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我大明就是他安南的君父!

第687章 我大明就是他安南的君父!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便到了举行内阁议事的日子。

紫禁城,干清宫。

清晨,嘉靖在贴身太监的服侍下穿好袍服,不多时,只见吕芳迈着悄无声息的步伐,进入了干清宫。

“奴婢见过陛下!”

“嗯。”

嘉靖闻言,在微不可查地应了一声后,将目光从吕芳的身上收回。

随后,只见吕芳快步来到嘉靖身旁,俯下身体,恭敬禀报道:“陛下,目前新闻署那边,已经将第三期的报纸印刷完毕,您看……”

嘉靖闻言,瞥了吕芳一眼,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嗯,待会儿内阁议事结束后,就正式发行吧!”

待嘉靖的话音刚落,吕芳便不假思索地出言应声道:“遵命,陛下!”

在这之后,只见吕芳脸上浮现出犹疑之色,抬起头来看向嘉靖,小心翼翼道:“陛……陛下,其实奴婢还有一些消息……”

嘉靖将吕芳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当即摆了摆手,屏退左右。

待侍候在一旁的太监相继退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转向吕芳,出言询问道:“说吧,什么事?”

吕芳听闻嘉靖此话,在小心翼翼地斟酌完语言后,方才开口道:“陛下,奴婢得到消息,说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对景王殿下滞留京城一事颇为不满,甚至那些言官还扬言,要当面向陛下您痛陈利害!”

嘉靖在从吕芳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脸上的表情并未有太多的变化,只是点了点头,开口道:“嗯,朕知道了,等参加完皇贵妃沈氏的册封典礼后,朕会让他回去的!”

吕芳见此情形,整个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正当其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只听嘉靖的声音在他的耳旁响起:“行了,时候不早了,随朕去一趟内阁吧!”

“遵命,陛下!”

在这之后,只见吕芳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嘉靖的步伐,向着内阁的方向行进。

……

另一边,内阁。

趁着皇帝还没来的间隙,众人抓紧处理起了被胥吏送来的奏疏。

由于胡宗宪是第一次参加内阁议事,因此,整个人显得有些急促不安。

一旁的高拱见此情形,笑着劝慰道:“汝贞兄不必紧张,这内阁议事,跟平常也没什么区别!”

待高拱的话音落下,只见寡言少语的张居正也站了出来,补充了一句:“胡阁老,谁都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等习惯了就好了!”

随后,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闲话。

但聊着聊着,话题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扯到了胡宗宪的身上。

毕竟,眼下朝廷三年一度的大计刚刚结束,在这次大计中,朝廷所劾退的官员,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之前,谁也没有预料到,吏部那边,居然会如此一板一眼地行事,真的将胡宗宪的命令贯彻了下去。

正如胡宗宪先前所言,此次大计,主要以官员履任时的政绩、表露出来的才学、品行、年龄、称职状况来作为考核的评判标准。

而在这个过程中,胡宗宪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为朝廷发掘了许多政绩出色、兢兢业业,且许久未获提拔的官员。

而在徐阶看来,胡宗宪这分明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毕竟眼下,胡宗宪刚担任吏部尚书不久,又恰逢朝廷三年一度的大计,因此,胡宗宪想要借此机会,在陛下的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哪怕换做他徐阶来,也会这么做!

不过令徐阶感到不忿的是,胡宗宪的这把火,却莫名其妙地烧到了他的身上。

明明在这之前,他已经三番五次地派人提醒那些下属,让他们多加小心,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从而导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此次大计,徐阶手底下的人,损失惨重,不是被弹劾,就是被撤职。

除了徐阶以外,一旁的严世蕃,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严世蕃原本以为,胡宗宪既然是父亲的学生,再怎么说,也会给自己人留几分薄面。

也正因为如此,严世蕃并未太过在意此次大计,在他看来,无非是走个过场罢了!

