费无广告,网页版影响阅读体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安装小说客户端!

第六百零一章 锻炼第七百一十六章 论坛第二百四十五章 角力第五章 文艺青年的对话第六百零八章 缘分第七百二十四章 狂欢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考第八十四章 故都的秋第七百三十八章 婚礼第五十四章 北漂第二百零九章 搏一搏第二百一十三章 时势造英雄第三百一十章 十年磨一剑第五百三十八章 邀请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标第四百七十四章 黑马第四百一十二章 新气象第四十五章 三个剧本第五百五十五章 野心第三百零六章 小目标第四百八十三章 妥协第三百五十七章 优势第三百九十一章 戏里戏外第六百零三章 学习第七十三章 交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开机第一百零一章 新气象第三十一章 探班第七百九十四章 尖锐第一百六十章 每个人第六百七十三章 弄潮儿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派第七百三十一章 成名第二百五十二章 好时候第一百零七章 京城人在纽约第六百四十四章 聚会第二百一十六章 脾气第五百五十七章 助阵第三百六十八章 戏包人和人扛戏第六十二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路在何方第四百九十六章 补考第三百四十四章 未雨绸缪第六百八十五章 影响第三百一十五章 矫情第二百八十九章 纪录第六百零四章 反派第六百七十九章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友谊第七百零三章 签约第二百九十八章 类型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导演第二百九十五章 年年有今日第六百七十四章 满意度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五百五十九章 华丽转身第八百一十一章 势不可当第四百五十七章 等级第六百零一章 锻炼第三百三十五章 从小公司到大企业第三百三十四章 工业和艺术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天地第六百六十一章 时不我待第九十一章 拉大旗作虎皮第七百零四章 主动性第二百七十一章 温情和冷漠第六百章 传承第五百六十一章 从容第六百零八章 缘分第三十章 家的味道第三百零一章 机遇第九十五章 情怀的价值第六百四十六章 目的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一刻第二百八十三章 起步第三十章 家的味道第九十七章 好日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竞争第八百一十九章 舞台第二百五十七章 娱乐片的春天第四百一十三章 回顾第七百零六章 交流第二百零一章 常客第八百一十一章 势不可当第二百三十八章 踏实第三十四章 宝岛之行第三百零二章 国际化第二百二十章 低调第五百三十九章 会面第二十七章 有关未来的话题第二百六十四章 理发第三百零八章 把脱掉的衣服穿起来第三百零三章 转型第五百三十一章 配角第七百三十五章 伙伴第八十五章 座谈会第五百零七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三百零九章 不温不火第三百九十一章 戏里戏外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