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座谈

林子轩受邀参加了由香江金像奖董事局举办的座谈会。

这个座谈会的主题是香江和内地电影业的合作交流,与会的包括香江电影行业各个协会的成员代表。

这些协会属于民间组织,不过在香江影视圈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当前,香江电影人存在着分歧,一部分人打算北上,到内地发展,另一部分人选择留守,坚持香江制造。

即便那些想进军内地的电影人也存在顾虑,他们缺少门路,不懂行情。

或者说没有沟通渠道,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如此,不能跑到内地去说我拍的片子一定赚钱,你给我投资吧。

实际上,真有这样的人物。

香江电影人在内地装酷、装牛、忽悠投资的事例并不少见,但那种做法只能骗骗外行,正规的影视公司一般不会轻信。

闻隽对内地算是熟悉了,他同样认为香江电影人难以适应内地市场的规则。

这场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内地电影市场的行情,让他们拨开迷雾,认识到如何才能尽快的适应内地市场。

《英雄》的票房突破两个亿,让香江电影人看到了内地电影市场的潜力。

香江电影的产量正在下降,同内地合拍的影片数量正在增长。

这其中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香江电影对内地市场日益增长的依赖性,二是面对两地观众不同的需求,制作一部既满足内地观众又迎合香江观众的影片确实很难。

作为内地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的老总,林子轩完全有资格回答他们的问题。

他想借着这个机会表达自己看法,内地需要专业的电影人,不是淘金者。

林子轩清楚内地不缺少有钱的老板,想进影视圈玩一票,或者是为了捧某位刚出道的女星,他自己就遇到过。

有煤老板找到好梦公司,愿意花钱拍电影,但要指定女主角,片子在不在影院上映没关系,可以作为个人收藏。

也就是几百万的事儿,老板们根本不在乎。

他大致介绍了内地影视行业的现状,以及在合拍片上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些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是还在酝酿中的猜想。

广电总局制定政策,不仅要听取内地电影人的意见,也要照顾港人的情绪。

“我觉得合拍片是今后的一种趋势,我们好梦公司欢迎诸位前往内地,一起合作,共谋发展。”林子轩在座谈会上说着场面话。

参与座谈会的有不少香江大导演和大明星,包括徐客、周星持、陈可新、刘德桦、尔冬胜和陈嘉尚等人。

闻隽作为主持人,负责抛出话题,活跃气氛。

事实上,现场的气氛不是很好,一些香江电影人对内地电影行业的意见不小。

“我觉得内地的审查制度太严格了,删来删去,把一个戏硬邦邦地剪到适合内地为止,合拍片就成了不伦不类的电影。”陈可新抱怨道。

这是绝大多数香江电影人不适应的地方。

香江电影实行分级制度,无论是***还是凶杀片都可以在影院上映,很少需要删减,他们难以把握内地的审查尺度。

尤其是在沟通上,他们领会不了广电总局的意思。

“这个方面可以协商,只要是真正的好片,我相信都会有好的结果,由我们负责解决审查上的工作,你们安心拍戏。”林子轩回应道,“《无间道》就是如此,分成香江和内地两个版本,这也是市场需求。”

既然电影想在内地上映,就要迎合内地市场和内地的需求。

好梦公司在通过审查这一块有丰富的经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电影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在暂时无法改变审查制度的前提下,要想法设法的在规则允许下保证电影的艺术性和完整性。

“为什么合拍片要有香江演员和内地演员的比例?安排演员难道能严格按比例来么?有人讲粤语,有人讲普通话,还要费力地去解释为什么这个人要讲普通话,太麻烦了。”有人不满道。

“你可以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影片在内地上映,有内地演员参演更能吸引观众,而且,既然是合拍片,就是两地电影人全面的合作,在资金上、剧情上、幕后工作人员和演员上,不然和港片有什么区别。”林子轩解释道。

“港片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港岛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进入内地,使用内地演员,拍摄内地的剧情,那港片还是港片么?”有人担心道。

