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减免赋税!(求月票)
在那名胥吏离开后不久,只见吕芳迈着悄无声息的步伐,进入了内阁。
众人眼见吕芳到来,纷纷从座椅上起身,向其恭敬行礼道:“见过吕公公!”
吕芳闻言,微不可查地应了一声,在环视一圈后,方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诸位不必如此客气,咱家这次过来,便是奉了陛下的旨意,请诸位去干清宫一趟!”
众人听闻严嵩此话,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抹诧异之色。
随后,只见严嵩站了出来,看向吕芳所在的方向,出言询问道:“敢问吕公公,陛下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吩咐我等去办吗?”
吕芳闻言,摇了摇头,将目光从严嵩的身上收回,缓缓道:“陛下没有明说,咱家也不是太清楚,总之,去了你们就知道了!”
严嵩闻言,颤颤巍巍地俯下身体,向吕芳表明了谢意:“多谢吕公公!”
“行了,事不宜迟,诸位随咱家一起过去吧!”
吕芳在丢下这句话后,不等众人做出回应,便转身离去。
严嵩等人见此情形,连忙三步并作两步,跟上吕芳的步伐。
“眼下,皇贵妃沈氏刚临盆不久,陛下就召集我等前去干清宫议事,想必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吧?”
严嵩如此想着,不由得暗自加快了脚步。
……
干清宫外,只见吕芳猛地顿住脚步,转过身来面向众人,缓缓道:“还请诸位稍等片刻,咱家先进去通报陛下一声!”
严嵩闻言,向吕芳拱了拱手,脸上满是谦卑之色:“有劳吕公公了!”
吕芳听闻此话,向严嵩略微颔首,然后便踏上了干清宫的阶梯。
待吕芳离开以后,只见高拱率先挑起了话题:“诸位觉得,陛下在这个时候找我们议事,究竟是所为何事?”
高拱的话音刚落,一旁的胡宗宪便给出了自己的猜测:“再过一段时间,等皇贵妃养好身体,陛下就会正式册封其为皇后,说不定陛下此番召集我们,便是为了此事!”
一旁的张居正听闻胡宗宪此话,整个人似有明悟,旋即,只见其点了点头,继续补充道:“嗯,胡阁老说得有道理,总之,陛下将我们召集至干清宫议事,肯定与这方面的事情有关!”
就在这时,从一开始便沉默不语的严世蕃,大着胆子,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该不会陛下召集我们,便是为了商讨减免赋税一事吧?”
待严世蕃的话音落下,众人的脸上,都不由得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神色。
一般来说,在百姓遇到旱灾、水灾、洪灾、蝗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朝廷都会下诏减免受灾百姓的赋税。
除了因灾减免以外,还有新皇登基、太后、天子万寿,册封皇后、新诞皇子、庆贺武功等大喜之日,朝廷也会下诏酌情减免百姓的赋税。
现如今,陛下喜得皇子,再过不久,又将册封皇贵妃沈氏为皇后,双喜临门之下,减免百姓的赋税也算是理所当然。
况且眼下,国库异常充裕,国库内的银子保守估计,足够大明挥霍十几年!
而在不久前,朝廷派出十三万大军,将在播州一地,经营数百年的杨氏一族连根拔起,并从整个杨氏一族中抄没出了将近三千万两白银!
相较之下,减免的这点赋税,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在想明白这些后,众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整个人也放松下来。
就在这时,只听吕芳的声音在众人的耳旁响起:“陛下在里面等你们,你们可以进去了!”
“劳烦吕公公了!”
在这之后,众人便在吕芳的引领之下,迈步踏上了干清宫的阶梯。
……
“陛下,严阁老他们到了!”
“嗯。”
吕芳在向嘉靖禀报完毕后,便径直来到嘉靖的身旁站定,如同一尊雕塑。
随后,内阁的众人,在严嵩这位内阁首辅的带领之下,齐刷刷地跪伏于地,异口同声道:“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坐于龙椅之上的嘉靖闻言,将目光分别从严嵩等人身上扫视而过,略微颔首,紧跟着吩咐道:“嗯,伱们几个都起来吧!”
“谢陛下!”