谁知,胡宗宪居然会如此铁面无私,不仅处理了一大批清流那边的人,就连自己人也没放过。

事后,当一脸委屈的严世蕃找到严嵩诉苦的时候,却被严嵩狠狠骂了一顿,并成功收获了‘不成器的东西’这一评价。

正当内阁的众人思绪翻飞之际,只听内阁外,一道尖细的嗓音响起:“陛下驾到!”

众人闻言,齐刷刷地跪伏于地,静静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片刻后,只见吕芳跟在嘉靖身后,一同进入了内阁。

待嘉靖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以后,众人再拜,异口同声道:“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嘉靖闻言,将目光分别从众人的身上扫视而过,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嗯,都起来吧!”

“多谢陛下!”

在得到皇帝的应允后,只见众人陆续从地上起身,并来到各自的座位上坐下。

随后,只见嘉靖环视一圈,将目光落到了胡宗宪的身上,沉吟片刻后,缓缓道:“嗯,胡爱卿,这次大计,你干得很不错,朕甚是欣慰啊!”

胡宗宪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惶恐之色,连忙从座椅上起身,恭敬应声道:“陛下谬赞了,这只不过是微臣的分内之事罢了!”

嘉靖听闻胡宗宪此话,点了点头,不紧不慢地开口道:“不必过于自谦,有些人连自己的分内之事都干不好,就拿那些遭到罢黜的官员来说吧!”

“在这些人中欺下媚上、贪污受贿、鱼肉百姓、枉顾律法的人占了一多半,剩下的则是窃据高位的庸碌之辈。”

“做官秉承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遇事只知推诿拖延,极大地损害了朝廷的形象!”

“对于这些人,朝廷必须要出重拳,此番吏部这边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因此,朕打算下来后,给吏部这边,额外发放一笔赏银!”

待嘉靖的话音落下,众人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惊讶之色,毕竟,这种事简直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不过很快,严嵩和徐阶便相继领悟到了嘉靖的意图:“陛下这是在护犊子啊!”

毕竟,此番朝廷三年一度的大计,吏部那边是真的动了真格,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难保不会得罪人。

胡宗宪身为吏部尚书,虽然明面上不敢有人对他做些什么,但这件事过后,暗地里,肯定会有人偷着使绊子。

陛下给吏部这边发放赏银,则是将胡宗宪与吏部牢牢捆绑在了一起,使得双方利益一致。

这样一来,那些人也不会只将矛头对准胡宗宪一个人,而是整个吏部。

毕竟,除了胡宗宪以外,吏部的大小官吏也从中获得了不菲的好处!

想到这里,严嵩和徐阶不动声色地看向胡宗宪所在的方向,眼中满是慕羡之意。

眼见这个话题越扯越远,只见嘉靖轻咳两声,转过身来,向侍候在一旁的吕芳略微颔首,示意内阁议事可以开始了。

……

吕芳闻言,当即上前一步,面向众人,沉声道:“今日内阁议事,所要商议的事情,主要有两件!”

“一为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赵贞吉在奏疏中所言之事,二为朝廷准备在来年开春的时候,正式与土默特部的俺答汗开战!”

吕芳说完,在向嘉靖躬身行礼后,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定。

而此刻,众人仍旧沉浸于朝廷即将开战的这个消息中,无法自拔。

就在这时,只听‘叮’的一声脆响,将众人重新拉回到现实,循声望去,原来是嘉靖敲响了玉磐,而这也意味着本次内阁议事正式开始。

旋即,只见徐阶急不可耐地站了出来,向嘉靖劝诫道:“陛下,请恕微臣直言,眼下已经十月份了,朝廷计划在来年开春的时候就与俺答汗开战,是否有些过于仓促?”

“要知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间,不可不……”

嘉靖闻言,只是瞥了徐阶一眼,不紧不慢地开口道:“既然是内阁议事,那就一件一件来,先议赵贞吉的那件事吧!”

