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出来吧,孙子兵法……(求订阅)

第298章 出来吧,孙子兵法……(求订阅)

不过,虽然吴王任命孙武为大将,并且还佩服孙武写的兵法十三篇。

但吴王却还是有一些担心孙武。

毕竟孙武虽然出身齐国的贵族,但却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

于是吴王就准备考验一下孙武。

并且,还搞了一个难度大的,挑选了160名宫女给孙武指挥。

另外,还让自己两位爱妾担当了两个小组的组长。

但尽管如此,孙武还是按着他的兵法,开始操练160名宫女。

可惜。

这一些宫女原本就是女子,从来没有打过仗。

不只如此。

还有担当两组小组长的吴王爱妾更是全然不管孙武,在孙武连续发动了号令之后,这两人仍是在操作场上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还开始嬉笑玩闹起来。

孙武见此情况,大怒,就要杀掉吴王的两位妃子。

吴王见孙武动了真格,便向孙武求情。

孙武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带兵打仗一定要有严格像铁一样的纪律,如果这样都保证不了,那根本打不了胜仗。

最终。

孙武还是按着军规,将吴王的两位妃子给杀了。

其他一众宫女见孙武如此,一下子便吓住了,等孙武再次进行操练,每一位宫女都按着孙武的要求,一时井然有序。

当然。

这只是吴王对于孙武的考验。

好戏还在后头。

“当时楚国是大国,楚国对于吴国的威胁非常大。但吴国又没有这么大的实力将楚国打败,于是,孙武就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一边说,陈凡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了孙武的兵法精要。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也很简单。

哪怕就是百战百胜,其实也不是最厉害的用兵策略。

最为厉害的用兵策略,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哪怕就是不出一兵一卒,也能让对手屈服。所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上层的策略就是用自己的计谋让对手屈服,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战胜对手,再次就是直接出兵了。最下乘的作法,那就是攻城。

至于攻城为什么是最下乘。

那是因为攻城战一向死伤非常大,往往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甚至。

有的时候攻城战自己的死伤还比之守城方要多得多。

这自然是最下乘的用兵之法。

“我去,这思想战略好高明。”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厉害。”

“说得太对了,哪怕就是百战百胜也不是最厉害的用兵之策。因为哪怕百战百胜了,其实自己也会遭受到很大的损伤。打得越多,自己受损也越多。到最后,反倒因为自己受损严重,也会跟着失败。”

对于孙武,此前众人以为他只是一位春秋时的大将。

可是。

当陈凡将孙武的用兵之策说出来时,孙武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上了起来。

他已不再是普通的大将,他已经变成了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军。

如果用百家争鸣来形容的话,孙武就是百家里的兵家之首。

可能这时有人问了。

为什么称孙武是兵家之首,或者是兵家之祖呢?

难道在孙武之前,他就没有兵家吗?

并不是。

在孙武之前同样有兵法,同样也有兵家。

著名的姜子牙,他就是一位很牛逼的兵家。

但春秋时期的兵家他们的理念还处于比较理想这一个阶段。

比如春秋时期大家打仗,一般是征服对方,他们的目的只是想称霸,并不想灭国。

可在孙武之后。

受孙武的影响,春秋末期以及到战国,孙武的战略思想已经完全左右了当时整个的时期。

正如他在兵法中所说的,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意思就是说。

用兵之法,就是诡诈。因此,我们应该有能力而装作没有能力。实际上想打你,而又装作不能打你。

吴王觉得孙武的策略非常高明,并采纳了孙武的计策。

孙武先是离间了楚国的附属国桐国,让其背叛了楚国。然后又装作自己没啥实力,不敢攻打楚国的样子,让楚军放下了戒备。而在同年的十月,吴军就在孙武的带领之下,在豫章击败了楚军。

……

“听得热血沸腾。”

“兵家之祖,果然名不凡响。”

