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

侬智高没有令赵曦失望。

有句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还有句话是说,瓦罐和瓷器的对比,都一个意思。

针对于人,就是说,越富有,越享受过富贵的人,越珍惜性命。

侬智高在整个侬族里,绝对是最顶端的人,不仅仅是见识过升龙城、广州那样的大码头,更是整个侬族里说一不二,一呼万应的人物。

他很惜命,更何况后路是早就留好了的。所以侬智高逃了,还是携家带口的逃了。

狄青和西军的副将们都聚在这座城最大的房子里,也就是侬智高的居所。

很凌乱,几乎可以说是狼藉,不知道是这些粗汉们翻腾的,还是侬智高逃走时还有时间收拾细软。

“侬贼逃矣!”

狄青好像很惋惜……再琢磨,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已经定下的策略,赵曦画下的大饼,不可能再变动。

狄青这样,似乎只是单纯的感慨侬智高这个人。也是,最为领头者,在忽悠下面人出城迎战时,自个卷细软跑了。

作为主帅,还是武将,狄青确实有些感触。

接下来的事,就是接管广源城了。这对广南的安抚使衙门,真不是什么难事,相比较侬智高,国朝的官吏在治理城市的能力上,还是要甩他几条街的。

再说了,现在的广源城里,除了俘虏,还真就没多少人了。

唯一不能放松的就是警戒。一触即溃,一触即逃的那些侬人,就在这附近的山里,说不定真有不开眼的,再窜出来捣乱。

所以,广源城的夜间警戒,比原本扎营时还严格,甚至把暗哨都放到了离城三五里以外了。

“殿下,学士恭请殿下移步正堂。有一安南细作……”

才刚歇下,余靖那边就差人来了。什么恭请不恭请的,赵曦就听见是安南细作这几个字了,立马利索的穿戴整齐。

城里的巡查是安抚使衙门安排的,城外几里之外的暗哨才是帅帐安排的。而待赵曦到了正堂,整个安抚使衙门和帅帐的人全到了。

“官话?”

赵曦听着审问,就有些疑惑了。这安南细作,居然说的很顺溜的官话。

别说安南人,就是广南的本地人,也未必能如此顺溜的说官话。就这情况……赵曦有点不敢确信是个细作,更倾向于商贾,还是中原来的。

“殿下,莫奇怪。安南之名,来源于前朝的安南都护府,设于现今之升龙府。安南之士人,乃至百姓,皆以官话为荣,甚于广南。”

“且,如今安南之王族为李姓,也自称为前朝遗族,虽为其篡位正名,却也由此可见,安南之于国朝的推崇。”

好吧,对于考究广南这边,赵曦信余靖的说辞,这老小子确实做了很多功课。

那就姑且真当这是个细作吧。

然而,就这细作所言,却相当惊人。

安南已陈兵三万于广源州三十里外……几个意思?难不成真以为侬智高成事了?

不对,赵曦突然想起,还是他在离开汴梁之前听闻过,安南欲出兵,助国朝平灭广南之乱!

这些天一直被安南背地里撺掇侬智高的事实填满了脑袋,倒忘了这安南还有过这样的好心……不管国朝同意步同意,看来安南一样的出兵了。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这消息该做出应对的,首先是狄青,根本没含糊,直接下令,王师全体进入临战状态。

而赵曦的护卫营,很自觉的直接向西南方推进侦查。

这时代的细作,好像比后世特工的操守要差很多。这不,审讯细作得到的消息,相当的准确。

三十里地,护卫营派出的先遣队,当夜便返回了,离广源西南三十余里的开阔地,真就有了安南的营盘,足有三万,有多无少。

次日王师的整个推进,是搜索前进的。护卫队全体,分别从两边的山林中搜索前行,配合主力行动。

安南于此地扎营,绝不是一日两日的事,甚至可以推测到侬兵围攻广州之前,至少是王师击溃侬兵之前。

所以,必须避免王师被埋伏……都是深山密林,大军行进,只能按从山洼处推进,密集的林莽,根本不适合大军行进。

对于识别方向的技巧,护卫营是受过训练的,所以义不容辞的就接了这活。

虽然最终的结果证明,谨慎的有些多余……

“皇旗?”