众人见嘉靖已经发话,也不敢再提出任何建议,只得点头称是。

随后,嘉靖在环视一圈后,面向众人,出言询问道:“想必诸位爱卿应该都看过,赵贞吉送来朝廷的那封奏疏了吧?”

待嘉靖的话音落下,众人皆是点了点头。

随后,只见徐阶率先站了出来,面向嘉靖,沉声道。

“启禀陛下,微臣有本奏!”

“讲!”

在得到嘉靖的允许后,只见徐阶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面向众人,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

“朝廷施行改稻为桑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国库亏空的问题,在陛下解除海禁以后,我大明生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受到了番邦诸国的追捧,因此,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

“现如今,一匹丝绸的市价,已经涨到了十五两银子!”

“而在不久前,我大明更是与罗刹国签订了贸易协定,这份贸易协定,每年至少能够为我大明带来一千三百六十二万两白银的收入!”

徐阶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表情也变得分外严肃,又继续道。

“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应该作长远打算才是,要知道浙江这个地方,一直以来都是产粮大省,有的地方能够一年两熟,甚至于三熟!”

“朝廷每年的漕粮收入有四百万担,其中南直隶每年交一百八十万担,浙江交六十三万担,也就是说,浙江每年至少需要负担朝廷八分之一的漕粮!”

“而眼下,丝绸的价格猛涨,连带着生丝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现在作为产出丝绸的原料,一斤生丝已经涨到了三两银子之多!”

“百姓见到其中有利可图,必定会一窝蜂地跑去种植桑苗,到时候,愿意种植秧苗的百姓减少,朝廷能够征收上来的漕粮,也会减少许多,粮食肯定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缺口。”

“风调雨顺的时候倒还好,一旦遇到天灾人祸,那么浙江的百姓就得遭殃,要知道,桑苗可不能吃啊!”

徐阶在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忧虑之色,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又继续道。

“陛下,要知道,重农抑商可是自古以来的国策,切不可舍本逐末,动摇国本啊!”

一旁的严嵩听闻徐阶此话,脸上也满是凝重之色,毕竟,徐阶的这番话颇有道理,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不仅如此,徐阶还一举抢占了道德高地,毕竟,到时候一旦粮食出现缺口,饿死了人,是要出大事的!

老百姓饿着肚子,就很有可能起来造反,从而动摇朝廷的统治!

严嵩明白,徐阶是想要借此机会,来抨击已经取得成功的改稻为桑,要是改稻为桑以后饿死了人,那么往后他严嵩在史书上,必定会留下一片骂名。

在这之后不久,只见嘉靖用一只手支撑起下巴,在沉吟片刻后,紧跟着开口道:“嗯,徐阁老说得有道理,咱们不能只顾眼前,应该看得长远一些!”

“眼下丝绸的价格猛涨,的确为那些种植桑苗的百姓,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但正如徐阁老方才说的那样,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粮食的短缺!”

“一旦粮食短缺,那些商贾必定会囤积居奇,到时候粮价暴涨,受苦的还是那些普通老百姓!”

眼见自己的提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同,徐阶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激动之色。

不远处的严嵩见此情形,顿感大事不妙,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后,当即站了出来,沉声道。

“陛下,微臣有本奏!”

“讲!”

话音落下,只见嘉靖,摆了摆手,示意严嵩站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陛下,徐阁老方才所说的那些情况,固然有可能发生,但眼下,那些百姓确实通过种植桑苗,获得了不菲的收益,过上了好日子,而陛下您又免除了百姓一年的赋税。”

“如此,便可做到藏富于民,这可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啊,现在,一两白银至少可以买到两石多粮食,而一斤生丝就能够卖到三两银子!”

“浙江的临省福建、江西都是产粮大省,尤其是福建,现如今,福建在巡抚谭纶的治理下,也逐渐恢复元气,福建每年产出的粮食除了满足当地人的日常需要外,绝大部分都卖了出去!”