“这样的兵法,不说在春秋时期,就算是对于现代的我们,也是非常有指导作用。”

是的。

孙子兵法可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指导思想。

后世任何一个朝代,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最具有参考价值的,那就是孙武的孙子兵法。

三国时期,曹操最为佩服的就是孙子兵法。

甚至,他还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孙子兵法做了注解。

“但这只是开始。楚国的实力仍很强,吴国只是稍稍打败了楚军。但要完全打败楚军,暂时的吴国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于是孙武再次向吴王献策,现在的吴国应该休养生息,积累力量。另一边,孙武还献策。除了自己这一边积累力量之时,还应该用疲楚之策。”

“陈凡老师,什么是疲楚之策,不会是像郑国渠一样的吧?”

有一位学生举手说道。

这一问,大家却是笑了起来。

当时的郑国渠也是属于疲秦之策,按原意,韩国因为惧怕秦国,于是就想让秦国将整个国家的实力放到修建水利方面上。结果,这疲秦之策没达到,反而郑国渠在修建之后,还大幅度的增加了秦国的实力。

此时陈凡再次说到疲楚之策,众人不由得就想到了郑国渠。

只是陈凡却笑道:“孙武做为兵家之祖,他怎么可能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孙武的疲楚之策,那就是在楚国边境时不时派一些小股部队向楚国发动进攻。但这个进攻并不长,打一下就走。如果楚国不管,那就继续打。如果楚军派大部分前来,那就跑。”

这样的战略思想也在后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前世著名的游击战。

“就这样,通过6年的时间,吴国一方面积累了实力,另一方面也让楚国不时因为要防备吴国的入侵,内部消耗也非常大。”

这个时候,又有一位学子提问了:“陈凡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请说。”

“孙武的疲楚之策虽好,但吴国就不怕楚国派大军攻打吴国,将他们消灭掉吗?毕竟按当时的国力,楚国的实力还是比之吴国强的。”

对于此。

陈凡也是点点头。

看来高校的学子思考问题还是比较透彻的。

陈凡说道:“这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当时楚国虽然强大,但也不仅仅只有吴国一个对手。比如在楚国北边的晋国,楚国就一直得提防。当然,还有西边的秦国。虽然秦国后来与楚国结盟了,但到了春秋末期,一众国家的结盟都是利益所然。因为利益,他们可以很快结盟。因为利益,他们的结盟又可以很快就分散。”

“这是其一。其二,吴国有长江天险,他们的水兵非常厉害。如果要进攻吴国的话,那么就要面对吴国的水军。而当时水军的实力,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抗横吴国。所以,楚国就算是想灭掉吴国,但也因为地型条件以及水军的不足,并不能够对吴国造成太大的伤害。反而,如果楚国举大军攻打吴国,还会给秦国,晋国,甚至是齐国……等一众大国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所以吴国可以派一众部队对楚国进行骚扰,但楚国却没办法对吴国的骚扰作出太多的抵档。

当然吴国能攻打楚国,也是因为自己周围没有太多强大的国家。

吴国东边靠海。

南边其他一些国家还不成气侯。

北边虽然有东方大国的齐国,但齐国与吴国隔着好几十个小国。

所以中原这个地方,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最危险的地方。

你越是在中心位置,伱越容易挨打。

反倒是你在边边角落里,一来其他大国还打不倒你,二来还可以积累力量慢慢对其他周边国家出兵。

这就像下围棋。

一般围棋的下法都是从边角开始竞争。

要是一来就下最中间的天元。

要么是个二逼,要么就是你的水平已经完全超过了对手。

“原来如此。”

解释了这一点,大家对于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背景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

“六年之后,孙武终于等来了机会。孙武指军3万大军,以及联合其他几个小国,进攻楚国。而楚国,便派了20万部队准备与吴军交战。”

这场战役,又叫做柏举之战。

“3万人对20万人,这个,这个,吴国打得赢?”