王师在距离安南营地两三里的地方扎营了,在瞭望塔可以大概看到对面的营盘。

“安南大太子亲政……”

安南皇子统称太子,从老大一直往下顺延。赵曦没究竟余靖又是怎样知道这是大太子的,心里琢磨着,该如何打这一战。

边境陈兵,安南所图已是明摆着的事儿。

之所以侬贼被击溃,安南仍无动静,不排除侬智高坑安南的可能。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广源城里会有安南细作的原因了……

就看侬智高能丢下族人,在忽悠族人出战的同时逃窜,这种坑盟友的事儿,不是做不出来。

“怕是场恶战了!”

狄青看着对面的营盘,大致能判断出整支队伍的作战能力和风格。很显然,这支安南队伍并不弱。

安南自黎氏王朝因争夺王位内乱,被李氏取而代之……这安南李氏王朝的开创者,职位与国朝太祖等同,皆为殿前司指挥使。

自开创李氏王朝,国内叛乱未断,军卒边一直处于征战之中,未尝懈怠。故,安南的军卒并不弱于西军。

说句不中听的,若侬智高作乱之始,安南便直接入境,国朝的广南之乱绝不会如此轻松平息。

先让侬智高试手,反倒给国朝平息广南省了不少的劲。

“学士,如今转运衙门,王师军卒装备留存几何?”

战役,并不是势均力敌就必须对等的牺牲军卒性命。最起码赵曦不这样想。

“殿下何意?转运足可以满足南征王师三月用度。”

孙沔直接肯定回答了。广南现在几乎没什么军卒,或者说差不多全在这儿了。

侬智高这一乱,让整个广南禁军,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而广南禁军的用度,朝廷并未删减。

别说是王师用度,就是再翻一倍,他孙沔也完全能支撑。

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九七章 躲猫猫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八六章 弯弯绕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三零五章 该结束了第一一零章 这算是了结了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三八一章 大械斗第一零八章 一场蹊跷的大火第六八二章 嗜杀之君又怎样第六八四章 难度在哪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结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七六零章 换个角度第七七七章 一劳永逸的做法第八八零章 说辞第五八七章 倒霉孩子第七七九章 人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一二三章 谁更无耻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三六八章 名头真的不重要第九五零章 两重天第六五一章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六五二章 决断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选择第四零一章 这是香饽饽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三二章 推进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赚钱第五六零章 谈判以外的事第二五九章 脸打的很疼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还己之身(感谢书友不吃斋蚊子,再加一更)第八五三章 胡萝卜的指引第八八八章 掠夺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五五章 做该做的事儿第一八四章 一网打尽(第三更)第九四五章 推进第三三七章 扯远了第五八五章 见仁见智第八七二章 立场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一八零章 又来这套(第四更)第五七六章 预料之中第九六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六四四章 一片哗然第七四零章 该收关了第六二一章 一个团结的集体第八九五章 时机第四三一章 来一次辩经第四五七章 这又何必呢第九六八章 这叫什么事呀第六二五章 这个狠了第九一七章 没有冬日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访(十五)第七一三章 借道还是借刀(感谢书友不吃斋的蚊子万赏,必须得加更。)第九四四章 不让辽帝专美于前第二五零章 都是粮食闹的第九六章 横生枝节第四四九章 打一个叉第五章 秋千绳断了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访(七)第七八五章 章惇奏对第一百章 这就是护卫营地第五九九章 由职衔安排想到的第四八章 处事方式第八九四章 尝试性作战的结果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选择第二六二章第四零六章 吕惠卿的差遣第二八七章 征战之力第九二四章 没有真相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九三三章 带个功劳进大宋第一三九章 无处遁形第三四八章第二八零章 往死里坑第一九一章 最基础的一环(第五更)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卫第一零二章 谢谢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运第四六一章 愤怒第一零三章 韬光养晦的憋屈第八零七章 农无税的设想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九九章 选兵诏令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五二零章 监察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诡异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议第六七章 君子六艺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一一七章 机会来了第九三三章 带个功劳进大宋第七四零章 该收关了