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三弊

第16章 三弊

养心殿内的侍卫早已被屏退,就连一直跟在嘉靖身后的吕芳也不见了踪影,偌大的养心殿内,只剩下嘉靖和张居正,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来,喝茶。”

嘉靖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拿起茶壶,为两人各自倒上一杯。

“臣多谢陛下。”

张居正明显没有料想过会是此番情景,整个人显得十分拘谨,端起茶杯,微抿一口后,眼中放光,不由夸赞道:“回味甘甜无比,好茶!”

“自然,这可是今年第一批西湖龙井,朕都没怎么舍得喝呢,爱卿喜欢的话朕待会儿让人给你府上送去一些。”嘉靖也端起茶杯,轻啜一口,随意道。

“臣,张居正叩谢陛下隆恩!”张居正听闻皇帝所言,面露感激之色,连忙跪下谢恩。

“好了,起来吧,朕有些问题想要问你。”

“是,陛下。”张居正随即起身。

“御前会议结束后,先前吏部工部所挪用的战船,你们兵部有没有收到?”

“禀陛下,御前会议结束后,小阁老便差人将剩余的二十三艘战船交予兵部,现战船皆停靠于市舶司。”

“另外,朕先前在御前会议上提出的的扩军以及重编大明水师这件事,伱落实得怎么样了?”

“禀陛下,臣已从各地挑选骁勇之士一万五千人,并加以训练,此外适用于海上作战的船只也正在建造当中,预计半年后即可形成战斗力!”

“好,很好。”

嘉靖听完张居正的回答点了点头,随后装作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开口询问道:“作为兵部尚书,你可知我大明目前的弊病何在?”

“禀陛下,我大明目前的弊病在于吏治败坏,苛捐杂税繁多,士兵战斗力低下,江浙一带有倭患,北方鞑靼不时入侵……”

张居正对于嘉靖提出的问题并不敢正面回答,只能避开其眼神,顾左右而言他。

正当张居正想要继续顺着这个脉络讲下去时,却被嘉靖不耐烦地出声打断了:“行了,不要再说这些陈词滥调了!你张居正不敢说,那就由朕来说。”

“还请陛下恕罪!”张居正慌忙跪伏于地。

“我大明的弊病有三,一为财政亏空,二为卫所制度糜烂,三为宗室挥霍无度!”

嘉靖将手里的茶杯放下,眼睛直视着张居正:“这些弊病你们人人都知道,却人人都不敢言!一时的改革又如何?只要不触及根本,我大明的病就永远也好不了!”

“你是兵部尚书,朕就先拿各地的卫所来说吧,朕已经派人调查过了,有的卫所记录士兵的册子上写着满额两千人,实则连一千人都不到!甚至连火铳的火药都因受潮而无法击发,多数士兵终日流连于赌坊之中,训练疲懒,只会应付了事,毫无战斗力可言。”

“因此朕打算裁撤一部分卫所。”嘉靖话锋一转,平淡的声音传入张居正耳中,犹如晴天霹雳。

“陛下,不可!尽管卫所制度糜烂如此,仍应徐徐图之,若贸然裁撤的话,恐会引起士兵不满,生出事端,从而动摇朝廷啊!”张居正缓过神来后,连忙劝谏道。

“谁告诉你说朕要现在裁撤了?朕打算先将卫所中那些骁勇的士兵挑选出来,另编一营,勤加训练,并让其待遇比起普通士兵高上一截!这是个长期的事,希望你能办好。”嘉靖轻笑一声,将其扶起,随后又拍了拍张居正的肩膀,语重心长道。

“另外待大明水师重新组建完毕后,便可出海与倭寇作战,将敌拒于海上,这样,我沿海百姓也能少受一些苦!”

“臣张居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刚才说到哪了?哦对,朕想起来了,宗室开支无度!张居正你可知我大明朝现在有多少藩王?”嘉靖说着,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张居正闻言,思考片刻后给出了答案:“禀陛下,现有藩王记录在册的一共有八万五千余人!”

嘉靖点了点头,感慨道:“是啊,八万五千余人!你也知我大明的爵位世袭罔替,并且不降档,每年,他们的各项支出要占朝廷开支的百分之四十。”

“知道民间是怎么骂的吗?我大明朝花那么多银子养了一群只知道吃喝玩乐、强抢民女、圈田占地并生育大量儿女的猪!关键这猪还不能吃,他们就是我大明朝的蛀虫。”嘉靖的语气中听不出情绪,仿佛在谈论一件极为稀松平常的事。

“可是陛下,这么做会让您……”张居正硬生生止住了话头,不敢再说下去了。

“怕什么?朕是皇帝!理论上朕的权力是无穷的,朕不管以后史书上会如何评价朕,刻薄寡恩也好,残害宗室也罢。”

“朕行事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只要朕觉得应该的事,朕就会去做!”嘉靖说完,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挥了挥衣袖,望向远处,目光深邃。

“行事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张居正反复咀嚼嘉靖所说的这句话,良久,只见其眼眶微红,并用袖口略微掩面,朗声道:“臣,张居正愿誓死效忠陛下!”