“不知道,不过,这3万对20万,这怎么打?”

“这比赤壁之战的难度还要高啊。”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号称80万大军,但其实也只有20多万。

而孙刘联手,也有五六万。

可现在,吴国竟然只有3万人。

不少人摇摇头。

按他们的想法来说,这样的战役绝对赢不了。

毕竟。

古代不比现代。

在冷兵器时代,一人能打赢两人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3万人对20万人,那得1人得Pk7人?

这还怎么打?

“可能大家一定会问,3万对20万,能打赢吗?”

陈凡笑着说道:“大家不用着急,我慢慢讲给大家听。”

“孙武做为兵家之祖,他除了祖上是兵法世家之外,他对于兵法也有很深的研究。甚至,他的研究是完全突破前人基础上的。比如前人打仗,打仗之前,一众大将,谋士,大臣会计算敌我双方军力水平。如果水平相差过大,他们便不建议打仗。当然,孙武也认为这是对的。但是,有的时候打仗不可能什么时候你的兵力都比别人强。在没有比别人强的时候,那应该怎么办,那就应该选择其他的办法。”

“孙武做出的第一条策略,那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因为吴国水师很厉害,所以楚国当时就认为,吴国应该会派他们的水师沿淮水或者是汉水这两条河流前来。可是,孙武却在行军途中改变了策略,让部队放弃水路,直接走陆路。这样的策略一出,直接就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

“原本楚军还派了不少部队准备在两条河流那里夹击吴国,可没想到,吴国的大部队竟然没有前来。等他们知道消息的时候,孙武已经派了一支由3500人组成的精兵直达汉水,深入楚国腹地。吴国的突然袭击,让楚国始料未及。不过,楚国到底还是实力很强。面对着吴国的进攻,他们还是组织了防御部队。”

“并且,楚国认为,吴国进攻楚国也有弱点,那就是战线拉得太长,他们不可能消耗的起。事实上,孙武也认识到吴国这一边的缺点。所以,他在带领吴军的时候,采取了【因粮于敌】的策略。也就是每打到一处地方,就吃掉与消耗掉附近楚国的粮草。换用现代我们的说法,那就是以战养战。”

这般几个操作一出,一众学子,以及直播间内的观众已经沸腾起来。

“2000多年前的先辈,竟然有了这么牛叉的军事策略。”

“嗯,佩服的五体投地,难怪是兵家之祖。”

“各位,大家注意到没有,孙武在这里面还发明了闪电战。”

“哪里?”

“你看,孙武派了一支由3500人的部队突击楚国腹地,这就是闪电战的雏形。通过这只部队,只要吴国撕开了楚国一道口子,那么整个吴军就可以利用这道口子扩大战果。”

“妹哟,原来这里还有一手。”

众人这会儿已经对于孙武佩服的五体投地。

“此外,这还不只。孙武的战略思想还与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不一样,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战斗,基本上是一次定胜负。也就是大军集结之后,两方开始进攻。进攻之后,哪方胜,哪方败,也就知道了。可是,孙武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整个战役远远不只是一场战争就能决定的,所以他又开始发挥了此前对于楚国的疲楚战略。在碰到楚军时,能打就打,打不赢就跑。或者,哪怕有的时候打得赢,也装作逃跑打不赢。楚军没能预料到吴军的策略,便采取主动进攻,甚至是乘胜追击。结果,在他们追上去后,就中了孙武所设计的埋伏,一时大败楚军。”