在得到嘉靖的应允后,众人方才从地上缓缓起身。
嘉靖也没有跟严嵩他们绕圈子的打算,而是选择直入主题:“朕之所以把你们都叫过来,便是想要商讨一下,关于减免百姓赋税的问题!”
“果不其然,陛下把我们召集至干清宫来,就是为了减免赋税的事!”
众人如此想着,心中那颗悬着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转向严嵩,挑了挑眉,出言询问道:“严嵩,你觉得呢?”
嘉靖的话音刚落,严嵩便不假思索地出言回应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此策甚妙,眼下国库充裕,适当减免一些赋税也无妨!”
“陛下,微臣觉得此策甚妙,如此一来,可使民殷国富,百姓安居乐业,只有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他们才会更加坚定地拥护陛下!”
待严嵩的话音落下,一旁的徐阶也站了出来,紧跟着补充道:“陛下,微臣也同意减免赋税,眼下国库内积攒下来的银子,足以让大明挥霍十几年!”
“而相较之下,减免的那点赋税,简直可以算做九牛一毛,更为重要的是,天下的百姓,将无时无刻不感念陛下您的恩情,如此,便可极大地收复民心啊!”
在这之后,胡宗宪、高拱、张居正、严世蕃,也陆续表明了自己的意见。
无一例外,全都是支持嘉靖的决定,同意减免百姓的赋税。
嘉靖明显没有预料到事情会这般顺利,在怔楞片刻后,只见嘉靖回过神来,又继续询问道:“那依诸位爱卿来看,减免多少赋税比较合适?”
嘉靖的话音刚落,只见徐阶站了出来,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沉声道:“陛下,微臣觉得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酌情减免三成的赋税!”
在徐阶之后,张居正也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意见:“陛下,微臣觉得三成实在是太少,不如减免五成的赋税如何?”
待张居正的话音落下,只见高拱站了出来,俯下身体,毕恭毕敬道:“启禀陛下,徐阁老先前提到,眼下国库内积攒下来的银子,足以让大明挥霍十几年!”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拘泥于百姓上缴的那点赋税呢?”
“因此,微臣提议,不如免税一年,这样一来,便可以与民休息,百姓们将无不感激涕零!”
众人明显没有预料到高拱会如此大胆,居然会提出免税一年的建议,因此,不由得怔楞了片刻。
嘉靖闻言,并未立刻给出回应,而是用食指十分有节奏地敲打着面前的书案,似乎是在权衡其中的利弊。
在这个过程中,干清宫内一片寂静,连掉根针的动静,都清晰可闻。
良久,只见嘉靖回过神来,看向高拱所在的方向,点了点头,缓缓道:“嗯,朕觉得可行,那么就依高爱卿所言,免除一年的赋税吧!”
眼见嘉靖已经做出了决定,众人纷纷将头低下,恭敬应声道:“陛下圣明!”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从在场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又补充了一句:“免除百姓一年的赋税,当然是好事,只不过,朕不希望上次的事情再次发生,都听明白了吗?”
众人当然知道嘉靖所指的是什么事情,先前不知道是谁,把朝廷减免给百姓的赋税并未落到实处一事,捅了出来。
为此,嘉靖任命当时还是督察院监察御史的赵贞吉,作为钦差大臣,赶赴浙江彻查此案,在杀了一大批与这件事情有所牵连的官员后,方才作罢。
眼下嘉靖旧事重提,则是在明晃晃地警告严嵩等人,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那你们就准备提头来见吧!
待嘉靖的话音落下,众人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惶恐不安的神色,齐刷刷地跪伏于地,毕恭毕敬道:“遵命,陛下!”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转向严嵩,又紧跟着吩咐道:“待会儿下来后,你们内阁那边,就把消息正式公布出去吧,另外,再列一份详细的章程出来!”
严嵩闻言,当即神色一凛,沉声应道:“是,陛下!”
眼见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只见嘉靖将目光收回,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行了,既然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你们下去忙吧!”
“遵命,陛下,臣等这就告退!”
在这之后,只见严嵩等人陆续从地上起身,向嘉靖躬身行礼道。
……
在内阁一行人离开以后,只见嘉靖转过身来,看向一旁的吕芳,出言询问道:“吕芳,朕问你,目前新闻署的情况如何?”