这是一种观点,不少香江电影人呼吁要保持香江电影的纯正性,坚持采用本土资金,本土演员,放弃内地市场。

也有人选择了融合,尽量在可能的范围内维持着港片味道。

这就看各人的选择了,没办法强求。

只是香江电影已经到了最坏的时代,坚守还是融合,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早在一九九七年香江电影圈就有过类似的争论,那时香江出现了移民潮。

一大批电影人在回归前向国外移民,其中不乏大明星。

周星持也曾申请移民加拿大,不过在办理移民签证的过程中,被认为有帮派背景没有通过,不得不放弃移民。

那些移民的电影人在国外的日子并不好过,有人形容他们在国外的境遇是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到好莱坞碰运气,结果不太理想,除了极少数的成功者,大多数人都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

如今,当初移民的电影人慢慢又回来了,重新面临选择,这次是向内地发展。

“港片是华国电影的一部分,不是港片的味道变了,而是市场变了,观众的口味变了。”林子轩沉声道。

也可以说,属于港片的时代过去了。

香江由于地域限制,本身撑不起那么大的电影工业,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和内地合作,是迟早的事儿。

座谈会上的讨论并不愉快,有些人没有认清形势,或许认清了却仍然坚持,对内地抱有成见,把自己看得很高。

可以预见,香江电影和内地将经历一段互相磨合和适应的过程。

第四百七十三章 未映先火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凉好个秋第七百九十九章 经验之谈第二百九十三章 灵动第四百九十章 余地第六百八十八章 现实第八百零四章 成名之前第二百二十五章 小世界第四百二十八章 相约九八第二百一十八章 青年们第七百七十八章 印象第四十八章 那根看不见的线第一百一十章 在纽约第六百七十九章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实用第三百七十四章 演员和巨星第五百九十章 公关第五百七十章 这六年第二百二十八章 走向世界第九十五章 情怀的价值第六百四十七章 造型第八百零二章 校庆第四百四十七章 闯一闯第二百三十九章 闲言第五百零八章 综艺第五百七十八章 院线第二百二十八章 走向世界第七百三十五章 伙伴第六百九十七章 奔跑第二百六十七章 电影学院的美丽传说第十九章 一堂社会课第八百一十七章 孩子们第三百四十二章 管理第六百六十八章 未来第六百四十章 接机第四十八章 那根看不见的线第七百八十四章 告别第二百一十一章 两部影片第八百二十九章 招牌第七百八十二章 时间的味道第四百五十一章 三十而立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映式第六百一十四章 看好第五百四十四章 纷扰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明星第七百五十七章 快车道第五百二十四章 研讨会第四百三十九章 直面生活第三百九十七章 竞争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长第一百章 春晚第十六章 纯真年代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情味第二百二十四章 闪光点第二百六十六章 惊鸿第四十六章 属于平民的时代第五百二十四章 研讨会第七百七十四章 座谈第九十四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真唱之年第三十二章 飙戏第四十五章 三个剧本第二百三十九章 闲言第七百九十三章 附加价值第七百一十五章 游戏规则第四百九十九章 加好友第一百七十九章 雏形第六百八十七章 冰棍第七百二十章 会议第六百九十七章 奔跑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雪的大冒险第八百一十章 演员第六百七十六章 证明第六百八十七章 冰棍第一百八十四章 主旋律和大众化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长第六百五十二章 定位第一百六十五章 做名女人更难第三百三十章 可遇而不可求第三百七十四章 演员和巨星第五百六十章 夜色温柔第五十二章 领证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第三百九十章 定位第二百三十九章 闲言第五百五十五章 野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高清第七百三十九章 改动第七十八章 波折第八章 新人入职第七百二十三章 首映第五百九十四章 包装第七百二十五章 连线第一百章 春晚第五百六十章 夜色温柔第三百七十七章 世纪新闻大战第五百四十九章 采访第四百八十三章 妥协第四百五十五章 叫好不叫座第二百三十二章 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