整个战斗的场面越来越燃。

众人也听得越来越激动。

其实他们之前对于吴国是没有太大兴趣的。

他们对于齐国,对于楚国,对于秦国……这一些大国是比较感兴趣的。

毕竟不管是吴国,还是越国,在很多人眼里,他们都是小国。

哪怕有一段时间确实很强大,但他们的强大也不怎么样。

特别是吴国国王最后还被勾践灭了,大家对于吴国就更不感兴趣了。

他们觉得吴国国王也就那样,没有太大的志向,打败了越国还给他留有机会,最终让吴国灭亡。

此外。

此前陈凡讲越国的时候,也讲过吴国夫差令忠臣伍子婿自杀,这更让大家对于吴国满满的痛恨。

可纵然如此。

当听到孙武带着吴国大军不断打败楚国时,众人已经被孙武给完全征服了。

这不仅是孙武带兵打仗厉害。

更为厉害的,是他的军事思想。

看看现在。

这才打了几仗,但关于孙武的一系列军事思想便不自然的流了出来。

【兵贵神速。】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次攻城。】

可惜的是。

吴国毕竟只是稍稍牛逼了一点,孙武也无法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最高境界。

但纵然如此。

孙武带着3万部队,以弱胜强,打败楚军的气势却是让所有人都无比之喝彩。

“最终,在孙武的指挥之下,吴国五战五胜,直接攻进了楚国的都城。面对着如此情况,楚王逃离了楚国都城。楚国百姓听到楚王竟然逃路了,一时整个国家以及军心都受到了动摇。为此,吴国也在楚国都城,占据了长达1年之久。”

纵观孙武一生,他其实并没有经历太多的战役。

有记录的,那就是这一场以3万人对战楚国20万人的柏举之战。

只是虽然如此。

这一场战争不只改变了整个春秋时期大国的局面,还对于后世的战国群雄亦有无比之大的影响。

不过。

这还没有结束。

陈凡继续说道:“当吴军攻破楚国都城之后,孙武建议吴王立即退兵。并说道,吴国久攻楚地,对于吴国也是巨大的消耗,如果长久呆在楚地,对于吴国来说有着巨大的危害。其二,孙武认为,吴国虽然攻占了楚国的都城,但楚国地域很大,他们并没有完全被打败,他们仍可以卷土重来。而且楚地人才太多了,一但楚国反扑,吴国未必能防御得下。其三,那就是吴国举兵攻占楚国都城,这也让吴国本土变得空虚。一但吴国国内出现了问题,那对于吴国来说就是双重打击。”

“但可惜,吴王并没有听孙武的建议。此时的他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面对着这巨大的成功,吴王放任士兵们对于楚国烧杀抢掠,这也使得楚国百姓对于吴国更为痛恨,果然,一年不到,吴王的弟弟夫概就跑到吴国自立为王。楚国又向秦国求救,秦国派大军攻打吴王。内忧外患之下,吴王只好带领大军回到国内平息了夫概的叛乱。”

“陈凡老师,那孙武后来呢?”

“后来啊。”

陈凡叹了口气:“孙武见吴王变得骄纵自大,对于吴王已经失去了信心。事实上,孙武本来就是一个讨厌战争的人。他研究兵法,那就是想以战止战。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孙武的武,止戈为武。可是,吴王虽然能当一时豪杰,但却不能雄霸天下。对于吴国心灰意冷的孙武选择了隐居山林,而在孙武隐居的时候,他便将自己这些年总结的兵法经验,写出了一部兵家巨作。这部作品的名字,就叫做《孙子兵法》……”

又因为这部兵法实在是太过于霸道,无耻,奸诈,小人……

所以人们又称孙武为孙子。

(本章完)