吕芳眼见嘉靖向自己询问起了有关新闻署的情况,不敢有丝毫隐瞒,当即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
“启禀陛下,按照您先前的吩咐,眼下,在我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省会地区,均开办有新闻署!”
“前两期报纸,一经发售便受到广泛欢迎,除去成本以外,新闻署甚至还额外盈余了将近一百万两银子!”
“除此之外,眼下还有无数商贾,千里迢迢从各地赶赴京城,想要出资赞助朝廷所发行的大明日报,以期望能够在报纸上占据一块空位,用以宣传自家的产品。”
嘉靖在从吕芳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由得挑了挑眉,出言感慨道:“这群家伙,还真是无利不起早啊!”
话虽如此,但嘉靖还是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出现的,毕竟,他创办报纸的初衷,便是为了从那些官员士绅手中,重新夺回话语权。
只有报纸在大明的百姓中得到普及,嘉靖的构想,方才能够一步一步地实现!
皇帝想要办成一件事,自然离不开各级官员的协助,而在传达命令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信息差。
有时候,一项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由于中间繁琐的流程,外加上层层加码,导致这项政策在传到地方后,早已变得面目全非。
这就会导致,原本利国利民的一项政策,在实际的施行中,搞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嘉靖创办报纸,一方面是为了从官员士绅的手中,重新夺回话语权,另外一方面,便是要打破这种信息差!
随后,只见嘉靖将目光从吕芳的身上收回,在沉吟片刻后,出言吩咐道:“吕芳,这第三期的报纸,就拿今天的事来当成标题吧!”
吕芳听闻嘉靖此话,整个人顿时会意,随后,只见其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向嘉靖确认道:“陛下的意思是,将免税一年的这个消息,通过朝廷发行的报纸,公布出去?”
嘉靖闻言,瞥了吕芳一眼,点了点头,缓缓道:“嗯,正是,这样一来,也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上次的事情发生!”
“毕竟,朝廷已经将免税一年的政策,通过报纸公布了出去,谁要是敢在这上面动手脚,一查一个准!”
一旁的吕芳将嘉靖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此刻的他,内心不由得生起了一丝悚然之感。
他原本以为,嘉靖是心血来潮,方才决定创建新闻署,并发行大明日报。
谁知,新闻署不仅盈利将近一百万两银子,而且还在百姓中得到普及。
现如今,更是能够直接将朝廷即将施行的政策,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老百姓。
这样一来,便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各级官员的欺瞒行为,使得朝廷免税一年的政策落到实处,进而真正惠及百姓!
“难不成,陛下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吗?”
嘉靖见吕芳长久未曾给出回应,不由得挑了挑眉,出言询问道:“吕芳,朕刚才说的话,你听到没有?”
吕芳闻言,猛地回过神来,连忙低下头,恭敬应声道:“陛下,奴婢下来后,一定让新闻署那边,加紧印刷第三期大明日报!”
嘉靖听闻吕芳此话,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旋即出言吩咐道:“行了,陪朕去一趟甘露宫吧!”
嘉靖的话音刚落,吕芳便低下头,不假思索地应声道:“遵命,陛下!”
在这之后,吕芳便如同往常一样,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嘉靖的步伐,向着甘露宫所在的方向行进。
……
另一边,紫禁城,内阁。
内阁的效率很快,在严嵩一行人返回内阁后不久,就将此事落实了下去。
有关朝廷即将免税一年的消息,也被内阁公布了出来。
此消息一出,很快便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毕竟,朝廷这次,可是直接减免了一年的赋税!
此刻,内阁外的公告栏上,早已聚集了许多闻讯赶来的官员,并开始就此事,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
“啊,什么,消息居然是真的,陛下真的决定免税一年,如此一来可以使百姓休养生息,陛下圣明啊!”
“听说是高拱高阁老向陛下提议的,这件事情会不会影响到咱们的俸禄啊?”
“哼,真是无稽之谈,我有一个朋友在户部那边任职,据说,眼下国库内的银子,都快放不下了!”
“哎哟,这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散给了百姓,真是造孽啊!”
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朝廷即将免税一年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京城。
此消息一出,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四处奔走相告,毕竟,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啊,像免税一年这种事,兴许一辈子也碰不上一次!