严嵩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向嘉靖提出了一个设想。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眼下海贸兴盛,朝廷为何不尝试着,经由海贸从国外进口粮食呢?”

“无论是暹罗还是交趾,都极其盛产水稻,当地的粮食价格也十分便宜,其价格只有我大明的三分之一,实再不济,我大明也可以从日本进口粮食,用以填补浙江的粮食缺口!”

“况且,安南一地本就是我大明的故土,现如今却不慕王化,屡次反叛,微臣觉得,咱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挑起与交趾的战争,顺势让此地成为我大明的粮仓!”

“只要拿下了交趾,往后我大明就不用再花银子,从国外购买粮食了!”

待严嵩的话音落下,内阁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谁也没有预料到,严嵩居然会提出收复安南一地,并与交趾开战的提议。

越南古称安南,也称交州、交趾,自汉唐以来,便是中国的属地,元末战乱时,安南趁机从中国的版图脱离。

洪武年间时,安南成为大明的属国,处于半独立状态,到了永乐年间,安南陈氏与胡氏发生内讧,胡一元、胡汉苍篡位,明廷支持陈天平,并派出军队协助,明军仅出征一年,就大获全胜,彻底消灭了胡氏所建立的政权。

自那以后,安南便归于大明的统治,但后来,由于大明对当地的百姓敲骨吸髓,剥削甚重,以至反叛不断。

自宣德皇帝以后,大明逐渐丧失了对安南的控制权。

大明历任皇帝,都想要重新收复安南,但却因为国力的衰退,因此不得不将其暂时搁置。

待严嵩的话音落下,只见高拱站了出来,脸上闪过一丝犹疑之色,向嘉靖提出了异议:“陛下,嘉靖十九年的时候,莫登庸率领大臣,入镇南关向我大明请降!”

“然后我大明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慰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并任命莫氏在为安南都统使,从二品,世袭,三年一朝贡。”

“既然安南已经向我大明臣服,我大明也不好在这个时候,蓄意挑起战争吧?”

高拱的话音刚落,只见徐阶站了出来,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沉声道:“陛下,微臣觉得,严阁老方才的那番话十分有道理,安南一地本就是我大明的故土!”

“现如今,虽然其表面上向我大明臣服,并定期朝贡,但我大明却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实际的好处,只是空有名头罢了!”

“正如严阁老方才所言,只要拿下交趾,我大明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问题,根本不需要花银子去买!”

徐阶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又继续道:“我大明就是他安南的君父,这世上哪有君父拿孩子的东西还要给钱的?”

在徐阶之后,一直缄默不语的张居正也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陛下,微臣也觉得,趁此机会拿下交趾,势在必行!”

紧接着,在一旁观察许久的胡宗宪也站了出来,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俯下身体,沉声道。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拿下交趾虽然对我大明有诸多好处,但此事必须慎之又慎,毕竟在这之前,安南一地的百姓屡次反叛,根本不服从我大明的统治!”

嘉靖在听完众人的意见后,不由得紧皱眉头,手指十分有节奏地敲在桌上,发出‘哒哒’的声音。

众人见此情形,尽皆噤声,不敢发出任何的声音。

良久,只见嘉靖回过神来,面向众人,缓缓道:“嗯,的确如此,虽然安南一地,曾经在永乐、洪熙、宣德年间归我大明统治,但当地民风彪悍,并不服从我大明的统治,甚至并对我大明抱有敌意!”

就在这时,一旁的严世蕃仿佛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小心翼翼道。

“陛下,微臣觉得,我大明并不需要事必躬亲,亲自派出官员前去统治交趾,我们只需要扶持听话的人上位,并保证每年从交趾获得足够的粮食就行!”

“这样一来,我大明需要付出的成本将大大降低,我们只需要派出少许军队,驻扎于要地,在必要的时候,协助其镇压国内的叛乱就行!”