第22章 破记录:西湖接待游客70万人第240章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求订阅第135章 《水浒传》发布……(求订阅)第108章 还等什么,将陈凡老师给我绑回来!第151章 来了,初唐四杰……(求订阅)第216章 魏晋风骨,《观沧海》……(求订阅第270章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第29章 万松书院第218章 千古名篇:《洛神赋》……(求订阅第224章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求订阅)第236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200章 你是谪仙人啊……(求订阅)第175章 全唐最孤寂的一首诗:《江雪》……第299章 这是国之重宝啊……(求订阅)第34章 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第296章 齐桓公被活活饿死……(求订阅)第188章 七绝圣手王昌龄……(求订阅)第117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第365章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求订阅第265章 打卡博物馆,获得鉴定术……(求订第21章 西湖水干,雷峰塔倒第250章 我想问一下,修建都江堰有多少奖金第179章 在我眼中,再也没有诗仙!!!第362章 《新青年》……(求订阅)第233章 站稳了,今天讲“屈原”……(求订第167章 这才是唐诗该有的气质……(求订阅第112章 不能说完全一致,只能说一模一样啊第245章 谁说我是文科生,我是文理兼修啊…第51章 抱歉,我就是研究历史的第281章 《黄帝内经》……(求订阅)第152章 杨烔与卢照邻……(求订阅)第214章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曹操”……(求第104章 陈凡老师,赤壁之战在我们赤壁市啊第282章 一不小心,成神医了……(求订阅)第48章 有诗为证!!!第93章 上架感言第212章 横空出世:无字碑!!!……(求订第219章 曹操为什么这么喜欢别人家的老婆?第35章 陈凡老弟,以后你可要横着走了第305章 庄周梦蝶……(求订阅)第187章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第308章 孔老夫子也顶不住啊……(求订阅)第5章 小火一把,100万点赞第358章 从此,丧权辱国……(求订阅)第175章 全唐最孤寂的一首诗:《江雪》……第30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第96章 不知道岳阳楼那边要不要推广推广第193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求订第284章 怎么有一个兽医证?……(求订阅)第320章 这拳法好像没啥威力啊?……(求订第152章 杨烔与卢照邻……(求订阅)第153章 霸气侧露的《讨武曌檄》……求订阅第201章 我的天,诗还能这样写!!!……(第187章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第233章 站稳了,今天讲“屈原”……(求订第161章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来啦……(求订阅第188章 七绝圣手王昌龄……(求订阅)第151章 来了,初唐四杰……(求订阅)第5章 小火一把,100万点赞第252章 中华何止五千年!!!……(求订阅第75章 《从百草园……》也得加到中小学课外第32章 英台不是女儿身,为何耳上有环痕?第160章 开讲,唐玄奘……(求订阅)第195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诗圣出世……(求第102章 啥,岳阳楼怎么还与鲁肃有关?(求第363章 《狂人日记》,鲁迅……(求订阅)第33章 杨老,好像陈凡先生只有20多岁第154章 《滕王阁序》……(求订阅)第323章 再教大家一招绝学,寸劲……(求订第357章 闭关锁国……(求订阅)第284章 怎么有一个兽医证?……(求订阅)第304章 合纵连横,苏秦携六国相印……(求第164章 跟大家讲一个冷门诗人,李商隐……第162章 立贴为证,神书现世……(求订阅)第76章 我是来念课文的第369章 此生无悔入中华……(全书完)第29章 万松书院第306章 《秋水》全文背诵……(求订阅)第207章 榜一大哥“汪伦”来了……(求订阅第148章 武则天的证据,好像找到了……(求第207章 榜一大哥“汪伦”来了……(求订阅第333章 一统六国……(求订阅)第257章 帝国双璧,卫青……第323章 再教大家一招绝学,寸劲……(求订第216章 魏晋风骨,《观沧海》……(求订阅第258章 勇冠三军,霍去病……(此时不订,第365章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求订阅第162章 立贴为证,神书现世……(求订阅)第267章 穿越者“王莽”……(求订阅)第235章 《离骚》……(求订阅)第309章 见到此人,孔子都得叫一声老师……第276章 纵横西域50国,“班超”万里封侯…第180章 《长恨歌》……(求订阅)第251章 重奖1个亿……(求订阅)第338章 三皇伏羲……(求订阅)第62章 《青玉案·元夕》第191章 《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第353章 《七子之歌》……(求订阅)第270章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第120章 我还有一位最喜欢的人物没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