一时间,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有许多百姓自发前往寺庙和道观,为皇帝祈福。
……
浙江,杭州,织造局。
房间内,鄢懋卿、王廷、以及织造局总管太监庞谦,正聚在一起,共同商议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只见鄢懋卿端起桌上的茶杯,轻啜一口,出言抱怨道:“那个马宁远可真是个硬骨头,纵使用尽了刑罚,也不愿意开口,一口咬定整件事情都是他一个人做的!”
一旁的织造局总管太监庞谦听闻鄢懋卿此话,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担忧之色:“这样做真的没问题吗,要知道胡宗宪可是马宁远的老师,万一到时候……”
庞谦的话还没说完,便被一旁的王廷出言打断了:“没办法,赵贞吉只给了我们十天的时间用来查案,必须得尽快撬开马宁远的嘴!”
王廷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脸上满是无奈之色,又继续道:“不然的话,咱们可没办法向上头交代啊!”
在说完这些后,只见王廷一脸正色地看向庞谦,出言催促道:“庞公公,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您看,这两天来,咱们派出去的人,不也没出什么事吗?”
庞谦听闻王廷此话,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纠结之色,在郑泌昌、何茂才二人被陆续停职后,织造局这边,便伙同那些商贾,开始以低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生丝。
出于谨慎,庞谦只派出了一小部分的商贾,打着织造局的招牌,出面收购百姓手中的生丝。
而被他派出去收购百姓手中生丝的这一小部分商贾,只是作为诱饵来试探赵贞吉那边的态度。
一旦这些商贾遭到官府的打击,那么庞谦就会谨慎行事。
但一转眼,两天的时间过去了,负责收购百姓手中生丝的商贾一切顺利,赵贞吉那边也没有任何动作,仿佛默认了一般。
因此,身为织造局总管太监的庞谦,心中的疑虑消散大半,外加上王廷以及鄢懋卿在一旁不断催促,这让他不由得生出了赌一把的冲动。
毕竟,在低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生丝后,只需要转手一卖,便能够从中攫取数十倍的利润,而这足以让任何人疯狂!
“等这件事情完结以后,靠着分润的那部分银子,我庞谦说不一定能够搭上吕公公的线,要是能够成为吕公公的干儿子……”
正当庞谦还在遐想之际,只听鄢懋卿那略显急切的声音,在他的耳旁响起:“庞公公,不能再拖了,让剩下的那些商贾,也一起行动吧!”
庞谦听闻鄢懋卿此话,猛地回过神来。
随后,只见其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沉声道:“嗯,事到如今,咱家也豁出去了,明天咱家就让那些剩余的商贾,开始收购百姓手中的生丝!”
鄢懋卿和王廷眼见庞谦下定了决心,不由得心头一喜。
随后,只见王廷拍着胸脯,向庞谦保证道:“庞公公,您放心吧,事成之后,一定少不了您的那一份!”
庞谦听闻鄢懋卿此话,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只见其端起桌上的茶杯,缓缓道:“那便有劳王大人了!”
王廷闻言,在与鄢懋卿对视一眼后,轻抚胡须,笑着回应道:“好说,好说!”
……
另一边,总督府议事大厅内。
只见一名总督府的官员,俯下身体,看向坐于上首的赵贞吉,恭敬禀报道。
“禀巡抚大人,这两天来,有不少商贾打着织造局的招牌,以低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生丝!”
“按照市面上生丝现有的价格,一斤生丝至少卖二两八钱银子,但却被那些商贾恶意压价,压到了不足一两银子!”
“如此低的价格,百姓们自然不愿意贱卖,由于那些商贾背后有着织造局撑腰,气焰十分嚣张,对待那些不愿意低价贱卖生丝的百姓,二话不说,便派遣打手上来毒打!”
“在这个过程中,被打伤的百姓不计其数,其中有五人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此事目前已经闹到了官府那边,官府那边也是颇为头疼,毕竟这其中牵涉到了织造局,您看要不要……”
赵贞吉在听完那名官员的禀报后,脸上的表情骤然间冷了下来,只见其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嗯,本官知道了,告诉官府那边,让他们按照大明律来办,有本官在背后替他们撑腰!”
“遵命,巡抚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