“至于如何弥补财政上的亏空,这也是朕一定要解除海禁以及推行改稻为桑政策的原因,朕又何尝不知他们推行此法是为了什么?”

“一两银子,六钱归国库,朕认了,四钱归国库,朕也认了!要是他们还想多捞,就别怪朕出手了。”

嘉靖在心中默然道,随即俯身将张居正扶起。

“时候也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陛下,臣告退!”

张居正念念不舍地从养心殿离开,嘉靖没有应答,只是摆了摆手,似乎对此并不在意。

走出养心殿,不知何时,天空中挂上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张居正独自于行走于月光之下,步伐沉稳,心中迷惘顿除,眼神之中充满了坚定。

……

书房内,嘉靖提笔许久,仍迟迟不能落下。

“你说我该怎么写呢?朕想了半天还是无从下手,早知道就让内阁来写了!”嘉靖将毛笔放下,看向一旁侍立的吕芳,开口询问道。

“陛下不妨写一些勉励之词,内容不必太过于繁复,胡宗宪会理解的。”吕芳听闻,思考片刻后给出了自己的提议。

“勉励之词?让朕想想……”

“有了!”思考许久后,嘉靖总算找到了适合的句子,激动地拍了拍脑袋。

嘉靖将纸张重新铺好,神色肃然,在纸上缓缓写下: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卿之所为,朕定不相负!

(本章完)

第506章 准备调胡宗宪入京第24章 本心第171章 其中缘由第223章 赵贞吉的告诫第201章 鱼目混珠第233章 百姓的力量第164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第332章 残酷刑罚第383章 事情进展第134章 轰炸第315章 科举考试开始第112章 我一个太常少卿,怎么就……第314章 失魂落魄的裕王第351章 怒斥严嵩第49章 蚂蚁第494章 倒行逆施第107章 绳之以法第156章 踩踏秧苗第290章 公忠体国第512章 同舟共济第157章 何茂才的建议第6章 召见第299章 拉开帷幕第98章 聚灵阵第241章 细述罪行(加更一章)第146章 奏请改稻为桑第511章 勋贵宗室与皇帝的默契第56章 诏书第303章 争先拉拢第79章 邀请及大清洗第91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291章 让裕王和景王来见朕(最后一天,求第197章 名单以及匠籍制度第341章 别人家的孩子第38章 敲打第316章 实验大获成功第132章 公开审判第116章 名侦探海瑞第516章 胡宗宪收到信了第226章 皇帝亲临兵器司第318章 评卷风波第52章 煽动第33章 出发第302章 让他们斗个够!第256章 请求镇压第10章 御前会议(3)第323章 官府发土地了!第348章 深夜议事第426章 古有火龙烧仓,今有火龙烧船第240章 大肆杀戮第326章 严嵩生病了第355章 要么办事,要么死!第378章 新任河南巡抚的人选第172章 官府的宣传第181章 任命赵贞吉为钦差大臣第86章 前线告急第269章 回家第52章 煽动第33章 出发第343章 吕芳:明明是我先来的第2章 恭贺第133章 降维打击第472章 梦魇第437章 轻如鸿毛,重于泰山第367章 石桥村见闻第411章 狮子大开口第376章 正式起航!第288章 今夜无人入眠第148章 行刑第361章 株连第451章 重振家族荣光,吾辈义不容辞!第162章 严嵩察觉了徐阶的险恶用心第267章 重新起用第286章 朕给你们,你们才能要(求月票)第513章 感到无比震惊的严嵩徐阶第510章 勋贵宗室们想要补偿第136章 逮捕汪直第481章 余波第502章 给他们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第342章 先晾他几天第480章 陈洪之死第331章 又来一批倭寇第386章 掀起风浪第205章 饱含血泪的质问(求月票)第314章 失魂落魄的裕王第103章 科举考试题目泄露?第48章 意外第490章 救命稻草第322章 提上日程第233章 百姓的力量第311章 就凭你,也想劈死朕?第428章 重归于好第505章 这样,就是最好的结局了第308章 出手干预第291章 让裕王和景王来见朕(最后一天,求第404章 以鞑制鞑第293章 清查田亩第534章 朕会亲自废了他!第38章 敲打第476章 陷入危机的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