嘉靖在听完严世蕃的这个提议后,脸上也浮现出了然之色。

严世蕃的意思是,在拿下交趾后,将交趾当成一个粮仓,并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作为代理人,间接统治交趾。

而大明每年只需要从交趾那里,获得足够的粮食,用以反哺国内就行,其余的则一概不过问。

一旦被扶持上来的傀儡政权不听话,那么大明就可以立刻换一个听话的人,用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嘉靖在听完严世蕃的这个提议后,沉吟片刻后,紧跟着开口道。

“嗯,朕觉得严世蕃的这个办法不错,如此一来,我大明也不用劳心费力地派官员前去统治此地了,也能够尽可能地消弭当地人的反抗!”

眼见皇帝已经拍板决定,众人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那古井无波的声音响起:“不过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得一步一步来,这第一步,就先从曾经统治安南的陈氏一族开始吧,找找看他们还有没有幸存下来的族人。”

“要是没有的话,就让我大明造几个出来!”

第317章 重建神机营第736章 暂避锋芒,权且忍让!第693章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是在内阁的肩上担着!第85章 赴京第210章 皇帝出手了第457章 朝野震动第506章 准备调胡宗宪入京第199章 层层上报第3章 上书第713章 巡抚大人,您下命令吧!第612章 去,把孔尚坦请到府上来!第53章 请愿第475章 陛下还是没有死心啊!第611章 新一任衍圣公第8章 御前会议(1)第60章 事态升级第627章 谁还敢在背后乱嚼舌根子?第330章 小心行事第761章 恩科考试临近!第250章 王用汲上任第170章 糜烂的卫所第305章 纷至沓来第214章 饷银到位第529章 严世藩,你这个蠢货!第61章 祈雨术和劝说第213章 赵贞吉感到震惊第71章 审判第278章 颇受皇帝看重的海瑞第376章 正式起航!第647章 你的那些小把戏,能够瞒得过陛下?796.第782章 他们的天塌了第72章 恐慌第329章 父亲,药来了第140章 开展行动第93章 百姓之苦第211章 消息送到第231章 大军开拔第722章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第281章 暴怒的赵贞吉第252章 出乎意料第237章 城内暴乱第514章 走个过场第252章 出乎意料第760章 军机处与军机大臣第692章 赌一把!第149章 胡宗宪归来788.第774章 惊变第681章 陛下是个护犊子的人第414章 想找死吗?第697章 有时候,死人比活人有用!第331章 又来一批倭寇第204章 商讨废除匠籍制度(求月票)第653章 册封皇后第310章 鄢懋卿归来第56章 诏书第130章 拿这些东西来考验本官?第241章 细述罪行(加更一章)第486章 陛下被奸臣蒙蔽,我等不能置之不理第192章 皇帝在背后注视着你第462章 陛下真的修道有成了!第464章 功亏一篑第545章 这笔银子该怎么花794.第780章 难道他们生来就比我们高上一等吗?第156章 踩踏秧苗第657章 入阁 吏部尚书!第330章 小心行事第614章 全是真话,没有一句假话!第467章 商讨具体人选第516章 胡宗宪收到信了第216章 海瑞的决定第519章 酝酿之中的风暴第317章 重建神机营第210章 皇帝出手了第64章 分配不均第517章 考成法的雏形第477章 都是真的!第741章 皇帝的诛心之言第422章 信第121章 提振士气第675章 一律杀无赦!第662章 本官活剐了你们!第677章 陛下的恩情还不完!789.第775章 要是他想继续赖着不走,朕也会让他走的第299章 拉开帷幕第520章 剥皮充草第659章 再杀一批不听话的就行了!第365章 多出来的粮食第405章 朝议举行第511章 勋贵宗室与皇帝的默契第218章 居高不下的盐价第763章 望而却步的地步第67章 先斩后奏之权第522章 陛下天资英断 睿识绝人第274章 设计国旗第299章 拉开帷幕第450章 胡总督?不,是胡阁老!第121章 提振士气第608章 表现完美的裕王第63章 毁堤淹田第758章 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